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閨大案》(6)

《宮閨大案》(6)

朱常洛為人忠厚,心慈手軟,聽了鄭貴妃的辯解,對於此案牽連鄭貴妃感到恐懼,他不想把事情搞大,懇請父皇召見群臣,當眾判明是非曲直,迅速了結此案。

五月二十八日,司禮監掌印太監季恩傳達皇帝諭旨,在寶寧門召見內閣輔臣、六部五府堂上官以及科道官(給事中、御史)。待文武百官陸續到來后,文書官又把他們引到慈寧宮門外,向慈聖皇太后靈一拜三叩頭,禮畢后,退於階前跪下。但見身穿白袍頭白冠的皇帝坐在檐前左門柱邊,皇太子身穿青袍頭戴翼善冠侍立於父皇右邊,皇孫、皇孫女四人一字兒雁行立於左階下。

皇帝開始說話了,他先從「聖母升遐」、他每天都要到慈寧宮來「行禮」談起,然後話題一轉,說:「昨忽有瘋癲張差闖入東宮傷人,外廷有許多閑說。爾等誰無父子?乃欲離間我耶!」少頃,他當眾宣布結論:「止將本內又名人犯張差、龐保、劉成,即時凌遲處死,其餘不許波及無辜一人,以傷天和,以驚聖母神位。」

接著,他有意向大臣們表明對皇太子的愛護之情:「朕思皇太子乃國家根本,素稱仁孝,今年已三十四歲,如此長大,朕豈有不愛之理!且諸皇孫振振眾多,尤朕所深喜。奈何外廷紛紛疑我有他意。」然後,舉起皇太子的手,對下面的群臣說:「此兒極孝,我極愛惜。」

他的談話被大臣打斷後,又繼續說:「朕與皇太子天性至親……小臣恣意妄言,離間我父子,真是奸臣。」這幾句話,他再三重複,臉色顯得嚴厲起來。然後又把話題轉到今天召見群臣的宗旨上,再次當眾宣布:「瘋癲奸徒張差闖入東宮,打傷內官,龐保、劉成俱系主使。」為「梃擊案」定下調子:兇犯張差是個瘋子,主使人只追究到龐保、劉成為止。接著再重申處理決定:「今只將瘋癲張差、龐保、劉成三人處了(處決),其餘不許波及,恐傷天和,震驚聖母靈位。」

他說完后,轉過臉來對皇太子說:「爾有何話,與諸臣悉言無隱。」

皇太子生性溫順孝敬,順著父皇的思路說:「似此瘋癲之人,決了便罷,不必株連。」稍停,又說:「我父子何等恩愛,外廷有許多議論,爾輩為無君之臣,使我為不孝之子。」

皇帝馬上介面,問群臣:「你每(你們)聽皇太子說,爾等離間,為無君之臣,將使我為無父之子乎?」一邊說一邊用目光示意內閣首輔方從哲趕緊表態。

方從哲立即叩頭承旨,說:「聖諭已明,人心已定,望皇上毋以此介懷。」

方從哲回到內閣,遵照皇上剛才的叮囑,草擬了一份諭旨呈上,皇帝稍作修改後立即發出:「諭三法司:……見監瘋癲奸徒張差,即便會官決了。內官龐保、劉成著嚴提審明,擬罪具奏另處,其本內馬三道等的系誣攀之人,斟酌擬罪來說。此外不許波及無辜,震驚聖母靈位。」

明眼人一看便知,關於「梃擊案」的處理,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皇帝在二十八日召見群臣時,明確宣布:將案犯張差太監與龐保、劉成一併處死。回宮后,突然變卦,把方從哲草擬的諭旨加以修改,要三法司只處決張差一人,龐保、劉成審明以後再擬罪。

五月二十九日,張差被凌遲處死。對於這種處理方式,夏允彝《倖存錄》有這樣的評論:

「張差處分之法,不過始則嚴訊之,繼則以二擋(龐保、劉成)及(張)差結局,所謂化大事為小事也。」確實一語道破天機。

皇太子朱常洛為了息事寧人,也為了不得罪鄭貴妃,前往乾清宮向父皇提出:「龐保、劉成原系張差瘋癲奸徒瘋口扳誣,若一概治罪,恐傷天和。」這幾句話是皇帝求之不得即把它轉告內閣,並表示要司禮監太監會通三法司在文華門前重新審問龐保、劉成。在城內的文華門前審問犯人,實屬罕見,而且又要太監插手,其意圖昭然若揭,讓三法司感受到宮廷的壓力,宣判龐保、劉成無罪,意味著張差後面沒有主使人。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此時張差己處死,人證消失,龐、劉二犯有恃無恐,矢口否認與張差有任何關係。正在審訊之中,突然傳來所謂皇太子的「諭旨」,大意是說,龐保、劉成身為太監,怎麼會謀害本宮?一定是張差肆口誣陷,人命關天,豈可輕信仇家之口,株連無辜;三法司官員一看便知,這,些話表面上出於皇太子之口,實際上傳達的卻是皇帝的意思,顯然想將此案進一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殺一個張差了事。因為龐保、劉成是鄭貴妃翊坤宮的有權太監,此二人的主使之罪不成立,鄭貴妃便與此案毫無關係可言了。

這樣徒具形式的審問搞了五次,龐劉二犯始終矢口否認。皇帝唯恐節外生枝,授意太監把龐劉二犯秘密處死。事後揚言,天啟炎熱,龐劉二犯被嚴刑拷打致死。其實在文華門內審問,根本不可能動用刑具,更不存在嚴刑拷打致死的可能,完全是有預謀的殺人滅口。正如《罪惟錄》所說:「因斃(龐)保、(劉)成二,以滅跡。」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
上一章下一章

《宮閨大案》(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