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日本的閉關鎖國
歐洲的征服者也企圖在遠東擴大自己的影響和勢力。他們只在較小的國家和印度取得了成功,但卻沒有在中國和日本。在中國,幾百年來的生活沒有發生變化。朝代不斷更迭,較弱的皇帝被較強的所取代;有些重視建立強大的軍隊,以擴大自己的版圖,另一些又看中發展經濟和貿易;有些使用恐怖和暴力進行統治,有些又用心於教育和文化。在十四世紀至十七世紀的明朝,中國在一個短時間內轉向西方。他們建造了船隊,於1431年到達了非洲東海岸,並踏上去歐洲的旅程。但外交上突然出現了轉折,遠征停頓下來,中國從此對西方世界和西方思想把自己封閉了500年之久。還在1793年,乾隆皇帝致函英國國王說:「國王陛下,爾雖遠隔重洋,卻以謙卑之心,求學我之文明,並遣特使呈上信函,表爾對我天朝有敬仰之意,誠願得我之文化,然我國之風俗習慣與爾截然不同,難以移植貴國享用,即使貴國特使有能力接觸我國文化之毛皮……朕對貴國物品無有需要。我天朝物產充裕,在國土以內並無匱乏之憂。無必要以我之物從蠻荒之國交換貴國物品。然而,天朝生產的茶葉、絲綢和瓷器,如若歐洲各國和爾邦極有需要,則可於廣東進行有限交易。」(因未查到原始文件,故只能按德文意譯。—譯者)直到十八世紀,中國始終感覺自己優於世界其他地方。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企圖在中國站穩腳跟,甚至傳播基督教的嘗試,均遭失敗。和歐洲的往來僅局限於出口瓷器、絲綢、棉花和茶葉。與中國相比,歐洲人在日本要成功一些。1542年,第一批葡萄牙商人在那裡登陸,七年以後耶穌會傳教士弗朗西斯·哈維爾得以在日本開始傳播基督教的活動。他和同伴甚至取得相當的成功;人們甚至說這是日本歷史上的「基督教世紀」。這所以如此,是因為很多地方諸侯不斷進行戰爭,無暇顧及歐洲傳教士的動向。在這些無數的爭戰中,德川家康最終於1600年取得了勝利。統一了國家,讓天皇授予他有繼承權的幕府職位。幕府是一種類似政府首腦和最高統帥融為一體的職務,實際是帝國中最有權勢的人。剛剛就任伊始,德川就開始清理歐洲的影響。歐洲人被驅逐出境,基督徒遭到迫害,到了十七世紀中葉,基督教信仰幾乎在日本絕跡。除了中國人和少數向日本提供西方商品的荷蘭商人外,外國人從此禁止和日本通商。從1615至1854年,德川幕府徹底封閉了這個國家。外國人不能進去,日本人不許出來。人民的生活主要依靠傳統的價值觀念,完全按照古老的風俗和習慣。日本就這樣經歷了250年之久的內部和平和經濟繁榮。然而,日本和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卻導致了兩國切斷了與西方的經濟和科學發展的聯繫,達數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