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機遇(1)
1901年,年僅16歲的切斯特·尼米茲踏進海軍軍官學校校門時,他沒有意識到自己趕上了難得的好機遇,登上了美國海軍飛速行駛的戰船,因為曾被忽視達20多年之久的美國海軍正處在一個燦爛的復興時期,從此以後,他將把自己的事業和榮譽與海軍緊密地聯繫在一起。19世紀中期,由於債務負擔、戰爭消耗,以及政治上的改組和國內資源的開發,海軍的發展受到了嚴重限制。當時,美國海軍力量已退居世界第12位,排在中國、丹麥和智利之後。海軍這個軍種在那個時代很缺乏吸引力,1878年,美國海軍總人數不超過6萬人。對於海軍的可悲狀況,一些海軍軍官無法保持沉默,他們聚集在海軍學院,呼籲進行改革,通過論壇和雜誌的形式,漸漸造成了有利於海軍建設的輿論。一些議員也倡議向海外顯示美國的力量和威望。得克薩斯州的民主党參議員塞繆爾·B·馬克西大聲疾呼:「世界上哪有作為一等強國而沒有海軍之理!」或許正是他的這番宏論,才使日後同樣來自得克薩斯的尼米茲得以加入海軍並脫穎而出。1890年,當時的海軍中校馬漢提出了名噪一時的「海權論」,其核心論點是:海洋對於帝國的興衰至關重要,誰控制了海洋,誰就將擁有整個世界。馬漢的學說和名望很快傳遍全球,也為美國大力發展海軍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1893年,克利夫蘭再次當選總統,他與海軍部一改過去民主黨的傳統主張而轉向主張擴大海軍。到19世紀末,美國海軍已躍居世界第5位,應徵入伍海軍的人數大大增加。隨著艦船和武器裝備日趨複雜,有關的教育培訓計劃也大為改觀。由於海軍實力的增強,美國開始將傳統的沿海防禦戰略轉為主動擴充的態勢。1898年2月15日,美國戰列艦「緬因」號在古巴哈瓦那港爆炸,艦上官兵大多喪生,美國方面指控佔據古巴的西班牙為這一事件的主謀。2月25日,當時的海軍部次長西奧多·羅斯福電令亞洲分艦隊司令喬治·杜威集中艦隊向西班牙開戰。1898年4月27日,杜威率艦隊在馬尼拉灣以突襲方式重創泊於亞洲海岸的西班牙艦隻。7月中旬,杜威指揮美海軍全殲西班牙著名的塞爾瓦拉艦隊。這場海戰只進行了3個小時便告結束。美方只有1人死亡,1人重傷,而西班牙死傷人數達400多人。勝利來得如此容易,以致「海權論」創始人馬漢評論說:「但願美國今後再也不會同西班牙海軍這樣的弱者交戰!」同年底,美西戰爭以美方勝利告終,西班牙承認古巴獨立,將波多黎各、菲律賓、關島割讓給美國。這次勝利使海軍博得全國的熱情讚揚,海軍的威望達到了自1812年以來的最高峰。美國佔領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新領地這一事實,大大渲染和強化了美國海軍的作用,也給美國的內政外交帶來了深遠影響。曾任海軍次長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大力支持海軍的擴展。國會批准在1898年到1921年間,每年至少造一艘戰列艦,其間只有1901年因船廠負擔過重、生產能力跟不上而沒有建造。正是這一年,切斯特·尼米茲進入海軍軍官學院。美國海軍軍官學院建於1845年,也就是德國移民遷入得克薩斯的弗雷德里克斯堡的前一年。這個學院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處於死氣沉沉的狀態。切斯特·尼米茲進入海軍軍官學院開始了他海軍學員生涯的時候,正是美國海軍蓬勃發展、海軍學校處於空前發展的時期。和尼米茲同時入學的學員總共有131名,都在一個班,這是該校1845年創建以來人數最多的一個班。國會決定,海軍學校增加學員,一是為了彌補在美西戰爭中暴露出來的海軍軍官的不足,二是為西奧多·羅斯福擴充海軍培訓軍官。同時還決定,全面更新海軍軍官學校的教學設施,準備以花崗石和灰磚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法國復興式教學大樓,還要建一幢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式學員宿舍——班克羅夫特大樓,以取代內戰前建造的日漸破損的磚樓。當時,豪華學員宿舍剛剛開始動工,學校一下子招了這麼多新學員,宿舍不夠使用。尼米茲和班上的一些同學不得不擠在臨時性的木屋裡,條件十分艱苦。這種房子難以保持清潔衛生,缺乏必要的洗澡設備,而且夏天酷熱難當,冬天寒冷徹骨。雖然條件艱苦,但這對來自艱苦山鄉的尼米茲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困難,所以他比一些來自城市的同學能更快地適應這種環境,他的勤奮好學在班裡是出了名的。為了補上中學尚未完成的課程,切斯特保持了他的老習慣:每天早晨4點半起床,一直學習到吹起床號。同屋的艾伯特·丘奇來自愛達荷州,和尼米茲一樣學習刻苦,兩個人的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尼米茲與丘奇互敬互愛,相處得十分融洽,經常一起談論他們成長的不同環境,回家時做了些什麼。丘奇談到他所喜歡的狩獵,切斯特則說了許多爺爺帶他去釣魚的事。這位愛達華的年輕人說:「我們家不怎麼釣魚,我們覺得買魚比抓魚要容易得多。」切斯特大笑說:「我們買不起魚,即使我們家買得起,我無論如何也得去釣魚,對我來說釣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第一學期,尼米茲害了一場重病,一天下午,他在戶外工作后出了一身汗,站在通風的地方等候進入洗澡間,突然感到全身發冷,由於體質虛弱,患了肺炎,不得不住了一個月醫院。在住院的日子裡,尼米茲很為自己耽誤的課程擔心,出院以後,他加倍努力,很快又將成績趕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