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節 啟程回國都

第二十四節 啟程回國都

來到官邸,各位卒長,還有養敖、薳申、欒嘉、歸丹、歸通、生,也陸續到齊,興高采烈地交談。最後歸豹由養錡陪著出來了,臉上還帶著勝利的喜悅。飯後,歸豹宣布了今天的安排:他要率領甲士們立刻回胡城。

聽到這,只有姜海濤稍稍驚訝了一會,然後就明白,這是趕著回去掌權呢。其他人的臉色立刻嚴肅起來。薳申提出反對意見,說城外還有近百輛損壞的戰車等待修復拉回,一路上所需的糧草也得徵集。歸豹也馬上意識到自己太著急了,於是決定明天出發,今天趕緊準備。薳申又提出,修復這些戰車需要不少工匠和幾天時間,以及大量經過風乾等處理的木料。養敖建議修好多少戰車就帶走多少,剩下的留在這裡慢慢修,以後再弄回去。看大家都表示同意,於是商量起具體分工。

城裡的200來名甲士只死了15人,重傷19人,40多個輕傷者也能乘車。步卒分為兩種。一部份是在胡地徵召的國人,本來有一千多,現在只剩下400人左右。歸丹奉命率領他們,整理主要戰利品、徵集糧草,裝上牛車,明天跟隨歸豹回胡。另外一千來人,是到蓼地后徵召的國人,包括部分拉弦手。歸重和19名甲士將留下來統領他們,首先出城繼續收集戰利品,特別是那些損壞戰車,然後等待糧食收割,完成徵收,最後押運回胡城。蓼地的新任地方官員,由薳申在今天安排好,他們將協助徵收糧食,負責今後的管理。

--------------------------

最後歸豹轉向姜海濤,說這次大勝楚軍,兩個工場和冶鍊場的工匠們功勞很大,要把他們都帶回胡城繼續製造新式工具、武器。姜海濤被任命為這些工匠的頭,小司空。姜海濤一聽,連連擺手推辭,說自己太年少,幹不了這個。

其實他是在考慮,自己究竟應該跟歸豹走多近。

這傢伙表面上是胡國的主人,其實只是半個主人。自己現在幫了他一次,他這個主人的地位大概能坐穩了。但即使這樣,胡國也還是太太小了。江海濤在歷史課、語文課上壓根就沒聽說過這麼個諸侯國!所以可以肯定,胡國不僅無法與楚、吳、晉、越、魯、宋等大諸侯國相比,連鄭、陳、蔡、衛這種小國恐怕都比不上。將來,不,應該說現在,已經是春秋末期了,進入戰國后好像就剩七雄。所以這個小小的胡國,肯定是馬上就要被周圍的某個大國滅掉,比如楚、吳、晉。雖然這個「馬上」,江海濤暫時還不知道究竟是多少年。十幾年?幾十年?都不好說,誰讓自己歷史沒學好,不知道春秋戰國究竟在哪一年分界。不過從現在胡、楚有戰爭看,胡國的日子恐怕很不好過啊!一個似乎沒有得到楚王支持的羋午,就害得胡國御駕親征,還差點完蛋,要是楚王親自帶著幾萬大軍來,結果會怎樣?就算自己把拋石車造出來,恐怕也擋不住啊!而歸豹呢,似乎有點過分倚仗東面的吳國,因為他老爹就親身經歷了吳國的強大,看到吳國居然都打到楚國都城了。不過姜海濤可知道,吳國現在越厲害,越說明它快完蛋了,完在越國手裡。夫差勾踐和范蠡,中國四大美女的西施,這誰不知道?到時候,還有誰支持胡國?

想到這些,姜海濤就一直在考慮怎麼離開歸豹、離開胡國,去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比如先到吳國,然後向東南去越國。去楚國本來應該最安全,因為在印象中,它到秦始皇的時候才完蛋,活過了幾乎整個戰國時期,至少還有幾百年吧。不過那麼長也沒用,自己能活幾百歲?關鍵問題是現在胡楚交戰,自己往那去很容易被人當作「間」。隱姓埋名當個野人?會種田嗎?

姜海濤在這裡思考如何逃跑,歸豹是根本不會想到。他感覺:姜海濤看起來有點膽小,見個死人都有點害怕,但一扔到戰場上,卻又總有點傑出表現;學過很多奇怪的東西,但又有點懶。所以歸豹得出的結論是:姜海濤現在不原意當小司空,大概就是懶,必須把他趕上去。於是歸豹笑著說,姜海濤已經16歲了,已經不小了。其他人也紛紛附和,只有薳申、欒嘉倆人沒有說話。

姜海濤心想自己初中都沒畢業,班幹部也從來沒幹過,管幾十個工匠的工場,怎麼可能呢?再說自己雖然設計了幾樣新東西,但都只是提了個基本原理、簡單結構,真造的時候,哪一次不是磕磕絆絆的?雙層草盾,把弩當作步槍安瞄準具,抗在肩膀上瞄準,還有需要專人的扳機,簡直都是低能錯誤。那些工匠呢?一個個並不比自己差。雙層竹盾怎麼支開,連桿殳怎麼穿繩,還有繳獲的那個弩,全都比自己聰明多了。當個顧問還行,當他們的頭,萬一露怯多了,豈不糟糕?

於是他趕緊向歸豹謙虛了十幾句,反覆強調自己「沒有管理經驗」,不適合擔任這種「高級管理人才」,充其量只是一個「工程師」。這些辭彙現在當然沒有,姜海濤也不會直接說出來找麻煩。不過他這番解釋產生了一點效果。薳申提出再派一人擔任小司空,和姜海濤一起管理這些工匠,負責他們的徵召、生活等事宜,還有工場的房屋、原料等等,姜海濤只負責設計新東西、檢查質量。薳申還提醒歸豹,姜海濤雖然這次立了大功,應該得到重賞,但他畢竟姓姜而不姓歸,年歲也確實不大,貿然封為高官,恐怕會有人不滿,反倒對姜海濤不利。此言一出,養敖也表示贊同。

歸豹皺了皺眉頭,然後端起酒杯(註:為免麻煩,今後如無必要,將不再用爵、觚、觶等等古代酒具的名稱,一律簡化)對姜海濤說:「那就讓歸通和你一起任小司馬,共同管理這個工場。今後胡國能否威震這些蠻夷之國,維護我大周王室,就靠你們了!」此言一出,姜海濤心說你小子還真咬定我了。那邊的歸通已經馬上端起酒杯表態,還衝姜海濤來了句「今後有勞公子」。姜海濤一看養敖等人的手也伸向了酒杯,趕緊也端起來,接受了這個任命。再推辭,恐怕就是擺臭架子了,那可不行。

--------------------------

養錡等人隨後舉杯祝賀,一場行動、人事安排就完成了。飯後大家各自去執行任務。姜海濤跟著歸通來到工場,宣布集體前往胡城的命令。開始還有一些工匠不太願意,但歸通不愧是王室成員,臉色一板,問他們難道想留在這裡造新工具、車弩,然後被人偷到楚國嗎。這一下機靈的人明白自己不能再亂跑了。歸通隨後臉色一轉,把姜海濤請到前面,說他造的新工具諸位都看到了,如果跟著姜海濤,肯定能獲得更多新工具,造出更加奇巧精美的物件,今後和其他工匠比起來,豈不是大有面子。

姜海濤忍不住暗罵,你小子大棒加胡蘿蔔,還真有一套。不過胡蘿蔔許出去,然後推給我,真夠狡猾的,我也不能讓你好過。於是他上來就告訴大家,歸通乃是公子的親人,豪爽大方,今後咱們只要跟著他好好乾活,那就能要什麼有什麼。說完后,下面的工匠們終於全都高興了,姜海濤再一看歸通,沖自己鬼笑一下。隨後他請歸通安排工作。

歸通為人確實機靈。他首先把工匠們按照來源分成兩部分。歸豹從胡城帶來的是少部分,被他派去協助步卒們收集城外的戰車殘骸。本地工匠們留下準備材料,準備修理戰車,同時讓他們的家人去準備好行裝。戰車殘骸被陸續送到工場,姜海濤一邊看他們修理戰車,一邊了解戰車的結構。

--------------------------

幾天前井已經告訴他,戰車的主要部件由輪、軸、輿、輈等。這次他又了解到,輿上周圍有欄杆,豎立的木柱稱為「軾」,橫的木條稱為「輢(yi3)」。不過一輛戰車上最關鍵的還是輪和軸。

車輪直徑六尺六寸,姜海濤估計在一米四左右。輿要架在車軸上方,因此都比較高。姜海濤問軫老頭,為什麼不把車輪作小點,軫老頭說車輪越小,拉動時的就越費力。姜海濤面對車輪搖頭晃腦地看了半天,又在地上劃了好多道,終於用初中物理知識理解了這個原因。

根據他畫的受力分析圖,拉車前進的力,相當於把車軸固定起來,撥動車輪外緣,讓它可以轉動的力。車軸中心算支點,車軸表面有摩擦阻力,車輪外面有拉力,正好相當於一個槓桿。因此拉車的力,等於車軸表面摩擦力,乘上車軸半徑,再除以車輪半徑。而車軸表面的摩擦力,等於車的重量乘以摩擦係數。最後結果就是:

拉車的力=車重×摩擦係數×車軸半徑÷車輪半徑

因此車輪越大,車軸越細,潤滑越好,都可以讓這個力變小,車更容易拉動。現在要想把車輪變小,就必須把車軸變細,或者加強潤滑。車軸變細,承重能力肯定要降低,除非用更堅固的材料,比如金屬。這在現在可不容易辦到。潤滑,詢問過後他知道,輪轂裡面有一個空腔,可以灌進豬油。魚油的潤滑效果更好,但太貴了。再問下去,姜海濤發現這些豬油很容易凝固,特別是在冬季。因此戰車要想跑得快,要進行一些「熱身運動」:夏天時先空車跑一跑,讓輪轂中變熱;冬天就得用火把烤一烤車軸、輪轂。姜海濤聽后心想,後世的潤滑油應該是從石油中提煉的吧?不過不管怎樣,他們好像不容易凝固,一直是液體狀的。豬油這東西當潤滑油,還真是差勁。看來改進這個車輪,自己暫時沒有辦法。

不過在車輪製造上,他已經有了不小貢獻。現在的車輪可以分成三部分:外面一圈輞(wang3),也就是輪圈,中心是輪轂,兩者之間由輻條相連。輞一般由四塊半圓形木環對接而成,兩層,四個接縫。半圓木環的兩端分別有燕尾形的凸起和燕尾槽,讓它們可以扣上。接縫處還用倒U形的銅片包著外面。以前要想得到這些半圓形木環,要找粗大的樹木,裂成厚木板,然後砍、鑿成半環,必要時還得用火揉制,最後鑿出兩端的燕尾槽。費半天時間,廢品還不少。現在有了框鋸,木匠們容易得到大木板。鋸出一個半圓環,還有兩端的燕尾槽,也容易多了。用刨修理木板的兩側更快捷。還有輻條,用上框鋸、刨后,製作起來也更快了。一個輪人告訴姜海濤,以前他們製作一個車輪的時間,現在能造三個。要是輪轂上也有新辦法,就更好了。可惜對於這個複雜的輪轂,姜海濤一時想不出辦法。那玩意結構說起來不複雜,就是一個大軸孔,周圍一圈插輻條的小孔。但是它的加工不容易,主要靠鑿,而且加工精度很重要。

等等!現在這個輪轂是滑動軸承,換成滾動軸承不就能大大降低摩擦係數嗎?不過這個想法剛一冒出,就被姜海濤自己否定了。滾動軸承,可是要滾珠的。用木頭做滾珠?搞笑,幾顆小木珠一壓就完蛋了。用青銅?也許行。但怎麼造出圓溜溜的銅球呢?而且青銅滾珠肯定不如後世的鋼珠堅硬,現在青銅也是稀罕物,用來造這個,太貴了。

輻條,讓姜海濤長了見識。他們不是一根簡單的木棍,而是由窄變寬,寬的部分插在輪轂上。輪轂也要比輞寬得多,據工匠說是兩尺,而輞的厚度為五寸。他馬上明白,這樣做才能讓車輪不左右晃動。不僅這樣,車軸也是略為彎曲的,結果兩側的車輪有點內傾。

姜海濤正在觀摩,一些工匠找到他,說他們有了一個新想法,用一矩之環代替半圓木環。姜海濤開始沒聽明白,看了他們的比劃后才明白:矩,表示直角。他們準備用兩個90度的木環代替一個半圓的,這樣能使用小一些的木料。現在有了新工具,他們的修復速度很快,已經把處理好的木料用得差不多了。輻條可以用小塊木料,輿可以全部用竹,因此現在輞比較缺。用90度的木環,可以擴大輞的材料來源,修復更多戰車。但是也有一些工匠擔心這樣能否結實,於是大家跑來詢問。姜海濤立刻就想起了拱橋,告訴工匠們只要這些木環之間固定好,承重能力應該和半圓木環差不多。於是工匠們決定把木環兩端的單個燕尾槽變成兩個。有了框鋸,這項改進增加不了多少工作量。

這時候井還提議,按照輞的外圈弧度造一種特殊的刨子,這樣在鋸出木環后可以更方便地修整外緣。這個建議得到了姜海濤和所有工匠們的讚賞。姜海濤隨後想建議他們用角度更小的木塊試一試,比如60度、45度的。不過他馬上想到向這些工匠講解角度知識,不是一兩句能說清的,而且分塊越多,肯定越容易鬆動。燕尾槽畢竟無法與鐵釘相比。於是他決定暫時放棄這個辦法,留待以後再說。

直角木環的替代比較成功,雖然增加了接縫,但工匠們增加了燕尾槽,有特製的弧形刨修整外緣。這樣,修復速度出乎預料地快,剛過中午時分,風乾的木料已經基本用完了。歸豹得到消息后,詢問能否修好更多戰車。姜海濤沒什麼辦法,但是有工匠提出,可以乾脆用新木料,回到胡城后再用正規木料慢慢修。大家都認為這個主意不錯,因為新木料雖然不耐用,但至少也能有一兩個月,足夠跑到胡城了。要是在以前,他們可不會這麼干,因為費半天勁造個車輪,如果只能用一月倆月的,很不合算。現在造起來方便,又著急拉回去,也就沒那麼不合算了。歸豹聽后大喜,立刻命令用新木料繼續修復戰車。到下午時分,工匠們居然修復了90輛戰車。歸豹特意跑來觀看,圍著整整齊齊排放的戰車看了半天。修復處都沒有上漆,甚至還有未風乾的新木料,這都留到回胡城后再說了。養敖和一些卒長們也高興地爬上去參觀。臨走時,歸豹囑咐歸通和江海濤,一定要把這些工匠們留住,還指派一個兩的步卒來協助他們。

--------------------------

晚飯前,修車工作基本完成,歸通馬上和江海濤商量明天的回城問題。他說明天的重點是路上行軍的管理,因此不必考慮工種,按照這些工匠的熟悉程度分隊,更容易控制。至於從胡城跟來的工匠,本來就有兩個小頭目。姜海濤連說有理,歸通接著挑出五個本地工匠,說這是他經過觀察,覺得比較可靠的。然後歸通讓他們擔任小頭目,輪流挑選工匠加入自己的隊伍。軫老頭三人已經被姜海濤收入自己門下,站在他的身後。人員很快就分好了,最後只留下幾個像軫老頭那樣從外地逃來的工匠。他們能被選入工場,都是因為技藝很精湛。經過幾天的合作,很多本地工匠也已經熟悉他們。

五個小頭目正準備挑選他們,姜海濤突然冒出一個想法,讓他們暫時停下。然後他和歸通商量:把一些技藝最好的工匠組織在一起,這樣路上還可以討論新設計,回到胡城后就成立一個專門的小組,負責設計、試驗,其他工匠主要負責生產。歸通說這主意很好,讓他自由挑人。姜海濤想到自己對手藝活不熟,再說應該給軫老頭一家更多機會,於是讓軫老頭去挑人,黑子、井負責協助。軫老頭下去后,首先把剩下的那幾個工匠召入,又從其他隊中挑了幾個。姜海濤一邊看著他挑人,一邊悄悄讓井轉告他,挑幾個學得快的小工匠。於是第六個小隊成立了,一共16人,外帶幾個女眷和小孩,軫老頭帶隊。

人員分好隊后,歸通派人去安排他們的晚飯,然後就和江海濤去官邸吃晚飯。席上歸豹又把江海濤誇了一番,決定明天帶更多的戰利品出發,壯大聲勢。

第二天,也就是二十年九月初七,歸豹帶著隊伍出了北門,向北行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初級春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初級春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四節 啟程回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