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外線作戰
城門洞里果然停了三輛牛車,前二后一,基本上把門堵死了,人只能從側面的狹縫處鑽過去。小理十幾個士卒正在七手八腳地忙亂,打算拖開倒地的死牛。姜海濤鑽出城門,過了弔橋,迎著養錡走上去:「怎麼回事?」
「他們說,剛才車隊走到城外一里處時,後面追上來一個大官,跟他們的旅帥說了些什麼,然後他們的旅帥就告訴大家,城裡的人是胡軍假冒的,讓前面的車堵住城門,然後大家立刻轉身快跑。」
「哦?一個大官?誰?他怎麼知道的?」「大概是從胡城逃過來的吧,這幾個楚軍也不清楚。可是那傢伙怎麼知道我們是假冒的?」養錡說到這裡,眼睛突然一亮:「哎!昨天被我們射死的那兩隊楚軍,是不是他們有同夥等在外面?」這一下提醒了姜海濤。「對呀!我們趕緊回去問問俘虜。他們的屍體呢?找俘虜認一認。」最後姜海濤看了眼西面漸漸散去的煙塵:「將軍,還能追上嗎?」
養錡也轉頭看了一眼:「算了。等把城門清理開,他們也跑遠了。都坐著牛車,跑起來還是要比兩條腿快不少。回去吧。」養錡又用手朝周圍划拉一下:「白得這麼多糧食,也不錯了。」
當晚,果然有俘虜認出了其中一隊頑敵的屍體,是右司馬屈稽的門客。看來是屈稽先派他們進城,結果沒人回去報信,引起了懷疑,然後屈稽就躲到城外,碰到了這一隊運糧的楚軍。姜海濤正奇怪,屈稽怎麼會想起來先派幾個人進城打探消息,結果又從俘虜口中得知,屈稽在被追擊的過程中扭傷了腳,得靠人攙扶才能行走。
歸丹恍然大悟:「他大概是先派人到城裡來找車的。哎呀,早知道這樣,應該派一些人冒充楚軍,駕車到周圍轉一轉。可惜了。」姜海濤心說:你現在覺得冒充敵人好了吧?可惜大魚跑嘍。
隨後幾個人商議了一下,決定不再扮演楚軍,恢複本來面目駐守蓼城。封鎖了這麼多天,城裡城外的生產生活都有點亂套。外面的「兔子」估計也沒幾隻了。
上次蓼城之戰中,歸丹就負責蓼城的政務,因此這次還是他負責整頓蓼城。姜海濤則先與歸重一起,帶人押送了300名俘虜去霍,交給歸辛當礦工。同去的工匠們也和歸辛的手下一起工作,重新修復了礦井、豎爐。
姜海濤看過安裝了銅管回熱系統的豎爐后非常滿意,得知爐溫要比過去高100℃以上。因為經過煙道加熱,銅管里出來的空氣溫度至少有200℃。歸辛他們還打算進一步加長加多銅管,覺得能把溫度再提高100℃。這樣需要增加兩三個人拉風箱,不算難題,而且他們還能用牛轉動連桿機構來拉動風箱。但銅管的變形、漏風問題會更加嚴重。姜海濤讓他們不必著急,穩紮穩打地試驗;實在不行,可以利用更大鼓風能力的風扇、風箱來彌補漏風,反正還有畜力提供動力。
歸辛最後告訴姜海濤,現在有了這300多名俘虜作為奴隸,採礦、伐木、燒炭的人手就不少了,可以讓兩座冶鍊爐同時工作,每日產量提高到300公斤以上,甚至400公斤。
隨後姜海濤回到蓼城,和歸丹、養錡他們商量一個問題:是否在蓼城周圍的農田裡建造風車和翻車。結果他們倆都表示反對。歸丹說最近十幾年來,整個蓼邑因為反覆遭受楚、吳、胡幾國之間的戰亂,所以並不缺少良田,而是缺少人口,風車、翻車的作用不是很大。養錡則不希望這種先進工具被楚國人學去。姜海濤本來也有這種擔心,因此放棄了這個打算。
歸丹的另外一個重要任務,是要在霍建一座真正的城,把銅礦更好地保護起來。這需要不少的人力和時間,只能慢慢來。姜海濤沒什麼辦法加快這個進度,但提出了一個建議:利用已經在礦井巷道中成功應用的拱頂結構,來建造城門,這樣不需要太粗大的木樑,就可以達到四米多的寬度,足夠戰車通行。姜海濤還根據自己的記憶,給歸丹畫出了一種城門樣式:兩小一大,三個一組,中間走車,兩側行人。
這時已經到了9月的最後一天,姜海濤又立刻動身。歸丹與咢率領700士卒,還有20名騎兵留守蓼城,其他人押著700多俘虜返回胡城。
七天後,姜海濤一行回到胡城,歸通出城迎接了他們。這時他們才得知,歸貝因為意圖殺害歸豹而被抓起來,然後處死了,他的家人也都淪為奴隸。這讓歸啟感到有些意外,立刻去找歸章、歸朔他們。姜海濤也有點意外,因為歸貝的封地被賞給了章、欒、華、向、魚這五家。看來歸豹還無法完全擺脫分封土地的習慣做法。
歸章則沒有和叛亂有絲毫「聯繫」,反倒因為在守城階段中的「傑出」表現,得到了不少繳獲的戰利品,包括1000個戰俘作為奴隸。歸貝留下的司徒一職也被歸豹交給歸章兼任。
在歸通的陪同下,姜海濤、養錡二人來見歸豹,把蓼城的情況詳細彙報了一下。
「哈哈,前幾日分那3000多俘虜時,不少人都覺得給歸章1000個太多了,咱們自己留下的太少。現在怎樣?還有1000呢。哈哈,歸章一定在生悶氣。」歸豹高興地說,然後告訴姜海濤,自己為了限制歸章的真正實力繼續發展,所以沒有給他封地。
歸通看來是曾經覺得「太多」的人之一,他稍微笑了笑后就對歸豹說:「公子,海濤公子和養錡將軍他們抓的那1000人,歸啟也有份,歸章會不會再要一些?再說給他們那麼多奴隸,他們也可以多開墾荒地啊。」
歸豹臉色嚴肅了:「那沒辦法,總不可能一點好處都不給他們。小理再說我們現在有風車、翻車、曲轅犁,歸章他們就算人多,也不會比我們的良田多。」他又轉向姜海濤:「你走之前提的郡縣市城,還有五部官員,我都和公叔儀、薳書、養敖他們說過了。他們也覺得這些辦法能讓我們胡國更強大。不過這些辦法做起來比較難啊。你看,這次抵擋住了楚軍,我總不可能一點封地都不賞給大家。」
姜海濤說不上對這個結果滿不滿意,隨口答道:「嗨,那就分他們一些貧瘠一些的土地,把好地、良田留給我們自己唄。」
歸豹眼睛一瞪:「你以為他們不親自種田,就連上田、下田都分不出來嗎?」
姜海濤聽了一愣,心說我就隨便說說,怎麼你還當真了。不過他可不想立馬認輸,腦筋一轉就冒出了一個辯解的理由:「公子,上田、下田是一定的嗎?不會變嗎?」
「嗯?什麼意思?」歸豹沒想到他會反駁,一時沒反應過來。歸通探過身說:「海濤公子,你是說上田變成下田嗎?如果連續耕作幾年,確實會變成下田,所以現在我們都是輪流耕作。至於下田變上田……用公子您發明的翻車,倒是可以讓一些原本乾旱的地方變得適合耕作。可這與封地有什麼關係?」
隨著歸通的話,姜海濤想到了一個主意,立刻對歸豹說:「公子,我有一個辦法,也許可以解決一點封地對我們的壞處。」
聽完姜海濤的解釋,歸通也得到啟發,在細節上提出了點修改。他們說完后,歸豹嘿嘿一笑:「你這個辦法,真是太狡猾了。你可真壞!」姜海濤還沒來得及反駁歸豹的調侃,歸豹又接著說:「不過這辦法要產生效果,得不少時間呀。而且對整個胡國來講,總歸不是好事。」
「只要公子您的實力增加速度更快,胡國也就能強大了。」姜海濤說完后,歸通說:「可惜我們周圍沒有多少地方,幾個諸侯國也都比我們大,否則就能像楚、吳那樣,通過兼并小國來變強。土地、人口都很多,才能成為大國啊。南方倒是有些荒蠻之地,可是再遠一點就是大山。」
姜海濤知道他說的是蓼城之南,那裡的空閑土地還有很多。歸豹說:「那裡稍微有點遠,而且最重要的是離楚國更近。如果楚國像這兩年那樣,不停地出兵來襲,有良田又有何用?」
聽到這話,姜海濤突然想起了中國革命戰爭中的兩件事——敵後抗日根據地,千里躍進大別山。
去楚國建根據地?你有沒有搞錯,那不是去日本建抗日根據地嗎?大別山,倒真是在蓼城的南面,就是歸豹他們說過的南方的大山,翻過去後有楚國的大銅礦。學劉鄧大軍那樣去山裡打游擊?拜託,我可沒那樣想。
想起這倆事,是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到敵人的地盤上去打仗,破壞敵人的生產,保護自己的生產。
姜海濤立刻對歸豹說:「公子,我們可以把現在的內線作戰,變成外線作戰,這樣就能保證蓼城等地的安全。」停了一下他又說:「還能以戰養戰,奪取楚國的各種東西,比如搶糧食,繳獲兵器甲胄。」
「內線作戰?外線?」「以戰養戰?」對面倆人對這幾個新名詞很好奇。不過聽了姜海濤的解釋后,他們感覺這並沒有多少新鮮的,只不過把楚國跑來打自己變成了自己主動跑去打楚國。
勇氣可嘉,但歸豹看了一眼歸通后,歸通立刻對姜海濤說:「海濤公子,要出兵打楚國,可沒有那麼簡單啊!」「怎麼,兵力不夠嗎?」「那只是一方面。公子已經給我們說過你提出的志願兵、義務兵。現在養敖將軍他們正在仔細琢磨這事,打算專門徵召2000國人,像我們現在的甲士那樣天天練習如何打仗。」
「哦?好啊!這就是職業兵,那志願兵呢?」「我們還是稱作『卒』吧。他們還是在農閑時訓練,打仗時召集到一起。養敖將軍還提出,那2000人和甲士們一起訓練,一共3000人左右,就稱作『兵』。這些兵還會學習如何擔任卒長、伍長,農閑時就去帶著自己負責的卒進行訓練。作戰時,就以其中的一兩千人擔任伍長、卒長,另外一兩千人作為精銳,這樣能組織起五千到一萬的兵卒,可以應付楚國大軍了。」
「這辦法挺有道理的。嗯?你們是不是覺得這些兵卒還是少,防守可以,主動進攻楚國就不夠了?」姜海濤問道。
「楚國距離我們最近的地方有息城、沂城、大隧,駐守的士卒至少有兩三千。我們就算派出一萬兵卒,也不容易攻破啊。」
「嗨,幹嘛非得攻城呢?可以把楚軍騙出來,不對,沒準都不用騙,直接約他們出來打就行。只要在野外,我們有砲弩,勝他們不算很難。」
歸豹一聽,也點了點頭:「嗯,有些道理。你的主意總是很多,應該能想出在城外打敗楚軍的辦法。」
姜海濤心說怎麼又賴上我了。他還沒發話,歸通先開了口:「就算能打敗,頭一兩次還行,然後楚軍不出城了,怎麼辦?」
歸豹聽后卻看向了姜海濤:「你造的那些拋石車,能用來攻城嗎?」看姜海濤沒有立刻回答,歸豹又說:「這次它們可立了大功。你不是說過用絲繩代替竹竿,也許能讓它們更厲害些嗎?今後只要是拋石車需要的絲繩,你儘管用。」
姜海濤雖然心裡一喜,但還是搖了搖頭:「守城沒問題,攻城,恐怕難點。用絲繩代替竹竿,能讓拋石車的射程更遠一點。但現在最遠是八型拋石車,才150米,而且是1公斤的石彈,換成絲繩后大概能到200米。可1公斤的石彈對付城牆就太輕了。要是幾公斤,甚至10公斤的石彈,射程可不到100米。八型,還有七型,它們都很不耐用,拋幾十次就會損壞。換成絲繩后要想提高壽命,拋桿的重量又得上去,射程就無法提高,甚至可能還低點。所以用它們攻城,射程、威力都還不夠。」
歸通遺憾地說:「哦?100米確實太近了,對方隨便派些弓箭手,這拋石車就沒法用。」
「那在北門用的蒸汽呢?」歸豹的話也讓歸通眼睛一亮,立刻大聲說道:「對呀!那東西可厲害啦!你不知道,據後來收拾屍體的步卒們說,你那蒸汽砲吹倒的敵人可難看了,把他們都嚇壞了。」
「啊!?可是公子,那東西把水燒成蒸汽,可要不少時間啊!再說蒸汽能噴多遠?我看它也只能在守城時用。」
對面倆人立刻意識到姜海濤說的沒錯,又皺起了眉頭。
姜海濤心說這問題肯定不是他們仨現在就能想出來的,於是說:「我回去和工匠們再想想看,找出一些攻城的辦法。再說以楚國現在對我們的看法,會怕得躲在城裡不出來嗎?」
歸豹點了點頭:「不錯。楚人一向瞧不起我們,就算敗過這兩次,也不會怕。只要我們的人馬不比他們多很多,他們不會害怕和我們對陣。」
「那不就行了?看他們在城裡有多少人,我們就派多少人,約他們出城打。楚軍肯定出來。我們再悄悄派些人埋伏在附近,以多打少,這樣就能既消滅楚軍,又盡量減少自己的傷亡。」
歸豹想了想:「可以試一試。只要損失小,我們去楚國打仗確實更好點。不過剛才說的兵力、攻城只是問題之一。還有很多問題,比如怎麼知道楚軍有多少。對了,我已經讓歸師負責你說的那種情報工作,正在向周圍派人。了解楚軍多少的問題應該不難了。」
歸通介面說:「還有糧食,紮營用的工具、材料。出兵作戰,可要比守在自己國里耗費更多人力物力啊。光糧食就要背不少。比如到最近的息城,行軍就要十來天,要背一月的糧食才夠。這次楚軍急著要攻破胡城,就是因為糧食不多了,不能等下去。」
聽了這話,姜海濤突然明白自己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雖然自己現在提出的征戰距離,要比三國演義、解放戰爭中短,可現在的道路、運輸條件也更差。讓每個士兵背著自己的武器、糧食、被服,走路去打楚國,那肯定是開玩笑。一個人的輜重粗算下來,至少和體重差不多了。
於是他對歸豹說:「公子,看來我對這個問題想得確實簡單了些。運輸可能是個主要問題。我想設計一種車,既能讓兵卒們坐著行軍,帶上武器、糧食,還能在晚上當房子睡覺。」
對面倆人眼睛一亮,然後歸豹說:「那好啊!如果能有這種車,我們還可以快點行軍,讓敵人來不及作好準備。」
於是歸豹決定,第二天把歸儀、薳書、養敖等人都召集來,一起討論一下出兵作戰的細節,看要解決哪些問題。
薳書、養敖二人對於「外線作戰」的提法頗有興趣,因為他們兩個家族都是因楚王迫害才逃到胡國的。歸儀雖然不太情願,但也承認歸豹說的一個理由很有道理——總是讓楚國來打,那胡國西南部就不得安寧;如果能打出去,西南部就可以安心種糧、採礦。可是對於主動出擊,他們仨人一開始也比較謹慎。五個人議了一陣后,姜海濤發現難處和自己昨晚預料的差不多,主要有三個。
第一,必須了解楚國東北部的地理地形,特別是城池情況、駐軍多少、道路遠近。這個問題已經交給歸師去解決。
第二,是胡軍的戰鬥力還需要提高,特別是近戰格鬥能力。僅憑砲弩、踏張弩,在守城中問題不大,但是到野外對陣就不夠了。養敖將負責解決這個問題。他說經過這一次胡城戰役,特別是胡城保衛戰,甲士們的作戰經驗更豐富了,步卒們也有了很大長進。最後養敖說:現在把一些表現不錯的步卒從農夫、工匠、獵戶變成兵,再像甲士那樣訓練,那麼只要半年的時間,應該就能在面對面的格鬥中不輸於楚軍士卒。但要對付楚軍精銳的甲士,恐怕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第三,就是糧食、運輸等後勤問題。這麼多專職的士兵,就意味著更多「吃閑飯」的人;前往楚國打仗,就意味著需要更多時間的「旅行」。這些歸根到最後,都是糧食,富餘出來的糧食。不過有幾個好消息能部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姜海濤發明的翻車、曲轅犁使歸豹屬下的不少農夫可以耕作更多土地,因此今年的收成增長了10%。烘繭和沸水繅絲技術讓絲綢產量提高了一半,可以拿去交換糧食。在蓼城繳獲的糧食也不少,足夠萬人食用一月。
剩下的主要是運輸問題。一千人出去打仗,就要帶大約十萬公斤的糧食、兵器、甲胄、帳篷等。按現在每輛車最多500公斤算,至少需要200輛車。而且拉車的三四百牛馬還得帶些精飼料,這又得增加一點運輸量。於是幾個人的目光又落到了姜海濤身上。誰讓他說過要造一種新車呢。
最後大家覺得,明年春夏之際還真可以考慮考慮,是否主動出兵去打一下楚國。
相對於楚國,胡國內部的問題更不容易對付。幾個人又接著商議了一個下午,想出了一些辦法。當晚,歸豹就派人去通知歸章、章通等人,第二天到大殿來議事。
「什麼!楚國馬上要派十萬大軍來報復!」聽了養錡的話后,欒林忍不住叫了起來。發現自己失態后,他趕緊看了看周圍。
....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中文網,手機訪問請上,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