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不僅如此,這位年輕帝王在內政制度上,更是大刀闊斧的進行修改,不僅年年殿試親自當主審官,甚至打破過往大量起用貴族子弟的不成文規定,而是提攜平民子弟出任朝廷命官。

更甚者,今年朝廷更放寬了西涼至高學府——太學的入學規範,讓一般在縣學或州學表現格外優異的平層子弟,只要取得地方官的舉薦,再通過國子監的審查,合格者便能進入太學就讀。

按照西涼過去的制度,太學僅供西涼貴族子弟就讀,平民子弟絕無可能出現在內,清楚地劃分了貴庶之別,然而往後太學里將會有來自各州縣表現優異的平民子弟,這是西涼王朝創立以來的一大改制,亦是消弭貴族與平民隔閡的一大良政。

西涼王朝上下對這位英勇睿智,且胸襟寬闊的年輕君王的愛戴,已臻至前兩位帝王所不能及的境界。然而,這位君王並非毫無缺失。

甚難相信,年輕帝王早在八年前便已娶妻,可直至登上帝位,昔日太子妃亦已冊封為後,皇室仍然虛空著,未有皇子皇女,甚至不曾有過龍胎。

正因帝王無後,宮中好事者便與多年前流傳的謠言大作聯想,繪聲繪影地談及這位年輕帝王似有斷袖之癖。

畢竟帝王過去居太子之位時,便曾與太子少師過從甚密,直至南氏一門遭滅,此事逐漸為眾人所淡忘,卻在今時遞舊事重提。

「陛下,您該起了。」

一名面貌清秀的小太監,步伐輕巧地步入花榭,朝著面朝池塘,側卧於羅漢榻上的俊美男子低聲催促。

榻上男子一身玄衣錦帶,墨掃般的峻眉,深邃鳳目,挺直高鼻,朱紅薄唇,五官俊麗之至,教人望之興嘆。

他手邊擱著一冊手抄本的《楞嚴經》,經書頁角已泛黃,微微捲起,足可顯示經書時常被翻動。

「陛下,太後娘娘已在永壽宮候著,就等著陛下……」

「何亮。」

榻上的易承歆忽爾揚眸,精銳如鷹隼般的目光,清冷掃視而去。

何亮大氣不敢喘上一聲,光是這般被這位年輕帝王盯著,他後背就直冒冷汗。

「小的在。」

「你進宮多久了?」

「回陛下的話,已有一年四個多月。」

「你叔叔可有給你梢信?」

原來這何亮是何銘的侄子,由於家貧便也入宮當起太監,適巧何銘年事已高,早有意告老還鄉,便向易承歆舉薦了自家侄子,由侄子頂替了他內侍大總管的位置,也算是肥水不落外人田。

原本太后對此事頗有微詞,可易承歆卻是一口允了,直接便讓一個入宮不滿兩年的小太監,出任統領永壽宮裡外宮人的內侍大總管。

為此,何銘甚是感激,出宮那一日還對易承歆三跪九叩,弄得易承歆臉色都青了。

宮中用人自有一套規矩,易承歆此番舉動,無疑是給足了何銘面子,亦保有了他們何氏在宮裡的地位,日後何氏若有人想進宮當差,這才有個照應與靠山。

臨走之前,何銘將侄子找來,不僅耳提面命,更親筆記下了陛下起居相關的細節要事,譽寫成冊,交給侄子拜讀。

「回陛下的話,叔叔前兩日剛給小的梢信,叔叔說他大半生都待在宮裡,對於宮外之事早已陌生,因此打算四處走走,在有生之年遊歷西涼國土。」

易承歆嘴角一揚,笑道:「難為他這大半輩子都在伺候朕,眼下他總算能享享清福,出宮遊山玩水。」

何亮微詫的抬眼,悄然覷了榻上人影一眼,意外察覺那張俊容上的淡淡落寞。

是眼花嗎?做為一個坐擁江山的九五至尊,陛下怎會落出那般艷羨的神情?

「幫朕捎個口信給何銘,教他四海遊歷時,別忘了畫幾幅畫送回宮裡。」

何銘雖為太監,卻也不是毫無長處,他幼時曾苦讀自學,並且身懷一流畫功,當年入宮當差,便是那一手過人的畫技,讓太后拔?到臨華宮當值,服侍當時尚且年幼的易承歆。

何銘自個兒也爭氣,靠著高超的畫功,成了教援小太子習畫的半個師傅,因此大大提升了在宮裡的地位,此後便一路跟隨易承歆,從臨華宮再到永壽宮,他更是一路見證了這位年輕明君的成長與改變。

「小的必定會將陛下的口信轉達給叔父。」何亮連忙福身應諾。

「副樞密使可回京了?」易承歆合上了手邊的《楞嚴經》,緩緩坐起高大身軀。

「回陛下,小的方才已讓宮人前去打探與轉告,莫大人若回京便讓他即刻入宮。」何亮答得小心翼翼。

前不久副樞密使被派遣出使,前往南邊與南蠻異族和談,雙方共議簽著和戰之約,只是副樞密使臨行之前,陛下曾當面叮囑副樞密使,讓他此行帶上了流放邊關的官員名冊,並且徹底進行清查。

其實這並不奇怪,何亮曾聽叔叔提及,早在繼承大統之後,易承歆便曾下令清查流放邊關的歷年官員名冊,並且三番兩次派出小腹前往邊關尋人。

至於是尋什麼人,當時何銘面色難看,怎麼也不肯多說,只讓何亮多長點心,莫要知道太多秘密,省得惹禍上身。

因此直至此日,何亮仍然不明白,易承歆找了八年之久,仍然不肯放棄的那個人,究竟是誰,又為何會淪落到被流放邊關。

他只曉得,易承歆眉宇間揮之不散的那抹沉鬱,時不時透出的那份落寞,乃至於他閑來無事便愛待在臨華宮,望著那一池荷花,翻閱那本《楞嚴經》的古怪舉止,很可能全都與易承歆想找的那人,息息相關。

「陛下……」

「朕聽見了。」淡淡說罷,易承歆從榻上起身,高大玄色身軀在滿園春色中,看上去竟隱約散發出一份孤寂。

何亮登時看怔了眼,再一次心生困惑,他就是想不透,這樣一個坐擁天下,既受子民愛戴,又正值壯年的年輕帝王,何以總令人覺著身帶幾分滄桑。

「走吧。」

易承歆手執那冊《楞嚴經》,轉身離開花榭時,他停步,側過身再一次望向那滿池嬌嫩的荷花。

「殿下心情不好,那便靜下心來抄寫《心經》吧,過去微臣在南方時,碰上不如意之時,總是這麼做的。」

八年前曾有個單薄少年佇立於此,清秀臉蛋揚著笑,如是對他說道。

鳳目沉脂黯下來,易承歆別開了眼,大跨步離去,修長大手捏緊了手中那冊《楞嚴經》。

那人留下的東西不多,僅僅只有幾冊抄經書,他日日翻閱,早將那娟秀字跡銘刻於心。

歲月不仁,八年漫漫時光,逐漸蝕去記憶中的那張清秀面龐,易承歆越來越怕,怕自己終有一日,會徹底淡忘了那張面容,唯有終日覽閱著她留下的手抄經書,他方能提醒自己,多年前的心愿,至今未了。

只是,他得先見著那人,方有機會了卻這椿懸宕心頭多年的願。

一句道歉,一句藏在心底最深的話,今生今世,可有機會對那人言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獨寵罪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獨寵罪臣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