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有名無姓

第十七節有名無姓

這怎麼辦?歸通一臉期望地看著羽絨服的「發明者」,可姜海濤也沒什麼辦法。把幾個負責羽絨服製造的工匠找來商量,還是想不出什麼好辦法。最後沒轍,姜海濤只能讓工匠們把這幾件衣服里的羽絨拆出來,晾曬烘乾,然後再重新制衣。

不過也有讓姜海濤高興的事。這裡現在製造的皮帶扣、鈕扣大受歡迎,而且沒出什麼毛病。歸通還告訴他,這兩樣東西特別受到一些年輕貴族的喜愛,因為它們和玉帶扣等物件相比,用起來方便快捷多了。大工場里也根據裝飾需要,在皮帶扣的前面裝上玉片、銅片、珠寶等,甚至根據一些人的要求定做圖樣。

歸通順便拿過一顆鈕扣。姜海濤仔細一看,上面雕有一個非常精緻的虎頭。歸通告訴他這是華梁定製的,包括五根皮帶,一百顆紐扣,還有三十個馬具上的皮帶扣,都有這種虎頭裝飾。歸通隨後問姜海濤要不要,他可以讓工匠們為姜海濤專門設計一套。

姜海濤心說這玩意再怎麼弄,能有3d大片好看?還是把勁省到更實用的地方吧,比如銅軌道和小銅輪推車。

這兩樣東西只要銅料足夠,沒幾天就造出來了。只有銅軌道的鋪設工作花了點時間,因為地面要夯平,然後再鋪上枕木。姜海濤本想根據後世的情況,在地面上鋪設一條碎石路基,但所有工匠都認為工作量太大,姜海濤最後也覺得似乎沒有必要。

可試驗工作也並非一帆風順。在第一次試驗中,大家就發現小推車啟動后的牽引力很不穩定,小車忽快忽慢。有時候測量出的牽引力只需要3公斤。這簡直太讓人驚訝了!

姜海濤認為這根本不可能。雖然現在的車軸改成了銅軸,要比過去的木軸細一半多,只有5厘米,但車輪直徑只有30厘米,不到普通車輪五分之一。而且這裡仍舊是滑動軸承,阻力怎麼會那麼小呢?他繞著小推車、軌道看了幾圈后,發現出問題所在,立刻讓人把一個竹管水平儀進行了改裝,距離加長到5米。

測量結果表明,這條軌道並非完全水平的,而是在某些地段有1%的坡度:往牽引滑輪這一頭過來2米,就低了1厘米。簡單計算就能知道,這會產生5公斤的牽引力,試驗結果自然不準了。

於是大家又仔細調整了一遍枕木厚度,把銅軌道弄得更平。最後的試驗效果非常好。小車重300多公斤,裝上700公斤貨物后一人就可以推動。試驗中它只需要12公斤就可以拉動。隨後大家又把用兩種新方法造出的滾柱軸承裝到車輪上試了試,結果牽引力馬上又降了近一半,只需要7公斤左右。

不過這已經意義不大,因為此前的坡度情況已經表明,軌道的鋪設質量對牽引力的影響更大。在實際路面上,他們肯定不能一直像這裡那樣,仔仔細細地鋪那麼平,怎麼都會留下一定的坡度。大家商量后,感覺1%的坡度誤差已經是不容易了,施工要求再高就會很費時間。而且牽引力多10公斤少10公斤,已經沒什麼麻煩。

姜海濤立刻讓幾名工匠總結銅軌道、小推車、滾柱軸承的製造經驗,準備送到霍,在那裡鋪設一條運輸礦石的軌道。他還不太放心,考慮是不是需要自己親自去一趟。

正猶豫著,養敖突然來找他,問他是否願意去一趟蓼城。

「嗯?公子想讓我去蓼城?」

「他才捨不得呢。只是最近有不少流言,讓公子不得不這樣考慮一下。你的封地在蓼城,霍的銅礦也交給你來管,是不是?可你這麼長時間一直呆在這裡沒出去,霍的銅錠倒是按時按量送過來。所以現在有人在散布流言,說那裡的產量不止150,你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厲害。歸梁的人聽到了這些話,已經告訴公子。我們幾個商議后,覺得是有人準備鬧事,所以想趁早把它壓下去。薳書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霍暫時不要送銅過來,就說出問題了,然後你去看一看、修一修。這樣,大家自然就覺得流言錯了。」

「那倒正好。我還正想去那裡修修軌道呢。」

養敖突然一笑:「那你不怕楚軍突然來襲?那裡可只有300甲士守著。」

「啊!」姜海濤一愣,「那……」他正犯愁,突然看到了養敖的表情,心裡一松:「你又亂嚇我。那地方還有1000多步卒呢,還有騎兵偵察,我怕什麼。哼。」

「哎呀,你可真是。別擔心了,我送你去。」

姜海濤這次不打算上當:「用不著吧。我……你讓黑子跟我去就行。」自己會騎馬,實在不行就跑回來。黑子騎術精,而且他一家三口和自己的關係最鐵,算是增加了一道保險。

「算了,不逗你了。我只把你送到蓼城,然後就帶人去大隧、息城等地,看看一路上的地形。」

「哦?勘察戰場?」

「是啊。對了,你說在哪裡和楚軍對陣好?怎麼左右夾擊,或者伏擊他們?這主意可都是你出的。」

姜海濤皺起了眉頭,心說真是作繭自縛。先轉移轉移話題。於是他以驚訝地表情問:「你就這麼去楚國?要是楚人把你認出來,會來抓你吧?」

「嗯?你怎麼這麼想?有幾個楚人認識我?就算認識,他們都在城內、宮裡呢,不會隨便跑到外面來。」養敖抬起雙手拍了拍自己的腰:「再說我們也不會穿這身衣服去。歸梁不是有些商隊收集情報嗎,我們到時候跟他們一起走,裝作僕役、護衛。」

姜海濤一想:是啊,現在可不像後世,照片、電視、網路什麼的都有,但凡是個人物,全世界都認識那張臉。現在甭說楚國人看養敖,就算是胡城裡,恐怕也沒有上千人見過養敖的臉。

「那就好,那就好。我去準備些東西。準備什麼時候走?」

「過一兩天吧,只要準備好了,馬上就出發。你修那個,軌道,修軌道需要的東西,來得及準備吧?」

兩天後,姜海濤帶著15名工匠,養敖帶著50多名甲士和兵,還有黑子等5名騎士,一起向蓼城進發。這裡面有不少熟人。

黑子現在已經成為騎兵中的小頭目,這次帶了4名騎兵負責探路。

甲士和兵主要由三個人率領,領頭的是貅(iu1),姜海濤在蓼城之戰時就認識了,那時他就是卒長。這次帶來的人也大多是貅的手下,按照編製分為兩個兩,各25人。仲爽、審,分別任兩司馬。他們原本是歸豹封地里的國人,蓼城之戰時就跟隨貅作戰。當時因為作戰技能不錯,他們倆被分到了全套皮甲、劍盾。雖然沒有像生那樣成為兩司馬,但也是伍長了。姜海濤渡過護城河「主動攻擊」羋午時,有二十幾個甲士跟著他,或者說裹挾著他,那裡面就有這倆人。所以剛一見面,姜海濤就感到眼熟。這倆人在胡城之戰時再次被徵召,升成了兩司馬。後來徵兵時,他們倆就成了職業兵。

見到熟面孔,自然會問一問倆人的名字和情況。在聽到審的自我介紹后,姜海濤皺起眉頭,因為他想起了巫審。現在這些普通的國人,特別是農人,絕大多數都沒有姓,只有一個簡單的名字。他們的祖先就生活在這裡,和歸豹、章通等家族的人並不一樣。歸豹他們的祖先是被周王分封到這裡的,當年可算是「文明人」,所以都有姓氏。而這些國人、農人的祖先當年只能算作「野蠻人」,屬於被歸氏、章氏征服的、教化的,所以沒有姓氏。

這沒有姓氏的名字,只要人一多,就很容易重複。姜海濤已經碰到過好幾個名字相同的人。比如他這次帶來的工匠中,有一個叫頵的,和養頵一樣。要不帶上姓氏,還真不容易分清。還有準備向霍的工匠傳授軌道、車輪鑄造經驗的工匠,叫做眼,因為他出生時父親正害眼病。姜海濤剛聽到他的名字時,立刻想起了另外一「眼」,魚偃。

姜海濤忍不住在工匠和甲士、兵裡面問了一圈,結果又發現一些「重名」者。仲爽的手下有一個長著張飛那樣大鬍鬚的伍長,叫做羆(pi2),和歸貝的兒子歸羆一樣。他是在去年的蓼城之戰中徵召的,因為體格健碩又聰明靈活,結果被養錡留下,隨隊伍押送戰利品到了胡城。

也有一些國人比較聰明,取名時用了兩個字。比如仲爽,還有負責車輛製造的木匠,菽田。不過絕大多數國人很少離開自己的家鄉,所以他們的名字只要能和其他村民、鄰居區分開就夠了。

現在隨著歸豹統治的範圍越來越廣,特別是胡、蓼、霍等地之間的一些工匠被招集到姜海濤、歸通手下,再加上職業兵的徵召,結果讓更多沒有姓氏的國人、農人集中到一起。單個字的名字開始讓姜海濤感到非常不便。

這時姜海濤突然想到,中國的很多姓似乎都是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名、地名變來的。

....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初級春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初級春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節有名無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