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義說關張
特別是何白雖貴為刺史,但為人平易近人,沒有公事時,可說毫無官威。關羽與張飛白日時每進入何府,幾乎都可以直闖內室,侍衛從不禁止。時常可看見何白與小兒之間的玩樂,毫無嚴父之姿。
關羽與張飛甚至懷疑,這人真是年紀青青就割據一方,自號要統一天下,代漢自立的奸人?
何白將小兒置於肩上,一手抱一個,腿上還有兩個,笑問關張:「兩位兄弟可知妻兒之樂?」
關羽、張飛相視一眼,應道:「天下未安,不敢為家。」
這是改自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難怪歷史中的劉關張都是很晚才成家生子的。
何白笑道:「除霍驃騎,未聞世間還有不成家的名將。霍驃騎雖然天縱其才,卻無後人承其志,實在可惜。需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霍驃騎雖於國盡忠,但於父不孝,算不得忠孝兩全的完人,不可效也。」
關羽問道:「不知使君認為,古今名將何人為完人?」
何白想了想道:「首推興周之太公望,次者強吳之孫武,再次征服六國之王翦。此三人公私皆顧,又有大功於世,還能與主君和睦,同僚不忌,最後安然而退。可謂完人也。雲長性傲,翼德性暴,若能克自自我,方能名顯於天下,為世人所敬者。趟若是不能,爾等將淪為匹夫之勇的庸人也。」
關羽、張飛默默的沉思了一會,拜服道:「受教了。」
何白又笑問道:「兩位兄弟可是無名媛淑女為良配,因此才遲遲不得成婚?」
張飛叫道:「大丈夫但功成名就,何患無妻。」
何白笑道:「俗語云,成家立業,成家代表一個男人的成熟,當家有妻兒老小,方能知曉什麼是責任。只有能擔負起對妻兒老小的責任,方能擔負得起對天下人的責任。這便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只有成家后成熟有擔當的大丈夫,才能最終建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功業之道。」
關羽、張飛拜服道:「使君所言甚是,我二人這就去尋良配成家也。」
何白笑著搖頭道:「你二人在北海人生地不熟,哪裡能尋得到什麼良配。前不久,我為文遠尋了從泰山避賊而來的,前南陽太守羊續羊興祖之女為妻。羊興祖為官廉潔自律,親愛百姓,有『懸魚太守』之稱。有詩讚曰:『魚懸潔白振清風,祿散親賓歲自窮。單席寒廳慚使者,葛衣何以至三公。』文遠有羊興祖之女為妻,方可為良配也。」
懸魚太守羊興祖之名世人皆知,劉備就曾多以羊續為榜樣為官自律。其前年病逝后,天下人都為之婉惜不已。張遼能得羊續之女為妻,果真是良配也。關羽、張飛二人聽了,心中頗為羨慕。
只是何白之語,又令關羽、張飛遲疑不決。是啊憑自已二人的身份地位,又能娶到什麼良妻?就是大哥劉備,只怕也娶不到吧。難道真要向何白求助?二人又不愚蠢,如何不知何白的一腔拉攏之意。
只是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關、張二人發現,何白並沒有最初時的那般令人討厭,也許接受他的好意也不是不行。只要心中一直懷有對大哥劉備的義氣,區區小恩小費又值什麼。
關羽、張飛終於決定下來,拜道:「若使君心中有什麼好的人家,還望為我二人做媒求之。」
何白將小孩放下,歡喜的應道:「我心中正有兩個好人選,前大將軍何遂高,乃我同族叔父也。其廉潔自律、敬賢愛士之名,想必你們二人也是有所耳聞的。他逝后曾遺有二女,一名十八,一名十六,皆有國色天香之貌,賢良淑德之品。雲長、翼德皆我兄弟,正好配之。此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也。」
關羽、張飛聞言不禁大驚失色,何白竟以前大將軍何進之女為二人之妻?這拉攏人的手筆也太大了。何進這大將軍在袁氏等世閥眼中還不算什麼,但在關羽、張飛這等小老百姓出身的人眼中,不異於天地之別。
特別是何進之妹曾貴為皇后,至今也貴為東萊王太后。與南陽后族何氏連姻,這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美事,竟然就這般落在了關、張二人的面前。
接受?還是不接?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決擇的決定。
以前大將軍之女為妻,這是二人一輩子也不敢想象的大事。如果不接,只恐一生都後悔不已。當若接受,那就與何白真正的拉上了關係,這對大哥劉備來說是何等的不義。桃園之誓猶在耳中,二人豈能背之。
關羽、張飛終於堅難如割的拜辭道:「多謝使君的美意,我二人皆鄉野匹夫,粗魯不文,實在配不上大將軍何氏的千金小姐。」
何白頓時滿面的失望之色,自帶回關張二人後,何白效仿曹操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良宅仆奴應有盡有,從未做過什麼噁心人的事情。如今更為他們的人生大事考量,事都做到這一步了,還是不能打動關羽、張飛。難道他們真的如此義氣不成?這在後世可謂是絕無僅有的人啊。
何白不由上前一步,拉著二人的手哭泣道:「兩位兄弟對玄德兄長如此的義氣,我心中甚是敬慕。深恨不得與兩位兄弟早些相識,不然也不會如今日這般,你我三人之間始終有一條鴻溝,不得交心也。」
關羽、張飛也終於激動的含淚拜道:「使君的恩情,我二人深感為懷。只是我二人先與大哥有桃園之義,誓言猶在耳中,不忍棄也。」
何白握著二人的手道:「兩位兄弟義薄雲天,威武富貴皆不能屈之,今日我是親眼見過了。只是我最後還有一言,萬萬兩位兄弟細思之。」
關羽、張飛拜道:「還望使君賜教。」
何白擦了擦眼淚,說道:「雲長喜讀《春秋》,想來對春秋大義十分明了。春秋大義旨在明辨是非、邪正、善惡與褒貶,這對人的思想、精神與修身有極大的好處。然而,春秋大義只是戰國時人的官樣文章,可讀可信,但需辨證細思。」
「義者,有親朋兄弟之義,有剛正節烈之義,有扶危救困之義,有拔刀相助之義,有疏財仗義之義等等。這些義氣,我在雲長、翼德身上都能見到,也相信你們能夠守持終生。然而,你們多行仗義之事,卻不知義之大者,乃是為國為民。汝二人之義在我看來,僅僅只是小義也,遠遠不如天下大義。」
「小義只是針對個人,一些人。而大義卻是針對整個國家、民族與百姓的利益。大義永遠高於小義,當二者發生矛盾時,當捨棄小義而遵行大義,才是義者的正確選擇。這點,不知你二人認可否?」
關羽與張飛細細的思量了一會,終於點頭認同了何白的說法。何白於是又道:「玄德兄長的志向是匡扶漢室,拯救萬民於水火。但以他之能,根本解決不了國家的動亂之源,特別是士族豪強對國家的侵蝕,對百姓的壓榨。他的願望只是恢復先祖的榮光,加入到士族豪強之列,讓子子孫孫重複對百姓的壓榨。直至天下再度大亂。」
「我雖出身南陽何氏同族,但在入雒陽之前,從未與南陽何氏有何關連,可說世代為民,深知百姓之苦。我的思想與陳涉略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之志向便是改革天下,消除動亂,藏富於民,使士農工商卒五行平等,人人皆可成為龍鳳。從而強盛國家,壯我炎黃,使我華夏民族永遠屹立於世。」
「因此,我的志向便與玄德兄長的志向相背離了。只是相較來說,我的志向不但安內,還要揚外,更要為我華夏千萬百姓的百年發展謀利。因此,相比玄德兄長的志向更勝一籌,也更符合天下之大義,不知汝二人認可否?」
關羽、張飛二人堅難的點點頭,二人之勇,世所罕見,皆有國士之才。然而就是出身的原因,使二人老大也不為他人所知,也不為他人所敬。如許多惡毒貪婪,又無才無德之輩,卻每每佔據高位,炫耀家門,欺凌世人,讓二人深恨不已。
若整個天下都如北海這般治政選才,對世人來說,不亦是人間天堂。只是要讓二人背棄劉備,背棄誓言,從而選擇何白,卻又萬分的堅難。
何白繼續說道:「如今我迫服了玄德兄長,玄德兄長也發誓輔佐於我。但是我知玄德兄長絕對不會甘心,日後必有反覆之時。而你們二人,就將是玄德兄長反覆的最大臂助也。如果你們繼續相助玄德兄長,那日後兵連禍結上百年,百姓十不存一,華夏苗裔恐將滅絕,此皆汝等只守小義之禍也。」
「如果你們能夠稟持公正,遵行天下大義,不助玄德兄長成事。玄德兄長縱然有心,亦無能為力,只得安心助我。如此可以為國家減少不少的動蕩時間,百姓也可早日回復到安定的生活之中。有我治政,不消十年,就可使國家恢復到強漢之時的盛世。你們也正好才盛年,或可效仿霍驃騎封狼居胥,揚威異域也。」
「我與玄德兄長是於世共存,還是共亡?國家的興盛,民族的存亡,百姓的生死,皆在汝二人的一念之間,還望汝二人細細思量……」
兩個平日里一文不值的勇武匹夫,今日在何白的口中竟然承擔了整個國家前途、民族希望、百姓福祉的決擇。還承擔何白與劉備是兩相和睦,還是龍爭虎鬥。一時之間,二人面色蒼白,只感頭頂有泰山之重。身子幾乎都不能夠挺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