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一章:盟軍的反擊(五)

第一千六百零一章:盟軍的反擊(五)

其實關於遠征軍此次出雲南進入緬甸作戰,重慶方面是極為不願意的,原因是中國國內的情況並不樂觀,甚至於已經非常的糟糕了,實在是沒有兵力可以調到雲南了。

早在1943年1月14日至24日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以前,美軍工兵與技術部隊,已在1942年的12月開始,從印度阿薩姆邦的雷多鎮向東修築一條公路,至1943年2月末建成,全長約70公里,由此可達緬甸國境。

而中國新1軍及美軍1個團即沿這條新築公路,從緬北向東對敵第18師團發動攻擊。同時美軍築路與埋設油管之部隊,亦隨之向前施工。

根據1944年春,美軍在太平洋地區順利進展的情況,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邱吉爾預測,至1945年的夏季,美軍將在菲律賓的呂宋島,中國的台灣和東南沿海登陸對日作戰,因此目前即應在中國建設各項基地,以支援和策應登陸的美軍。

而建立這些基地,儲備一定數量之物資,運進相當數量之美軍部隊,首要的是必須快速建成雷多公路這一國際運輸線。

為此要求中國再增調相當的部隊,由雲南向西出擊,用東、西對進的作戰方法消滅敵人,控制公路及其沿線地區。

此時在中國內地的日軍,正準備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企圖攻佔鄭州至信陽的平漢鐵路南段,和岳陽經衡陽、韶關至廣州的粵漢鐵路以及由衡陽向桂林、柳州至南寧、鎮南關的鐵路和公路交通。

因此中國需組織相當數量的部隊進行防禦作戰。處於這樣情況下,國民政府方面認為,再調過多的部隊去滇西,實有困難。

此時的羅斯福,一面連連稱讚中國新1軍在緬北作戰的英勇和所建立的戰功,一面卻緊緊要求中國部隊從雲南出擊,尤其是3月中旬緬甸日軍3個師團進攻英帕爾被牽制住以後,美國這種單方面考慮的要求,就提得更為頻繁,且這些主要是通過史迪威將軍予以轉達。

因中國戰場已經出現了新的情況,國民政府最終拒絕了美國這一要求。

但是羅斯福在研究這一問題時,仍堅持原來的主張。為此,馬歇爾竟對共同抗日的盟國,施以要挾性的措施——擬削減援華物資的空運數量,並準備取消給中國航空公司的貸款。

史迪威採取的手段就更為利害,他擬將對中國雲南部隊700噸的空運量,轉給美國在華空軍陳納德將軍的第14航空隊。

雖然陳納德將軍反對這樣做,和也反對分散過多的兵力至雲南,但卻對於大局無濟於事。

迫不得已之下,國軍參謀總長何應欽與高級軍事人員共同研討后,即與美方協商,同意增強雲南的部隊,越過怒江進入緬北,參加打通雷多公路的作戰。

當日軍於4月中旬開始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的戰役時,中國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即調出兩個集團軍、16個主力師去雲南作戰,致使河南、湖南、粵北、贛南、廣西、黔南的主戰場機動兵力減少,而遭到較大的損失。

在這期間,史迪威還指定要將機動使用於第3、第9、第6、第7戰區的王耀武第74軍,也調至雲南和緬北的密**,並答應予以空投補給。但因這個軍擔任著中國戰略預備隊的任務,美方雖多次提出也未同意。

到達雲南的衛立煌的遠征軍,其任務是殲滅當面的敵第56師團,攻佔臘孟、龍陵、騰衝、芒市、南坎,與在緬北的新1軍會師,最後打通雷多公路。

雲南遠征軍,開始以第11集團軍擔任防守,以第20集團軍擔任進攻。於5月11日的夜間突然進至怒江以西,攻擊在騰衝、臘孟、松山、龍陵、平戛的敵第56師團和其增援的第2師團,前後經8個多月的連續作戰,和從印度經緬甸北部打回來的遠征軍孫立人將軍之新1軍,在芒友會師,最後打通了雷多至中國雲南的國際公路。

而在此之前,至1943年10月底,新1軍和新6軍在十分艱苦的叢林地區與敵第18師團進行了長達15個月的作戰,付出了重大的代價和犧牲。

為了國家的獨立和尊嚴,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不少官兵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長眠於異國雷多公路兩側之原始山林。

到1944年8月初,緬北戰場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當緬北重鎮密**形勢緊張時,敵33軍從56師團調出1個步兵大隊,由56步兵團長水上源藏少將一併指揮在該地的第18師團之114聯隊防守密**。

中國遠征軍第30師主力和14師及22師一部,由史迪威指揮,經兩個多月作戰,於8月4日攻佔了密**。殘敵第114聯隊約800人,由其聯隊長丸山房安大佐率領逃向八莫,水上源藏於當日自殺。

中國遠征軍攻佔密**以後,印度至中國昆明的空運距離縮短,無須飛越喜馬拉雅山區。

衛立煌部在圍殲敵第56師團時,預計緬北之敵必來增援,因而在進攻騰衝、臘孟、松山等地的同時,始終控制著相當數量的機動部隊。

從5月中旬至8月底,由於敵軍的頑抗死守,除在6月4日攻克了臘孟之外,騰衝、松山、龍陵等敵主要據點,都在進行猛烈的爭奪戰。

在騰衝的敵148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於8月13日被中國遠征軍霍揆章將軍的第20集團軍擊斃后,這個聯隊的校官(佐)全部傷亡,最後由28歲的太田正人大尉,指揮這個僅剩1600人的聯隊繼續作戰。

8月20日,太田正人以電報向松山佑三的師團司令部報告戰況時提到:「藏重部隊長戰死後之旬日,局勢頓趨嚴重,對此卑職無能,深為不安。當前隻眼、只手、只腳之人員,亦志願參加戰鬥並誓殲來犯之敵軍……」

根據太田正人的電報,56師**飛機至騰衝、空投下該部急需的手榴彈和醫藥等。

與此同時,被圍困在松山的敵第113聯隊之大隊長金光惠次郎少佐,8月23日向其師團發出如下內容的電報:「19日以來,因遭敵猛烈攻擊,守備隊死守敢斗,但目前的部隊大部人員已成殘廢,多為只手只腳,但仍奮舉全力進行戰鬥,以確保殘破之陣地……如至最壞的場合,將派炮兵隊的木下昌已中尉回師團報告情況。」

另據龍陵的守備隊長小室鐘太郎中佐報告:「以當前戰況判斷,最多只能再堅持兩天。」

日軍為了恢復在怒江以西地區的佔領,營救騰衝、松山、龍陵被圍困的部隊,本多政材中將的第33軍,以18師團一部和第2師團一部防守南坎。8月26日夜,第2師團主力以隱秘行動進入芒市東南地區。

日軍為了便於指揮這次作戰,33軍於8月30日將其指揮所由緬甸臘戍以北的新維前移至芒市,當夜下令第2師團、第56師團並列攻向龍陵和怒江,同時營救松山、平戛、騰衝被圍困的部隊。

第2師團於9月3日開始攻擊,5日到達了龍陵東南的高地,並與城內的部隊取得了聯繫;56師團到達了龍陵的西北。

此時,日軍在緬甸的最高指揮官已經易人,原緬甸方面軍指揮官河邊正三中將,因夏季在印度東部英帕爾作戰失敗,於8月30被免職,由木村兵太郎中將繼任。

木村原為日本陸軍省兵器本部部長,他在接到新任命時,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向其作了關於緬甸今後作戰問題的面示。

梅津美治郎要求木村必須保持部隊的昂揚士氣,確立對再建部隊的指揮,掌握住部隊的實情和動態。

同時根據緬甸情況,在戰略上要確保南部及西部沿海要域並割斷中國經緬北至印度的陸上交通,這實際已極難做到。

關於緬甸今後之作戰方針,目前正在慎重研究中。但須確保要域,以支撐南方軍之西翼。至於在緬北遮斷中國至印度陸上交通的作戰,應採取彈性的指導方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日之鐵血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日之鐵血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六百零一章:盟軍的反擊(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