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三章:盟軍的反擊(七)
在馬里亞納群島戰役之後,強大的日本海軍主力幾乎已經損失殆盡,主要的軍艦大大小小加起來只剩下165艘,排水量約為88萬噸。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艦艇卻有將近800艘,排水量為352萬噸。
即便如此,日軍大本營仍然想著如何翻盤,從關東軍中抽調了6個精銳師團調往菲律賓,並集結剩下的海軍主力,試圖在那裡擊敗美軍,一舉扭轉局面。
而美軍在佔領馬里亞納和新幾內亞后,決定首先奪取萊特島,爾後佔領整個菲律賓,以切斷日本本土與荷屬東印度和緬甸的海上交通線,建立進軍日本本土的海空基地。
日軍大本營為固守這一戰略基地,決定實施「捷1號」作戰,與美軍決一死戰。
為此,日軍在菲律賓成立陸軍第14方面軍,由一個軍提升為方面軍,並由日軍名將山下奉文大將擔任總指揮。
此時,山下奉文手中的第14方面軍已經包含9個整編師團、3個旅團,共計23萬人,這支部隊也算是二戰中日本最後一支有較強戰鬥力、編製相對完整的部隊了。
此外這支日軍還得到了海軍的配合,當時日本聯合艦隊的第3、第2、第5艦隊合計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21艘、驅逐艦35艘、潛艇17艘以及陸軍第4航空軍及海軍航空兵為山下軍團提供支援。
七算八算之下,菲律賓這一帶的日軍總人數已經逼近60萬人,這種規模的部隊,對於日本來說在整個二戰都不多見,僅僅只有關東軍曾達到過這樣的規模。
而此時美軍由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上將統一指揮,參戰兵力為陸軍第6集團軍、第8集團軍一部及特種兵部隊共28萬餘人,另外還有海軍的支援。
配合作戰的海軍有美國海軍第3和第7兩支艦隊,共有航空母艦35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26艘、驅逐艦144艘、潛艇29艘、登陸艦和運輸艦650艘。
航空兵方面,美軍有陸軍第5、第13航空隊及澳大利亞航空隊提供支援,共有飛機約2500架。
統計下來,美國進攻菲律賓的陸海軍總人數也超過50萬人,就實力對比而言,日軍遠遠不是美軍的對手,尤其是在海軍方面。
但即便是如此,美國方面自然也不敢掉以輕心。
10月20日,美軍登陸萊特島。
該島當時的日本駐軍只有第16師團,而美軍的登陸部隊則為第6集團軍,下轄5個師共計20萬人。日軍根本就抵擋不住,不得不棄島逃往內陸。
萊特島一戰打得非常慘,第16師團的13778名士兵,最終僅有620人倖存。著名的「萊特灣海戰」也是在此時爆發的,過程十分慘烈,日軍遭遇慘敗,超級戰列艦「武藏」號也是在這場戰役中被擊沉。
雖然陸海軍皆遭遇慘敗,但日軍高層居然仍決定增援萊特島。
大本營認為,此時的菲律賓正直颱風季節,雖然美軍佔領了機場,但由於暴雨,美軍根本無法使用,因此日本在制空權上根本不差太多。
而相比空戰和海戰,日軍陸戰則相對有把握一些。因此,日軍將第1、第26師團和第68旅團等部隊送上萊特島,日軍在島上的陸軍一度達到7萬人。
巧的是,日軍剛在島上集結完畢,到了11月中旬開始,天氣突然好轉了。
美軍破譯了日軍密碼,得知日軍運輸船隊要從南邊靠近萊特島,立馬派了347架飛機進行轟炸,日軍當場淹死近1萬人。而萊特島上的日軍隨後也陷入了補給被切斷的困境,只能負隅頑抗。
此後直到1945年1月的這段時間裡,美軍近付出3500人的代價就幾乎全殲了島上的日本人,就連號稱「玉」師團的第1師團也全軍覆沒,只有743人倖存。
此時,大本營不得不放棄萊特島,轉而將重點放在呂宋島上。
美軍則在進攻呂宋島的戰役中投入各種艦艇850艘,在龐大的登陸部隊面前,日軍拚死抵抗,最終還是落荒而逃。他們躲進叢林里,原本打算利用複雜的地形和氣候條件跟美軍拖到底,誰知那裡卻變成了日軍的地獄。
日軍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缺乏食物,他們進入叢林后,立刻尋找所有能夠填飽肚子的東西,叢林里的飛禽走獸盡數被當成食物。
第二個問題就是疾病,剛進入叢林沒多久,爛腳病和革登熱就要了不少人的命。因為缺少醫療物資,得了這些病的士兵基本上就相當於死了。
不過,折磨日本兵們最深的還不是這些,有一種叫做「回歸熱」的病更是讓人無法忍受。
第一次得這種病,一般會持續數天高燒,然後高燒會退去幾天;然而很快高燒又會持續性地周期發作,而且周期越來越短,越來越頻繁,直到把日本兵折磨得沒有人形,在痛苦絕望中死去。
因此,在疾病和飢餓的雙重摺磨下,很多日本人已經失去理智了。
曾有4名餓到沒有辦法的日本士兵殺掉了熟睡中的少尉,然後把他的屍體烤了吃了。
菲律賓戰役,日軍可謂是損失慘重。此役日軍陸軍死亡36.87萬人,海軍11.79萬人。加上一部分民兵武裝,陣亡數就超過了50萬人。
而實際上,其中戰死的人數量有限,大部分死於疾病或是自相殘殺。
盟軍在緬甸、菲律賓等戰場進行有力反擊的時候,日軍卻在中國進行更大規模的進攻。
鑒於國內外局勢的變動,日軍大本營於11月22日、23日對中國派遣軍在人事上作了較大的調動,陸軍大將、元帥畑俊六由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調任教育總監;岡村寧次由第6方面軍司令官,調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由華北方面軍司令官,調任第6方面軍司令官。
此外,下村定中將由國內西部軍司令官,調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由第11軍司令官,調任國內西部軍司令官;上月良夫中將調任第11軍司令官;吉本貞一中將由第1軍司令官,調任參謀本部附;澄田賚四郎中將由第39師團長,調任第1軍司令官;佐佐真之助中將由第13軍參謀長調任第39師團長;山本敏由南方軍游擊隊長,調任第13軍參謀長。
在這次人事調動中,岡村寧次所不中意的橫山勇,被調離中國戰場;而與岡村有相當關係的澄田賚四郎,則調升了新職。
岡村寧次到任后,隨即下達了攻佔南寧的作戰命令。
負責此次作戰的是柳州西南約60公里思練墟的平田正判第22師團,和在來賓的獨立混成第23旅團。
平田確定獨立混成第23旅團由來賓經黎塘、甘棠攻向南寧,隨即以師團第84聯隊為先導分別從東北、西北兩個方向策應獨混第23旅團進攻南寧城。
84聯隊長深野時之助大佐,以其聯隊主力從上林縣向西進攻果德、隆安,然後沿右江攻向南寧;以新田寬一郎少佐的第3大隊,從上林縣向南經思隴、崑崙關、七塘進攻南寧城。
當時的國軍集結在桂林、柳州以北,及柳州以西地區,南寧地區主要是廣西省的地方團隊。
新田寬一郎率其第3大隊,由上林縣南下,途經崑崙關時,又到達了5年前即1939年冬季他作戰過的地方,當時他是第5師團21旅團、21聯隊的一個中隊長,率領他們在該地作戰的是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中村被國軍在猛烈的反擊中擊成重傷,陣亡后隨即埋於該地。
那次作戰結束后國軍為了悼念在崑崙關惡戰中為國獻身的烈士,在他們的墓地前樹立了陣亡將士紀念碑,並由蔣為之作「碧血千秋」的題字。
擔任攻擊南寧的獨立混成第23旅團,沿途迭遭游擊隊的襲擊,但未遇到大的抵抗,於11月24日佔領了南寧機場。
隨之新田寬一郎的第3大隊進入了南寧城,這與敵第5師團在1939年11月24日同一天攻進了南寧。
進攻果德、隆安的84聯隊主力,即派出一個大隊,由南寧的西南經吳圩、蘇圩、山圩向寧明、鎮南關方向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