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辦法的養敵自重
袁世凱在武昌起義爆發之後所搞的那一套養敵自重的把戲,細說起來就像一部很複雜的政治小說,寫在歷史書上就稍嫌繁瑣了。提綱挈領,大致是這樣的:袁世凱在清末,自從1901年(是年,袁42歲)繼李鴻章之後受任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之時起,宰相當國,權傾一時,直至1908年被攝政王載灃強迫退休,幾乎被殺為止,他在任內的成就,大致有軍、政兩大類。在軍事方面,當時中國國防軍的主力,從袁的小站練兵時起,漸漸發展起來的所謂北洋六鎮(師),都抓在他手裡。軍中將校只效忠於袁,袁之外幾乎無人可以隨便調動。而這六鎮正規軍,不但器械精良,訓練有素,其尤為難能的是,革命派始終未能滲透。直至武昌事起,正規國防軍將領之中,除吳祿貞一人之外,再無第二人與革命派有任何歷史淵源,縱是吳有心革命,其部屬亦皆在袁世凱的遙控之下,吳亦難指揮如意,這樣吳才招致殺身之禍,而終無法撼動六鎮的基礎。然袁世凱在清末,畢竟是個新人物,在政制上的成就,也有值得肯定之處。要言之,當時的立憲運動,袁也是主要的推動者。各省所成立的諮議局,亦均為親袁人士所掌握。他們與逃亡海外的康、梁維新派,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事實上,中山之當選臨時大總統的票源,立憲派與同盟會,至少是平分天下。而論實力、論經驗,當時縱是同盟會高幹(包括汪兆銘和黃興),都認為總統一職,非袁莫屬也。狡猾的袁世凱,當然更知道他自己的分量。所以他就要養敵、逼宮以取高位了。謹條列袁氏政治行為的大事如下,以見其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