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舞台及服裝,均有其創新之處(4)
一如春末夏初開放的牡丹花,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沈豐英和俞玖林因緣際會挑起扮演杜麗娘、柳夢梅之大梁。屈指數算近半個世紀來表演杜麗娘的大小演員,數來數去都數不到名不見經傳的三級演員沈豐英。然而,就在富麗宏偉的藝術殿堂,沈豐英的演出猶如牡丹初綻,大放異彩。面對海峽兩岸攜手製作演出青春版《牡丹亭》的高度期許,面對表演藝術已達爐火純青之境的前輩張繼青和王奉梅,面對讀者心中從湯顯祖原著建構的杜麗娘形象,尤其面對崑曲觀眾行家的耳熟能詳及檢視評點,試想沈豐英的壓力何其沉重?短短一年內接受汪世瑜、張繼青魔鬼密集的陶冶訓練,明了原著古奧艱深之文詞,熟背曲文賓白,苦練旋律腔調,學習繁複身段,揣摩人物性情;凡此種種,都得高度發揮演員必須具備的「會、熟、精、通」,方足以成之。從表演份量來看,沈豐英要撐起上本的重頭戲,中本生旦的對等戲,下本的輕量戲,在吃緊繁重的表演歷程中,她的嗓音唱腔必須從頭至尾保持穩定水準。果然,我們觀賞到了她漸入佳境的表演,既無倒嗓喑啞,亦無荒腔走板,圓滿完成兩輪的演出,贏得滿堂掌聲。對沈豐英而言,異於前輩名角者,既非折子戲或小本戲,亦非接力式表演,而是一個演員全程演出濃縮全本為二十七出的杜麗娘,確實嚴格考驗沈豐英的功力、體力、耐力與毅力。製作青春版《牡丹亭》,讓年輕演員擔綱主角,除了符合原著丰姿俊雅、玉神清絕的才子佳人形象,又呈現崑曲表演藝術的薪火相傳,最重要是演員的精氣體神足以承擔完整結構的戲劇表演吧!這樣的製作理念固然帶著幾分冒險創新的勇氣,無意中卻也成就了沈豐英(包括俞玖林)在當代《牡丹亭》表演史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