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戰爭邊緣的美國(5)
這天清早,珍珠港上空出現了機翼帶日本旭日徽的敵機。飛機投彈准極了,把美國艦隊炸得落花流水,摧毀了珍珠港基地,炸死了2403名美國人。這場襲擊永遠也無法解釋清楚,因為它是考慮不周的刺激(準確地說是一系列的刺激)引起的喪失理性的報復。造成了這星期天的一場浩劫的長期摩擦,起因大概遠在兩年前:由於參議員范登堡的敦促,美國國會廢止了1911年的日美貿易協定。國務卿赫爾通知東京:以後美日貿易,只能做一天算一天。當時沃爾特?李普曼強烈反對,認為這是走向戰爭的一步。他寫道:「美國這樣做,無異向一個強國挑戰。」其實還不止此。因為此端一開,後邊還有一系列教日本人忐忑不安的外交步驟,弄得他們一方面大丟其臉,一方面又從此得不到那些不可或缺的進口物資,最後,連他們軍隊的命根子——石油——也斷絕進口了。今天來回顧,這一切是一清二楚的,但當時卻不那麼明顯。美國政府天天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大西洋形勢的發展,對太平洋最多不過是偶爾瞟一眼。在總統看來,亞洲問題是個道義問題。日本人是侵略者,當然應該撤兵回國;不過他認為希特勒才是國際和平的主要破壞者,但美國不願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對於日本,他始終是想談判解決的,直到12月6日,他還致電日本裕仁天皇要求日軍撤出印度支那。如果電文及時到達,幾乎可以肯定,歷史的進程就會有所不同了。駐日大使格魯本來希望華盛頓採取較溫和的路線,但是赫爾和國務院的高級顧問們都是強硬派,而且由於國會議員,包括大多數的孤立派,甚至參議員惠勒也在內,都強烈反日,所以赫爾他們的態度是很強硬的。但是,法國、荷蘭和比利時一陷落,亞洲的戰略形勢就完全改觀了。這三個國家的亞洲殖民地幾乎毫無自衛能力,華盛頓覺得有義務代管起來。1940年9月4日,赫爾警告東京不要插手越南。同月下旬,總統宣布,除西半球國家外,美國對一切國家都禁運廢鐵廢鋼,只有英國例外。日本受到這個他們稱之為「不友好的行動」的刺激,第二天便跟德國、義大利簽訂了《三國條約》。1941年夏天,局勢發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7月24日,日軍正式佔領包括越南在內的法屬印度支那。兩天後,羅斯福總統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全部存款,這就是說,日本再也不能從美國買石油了。英國採取了同樣的行動。對日本來說,局勢是夠嚴重的,但還不是山窮水盡,因為日本的主要石油來源是荷屬東印度群島,每年進口180萬噸。可是真正的致命打擊不久就來臨了:荷蘭派駐雅加達的殖民地總督凍結了日本的所有資金,並立即取消當時仍然有效的石油合同。日本首相近衛文磨覺得這是個真正的危機,因為日本陸軍的坦克、飛機所用的每桶汽油都是靠進口的。更糟糕的是,日本海軍雖則直到目前為止還主張忍讓,這時也聯同陸軍一起要求開戰了。民用石油馬上實行配給。日本大使野村9月抵達華盛頓,對新聞界垂頭喪氣地說:「東京全市連一輛出租汽車都沒有了。」日本只能支持幾個星期,不能再多。聖誕節前,他們還能從私人方面找點門路,因為英美石油公司設在中立國的油庫還有一些油。可是耽誤一天都不行了。近衛首相把日本政府的要求提交格魯:如果美國不再武裝蔣介石,在太平洋方面也不再建築新的防禦工事,並且幫助天皇解決原料和市場問題,那麼日本可以答應不利用印度支那為軍事基地,在中國事件「解決」之後就從中國撤兵,並「保證」菲律賓中立。格魯請華盛頓注意,日本天皇身邊有一批親信,他們比近衛還壞;要是美國讓近衛下不了台,有人便會取而代之。赫爾沒有理會這個意見,卻送來了一份最後通牒作為答覆:日本必須從中國和印度支那撤出全部軍隊,宣布廢除三國條約,同各鄰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赫爾似乎認為美國可以隨心所欲地支配日本。單看國內政局,這樣做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向柏林也發出同樣的通牒,情況就會大不相同了。那時全國各地就會紛紛召開「美國第一」派的群眾大會,國會也就會彈劾國務卿。但是畢竟是格魯估計正確:近衛10月16日下台,東方最兇猛的鷹派東條英機繼任首相。受到禁運限制的日本人,現在感到再沒有討論的餘地,只有訴諸戰爭了,否則就要從中國撤退,這是不可想像的事。於是他們把手裡的武士刀磨了又磨,準備動手。美國情報機關掌握了日本的密電碼,對事態的發展無不了如指掌。11月22日,東京致電留在華盛頓商談的野村和來棲,要他們注意:一周之內,「事情會自然發生」。11月27日,近在華盛頓的來棲和遠在東京的山本通話,美國通訊部隊把他們的話破譯了。他們用的是代號:「君子小姐」指赫爾,「梅子小姐」指羅斯福總統,「婚姻問題」指在華盛頓進行的談判。山本問道:「今天婚姻問題談得怎麼樣?」來棲回來說:「今天談的跟昨天梅子小姐談的沒有什麼不同。」接著來棲問道:「娃娃就要出世了,對吧?」山本非常肯定地說:「是的,娃娃看來馬上要出世了。看來好像會是個健壯的男孩呢。」最後,11月29日,又監聽了一次談話。這回有個日本大使館官員問道:「告訴我,什麼時候是零點即發動戰爭的時刻。——譯者,不然我就沒法辦外交了。」東京那邊柔聲答道:「好吧,那麼我就告訴你。零點是珍珠港時間12月8日。」——這就是說,美國時間12月7日。華盛頓這時已經明白,談判是虛與委蛇,毫無意義,只不過拖延時間罷了。眼見日本就要進攻了,什麼時候進攻美國也知道,只是不曉得進攻哪裡,所以就給夏威夷、菲律賓各地的司令官分別發出了這樣一份電報:此電的目的是促使你們注意戰爭即將來臨。旨在求得太平洋局勢穩定的美日兩國談判業已停止。預料幾天之內日本將有侵略行為。你們應作適當的防禦部署,為執行WPL-46所規定的任務作好準備。WPL-46是作戰計劃。12月6日,夏威夷陸軍司令沃爾特?肖特將軍又收到陸軍情報處的一份電報:美日談判實際已陷僵局。戰爭可能即起,預料將有顛覆活動。肖特斷定顛覆活動是指的瓦胡島上日本僑民的搗亂行為,於是下令把所有飛機都擺在機場中央,一架接一架。這樣一來,敵機一到,這些飛機就立時全部被炸毀了。肖特將軍和夏威夷海軍司令赫斯本德?E?金梅爾少將一致決定不執行WPL-46號作戰計劃;他們認為,實行長期警戒會把士兵們弄得精疲力竭的。星期六那天官兵們還照例放周末假。太平洋艦隊共有94艘軍艦,包括八艘戰列艦和九艘巡洋艦(這是美國目前能制止日本進一步侵略的惟一力量),可是並沒有布置特別警戒。這一切是很費解的。肖特和金梅爾後來作證說,他們兩人都沒有想到珍珠港可能遭到襲擊。然而歷史上很少軍事行動是像這次那樣早就預料到的。美日兩國隔著太平洋遙遙相對,雙方長期以來都已考慮到襲擊珍珠港的問題。1932年美國海軍在珍珠港附近舉行過幾次演習,日本就注意了。日本對這些演習是關心的,因為從1931年起,日本海軍學院歷屆畢業學員照例要回答一個問題:「你認為襲擊珍珠港應該怎麼進行?」1941年1月,格魯大使報請華盛頓注意,日本有偷襲珍珠港的可能(他在日記中寫道:「東京紛傳,談判一旦決裂,日本就要傾巢出動,襲擊珍珠港。但是我認為我們駐夏威夷的弟兄們是不會睡大覺的吧。」)。秘魯駐日大使也聽到了同樣的傳說,好心好意通過格魯轉告華盛頓。可是美國的軍事機關置若罔聞。哼,穿條子褲的官兒們!秘魯佬!打仗的事他們懂個啥!但是有些美國人卻早看清了未來的局勢。1941年7月,海軍作戰計劃科科長里奇蒙?凱利?特納就指出過,如果日本發動進攻,夏威夷「很可能」是進攻目標,還預言日本將進行空襲。海軍部長諾克斯也寫過信給陸軍部長史汀生說:「戰爭將從突襲珍珠港開始。」戰事即將爆發,跡象極多。事件發生前四天(即12月3日),美軍截獲了一份東京密電,打聽「珍珠港上空是否有觀察氣球」。12月5日,駐火奴魯魯的聯邦調查局特工向珍珠港美軍司令部報告,說當地的日本領事館已經在燒機密文件。連金梅爾少將本人也警告過所屬參謀人員(後來他自己卻記不得了):「日本可能不待宣戰就偷襲珍珠港。」當時的實情究竟怎樣?四年後,美國勝利了,國會也調查過金梅爾和肖特所造成的慘重損失,可是依然找不著答案。指揮官失職,這是很明顯的,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部分原因可能是美國人由於種種因素,包括民族沙文主義,從沒把日本人放在眼裡。那些委瑣可笑的矮子,戴著厚眼鏡,一嘴齙牙,兩條羅圈腿!誰都知道美國可能跟日本打仗,卻沒有人真的信它;一方面認為不可避免,一方面又覺得未免荒唐。8月11日,《時代》周刊還報道說:「美國海軍的防禦力量……是相當不錯的。」11月24日又說,華盛頓官方認為,「美日兩方極有可能交戰。」到了12月8日,瓦胡島一片火海之日,正是《時代》周刊趕印出版之時,這個周刊竟還反映美國人如何信心十足,說:「從仰光到檀香山,每個美國士兵都已站到戰鬥崗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