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盟軍的反擊(二)
盟軍反攻緬甸,這對於日軍來說無疑又是一個重大打擊!
緬甸戰場是中南半島上最重要的戰場,沒有之一,這裡關係著日軍在太平洋上的根本利益。
1942年5月,由原駐山西第一軍參謀長飯田祥二郎指揮的第15軍的4個師團,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的第五個月攻佔緬甸南部、中部,隨後第15軍所屬的第56師團即繼續分兩路北上進攻中國的雲南。
一路由56步兵旅團長坂口靜夫少將指揮,從南坎進入中國,於6月3日攻佔了龍陵,當天11時先頭部隊到達了怒江的西岸,中國守軍將惠通橋破壞,與敵隔江對峙。
另一路由松本喜六大佐的第148聯隊、平井卯輔大佐之搜索聯隊,由南坎附近渡過瑞麗江攻向密**之後,第148聯隊從密**東進,越過檳榔江,攻佔了騰衝。
中國軍隊在該地與敵反覆爭奪了約半個月之後,即就地監視該敵。
日軍在緬甸的第一階段的作戰告一段落後,第15軍將其4個師團及直屬部隊進行了防守安排,同時15軍即按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的意圖,由軍的副參謀長那須義雄大佐與精曉緬甸事務的平岡潤造大佐,著手組織在15軍軍管下的緬甸附日政府。
經反覆考慮和商討,1942年的7月27日,飯田祥二郎中將以「緬甸方面日本軍司令官」的身份,任命昂山為緬甸防衛軍司令官,軍銜上校。任命昂丹為緬甸防衛軍參謀長,軍銜中校。
日本侵略軍在向東南亞地區進犯時,其在宣傳上以「驅逐英、美出東亞,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建立東亞新秩序;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大東亞共存共榮」等口號進行欺騙。
泰國、緬甸企圖利用日本的力量反對英國,因而相繼入其羅網。在法國維希政府統治下之越南,以與日合作的名義,任由日軍使用越南各基地。
在此前後,印度的反英情緒亦相當高漲。德國與日本,已在參與策劃和資助印度的反英各實力人物,準備在印度國內和國外挑起事端,以便德軍從北非、日軍從馬來亞進入印度。
名義上是支援印度獨立,實質上德、日兩國想在印度會師,從而在戰略上首先包圍抗德的蘇聯和抗日的中國,斷絕盟國由阿拉伯灣經德黑蘭對蘇聯援助的水、陸通道;斷絕盟國由印度飛向中國西南地焦的空中運輸。
德國、日本這一計劃如能實現,將對歐亞兩洲及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帶來極為不利之後果。
為此,中國政府經外交途徑,在徵得美、英兩國及印度方面的同意后,於1942年2月4日,由蔣偕夫人宋美齡及政府要員王寵惠、張道藩、董顯光及英國駐華大使卡爾,飛抵印度訪問,疏導英、印關係,以利於當時之抗日。
為了緩和英、印之間的矛盾,利於遠東統一對日作戰,蔣建議:英國根據當前遠東之新局勢,為不使日本在泰國、緬甸所施之政治伎倆在印度重演,英國應當立即宣布印度為一自治邦,而印度人應暫時放棄完全獨立之要求。
經中國政府的調解,在整個抗日過程中、英、印之間,總算做到了合作,這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印度獨立,取得了強有力的政治地位。
可是,日本對印度的謀略,早已通過負有專門任務的外交官、「陸軍中野學校」畢業的學生們,在印度的國內、國外進行著緊張的活動。其重點,當然是選擇了印度各階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最為關心的民族獨立問題。一句話,日本企圖以日本帝國來代替英帝國對印度的統治,並以此為基地與英、美抗衡而爭奪世界霸權。
到1944年3月,在緬甸的日軍已增至10個師團,其編成情況為: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中將、參謀長中永太郎中將第15軍和第33軍以及第28軍,外加部分直屬部隊。
第15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將,參謀長久野村桃代中將,所屬第15師團、第31師團、第33師團。
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將,參謀長片倉衷少將,下轄第18師團、第56師團、第53師團。
第28軍司令官櫻井中將,參謀長岩伴豪雄少將,下轄第2師團、第54師團、第55師團。
以上3個軍的任務是,第15軍3個師團進攻印度的英帕爾地區;第33軍3個師團防守緬甸北部和中國雲南的怒江以西之騰衝、龍陵地區;第28軍防守緬甸西南部及孟加拉灣沿岸地區。
在緬甸戰場上,日軍主要的對手是中國在緬甸的遠征軍,同英、印兩國軍隊密切配合。
這支部隊與日軍第15軍多次作戰之後,大部沿中、緬國境撤回國內。但廖耀湘的新編第22師和孫立人的新編軍38師,因援助英軍,進至曼德勤鐵路以西地區作戰。
由於鐵路被敵15軍的第18、第56師團遮斷,他們同英軍克服了重重困難,越過荒無人煙的緬甸西部阿拉干原始林區,到達印度整訓,同時退至印度的還有美軍將領史迪威將軍,中國由雲南向外的陸上通道也被敵遮斷。
之後,逐漸開通印度至昆明的空中航路,運輸一定數量的作戰物資,並利用空機返回印度時,將新編30師空運至印度,進行美式機械化裝備訓練。後來將這3個師編成以鄭洞國為軍長的新編第1軍,由美軍將領史迪威指揮。
至1943年10月末,日軍在太平洋地區的進攻已被阻止,美軍開始局部反攻,歐洲的蘇、德戰場形勢也有改觀。
集中在印度的一部英軍、美軍及中國的遠征軍開始向緬甸北部推進,準備在收復緬甸北部地區的同時,新建一條由印度阿薩姆邦鐵路終點雷多鎮,經緬北之新背洋、馬科、拉瓦、孟拱、密**、八莫、南坎,到達中國雲南畹町的公路和一條輸油管道,以便大量運送至緬北和援華的作戰物資。
當時防守在這一帶地區的日軍,是田中新一中將指揮的第18師團。空中配合緬甸方面軍作戰的,是田副登中將所屬的第5飛行師團。
中國在印度的新編第1軍,按預定計劃,從1943年的10月末,開始由雷多向東進攻;在雲南的中國遠征軍兩個集團軍,於1944年5月間開始向怒江以西的騰衝、龍陵地區反擊,與在緬甸北部的新編第1軍等部隊東西對進,最後打通雷多國際公路。
新1軍的新編第38師112團,於1943年10月末,向雷多以東的新背洋進攻,新編第22師在以東進行迂迴策應,敵第18師團逐漸不支而後退。
11月初112團攻佔了新背洋。之後,美軍派1個團參加,經四個月的叢林作戰,新編22師歷經艱險,遭受重大犧牲,終於在1944年3月5日攻佔了孟拱,消滅了敵胡康河谷的部隊,佔領了整個雷多公路的一半。
在此同時,由溫蓋特將軍指揮的英印軍第3師,從3月5日開始,約以700架次的運輸機、滑翔機,空運了近1萬人、1200匹騾馬以及大炮、吉普車等,空降於孟拱以南的莫寧、傑沙鐵路兩側地區。
隨之,在該地興建了機場,遮斷敵18師團的後方運輸,開闢了一個完全靠空中與外界保持聯繫的敵後戰場。
為了增強新1軍的進攻兵力,中國又將第14師、第50師空運至印度,然後沿新1軍向東進攻的路線,參加作戰。
隨著新1軍等部隊的攻擊前進,美軍工兵的機械化築路部隊,以進軍的速度施工,為運輸、補給、轉送傷員等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