23.「誠信為本」的商業哲學
那個人拿到五萬兩銀子后即刻打點行裝準備上路,林尚沃問他:「現在你準備去哪裡?」
那人笑著回答說:「我還有些事情需要處理。」
「什麼事?」
「我還沒搞清楚那個妓女的洞到底有多深,現在我又有了五萬兩的巨金。我倒要看看,她的洞有多深,需要多少錢才能填滿。我準備再試一把。」
「這麼說,你還是要回平壤?」
「是的,這之前剛好那個妓女年老要退出妓籍,因為沒有錢辦『代婢定屬』,只好作罷,這次我回去,路上正好可以買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子把她替換出來。」所謂「代婢定屬」,是舊時朝鮮妓女生病或衰老要退出妓籍時,通常要找一個年輕的女孩來代替自己入妓籍。沒有錢的妓女可能會讓自己的女兒或是侄甥女來頂替,有錢的則到貧窮的人家買一個女孩頂替,這樣她們才能脫離妓籍還良為民。那人拿著五萬兩銀子去找與自己相好的妓女去了。他走後,人們紛紛問林尚沃:「大人,您差點被那人騙了三次,第一次借給他1000兩銀子,第二次又借給他2000兩銀子,第三次他債還沒還您又借給他10輛牛車和10個趕車的人,您為何屢屢相信他呢?」
林尚沃回答說:「很久以來,中國人把遊走全國各地做生意的商人稱為行商,這些行商做生意有兩條鐵打的規矩,一個是誠信,一個是不欺,就是不欺騙別人的意思。中國商人把誠信與不欺稱作天道,認為這是商人最重要的品行之一。中國近代第一巨富樊現為後人留下了這樣一段話:『誰說天道不可信,我南至江淮北至汴京,走南闖北,也曾遭遇過盜賊,也曾重病纏身,卻從未有過一絲擔心與憂愁,因為我知道上天了解我做生意時講究誠信不欺騙他人。做生意時有人盤算如何騙我,我卻以不欺待之,所以我的財富總在與日俱增,而整天只想騙別人的商人卻是每況日下。』你們說那個人差點騙了我三次,但實際上他並沒有騙我。這人雖沉溺於酒色,但卻沒有對我說謊,他可能不是個誠實的商人,但也絕不是一個撒謊欺騙他人的人。」
說完這番話,林尚沃提筆在紙上寫道:
「惟不欺二字,可終身行之。」
寫完后,林尚沃問周圍的書生:「你們誰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一個書生答道:「只有堅守「不欺」兩個字,一輩子照此去做,定將會受用不盡。」
林尚沃點點頭說:「這句話是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說的。人們很容易將經商理解為這樣一種職業,即為了賺錢可以不擇手段,缺斤少兩或是漫天要價都屬家常便飯。因此,很久以來,人們都把經商之人稱作『奸商』。但實際上,經商的天道就蘊藏在范仲淹的這句話里。這就是不欺,欺騙別人可能會一時獲利,心理上有一時的滿足。但靠欺騙經商的人絕對做不了大生意,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欺騙別人就失去了信譽,而信譽卻是為商之人最大的資本,也是最大的財富。」
說到這裡,林尚沃並未打住:「此外,商業還有一個特點,這就是變化,無窮無盡的變化,這就需要一個商人能夠洞察未來可能發生的千變萬化,以此來決定自己的進退。第一次拿著一兩銀子做了五雙草鞋的那個人雖然也掙了五分銀子。但是,他還算不上是個商人,更像是個農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用一兩銀子去掙一分絕不是商人所為,商人的經營哲學不應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農民哲學,商人應當能夠做到『種瓜得豆,種豆得瓜』。從這一點來看,農民一年收成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天運』,而對於商人來講,更重要成敗的因素是『人運』。相比之下,那個做紙風箏拿到廟會上去賣的人確實有眼光,懂得觀察時機,能夠照自己的預想從海邊販鹽到內陸出售,然後又在內陸收購農產品到海邊去賣,從而獲得豐厚的利潤,照他自己的話說已經開了五家鋪子,做生意也算是相當成功。但這個人的財運也就到此為止,此後不會再有大的發展了。」林尚沃的評論戛然而止,他的口氣是那樣的不容置疑。
在旁傾聽的書生們都迷惑不解,他們再次向林尚沃發問:「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商人不但誠實沒有欺騙別人,也沒有失信於大人。」
聽了書生的問話,林尚沃這才又開口繼續講下去:「這個人是典型的逐利之人,哪裡有錢就往哪裡去,屬於那種看到下雨就去賣雨傘,看到天晴就做木屐賣的商人,只盯著眼前的利益,並以此作為他們的經營之道,實際上做生意並不是這樣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當。」
說到這裡,林尚沃才開始切入正題:「一個做大買賣的人是那種不管下不下雨雨傘照賣木屐照做的人,這是因為,無論颳風還是下雨都只不過是一種自然現象,只熱衷於追逐這種表面現象的商人挖空心思地去追趕市場潮流,常常在這種追趕流行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說,如果要做大買賣,至少要能夠根據五年之後的情況來確定自己的經營策略。第三個人雖然有沉溺於酒色,有二流子之嫌,但卻能看到六年以後的事情發展,買了人蔘種子撒到長白山深山老林中去,最終獲得價值10萬兩銀子的巨額收益。從前有句老話,『最賢明的人是那些看起來最愚笨的人』。《史記·貨殖列傳》中也說:『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也就是說凡是想掙大錢的人首先要使自己心胸、視野變得比山高比海深,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野獸和魚,人的修養達到這種程度,富貴就不難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