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對答(上)
徐逍遙聞言也是一驚,不由問道:「莫非是發現了那群劫奪金牌之人的蹤跡?」
「那倒不是,湖州人海茫茫,那群賊匪又是善於隱匿形跡的江湖人士,一時之間如何能尋得他們的蹤跡。」
「江湖人士?」徐逍遙心中又是一顫,「大人此言莫非已然確定劫奪金牌者就是江湖人士無疑了嗎?」
「沒錯,現下的湖州境內除了本地幫派漕幫之外,幾乎見不到別處的江湖人士。自從蘇提刑提出這個疑點,宋某又四處訪查,從湖州一些外圍村鎮客棧得知,自從一個月之前,就陸續有江湖人士投棧,而那時正是朝廷風傳要召回保寧節度使李全之際,但是自從朝議正式定下發出金牌之後,也就是五月十四,那些來湖州的江湖客反而消聲匿跡了,所以可以推知這些江湖客不是離開了湖州,就是隱匿了起來。而五月十六午後申時時分(十五到十七點)金牌就被一群武力強橫之徒以摧枯拉朽之勢劫去,護送守衛金牌的三百禁軍還有二十位大內高手幾乎傷亡殆盡。所以從作案時間上來看,這批半月前消失的神秘江湖人士就是劫走金牌的賊匪!」
又是半月前?看樣子蕭大叔離開長興果然是為了劫奪金牌一事了!
宋慈沒有注意徐逍遙的異樣,而是繼續蹙眉道:「據你所言,在昨晚也就是五月二十八,有一批神秘人潛入了軍營。我也遣了宋金剛調查此事,他本就是軍伍出身,經過幾番波折,才從一名舊識口中探得了真相,原來這批神秘人昨夜在軍營劫走了一批強弓硬弩,而上次劫金牌者恰恰就是以弓弩先聲奪人。所以幾乎可以肯定他們定會再次出手,劫走這第二塊金牌!」
徐逍遙略一推算道:「從公文上看,後天就是金牌護衛使團途經湖州之日,這豈不是說」徐逍遙說到這裡也是面上露出幾分急色,「既然知道這批人還會動手,宋大人可有知會金牌使團嗎?」
宋慈嘆了一口氣道:「宋某派去的信使都被使團打發了回來,說是金牌護衛足有千人,不勞我們提刑司費心。」
徐逍遙聞言默默地點了點頭,自己到底要不要拿出那封蕭大叔寫的信呢?只要拿出此信,宋慈必定會問起蕭大叔的樣貌,然後便能按圖索驥,大大增加找出劫金牌者的藏匿之所的可能。雖然自己方才已然在金牌一案上的立場作出了決定,但是事到臨頭還是有些猶豫起來。
宋慈此刻也注意了這位愛將有些不妥之處,眉毛一挑也是問道:「逍遙,你可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嗎?」
徐逍遙沒有直接回答宋慈的問題,而是沉吟了片刻,反問道:「宋大人,卑職魯莽,但是有個問題卻是如鯁在喉不得不問,還望大人恕罪!」
宋慈倒是沒有什麼意外的神色,淡淡笑了一下道:「逍遙,莫非你是想問我們為何要察查這金牌之案?還有為何非要阻攔那群江湖人士劫奪金牌?」
徐逍遙不知宋慈如何看出自己心意,當下也不諱言道:「當年若不是相連發十二道金牌,岳爺爺早就直搗黃龍,恢復了我大宋半壁江山,說不定連燕雲十六州也能順勢奪之。可是到頭來卻是以一個莫須有之罪,讓一代名將忠臣落得一個魂斷風波亭的下場。所以咱們宋人心裡對於這金牌令箭,哪個不是視之為洪水猛獸。現下李全在山東所為,雖不及岳爺爺當日之功,但也稱得上保境安民,替炎黃子孫多留下了一點血脈,在那淪喪百年的故土上守得了一片大宋之境。逍遙曾在長興見過南逃的北地漢民,深知其南來之不易,若是有一位大臣願意固守北地,豈不是免了這萬千百姓顛沛流離之苦嗎?如今史彌遠一黨欲重演當年風波亭之事,為的就是不開罪蒙古韃子,以免落下其南犯的口實,此不可謂是飲鴆止渴之舉。現在宋人百姓說起此事,哪個不是捶頓足,生怕大宋又失了一位精忠報國之臣。所以那劫金牌者所行雖然有礙律法,卻也是順應民心之舉,大宋刑統之設,難道不就是為了順民心、保社稷嗎?若是我們提刑司幫著緝拿劫奪金牌之人,這豈不是讓臣快,萬民痛!逍遙讀書少、見識短,又是一個失憶之人,也許言語之中有失偏頗,還請大人莫怪才是!」
宋慈對於徐逍遙的直言沒有不愉之色,反而讚許地點了點頭道:「逍遙能夠對宋某直言其事,也是肝膽相照之舉,宋某又有什麼可怪罪之處。其實我自己一開始聽聞此案,也曾經猶豫要不要全力稽查這班劫匪。李全堅守飛地、孤膽抗虜,可謂英雄了得,史彌遠結黨營私、枉顧社稷,也是人盡皆知。宋某更是相信那幫劫奪金牌之人俱是鐵骨錚錚、滿腔熱血的好漢豪傑。但為何宋某最後還是決定要全力察查此案,非是宋某不辯是非,更非是為了替史黨做馬前之卒,宋某此舉只是為了一事,那就是大宋刑統。金牌令箭乃是皇家信物,何人劫奪此物,不論緣由,就是違法亂律之舉!若是人人都可憑信一己之斷,就作出枉顧刑統之事,那朝廷設立法統之意義何存?」
徐逍遙聽到這裡也是嘆了一口氣,語氣有些無奈地道:「大人之言何嘗不是徐某所想,但今日卑職所遇之事,卻又是讓自己心生疑惑,這刑條法令在這大宋江山真的能夠保民安生嗎?」
宋慈略一錯愕,隨即問道:「逍遙說的莫非是亂兵一案?」
徐逍遙點了點頭,也是扼要地說出了亂兵一案的真情,連同趙氏兄弟的謀划,以及王天古的所行都是悉數以告,最後連苦竹老人被沈渙私刑致死一事也是說了出來。
宋慈聽到後來,本就有些發黑的臉色更是陰沉地嚇人,最後也是重重拍了一記桌案道:「真是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