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中山經

卷五 中山經

·中山經·中次二經·中次三經·中次四經

·中次五經·中次六經·中次七經·中次八經

·中次九經·中次十經·中次十一經·中次十二經

中山經

※原文

中山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共(gōng)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1而杏葉,黃華而莢2實,名曰籜(tuò),可以已瞢3。有獸焉,其狀如

※註釋

1本:草木的根或莖、干。這裡指莖。2莢:凡草木果實狹長而沒有隔膜的,都叫作莢。3瞢(méng):眼目不明。

※譯文

中央第一列山系薄山山系的首座山,叫作甘棗山,共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黃河。山上有茂密的杻樹。山下有一種草,葵菜一樣的莖,杏樹一樣的葉子,開黃色的花朵而結帶莢的果實,叫作籜,人吃了它可以治癒眼睛昏花。山中還有一種野獸,長得像

※原文

又東二十里,曰歷兒之山,其上多橿,多櫪(lì)木,是木也,方莖而員葉,黃華而毛,其實如楝1,服之不忘。

※註釋

1楝(liàn):楝樹,也叫苦楝,落葉喬木,春夏之交開花,淡紫色,核果球形或長圓形,熟時黃色。木材堅實,易加工,供傢具、樂器、建築、農具等用。

※譯文

再向東二十里,是歷兒山,山上有茂密的橿樹,還有茂密的櫪樹,這種樹木,樹榦是方形的而葉子是圓形的,開黃色花而花瓣上有茸毛,果實像楝樹結的果實,人服食它可以不忘事。

※原文

又東十五里,曰渠豬之山,其上多竹,渠豬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河。其中多豪魚,狀如鮪,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癬1。

※註釋

1癬:皮膚感染真菌后引起的一種疾病。

※譯文

再向東十五里,是渠豬山,山上有茂盛的竹子,渠豬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黃河。水中有很多豪魚,長得像一般的鮪魚,但長著紅嘴巴和帶羽毛的紅尾巴,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癒白癬病。

※原文

又東三十五里,曰蔥聾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堊,黑、青、黃堊。

※譯文

再向東三十五里,是蔥聾山,山中有許多又深又長的峽谷,到處是白堊土,還有黑堊土、青堊土、黃堊土。

※原文

又東十五里,曰涹山,其上多赤銅,其陰多鐵。

※譯文

再向東十五里,是座涹山,山上有豐富的銅,山北面盛產鐵。

※原文

又東七十里,曰脫扈之山。有草焉,其狀如葵葉而赤華,莢實,實如棕莢,名曰植楮,可以已癙1,食之不眯2。

※註釋

1癙(shǔ):憂病。2眯:夢魘。夢魘就是人在睡夢中遇見可怕的事而呻吟、驚叫。

※譯文

又向東七十里,是脫扈山。山中有一種草,長得像葵菜的葉子而開紅花,結的是帶莢的果實,果實的莢像棕樹的果莢,叫作植楮,可以用它來治癒精神抑鬱症,而服食它就能使人不做噩夢。

※原文

又東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嬰,其狀如龍骨1,可以已痤2。

※註釋

1龍骨:據古人講,在山岩河岸的土穴中常有死龍的骨,而生長在這種地方的植物就叫龍骨。2痤(cuó):即痤瘡,一種皮膚病。

※譯文

再向東二十里,是金星山,山中有很多天嬰,形狀與龍骨相似,可以用來醫治痤瘡。

※原文

又東七十里,曰泰威之山。其中有谷,曰梟谷,其中多鐵。

※譯文

再向東七十里,是座泰威山。山中有一道峽谷叫作梟谷,那裡盛產鐵。

※原文

又東十五里,曰橿谷之山。其中多赤銅。

※譯文

再向東十五里,是橿谷山,山中有豐富的銅。

※原文

又東百二十里,曰吳林之山,其中多葌草1。

※註釋

1葌(jiān)草:葌,同「蕑」,而蕑即蘭,則葌草就是蘭草。

※譯文

再向東一百二十里,是吳林山,山中生長著茂盛的蘭草。

※原文

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有草焉,名曰鬼草,其葉如葵而赤莖,其秀1如禾,服之不憂。勞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潏(jué)水,是多飛魚,其狀如鮒魚,食之已痔衕(dòng)。

※註釋

1秀:指禾類植物開花,又引申而泛指草木開花。

※譯文

再向北三十里,是牛首山。山中生長著一種草,叫作鬼草,葉子像葵菜葉卻是紅色莖幹,開的花像禾苗吐穗時的花,服食它就能使人無憂無慮。澇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潏水,水中有很多飛魚,長得像一般的鯽魚,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癒痔瘡和痢疾。

※原文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有獸焉,其狀如狸1而白尾,有鬣,名曰朏(fěi)朏,養之可以已憂。

※註釋

1狸:俗稱野貓,似狐狸而小一些,身肥胖而短一點兒。

※譯文

再向北四十里,是霍山,這裡到處是茂密的構樹。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一般的野貓,卻長著白尾巴,脖子上有鬃毛,叫作朏朏,人飼養它就可以消除憂愁。

※原文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是多薝(zhān)棘。

※譯文

再向北五十二里,是合谷山,這裡到處是薝棘。

※原文

又北三十五里,曰陰山,多礪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其葉如榆葉而方,其實如赤菽1,食之已聾。

※註釋

1菽(shū):本義是指大豆,引申為豆類的總稱。

※譯文

再向北三十五里,是陰山,多的是粗磨刀石、色彩斑斕的石頭。少水從這座山發源,山中有茂密的雕棠樹,葉子像榆樹葉卻呈四方形,結的果實像紅豆,服食它就能治癒人的耳聾病。

※原文

又東北四百里,曰鼓鐙之山,多赤銅。有草焉,名曰榮草,其葉如柳,其本如雞卵,食之已風。

※譯文

再向東四百里,是鼓鐙山,有豐富的銅。山中有一種草,叫作榮草,葉子與柳樹葉相似,根莖與雞蛋相似,人吃了它就能治癒風痹病。

※原文

凡薄山之首,自甘棗之山至於鼓鐙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歷兒,冢也,其祠禮:毛,太牢之具,縣1嬰以吉玉。其餘十三者,毛用一羊,縣嬰用藻珪,瘞而不糈。藻珪者,藻玉也,方其下而銳2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註釋

1縣:同「懸」。2銳:上小下大,這裡指三角形尖角。

※譯文

總計薄山山系的首尾,自甘棗山起到鼓鐙山止,一共十五座山,途經六千六百七十里。歷兒山,是諸山的宗主,祭祀宗主山山神,毛物須用豬、牛、羊齊全的三牲做祭品,再懸挂上吉玉獻祭。祭祀其餘十三座山的山神,毛物用一隻羊做祭品,再懸挂上祀神玉器中的藻珪獻祭,祭禮完畢把它埋入地下而不用米祀神。所謂藻珪,就是藻玉,下端呈長方形而上端有尖角,中間有穿孔並加上金飾物。

※原文

中次二山濟山之首,曰輝諸之山。其上多桑,其獸多閭1麋,其鳥多鶡2。

※註釋

1閭(lǘ):就是前文所說的外形像驢而長著羚羊角的山驢。2鶡(hé):鶡鳥。

※譯文

中央第二列山系濟山山系的首座山,叫作輝諸山,山上有茂密的桑樹,山中的野獸大多是山驢和麋鹿,而禽鳥大多是鶡鳥。

※原文

又西南二百里,曰發視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礪。即魚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伊水。

※譯文

再向西南二百里,是座發視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多出產磨刀石。即魚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伊水。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無草木。

※譯文

再向西三百里,是豪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而沒有花草樹木。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譯文

再向西三百里,是座鮮山,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但不生長花草樹木,鮮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鳴蛇,長得像一般的蛇,卻長著四隻翅膀,叫聲如同敲磬的聲音,它在哪個地方出現哪裡就會發生大旱災。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陽山,多石,無草木。陽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狀人面而豺1身,鳥翼而蛇行2,其音如叱呼,見則其邑大水。

※註釋

1豺:一種兇猛的動物,比狼小一些,毛色一般是棕紅,尾巴的末端是黑色,腹部和喉部是白色。2蛇行:蜿蜒曲折地爬行。

※譯文

再向西三百里,是陽山,山上到處是石頭,沒有花草樹木。陽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化蛇,形貌是人的面孔、豺一樣的身子,有禽鳥的翅膀卻像蛇一樣爬行,發出的聲音如同人在呵斥,它在哪個地方出現哪裡就會發生水災。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1。有獸焉,其狀如彘而有角,其音如號,名曰

※註釋

1赤銅:指傳說中的昆吾山所特有的一種銅,色彩鮮紅,和赤火一樣。用這裡生產的赤銅所製作的刀劍,是非常鋒利的,切割玉石如同削泥一樣。

※譯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昆吾山,山上有豐富的赤銅。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一般的豬卻長著角,發出的聲音如同人在號啕大哭,叫作

※原文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黃。有木焉,其狀如棠而赤葉,名曰芒草1,可以毒魚。

※註釋

1芒(màng)草:又稱莽草,也可單稱為芒,一種有毒性的草,與另一種類似於茅草的芒草是同名異物。可能芒草長得高大如樹,所以這裡稱它為樹木,其實是草。

※譯文

再向西一百二十里,是葌山。葌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伊水,山上盛產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盛產石青、雄黃。山中有一種樹木,長得像棠梨樹而葉子是紅色的,叫作芒草,能夠毒死魚。

※原文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獨蘇之山,無草木而多水。

※譯文

再向西一百五十里,是獨蘇山,這裡沒有花草樹木而到處是水。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洛。有獸焉,其名曰馬腹,其狀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譯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蔓渠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到處是小竹叢。伊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洛水。山中有一種野獸,叫作馬腹,形貌是人一樣的面孔虎一樣的身子,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是能吃人的。

※原文

凡濟山之首,自輝諸之山至於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鳥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譯文

總計濟山山系的首尾,自輝諸山起到蔓渠山止,一共九座山,途經一千六百七十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面孔鳥的身子。祭祀山神要用毛物做祭品,再用一塊吉玉,把這些投向山谷而不用米祀神。

※原文

中次三山

※註釋

1茜(qiàn):茜草,一種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根是黃紅色,可做染料。舉:即櫸柳,落葉喬木,生長得又快又高大,木材堅實,用途很廣。

※譯文

中央第三列山系

※原文

又東十里,曰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1。北望河曲,是多駕鳥2。南望

※註釋

1密都:隱秘深邃的都邑。2駕(jiā)鳥:野鵝。3禹父:指大禹的父親鯀。相傳禹是夏朝的開國國王。4仆累:即蝸牛。5藁(gǎo)本:也叫撫芎、西芎,一種香草,根莖含揮髮油,可作藥用。

※譯文

再向東十里,是青要山,實際上是天帝的密都。從青要山上向北可以望見黃河的彎曲處,這裡有許多野鵝。從青要山向南可以望見

※原文

又東十里,曰

※註釋

1飛魚:與上文所述飛魚的形狀不同,當為同名異物。2兵:指兵器的鋒刃,引申為戰亂。

※譯文

再向東十里,是座

※原文

又東四十里,曰宜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1之木。滽滽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是多黃貝。

※註釋

1蔓居:一種灌木,長在水邊,苗莖蔓延,高一丈多,六月開紅白色花,九月結成的果實上有黑斑,冬天則葉子凋落。

※譯文

再向東四十里,是宜蘇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有繁茂的蔓居。滽滽水從這座山流出,然後向北流入黃河,水中有很多黃色的貝類。

※原文

又東二十里,曰和山,其上無草木而多瑤碧,實惟河之九都1。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蒼玉。吉神2泰逢司之,其狀如人而虎尾,是好居於

※註釋

1都:會聚。2吉神:對神的美稱,即善神的意思。

※譯文

再向東二十里,是和山,山上不生長花草樹木但到處是瑤、碧一類的美玉,確實是黃河中的九條水源所會聚的地方。這座山盤旋迴轉了五層,有九條水從這裡發源,然後匯合起來向北流入黃河,水中有很多蒼玉。吉神泰逢主管這座山,他的形貌像人卻長著老虎一樣的尾巴,喜歡住在

※原文

※註釋

1副:裂開,剖開。

※譯文

總計

※原文

中次四山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洛,其中多汵石1。

※註釋

1汵(gàn)石:一種柔軟如泥的石頭。

※譯文

中央第四列山系厘山山系的首座山,是鹿蹄山,山上盛產玉,山下盛產金屬礦物。甘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汵石。

※原文

西五十里,曰扶豬之山,其上多礝石1。有獸焉,其狀如貉2而人目,其名曰

※註釋

1礝(ruǎn):也寫成「碝」「瓀」。礝石是次於玉一等的美石。2貉(hé):也叫狗獾,是一種野獸。外形像狐狸而體態較肥胖,尾巴較短,尾毛蓬鬆,耳朵短而圓,兩頰有長毛,體色棕灰。

※譯文

向西五十里,是座扶豬山,山上到處是礝石。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貉,卻長著人的眼睛,叫作

※原文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陽多玉,其陰多蒐1。有獸焉,其狀如牛,蒼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滽滽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伊水。有獸焉,名曰

※註釋

1蒐(sōu):即茅蒐,現在稱茜草。它的根是紫紅色,可做染料,並能入葯。2獳(nòu)犬:發怒樣子的狗。

※譯文

再向西一百二十里,是座厘山,山南面有很多玉石,山北面有茂密的茜草。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一般的牛,全身青黑色,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是能吃人的,叫作犀渠。滽滽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伊水。這裡還有一種野獸,叫作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榖,多塗石1,其上多琈之玉。

※註釋

1塗石:就是上文所說的汵石,石質如泥一樣柔軟。

※譯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座箕尾山,有茂密的構樹,盛產塗石,山上還有許多琈玉。

※原文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洛。其中多羬(qián)羊。有木焉,其狀如樗(chū),其葉如桐而莢實,其名曰茇1,可以毒魚。

※註釋

1茇(bá):可能是「芫」的誤寫。芫即芫華,也叫芫花,是一種落葉灌木,春季先開花,後生葉,花蕾可入葯,根莖有毒性。

※譯文

再向西二百五十里,是柄山,山上盛產玉,山下盛產銅。滔雕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洛水。山中有許多羬羊。山中還有一種樹木,長得像臭椿樹,葉子像梧桐葉而結出帶莢的果實,叫作茇,是能毒死魚的。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白邊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黃。

※譯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白邊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盛產石青、雄黃。

※原文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魚。有草焉,其狀如蘇1而赤華,名曰葶(tíng)

※註釋

1蘇:即紫蘇,又叫山蘇,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呈方形,葉子紫紅色。枝、葉、莖、果都可作藥用。

※譯文

再向西二百里,是熊耳山,山上是茂密的漆樹,山下是茂密的棕樹。浮濠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還有很多人魚。山中有一種草,長得像蘇草而開紅花,叫作葶薴,是能毒死魚的。

※原文

又西三百里,曰牡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

※註釋

1赤

※譯文

再向西三百里,是牡山,山上到處是色彩斑斕的石頭,山下到處是竹箭、竹

※原文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

※註釋

1馬腸:即上文所說的怪獸馬腹,人面虎身,叫聲如嬰兒哭,吃人。

※譯文

再向西三百五十里,是

※原文

凡厘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於玄扈之山,凡九山,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狀皆人面獸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雞,祈而不糈,以采衣1之。

※註釋

1衣:作動詞用,穿的意思。這裡是包裹的意思。

※譯文

總計厘山山系的首尾,自鹿蹄山起到玄扈山止,一共九座山,途經一千六百七十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面孔,獸的身子。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隻白色雞獻祭,祀神不用米,用彩色帛把雞包裹起來。

※原文

中次五山薄山之首,曰苟林之山,無草木,多怪石。

※譯文

中央第五列山系薄山山系的首座山,叫作苟林山,不生長花草樹木,到處是奇形怪狀的石頭。

※原文

東三百里,曰首山,其陰多榖、柞1,其草多、

※註釋

1柞:柞樹,也叫蒙子樹、鑿刺樹、冬青,常綠灌木,初秋開花,雌雄異株,花小,黃白色,漿果小球形,黑色。

※譯文

向東三百里,是座首山,山北面有茂密的構樹、柞樹,這裡的草以

※原文

又東三百里,曰縣

※譯文

再向東三百里,是縣

※原文

又東三百里,曰蔥聾之山,無草木,多

※註釋

1

※譯文

再向東三百里,是蔥聾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

※原文

東北五百里,曰條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藥、

※註釋

1

※譯文

再向東北行五百里,是條谷山,山上多槐樹、梧桐之類的樹木,另外還有芍藥、門冬這些草藥。

※原文

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陰多蒼玉,其陽有井1,冬有水而夏竭。

※註釋

1井:井是人工開挖的,泉是自然形成的,而本書記述的山之所有皆為自然事物,所以,這裡的井當是指泉眼下陷而低於地面的水泉,形似水井,故稱。

※譯文

再向北十里,是超山,山北面到處是青玉,山南面有一眼水泉,冬天有水而到夏天就乾枯了。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成侯之山,其上多櫄木1,其草多芃2。

※註釋

1櫄(chūn)木:與高大的臭椿樹相似,樹榦可以做車轅。2芃:當作「艽(jiāo)」。就是秦艽,一種可作藥用的草。

※譯文

再向東五百里,是成侯山,山上是茂密的櫄樹,這裡的草以秦艽居多。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堊。

※譯文

再向東五百里,是朝歌山,山谷里多出產優良堊土。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錫1。

※註釋

1錫:這裡指天然錫礦石,而非提煉的純錫。

※譯文

再向東五百里,是槐山,山谷里有豐富的銅和錫。

※原文

又東十里,曰歷山,其木多槐,其陽多玉。

※譯文

再向東十里,是歷山,這裡的樹大多是槐樹,山南面多出產玉石。

※原文

又東十里,曰屍山,多蒼玉,其獸多麖1。屍水出焉,南流注於洛水,其中多美玉。

※註釋

1麖(jīng):鹿的一種,體型較大。

※譯文

再向東十里,是屍山,到處是蒼玉,這裡的野獸以麖居多。屍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優良玉石。

※原文

又東十里,曰良余之山,其上多榖、柞,無石。余水出於其陰,而北流注於河;乳水出於其陽,而東南流注於洛。

※譯文

再向東十里,是良余山,山上有茂密的構樹和柞樹,沒有石頭。余水從良余山北麓流出,然後向北流入黃河;乳水從良余山南麓流出,然後向東南流入洛水。

※原文

又東南十里,曰蠱尾之山,多礪石、赤銅。龍余之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洛。

※譯文

再向東南十里,是蠱尾山,盛產粗磨刀石、黃銅。龍余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南流入洛水。

※原文

又東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其多榖、柞、棘,其草多

※註釋

1

※譯文

再向東北二十里,是升山,這裡的樹以構樹、柞樹、酸棗樹居多,而草以山藥、蕙草居多,還有茂密的寇脫草。黃酸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黃河,水中有很多璇玉。

※原文

又東十二里,曰陽虛之山,多金,臨於玄扈之水。

※譯文

再向東十二里,是陽虛山,盛產金屬礦物,陽虛山臨近玄扈水。

※原文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於陽虛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冢也,其祠禮:太牢,嬰用吉玉。首山,

※註釋

1

※譯文

總計薄山山系的首尾,自苟林山起到陽虛山止,一共十六座山,途經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是諸山的宗主,祭祀升山山神的典禮:在毛物中用豬、牛、羊齊全的三牲做祭品,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首山,是神靈顯應的大山,祭祀首山山神用稻米、整隻黑色皮毛的豬、牛、羊、美酒;手持盾牌起舞,擺上鼓並敲擊應和,祀神的玉器用一塊玉璧。屍水,是上通到天的,要用肥壯的牲畜做祭品獻祭;用一隻黑狗做祭品供在上面,用一隻母雞做祭品供在下面,殺一隻母羊,獻上血。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並用彩色帛包裝祭品,請神享用。

※原文

中次六山縞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東望谷城之山,無草木,無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狀如人而二首,名曰驕蟲,是為螫蟲1,實惟蜂蜜2之廬,其祠之:用一雄雞,禳3而勿殺。

※註釋

1螫蟲:指一切身上長有毒刺並能傷人的昆蟲。2蜜:也是一種蜂。3禳(ráng):祭祀祈禱神靈以求消除災害。

※譯文

中央第六列山系縞羝山山系的首座山,叫作平逢山,從平逢山上向南可以望見伊水和洛水,向東可以望見谷城山,這座山不生長花草樹木,沒有水,到處是沙子石頭。山中有一山神,形貌像人卻長著兩個腦袋,叫作驕蟲,是所有螫蟲的首領,也確實是各種蜜蜂聚集做巢的地方。祭祀這位山神:用一隻公雞做祭品,在祈禱後放掉而不殺。

※原文

西十里,曰縞羝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譯文

向西十里,是縞羝山,沒有花草樹木,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

※原文

又西十里,曰廆(guī)山,其陰多

※註釋

1楮(chǔ):枸樹。

※譯文

再向西十里,是廆山,山的北面盛產

※原文

又西三十里,曰瞻諸之山,其陽多金,其陰多文石。(xiè)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洛,少水出其陰,而東流注於谷水。

※譯文

再向西三十里,是座瞻諸山,山南面盛產金屬礦物,山北面盛產帶有花紋的石頭。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南流入洛水,少水從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後向東流入谷水。

※原文

又西三十里,曰婁涿之山,無草木,多金、玉。瞻水出於其陽,而東流注於洛;陂水出於其陰,而北流注於谷水,其中多茈石、文石。

※譯文

再向西三十里,是婁涿山,沒有花草樹木,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瞻水從這座山的南麓流出,然後向東流入洛水;陂水從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後向北流入谷水,水中有很多紫顏色的石頭、帶有花紋的石頭。

※原文

又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惠水出於其陽,而南流注於洛,其中多水玉,澗水出於其陰,西北流注於谷水,其中多麋石1、櫨丹2。

※註釋

1麋石:麋,通「眉」,眉毛。麋石即畫眉石,一種可以描飾眉毛的礦石。2櫨丹:櫨,通「盧」。盧是黑色的意思。櫨丹即黑丹砂,一種黑色礦物。

※譯文

再向西四十里,是白石山。惠水從白石山的南麓流出,然後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澗水從白石山的北麓流出,向西北流入谷水,水中有很多畫眉石、黑丹砂。

※原文

又西五十里,曰谷山,其上多榖,其下多桑。爽水出焉,而西北流注於谷水,其中多碧綠1。

※註釋

1碧綠:可能指現在所說的孔雀石,色彩艷麗,可以製作裝飾品和綠色塗料。

※譯文

再向西五十里,是谷山,山上是茂密的構樹,山下是茂密的桑樹。爽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北流入谷水,水中有很多孔雀石。

※原文

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鐵。豪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洛,其中多旋龜,其狀鳥首而鱉尾,其音如判木。無草木。

※譯文

再向西七十二里,是密山,山南面盛產玉,山北面盛產鐵。豪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旋龜,長得像鳥一樣的頭、鱉一樣的尾巴,發出的聲音好像劈木頭聲。這座山不生長花草樹木。

※原文

又西百里,曰長石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共谷,多竹。共水出焉,西南流注於洛,其中多鳴石1。

※註釋

1鳴石:古人說是一種青色玉石,撞擊后發出巨大鳴響,七八里以外都能聽到,屬於能製作樂器的磬石之類。

※譯文

再向西一百里,是長石山,沒有花草樹木,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這座山的西面有一道峽谷,叫作共谷,生長許多竹子。共水從這座山發源,向西南流入洛水,水中多產鳴石。

※原文

又西一百四十里,曰傅山,無草木,多瑤碧。厭染之水出於其陽,而南流注於洛,其中多人魚。其西有林焉,名曰墦冢。谷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洛,其中多珚玉1。

※註釋

1珚(yān)玉:玉的一種。

※譯文

再向西一百四十里,是傅山,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瑤、碧之類的美玉。厭染水從這座山的南麓流出,然後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人魚。這座山的西面有一片樹林,叫作墦冢。谷水從這裡流出,然後向東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珚玉。

※原文

又西五十里,曰橐山,其木多樗,多

※註釋

1

※譯文

再向西五十里,是橐山,山中的樹木大多是臭椿樹,還有很多

※原文

又西九十里,曰常烝(zhēng)之山,無草木,多堊,潐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河,其中多蒼玉。菑(zī)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

※譯文

再向西九十里,是常烝山,沒有花草樹木,有多種顏色的堊土。潐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北流入黃河,水中有很多蒼玉。菑水也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黃河。

※原文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枏,多竹箭,其獸多

※譯文

再向西九十里,是座夸父山,山中的樹木以棕樹和楠木樹最多,還有茂盛的小竹叢,山中的野獸,以

※原文

又西九十里,曰陽華之山,其陽多金玉,其陰多青、雄黃,其草多

※註釋

1

※譯文

再向西九十里,是陽華山,山南面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北面盛產石青、雄黃,山中的草以山藥最多,還有茂密的苦辛草,長得像楸木,結的果實像瓜,味道是酸中帶甜,人服食它就能治癒瘧疾。楊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人魚。門水也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北流入黃河,水中有很多黑色磨刀石。

※原文

凡縞羝山之首,自平逢之山至於陽華之山,凡十四山,七百九十里。岳1在其中,以六月祭之,如諸岳之祠法,則天下安寧。

※註釋

1岳:高大的山。

※譯文

總計縞羝山山系的首尾,自平逢山起到陽華山止,一共十四座山,途經七百九十里。有高大的山嶽在這一山系中,在每年六月祭祀它,像祭祀其他山嶽的方法一樣,那麼天下就會安寧。

※原文

中次七山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1之棋,五色而文,其狀如鶉卵。帝台之石,所以禱百神者也,服之不蠱。有草焉,其狀如蓍2,赤葉而本叢生,名曰夙條,可以為

※註釋

1帝台:神人之名。2蓍:蓍草,又叫鋸齒草,蚰蜒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葉互生,長線狀披針形。古人取蓍草的莖作占筮之用。3

※譯文

中央第七列山系苦山山系的首座山,是休與山。山上有一種石子,是神仙帝台的棋,它們有五種顏色並帶著斑紋,形狀與鵪鶉蛋相似。神仙帝台的石子,是用來禱祀百神的,人佩帶上它就不會受邪毒之氣侵染。休與山還有一種草,長得像一般的蓍草,紅色的葉子而根莖聯結叢生在一起,叫作夙條,可以用來做箭桿。

※原文

東三百里,曰鼓鍾之山,帝台之所以觴1百神也。有草焉,方莖而黃華,員葉而三成2,其名曰焉酸,可以為毒3。其上多礪,其下多砥。

※註釋

1觴:向人敬酒或自飲。這裡指設酒席招待。2成:重,層。3為毒:除去毒性物質。

※譯文

向東三百里,是鼓鐘山,神仙帝台正是在此演奏鐘鼓之樂而宴會諸位天神的。山中有一種草,方形的莖幹上開著黃色花朵,圓形的葉子重疊為三層,叫作焉酸,可以用來解毒。山上多出產粗磨刀石,山下多出產細磨刀石。

※原文

又東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屍,化為

※註釋

1胥:相與,皆。2菟丘:即菟絲子,一年生纏繞寄生草本植物,莖細柔,呈絲狀,橙黃色,夏秋開花,花細小,白色,果實扁球形。

※譯文

再向東二百里,是姑媱山。天帝的女兒就死在這座山,她的名字叫女屍,死後化成了

※原文

又東二十里,曰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豚,赤若丹火,善詈1。其上有木焉,名曰黃棘,黃華而員葉,其實如蘭,服之不字2。有草焉,員葉而無莖,赤華而不實,名曰無條,服之不癭。

※註釋

1詈:罵,責罵。2字:懷孕,生育。

※譯文

再向東二十里,是苦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叫作山膏,長得像普通的小豬,身上紅得如同丹火,喜歡罵人。山上有一種樹木,叫作黃棘,黃色花、圓葉子,果實與蘭草的果實相似,女人服用了它就不生育孩子。山中又有一種草,圓圓的葉子而沒有莖,開紅色花卻不結果實,叫作無條,服用了它就能使人的脖子不生長肉瘤。

※原文

又東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風雨,其上有木焉,名曰天楄(biān),方莖而葵狀,服者不

※註釋

1

※譯文

再向東二十七里,是堵山,神人天愚住在這裡,所以這座山上時常刮怪風下怪雨,山上生長著一種樹木,叫作天楄,方方的莖而像葵菜形狀,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吃飯不噎住。

※原文

又東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蒼玉。有木焉,其葉如槐,黃華而不實,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有獸焉,其狀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譯文

再向東五十二里,是放皋山。明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蒼玉。山中有一種樹木,葉子與槐樹葉相似,開黃色花卻不結果實,叫作蒙木,服用了它就能使人不糊塗。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蜜蜂,長著分叉的尾巴和倒轉的舌頭,喜歡呼叫,叫作文文。

※原文

又東五十七里,曰大苦之山,多琈之玉,多麋玉1。有草焉,其狀葉如榆,方莖而蒼傷2,其名曰牛傷3,其根蒼文,服者為厥4,可以御兵。其陽狂水出焉,西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三足龜,食者無大疾,可以已腫。

※註釋

1麋玉:據古人說,可能就是瑂玉,一種像玉的石頭。2蒼傷:就是蒼刺,即青色的棘刺。3牛傷:如同說牛棘。4厥:古代中醫學上指昏厥或手腳逆冷的病症,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腳僵硬冰冷。

※譯文

再向東五十里,是座大苦山,盛產琈玉,還有許多麋玉。山中有一種草,葉子與榆樹葉相似,方方的莖上長滿刺,叫作牛傷,根莖上有青色斑紋,服用了它就能使人不容易昏厥,還能辟兵器。狂水從這座山的南麓流出,向西南流入伊水,水中有很多長著三隻腳的龜,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大病,還能消腫。

※原文

又東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1,其高丈余,赤葉赤華,華而不實,其名曰嘉榮,服之者不畏霆2。來需之水出於其陽,而西流注於伊水,其中多

※註釋

1秀:草類植物結實。這裡指不開花就先結出果實。2霆:響聲又震人又迅疾的雷。3(téng)魚:也叫瞻星魚,體粗壯,亞圓筒形,後部側扁,有粗糙骨板。4鱖:鱖魚,也叫花魚、桂魚,體側扁,背部隆起,青黃色,有不規則黑色斑紋,口大,下頜突出,鱗小,圓形。5逵:四通八達的大路。這裡指水底相互貫通著的洞穴。6瘺:人的脖子上生瘡,長時間不愈,常常流膿水,還生出蛆蟲,古時把這種病狀稱作瘺。

※譯文

再向東七十里,是半石山。山上長著一種草,一出土就結子實,高一丈多,紅色葉子紅色花,開花后不結籽實,叫作嘉榮,服用它就能使人不畏懼霹靂雷響。來需水從半石山南麓流出,然後向西流入伊水,水中生長著很多

※原文

又東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1,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葉狀如楊,其枝五衢2,黃華黑實,服者不怒。其上多玉,其下多鐵。休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洛,其中多

※註釋

1囷(qūn):圓形穀倉。2衢(qú):交錯歧出的樣子。3盩(zhōu)蜼(wèi):據古人說是一種與獼猴相似的野獸。

※譯文

再向東五十里,是少室山,各種花草樹木叢集像圓的穀倉,山上有一種樹木,叫作帝休,葉子的形狀與楊樹葉相似,樹枝相互交叉著伸向四方,開黃色花結黑色果實,服用了它就能使人心平氣和不惱怒。少室山上有豐富的玉石,山下有豐富的鐵。休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

※原文

又東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葉狀如梨而赤理,其名曰栯木,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狀如

※註釋

1

※譯文

再向東三十里,是泰室山。山上有一種樹木,葉子長得像梨樹卻有紅色紋理,叫作栯木,人服用了它就沒了嫉妒心。山中還有一種草,長得像蒼朮或白朮,開白色花結黑色果實,果實的光澤就像野葡萄,叫作

※原文

又北三十里,曰講山,其上多玉,多柘,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葉狀如椒1,反傷2赤實,可以御凶。

※註釋

1椒:有三種,一種是木本植物,即花椒;一種是藤本植物,即胡椒;一種是蔬類植物。這裡指花椒,枝幹有針刺,葉子尖而滑澤,果實紅色,種子黑色,可以入葯,也可調味。2反傷:指倒生的刺。

※譯文

再向北三十里,是講山,山上盛產玉石,有很多的柘樹、許多的柏樹。山中有一種樹木,叫作帝屋,葉子的形狀與花椒樹葉相似,長著倒刺而結紅色果實,可以辟凶邪之氣。

※原文

又北三十里,曰嬰梁之山,上多蒼玉,

※註釋

1

※譯文

再向北三十里,是嬰梁山,山上盛產蒼玉,而蒼玉都附著在黑色石頭上面。

※原文

又東三十里,曰浮戲之山。有木焉,葉狀如樗而赤實,名曰亢木,食之不蠱,汜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東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1。

※註釋

1少辛:即細辛,一種藥草。

※譯文

再向東三十里,是浮戲山。山中生長著一種樹木,葉子長得像臭椿樹葉而結紅色果實,叫作亢木,人吃了它可以驅蟲辟邪。汜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黃河。在浮戲山的東面有一道峽谷,因峽谷里有很多蛇而取名叫蛇谷,峽谷上面還多產細辛。

※原文

又東四十里,曰少陘之山。有草焉,名曰

※譯文

再向東四十里,是少陘山。山中有一種

※原文

又東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葉狀如萩1而赤華,可以已疽。太水出於其陽,而東南流注於役水;承水出於其陰,而東北流注於役。

※註釋

1萩(qiū):一種蒿類植物,葉子是白色,像艾蒿分杈多,莖尤其高大,約有一丈余。

※譯文

再向東南十里,是太山。山裡有一種草,叫作梨,葉子長得像蒿草葉而開紅色花,可以用來治療癰疽。太水從這座山的南麓流出,然後向東南流入役水;承水從這座山的北麓流出,然後向東北流入役水。

※原文

又東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於役。

※譯文

再向東二十里,是末山,山上到處是黃金。末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北流入役水。

※原文

又東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鐵。役水出焉,北注於河。

※譯文

再向東二十五里,是役山,山上有豐富的白銀,還有豐富的鐵。役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北流入黃河。

※原文

又東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狀如荊,白華而赤實,名曰

※譯文

再向東三十五里,是敏山。山上生長著一種樹木,形狀與牡荊相似,開白色花朵而結紅色果實,叫作

※原文

又東三十里,曰大

※譯文

再向東三十里,是大

※原文

凡苦山之首,自休與之山至於大

※註釋

1豕:豬。

※譯文

總計苦山山系的首尾,自休與山起到大

※原文

中次八山荊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1檀。雎(jū)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魚。

※註釋

1杼(shù):杼樹,就是柞樹。

※譯文

中央第八列山系荊山山系的首座山,叫作景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這裡的樹木以櫟樹和檀樹為多。雎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南流入江水,水中有很多粟粒大小的丹沙,還生長著許多有彩色斑紋的魚。

※原文

東北百里,曰荊山,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其中多犛牛1,多豹虎,其木多松柏,其草多竹,多橘櫾2。漳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雎,其中多黃金,多鮫魚3,其獸多閭麋。

※註釋

1犛牛:一種毛皮純黑的牛,屬於氂牛之類。2櫾:同「柚」。柚子與橘子相似而大一些,皮厚而且味道酸。3鮫魚:就是現在所說的鯊魚,體型很大,性兇猛,能吃人。

※譯文

向東北一百里,是荊山,山北面有豐富的鐵,山南面有豐富的黃金,山中生長著許多犛牛,還有眾多的豹子和老虎,這裡的樹木以松樹和柏樹最多,這裡的花草以叢生的小竹子最多,還有許多的橘子樹和柚子樹。漳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南流入雎水,水中盛產黃金,並生長著很多鯊魚,山中的野獸以山驢和麋鹿最多。

※原文

又東北百五十里,曰驕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松柏,多桃枝鉤端。神

※譯文

再向東北一百五十里,是驕山,山上有豐富的玉石,山下有豐富的青雘,這裡的樹木以松樹和柏樹居多,到處是桃枝和鉤端一類的叢生小竹子。神

※原文

又東北百二十里,曰女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黃金,其獸多豹虎,多閭麋麖麂1,其鳥多白

※註釋

1麂:一種小鹿。2白

※譯文

再向東北一百二十里,是女幾山,山上盛產玉石,山下盛產黃金,山中的野獸以豹子和老虎最多,還有許許多多的山驢、麋鹿、麖、麂,這裡的禽鳥以白

※原文

又東北二百里,曰宜諸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洈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漳,其中多白玉。

※譯文

再向東北二百里,是宜諸山,山上多出產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多出產青雘。洈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漳水,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

※原文

又東北三百五十里,曰綸山,其木多梓、枏,多桃枝,多柤1栗橘櫾,其獸多閭

※註釋

1柤:柤樹長得像梨樹,而樹榦、樹枝都是紅色的,開黃色花朵,結黑色果子。

※譯文

再向東北三百五十里,是綸山,在山中茂密的叢林中多的是梓樹、楠木樹,又有很多叢生的桃枝竹,還有許多的柤樹、栗子樹、橘子樹、柚子樹,這裡的野獸以山驢、麈、麢、最多。

※原文

又東北二百里,曰陸

※譯文

再向東二百里,是陸

※原文

又東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水。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而龍首,恆游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1暴雨。

※註釋

1飄風:旋風,暴風。

※譯文

再向東一百三十里,是光山,山上到處有碧玉,山下到處流水。神仙計蒙居住在這座山裡,他的形貌是人的身子而龍的頭,常常在漳水的深淵裡暢遊,出入時一定有旋風急雨相伴隨。

※原文

又東百五十里,曰岐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珉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林多樗。神涉

※註釋

1珉:一種似玉的美石。

※譯文

再向東一百五十里,是岐山,山南面多出產黃金,山北面多出產白色珉石,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有豐富的青雘,這裡的樹木以臭椿樹居多。神仙涉

※原文

又東百三十里,曰銅山,其上多金銀鐵,其木多

※譯文

再向東一百三十里,是銅山,山上有豐富的金、銀、鐵,這裡的樹木以構樹、柞樹、柤樹、栗子樹、橘子樹、柚子樹最多,而野獸多是長著豹子斑紋的犳。

※原文

又東北一百里,曰美山,其獸多兕牛,多閭麈,多豕鹿,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

※譯文

再向東北一百里,是美山,山中的野獸以兕、野牛最多,又有很多山驢、麈,還有許多野豬、鹿,山上多出產金,山下多出產青雘。

※原文

又東北百里,曰大堯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多機1,其草多竹,其獸多豹虎麢。

※註釋

1機:機木樹,就是榿木樹。是一種落葉喬木,木材堅韌,生長很快,容易成林。

※譯文

再向東北一百里,是大堯山,在山裡的樹木中以松樹和柏樹居多,又有眾多的梓樹和桑樹,還有許多機木樹,這裡的草大多是叢生的小竹子,而野獸以豹子、老虎、麢、最多。

※原文

又東北三百里,曰靈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桃李梅杏。

※譯文

再向東北三百里,是靈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盛產青雘,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桃樹、李樹、梅樹、杏樹。

※原文

又東北七十里,曰龍山,上多寓木,其上多碧,其下多赤錫,其草多桃枝鉤端。

※譯文

再向東北七十里,是龍山,山上到處是寄生樹,還盛產碧玉,山下有豐富的紅色錫,而草大多是桃枝、鉤端之類的小竹叢。

※原文

又東南五十里,曰衡山,上多寓木、

※譯文

再向東南五十里,是衡山,山上有許多寄生樹、構樹、柞樹,還盛產黃色堊土、白色堊土。

※原文

又東南七十里,曰石山,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多寓木。

※譯文

再向東南七十里,是石山,山上多出產金,山下有豐富的青雘,還有許多寄生樹。

※原文

又南百二十里,曰若山,其上多琈之玉,多赭,多邽(guī)石,多寓木,多柘。

※譯文

再向南一百二十里,是若山,山上多出產琈玉,又多出產赭石,也有很多邽石,到處生長著寄生樹,還生長著許許多多的柘樹。

※原文

又東南一百二十里,曰彘山,多美石,多柘。

※譯文

再向東南一百二十里,是彘山,有很多漂亮的石頭,到處生長著柘樹。

※原文

又東南一百五十里,曰玉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碧、鐵,其木多柏。

※譯文

再向東南一百五十里,是玉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有豐富的碧玉、鐵,這裡的樹木以柏樹居多。

※原文

又東南七十里,曰

※譯文

再向東南七十里,是

※原文

又東北百五十里,曰仁舉之山,其木多

※譯文

再向東北一百五十里,是仁舉山,這裡的樹木以構樹和柞樹居多,山南面有豐富的金,山北面多出產赭石。

※原文

又東五十里,曰師每之山,其陽多砥礪,其陰多青雘,其木多柏,多檀,多柘,其草多竹。

※譯文

再向東五十里,是師每山,山南面多出產磨石,山北面多出產青雘,山中的樹木以柏樹居多,又有很多檀樹,還生長著大量柘樹,而草大多是叢生的小竹子。

※原文

又東南二百里,曰琴鼓之山,其木多

※註釋

1椒:據古人說,這種椒樹矮小而叢生,如果旁邊有草木生長就會被刺死。

※譯文

再向東南二百里,是琴鼓山,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構樹、柞樹、椒樹、柘樹,山上多出產白色珉石,山下多出產洗石,這裡的野獸,以野豬、鹿最多,還有許多白色犀牛,而禽鳥大多是鴆鳥。

※原文

凡荊山之首,自景山至琴鼓之山,凡二十三山,二千八百九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人面。其祠:用一雄雞祈瘞,嬰用一藻圭,糈用稌。驕山,冢也,其祠:用羞酒少牢祈瘞,嬰毛一璧。

※譯文

總計荊山山系的首尾,自景山起到琴鼓山止,一共二十三座山,途經二千八百九十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鳥的身子而人的面孔。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隻公雞祭祀后埋入地下,並用一塊藻圭獻祭,祀神的米用稻米。驕山,是諸山之宗主。祭祀驕山山神:用進獻的美酒和豬、羊來祭祀而後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塊玉璧。

※原文

中次九山岷山之首,曰女幾之山,其上多石涅1,其木多杻橿,其草多菊

※註釋

1石涅:即涅石,一種礦物,可做黑色染料。

※譯文

中央第九列山系岷山山系的首座山,是女幾山,山上多出產石涅,這裡的樹木以杻樹、橿樹居多,而花草以野菊、術草居多。洛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長江。山裡到處有雄黃,而野獸以老虎、豹子最多。

※原文

又東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東北流注於海,其中多良龜,多鼉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其獸多犀象,多夔牛2,其鳥多翰、

※註釋

1鼉(tuó):古人說是長得像蜥蜴,身上有花紋鱗,大的長達二丈,皮可以做鼓。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揚子鱷,俗稱豬婆龍。2夔牛:古人說是一種重達幾千斤的大牛。3

※譯文

再向東北三百里,是岷山。長江從岷山發源,向東北流入大海,水中生長著許多優良的龜,還有許多鼉。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盛產白色珉石。山中的樹木以梅樹和海棠樹最多,而野獸以犀牛和大象最多,還有大量的夔牛,這裡的禽鳥大多是白翰鳥和赤

※原文

又東北一百四十里,曰崍山。江水出焉,東流注於江。其陽多黃金,其陰多麋麈,其木多檀柘,其草多

※註釋

1葯:指白芷,一種香草。

※譯文

再向東北一百四十里,是崍山。江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長江。山南面盛產黃金,山北面到處有麋鹿和麈,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檀樹和柘樹,而花草大多是

※原文

又東一百五十里,曰崌(jū)山。江水出焉,東流注於大江,其中多怪蛇1,多

※註釋

1怪蛇:據古人講,有一種鉤蛇長達幾丈,尾巴分叉,在水中鉤取岸上的人、牛、馬而吞食掉。怪蛇就指這樣一類的蛇。

※譯文

再向東一百五十里,是崌山。江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長江,水中生長著許多怪蛇,還有很多

※原文

又東三百里,曰高梁之山,其上多堊,其下多砥礪,其木多桃枝、鉤端。有草焉,狀如葵而赤華、莢實、白柎,可以走馬。

※譯文

再向東三百里,是高梁山,山上盛產堊土,山下盛產磨石,這裡的草木大多是桃枝竹和鉤端竹。山中生長著一種草,長得像葵菜卻是紅色的花朵、帶莢的果實、白色的花萼,給馬吃了就能使馬跑得快。

※原文

又東四百里,曰蛇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堊,其木多栒,多豫章,其草多嘉榮、少辛。有獸焉,其狀如狐,而白尾長耳,名

※譯文

再向東四百里,是蛇山,山上多出產黃金,山下多出產堊土,這裡的樹木以栒樹最多,還有許多豫章樹,而花草以嘉榮、細辛最多。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一般的狐狸,卻長著白尾巴和長耳朵,叫作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鬲(gé)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白珉。蒲

※註釋

1蜼(wèi):據古人說是一種長尾巴猿猴,鼻孔朝上,尾巴分叉,天下雨時就自己懸挂在樹上,用尾巴塞住鼻孔。

※譯文

再向東五百里,是鬲(gé)山,山南面盛產金,山北面盛產白色珉石。蒲

※原文

又東北三百里,曰隅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梓桑,其草多茈。徐水出焉,東流注於江,其中多丹栗。

※譯文

再向東北三百里,是座隅陽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有豐富的青雘,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梓樹和桑樹,而草大多是紫草。徐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長江,水中有許多栗粒大小的丹砂。

※原文

又東二百五十里,曰岐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鐵。其木多梅、梓,多杻、楢。減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江。

※譯文

再向東二百五十里,是岐山,山上有豐富的白銀,山下有豐富的鐵。這裡的樹木以梅樹和梓樹居多,還有許多杻樹和楢樹。減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南流入長江。

※原文

又東三百里,曰勾

※譯文

再向東三百里,是座勾

※原文

又東一百五十里,曰風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其木多棷(zōu)椫1,多楊。宣余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江,其中多蛇,其獸多閭麋,多麈豹虎,其鳥多白

※註釋

1椫(shàn):椫樹,也叫白理木。木質堅硬,木紋潔白,可以制梳子、勺子等器物。

※譯文

再向東一百五十里,是風雨山,山上多出產白銀,山下多出產石涅,這裡的樹木以棷樹和椫樹居多,楊樹也不少。宣余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長江,水中有很多水蛇。山裡的野獸以山驢和麋鹿最多,還有許多的麈、豹子、老虎,而禽鳥大多是白

※原文

又東北二百里,曰玉山,其陽多銅,其陰多赤金,其木多豫章、楢、杻,其獸多豕鹿麢,其鳥多鴆。

※譯文

再向東北二百里,是玉山,山南面多出產銅,山北面多出產黃金,這裡的樹木以豫章樹、楢樹、杻樹最多,而野獸以野豬、鹿、

※原文

又東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神人。夏啟而冬閉。是穴也,冬啟乃必有兵。其上多白玉,其下多白金。其林多樗柳,其草多寇脫。

※譯文

再向東一百五十里,是熊山。山中有一洞穴,是熊的巢穴,常有神人出入。洞穴一般是夏季開啟而冬季關閉。就是這個洞穴,如果冬季開啟就一定發生戰爭。山上多出產白色玉石,山下多出產白銀。山裡的樹木以臭椿樹和柳樹居多,而花草以寇脫草最多見。

※原文

又東一百四十里,曰

※譯文

再向東一百四十里,是

※原文

又東二百里,曰葛山,其上多赤金,其下多瑊石1,其木多柤栗橘櫾楢杻,其獸多麢,其草多嘉榮。

※註釋

1瑊(jiān)石:是一種比玉差一等的美石。

※譯文

再向東二百里,是葛山,山上多出產黃金,山下多出產瑊石,這裡的樹木以柤樹、栗子樹、橘子樹、柚子樹、楢樹、杻樹居多,而野獸以麢和居多,花草大多是嘉榮。

※原文

又東一百七十里,曰賈超之山,其陽多黃堊,其陰多美赭,其木柤栗橘櫾楢杻,其中多龍脩1。

※註釋

1龍脩:就是龍鬚草,與莞草相似而細一些,生長在山石縫隙中,草莖倒垂,可以用來編織席子。

※譯文

再向東一百七十里,是賈超山,山南面多出產黃色堊土,山北面多出產精美赭石,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柤樹、栗子樹、橘子樹、柚子樹、楢樹、杻樹,山中的草以龍鬚草最多。

※原文

凡岷山之首,自女幾山至於賈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狀皆馬身而龍首。其祠:毛用一雄雞瘞。糈用稌。文山1、勾

※註釋

1文山:指岷山。2璆(qiú):同「球」,美玉。

※譯文

總計岷山山系的首尾,自女幾山起到賈超山止,一共十六座山,途經三千五百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馬的身子而龍的腦袋。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隻公雞做祭品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文山、勾

※原文

中次十山之首,曰首陽之山,其上多金玉,無草木。

※譯文

中央第十列山系的首座山,是首陽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沒有花草樹木。

※原文

又西五十里,曰虎尾之山,其木多椒椐,多封石,其陽多赤金,其陰多鐵。

※譯文

再向西五十里,是虎尾山,這裡樹木以花椒樹、椐樹為多,到處有封石,山南面有豐富的黃金,山北面有豐富的鐵。

※原文

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繢(huì)之山,其木多楢杻,其草多枝鉤。

※譯文

再向西南五十里,是繁繢山,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楢樹和杻樹,而草大多是桃枝、鉤端之類的小竹叢。

※原文

又西南二十里,曰勇石之山,無草木,多白金,多水。

※譯文

再向西南二十里,是勇石山,不生長花草樹木,有豐富的白銀,到處流水。

※原文

又西二十里,曰復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陽多黃金。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見則其國大疫。

※譯文

再向西二十里,是復州山,這裡的樹木以檀樹居多,山南面有豐富的黃金。山中有一種禽鳥,外形像一般的貓頭鷹,卻長著一隻爪子和豬一樣的尾巴,叫作跂踵,在哪個國家出現哪個國家就會發生大瘟疫。

※原文

又西三十里,曰楮山,多寓木,多椒椐,多柘,多堊。

※譯文

再向西三十里,是楮山,生長著茂密的寄生樹,到處是花椒樹、椐樹,柘樹也不少,還有大量的堊土。

※原文

又西二十里,曰又原之山,其陽多青雘,其陰多鐵,其鳥多

※譯文

再向西二十里,是又原山,山南面有豐富的青雘,山北面有豐富的鐵,這裡的禽鳥以八哥最多。

※原文

又西五十里,曰涿山,其木多

※譯文

再向西五十里,是涿山,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構樹、柞樹、杻樹,山南面多出產琈玉。

※原文

又西七十里,曰丙山,其木多梓檀,多弞杻1。

※註釋

1弞(shn)杻:杻樹的樹榦都是彎曲的,而弞杻的樹榦長得比較直,不同於一般的杻樹。

※譯文

再向西七十里,是丙山,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梓樹、檀樹,還有很多弞杻樹。

※原文

凡首陽山之首,自首山至於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狀皆龍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雞瘞,糈用五種之糈1。堵山2,冢也,其祠之:少牢具,羞酒祠,嬰毛一璧瘞。

※註釋

1五種之糈:指黍、稷、稻、粱、麥五種糧米。2堵山:指楮山。3巫:古代稱能以舞降神的人,即女巫。祝:古代在祠廟中主管祭禮的人,即男巫。

※譯文

總計首陽山山系的首尾,自首陽山起到丙山止,一共九座山,途經二百六十七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龍的身子、人的面孔。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隻公雞獻祭后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五種糧米。堵山,是諸山的宗主,祭祀這個山神:用豬、羊二牲作祭品,進獻美酒來祭祀,在玉器中用一塊玉璧。

※原文

中次一十一山荊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水出焉,東流注於濟;貺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漢,其中多蛟1。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漆梓,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珉。

※註釋

1蛟:據古人說是像蛇的樣子,卻有四隻腳,小小的頭,細細的脖子,脖頸上有白色肉瘤,大的有十幾圍粗,卵有瓮大小,能吞食人。

※譯文

中央第十一列山系荊山山系的首座山,是翼望山。湍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濟水;貺水也從這座山發源,向東南流入漢水,水中有很多蛟。山上到處是松樹和柏樹,山下有茂密的漆樹和梓樹,山南面多出產黃金,山北面多出產珉石。

※原文

又東北一百五十里,曰朝歌之山,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滎,其中多人魚。其上多梓枏,其獸多麢麋。有草焉,名曰莽草1,可以毒魚。

※註釋

1莽草:又叫鼠莽。

※譯文

再向東北一百五十里,是朝歌山。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南流入滎水,水中生長著很多人魚。山上有茂密的梓樹、楠木樹,這裡的野獸以羚羊、麋鹿最多。山中有一種草,叫作莽草,能夠毒死魚。

※原文

又東南二百里,曰帝囷之山,其陽多琈之玉,其陰多鐵。帝囷之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多鳴蛇。

※譯文

再向東南二百里,是帝囷山,山南面有豐富的琈玉,山北面有豐富的鐵。帝囷水從這座山頂上發源,潛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長著四隻翅膀的鳴蛇。

※原文

又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其上多韭。有井焉,名曰天井1,夏有水,冬竭。其上多桑,多美堊金玉。

※註釋

1井:也和上文所說的井一樣,是指自然形成的水泉,而非人工挖掘的水井。古人把四周高峻中間低洼的地形,或四面房屋和圍牆中間的空地稱作天井,因其形如井而露天。所以,這裡也把處在低洼地的水泉叫作天井。

※譯文

再向東南五十里,是視山,山上到處是野韭菜。山中有一低洼處,叫作天井,夏天有水,冬天枯竭。山上有茂密的桑樹,還有豐富的優良堊土、金屬礦物、玉石。

※原文

又東南二百里,曰前山,其木多櫧1,多柏,其陽多金,其陰多赭。

※註釋

1櫧(zhū):櫧樹,結的果實如同橡樹的果實,可以吃,木質耐腐蝕,常用來做房屋的柱子。

※譯文

再向東南二百里,是前山,這裡的樹木以櫧樹居多,還有不少的柏樹,山南面盛產金屬礦物,山北面盛產赭石。

※原文

又東南三百里,曰豐山。有獸焉,其狀如

※譯文

再向東南三百里,是豐山。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猿猴,卻長著紅眼睛、紅嘴巴、黃色的身子,叫作雍和,在哪個國家出現哪個國家裡就會發生大恐慌。神仙耕父住在這座山裡,常常在清泠淵暢遊,出入時都有閃光,在哪個國家出現哪個國家就要衰敗。這座山還有九口鐘,它們都應和霜的降落而鳴響。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山下有茂密的構樹、柞樹、杻樹、橿樹。

※原文

又東北八百里,曰兔床之山,其陽多鐵,其木多櫧

※譯文

再向東北八百里,是兔床山,山南面有豐富的鐵,山裡的樹木以櫧樹和

※原文

又東六十里,曰皮山,多堊,多赭,其木多松、柏。

※譯文

再向東六十里,是皮山,有大量的堊土,還有大量的赭石,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松樹和柏樹。

※原文

又東六十里,曰瑤碧之山,其木多、枏,其陰多青雘,其陽多白金。有鳥焉,其狀如雉,恆食蜚1,名曰鴆。

※註釋

1蜚:一種有害的小飛蟲,形狀橢圓,散發惡臭。

※譯文

再向東六十里,是瑤碧山,這裡的樹木以樹和楠木樹最多,山北面盛產青雘,山南面盛產白金。山中有一種禽鳥,長得像一般的野雞,常吃蜚蟲,叫作鴆。

※原文

又東四十里,曰攻離之山。

※譯文

再向東四十里,是攻離山。

※原文

又東北五十里,曰祑(zhì)

※註釋

1機:即榿樹。

※譯文

再向東北五十里,是祑

※原文

又西北一百里,曰堇理之山,其上多松、柏,多美梓,其陰多丹雘,多金,其獸多豹虎。有鳥焉,其狀如鵲,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其鳴自叫。

※譯文

再向西北一百里,是堇理山,山上有茂密的松樹、柏樹,還有很多優良梓樹,山北面多出產丹雘,並且有豐富的金屬礦物,這裡的野獸以豹子和老虎最多。山中有一種禽鳥,長得像一般的喜鵲,卻是青色的身子白色的嘴巴,白色的眼睛白色的尾巴,叫作青耕,人飼養它可以辟瘟疫,它發出的叫聲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

※原文

又東南三十里,曰依軲之山,其上多杻、橿,多苴1。有獸焉,其狀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獜,善

※註釋

1苴:通「柤」。即柤樹。

※譯文

再向東南三十里,是依軲山,山上有茂密的杻樹和橿樹,柤樹也不少。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普通的狗,長著老虎一樣的爪子,身上又有鱗甲,叫作獜,擅長跳躍撲騰,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風痹病。

※原文

又東南三十五里,曰即谷之山,多美玉,多玄豹,多閭麈,多麢。其陽多珉,其陰多青雘。

※譯文

再向東南行三十五里,是即谷山,盛產美玉,有很多的玄豹,也有很多山驢和麈,麢和的數量也很可觀。山的南面有很多珉石,北面有很多青雘。

※原文

又東南四十里,曰雞山,其上多美梓,多桑,其草多韭。

※譯文

再向東南四十里,是雞山,山上到處是優良梓樹,還有茂密的桑樹,而花草以野韭菜為最多。

※原文

又東南五十里,曰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漿也,飲之者不心痛。其上有金,其下有赭。

※譯文

再向東南五十里,是高前山。這座山上有一條溪水,非常涼而又特別清澈,是神仙帝台所用過的漿水,飲用了它就能使人不患心痛病。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山下有豐富的赭石。

※原文

又東南三十里,曰遊戲之山,多杻、橿、

※譯文

再向東南三十里,是遊戲山,這裡有茂密的杻樹、橿樹、構樹,還有豐富的玉石,封石也很多。

※原文

又東南三十五里,曰從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竹。從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其中多三足鱉,枝1尾,食之無蠱疫。

※註釋

1枝:分開的,分叉的。

※譯文

再向東南三十五里,是從山,山上到處是松樹和柏樹,山下有茂密的竹叢。從水由這座山頂上發源,潛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三足鱉,長著叉開的尾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疑心病。

※原文

又東南二十五里,日葴(zhēn)山,

※譯文

再向東南二十五里,是葴山,

※原文

又東四十里,曰嬰山,其下多青雘,其上多金玉。

※譯文

再向東四十里,是嬰山,山下有豐富的青雘,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

※原文

又東三十里,曰虎首之山,多苴椆1椐。

※註釋

1椆:據古人說是一種耐寒冷而不凋落的樹木。

※譯文

再向東三十里,是虎首山,有茂密的柤樹、椆樹、椐樹。

※原文

又東二十里,曰嬰侯之山,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錫。

※譯文

再向東二十里,是嬰侯山,山上多出產封石,山下多出產紅色錫。

※原文

又東五十里,曰大孰之山。殺水出焉,東北流注於

※譯文

再向東五十里,是大孰山。殺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北流入

※原文

又東四十里,曰卑山,其上多桃、李、苴、梓,多纍1。

※註釋

1纍(lěi):蔓生植物。

※譯文

再向東四十里,是卑山,山上有茂密的桃樹、李樹、柤樹、梓樹,還有很多紫藤樹。

※原文

又東三十里,曰倚帝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獸焉,其狀如

※譯文

再向東三十里,是倚帝山,山上有豐富的玉石,山下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

※原文

又東三十里,曰鯢山,鯢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其中多美堊。其上多金,其下多青雘。

※譯文

再向東三十里,是鯢山。鯢水從這座山頂上發源,潛流到山下,這裡有很多優良堊土。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山下有豐富的青雘。

※原文

又東三十里,曰雅山。澧水出焉,東流注於

※譯文

再向東三十里,是雅山。澧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

※原文

又東五十五里,曰宣山。淪水出焉,東南流注於

※譯文

再向東五十五里,是宣山。淪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南流入

※原文

又東四十五里,曰衡山,其上多青雘,多桑,其鳥多

※譯文

再向東四十五里,是衡山,山上盛產青雘,還有茂密的桑樹,這裡的禽鳥以八哥最多。

※原文

又東四十里,曰豐山,其上多封石,其木多桑,多羊桃,狀如桃而方莖,可以為1皮張。

※註釋

1為:治理。這裡是治療的意思。

※譯文

再向東四十里,是豐山,山上多出產封石,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桑樹,還有大量的羊桃,長得像一般的桃樹卻是方方的莖幹,可以用它醫治人的皮膚腫脹病。

※原文

又東七十里,曰嫗山,其上多美玉,其下多金,其草多雞谷。

※譯文

再向東七十里,是嫗山,山上盛產優良玉石,山下盛產金,這裡的花草以雞穀草最為繁盛。

※原文

又東三十里,曰鮮山,其木多楢、杻、苴,其草多

※註釋

1膜犬:據古人說是西膜之犬,這種狗的體形高大,長著濃密的毛,性情兇悍,力量很大。

※譯文

再向東三十里,是鮮山,這裡的以楢樹、杻樹、柤樹最多,草以

※原文

又東三十里,曰

※註釋

1脃(cuì)石:一種又輕又軟而易斷易碎的石頭。脃,即「脆」的本字。

※譯文

再向東三十里,是

※原文

又東二十五里,曰大支之山,其陽多金,其木多榖柞,無草木。

※譯文

再向東二十五里,是大支山,山南面有豐富的金屬礦物,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構樹和柞樹,但不生長草。

※原文

又東五十里,曰區吳之山,其木多苴。

※譯文

再向東五十里,是座區吳山,這裡的樹木以柤樹最為繁盛。

※原文

又東五十里,曰聲匈之山,其木多榖,多玉,上多封石。

※譯文

再向東五十里,是聲匈山,這裡有茂密的構樹,到處是玉石,山上還盛產封石。

※原文

又東五十里,曰大

※譯文

再向東五十里,是座大

※原文

又東十里,曰踵臼之山,無草木。

※譯文

再向東十里,是座踵臼山,不生長花草樹木。

※原文

又東北七十里,曰歷石之山,其木多荊芑,其陽多黃金。其陰多砥石。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見則其國有大兵。

※譯文

再向東北七十里,是歷石山,這裡的樹木以牡荊和枸杞最多,山南面盛產黃金。山北面盛產細磨刀石。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野貓,卻有白色的腦袋、老虎一樣的爪子,叫作梁渠,在哪個國家出現哪個國家就會發生大的戰爭。

※原文

又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中有美赭。其木多苴,多

※譯文

再向東南一百里,是求山,求水從這座山頂上發源,潛流到山下,這裡有很多優良赭石。山中到處是柤樹,還有矮小叢生的竹

※原文

又東二百里,曰丑陽之山,其上多椆椐。有鳥焉,其狀如烏而赤足,名曰

※譯文

再向東二百里,是丑陽山,山上有茂密的椆樹和椐樹。山中有一種禽鳥,長得像一般的烏鴉卻有紅色爪子,叫作

※原文

又東三百里,曰奧山,其上多柏杻橿,其陽多琈之玉。奧水出焉,東流注於

※譯文

再向東三百里,是奧山,山上有茂密的柏樹、杻樹、橿樹,山南面盛產琈玉。奧水從這座山發源,向東流入

※原文

又東三十五里,曰服山,其木多苴,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錫。

※譯文

再向東三十五里,是服山,這裡的樹木以柤樹最多,山上有豐富的封石,山下多出產紅色錫。

※原文

又東百十里,曰杳山,其上多嘉榮草,多金玉。

※譯文

再向東一百多里,是杳山,山上到處是嘉榮草,還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

※原文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幾山,其木多楢檀杻,其草多香。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

※譯文

再向東三百五十里,是幾山,這裡的樹木,以楢樹、檀樹、杻樹最多,而草類主要是各種香草。山中有一種野獸,長得像普通的豬,卻是黃色的身子、白色的腦袋、白色的尾巴,叫作聞

※原文

凡荊山之首,自翼望之山至於幾山,凡四十八山,三千七百三十二里。其神狀皆彘身人首。其祠:毛用一雄雞祈瘞,嬰用一珪,糈用五種之精。禾山,帝也,其祠:太牢之具,羞瘞倒毛1;嬰用一璧,牛無常。堵山、玉山,冢也,皆倒祠2,羞用少牢,嬰用吉玉。

※註釋

1倒毛:毛指毛物,即作為祭品的牲畜。倒毛就是在祭禮舉行完后,把豬、牛、羊三牲反倒著身子埋掉。2倒祠:也是倒毛的意思。

※譯文

總計荊山山系的首尾,自翼望山起到幾山止,一共四十八座山,途經三千七百三十二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豬的身子、人的頭。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隻公雞來祭祀后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塊玉珪獻祭,祀神的米用黍、稷、稻、粱、麥五種糧米。禾山,是諸山的首領。祭祀禾山山神:在毛物中用豬、牛、羊齊全的三牲做祭品,進獻后埋入地下,而且將牲畜倒著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塊玉璧獻祭,但也不必三牲全備。堵山、玉山,是諸山的宗主,祭祀后都要將牲畜倒著埋掉,進獻的祭祀品是豬、羊,在祀神的玉器中要用一塊吉玉。

※原文

中次十二山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無草木,多黃金。

※譯文

中央第十二列山系洞庭山山系的首座山,是篇遇山,這裡不生花草樹木,蘊藏著豐富的黃金。

※原文

又東南五十里,曰云山,無草木。有桂竹1,甚毒,傷2人必死,其上多黃金,其下多琈之玉。

※註釋

1桂竹:竹子的一種。古人說它有四五丈高,莖幹合圍有二尺粗,葉大節長,長得像甘竹但皮是紅色。2傷:刺的意思。作動詞用。

※譯文

再向東南五十里,是座雲山,不生長花草樹木。但有一種桂竹,毒性特別大,枝葉刺著人就必死。山上盛產黃金,山下盛產琈玉。

※原文

又東南一百三十里,曰龜山,其木多榖柞椆椐,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青、雄黃,多扶竹1。

※註釋

1扶竹:即邛竹。節較長,中間實心,可以製作手杖,所以又叫扶老竹。

※譯文

再向東南一百三十里,是龜山,這裡的樹木以構樹、柞樹、椆樹、椐樹最為繁盛,山上多出產黃金,山下多出產石青、雄黃,還有很多扶竹。

※原文

又東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1,多黃金銅鐵,無木。

※註釋

1筀(guì)竹:就是桂竹。據古人講,因它是生長在桂陽地方的竹子,所以叫作桂竹。

※譯文

再向東七十里,是丙山,有茂密的桂竹,還有豐富的黃金、銅、鐵,但沒有樹木。

※原文

又東南五十里,曰風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

※譯文

再向東南五十里,是風伯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盛產痠石、色彩斑斕的石頭,還盛產鐵,這裡的樹木以柳樹、杻樹、檀樹、構樹最多。在風伯山東面有一片樹林,叫作莽浮林,其中有許多優良樹木和禽鳥野獸。

※原文

又東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青、雄黃,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雞鼓。神於兒居之,其狀人身而手操兩蛇,常游於江淵,出入有光。

※譯文

再向東一百五十里,是夫夫山,山上多出產黃金,山下多出產石青、雄黃,這裡的樹木以桑樹、構樹最多,而花草以竹子、雞穀草最為繁盛。神仙於兒就住在這座山裡,他的形貌是人的身子卻手握兩條蛇,常常遊玩於長江水的深淵中,出沒時都有閃光。

※原文

又東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銀鐵,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

※註釋

1

※譯文

再向東南一百二十里,是洞庭山,山上多出產黃金,山下多出產銀和鐵,這裡的樹木以柤樹、梨樹、橘子樹、柚子樹居多,而花草以蘭草、

※原文

又東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棕枏荊芑竹箭

※註釋

1箘(jùn):一種小竹子,可以製作箭桿。

※譯文

再向東南一百八十里,是座暴山,在茂密的草木中以棕樹、楠木樹、牡荊樹、枸杞樹和竹子、箭竹、竹

※原文

又東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琈之玉,其木多柳杻檀桑。有獸焉,其狀如龜,而白身赤首,名曰蛫(guǐ),是可以御火。

※譯文

再向東南二百里,是即公山,山上多出產黃金,山下多出產琈玉,這裡的樹木以柳樹、杻樹、檀樹、桑樹最多。山中生有一種野獸,長得像一般的烏龜,卻是白身子紅腦袋,叫作蛫,人飼養它可以防禦火災。

※原文

又東南一百五十九里,曰堯山,其陰多黃堊,其陽多黃金,其木多荊芑柳檀,其草多

※譯文

再向東南一百五十九里,是堯山,山北面多出產黃色堊土,山南面多出產黃金,這裡的樹木以牡荊樹、枸杞樹、柳樹、檀樹最多,而草以

※原文

又東南一百里,曰江浮之山,其上多銀、砥礪,無草木,其獸多豕鹿。

※譯文

再向東南一百里,是江浮山,山上盛產銀、磨刀石,這裡沒有花草樹木,而野獸以野豬、鹿居多。

※原文

又東二百里,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玉,其木多榖柞柳杻,其草多榮草。

※譯文

再向東二百里,是真陵山,山上多出產黃金,山下多出產玉石,這裡的樹木以構樹、柞樹、柳樹、杻樹最多,而草大多是可以醫治風痹病的榮草。

※原文

又東南一百二十里,曰陽帝之山,多美銅,其木多橿杻檿1楮,其獸多麢麝。

※註釋

1檿:即山桑,是一種野生桑樹,木質堅硬,可以製作弓和車轅。

※譯文

再向東南一百二十里,是陽帝山,到處是優質銅,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橿樹、杻樹、山桑樹、楮樹,而野獸以麢和麝香鹿最多。

※原文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銀,其下多碧,多汵石、赭,其木多柳芑楮桑,其獸多麋鹿,多白蛇、飛蛇1。

※註釋

1飛蛇:即螣蛇,也作「騰蛇」。傳說是能夠駕霧騰雲而飛行的蛇,屬於龍一類。

※譯文

再向南九十里,是柴桑山,山上盛產銀,山下盛產碧玉,到處是柔軟如泥的汵石、赭石,這裡的樹木以柳樹、枸杞樹、楮樹、桑樹居多,而野獸以麋鹿、鹿居多,還有許多白色蛇、飛蛇。

※原文

又東二百三十里,曰榮余之山,其上多銅,其下多銀,其木多柳芑,其蟲多怪蛇、怪蟲1。

※註釋

1蟲:古時南方人也稱蛇為蟲。

※譯文

再向東二百三十里,是榮余山,山上多出產銅,山下多出產銀,這裡的樹木大多是柳樹、枸杞樹,這裡的蟲類有很多怪蛇、怪蟲。

※原文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於榮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毛用一雄雞、一牝豚

※註釋

1肆:陳設。

※譯文

總計洞庭山山系的首尾,自篇遇山起到榮余山止,一共十五座山,途經二千八百里。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鳥的身子、龍的腦袋。祭祀山神:在毛物中宰殺一隻公雞、一頭母豬做祭品,祀神的米用稻米。凡夫夫山、即公山、堯山、陽帝山,都是諸山的宗主,祭祀這幾座山的山神:都要陳列牲畜、玉器,而後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獻祭,在毛物中用豬、羊二牲做祭品,在祀神的玉器中要用吉玉。洞庭山、榮余山,是神靈顯應之山,祭祀這二位山神:都要陳列牲畜、玉器,而後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及豬、牛、羊齊全的三牲獻祭,祀神的玉器要用十五塊玉圭、十五塊玉璧,用青、黃、赤、白、黑五樣色彩繪飾它們。

※原文

右中經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萬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譯文

以上是中央山系的記錄,總共一百九十七座山,二萬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原文

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萬四千五十六里。

※譯文

總計天下名山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分佈在大地之東西南北中各方,一共六萬四千零五十六里。

※原文

禹曰:天下名山,經五千三百七十山,六萬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1,蓋其餘小山甚眾,不足記雲。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在地之所分壤樹谷2也,戈矛之所發也,刀鎩3之所起也,能者有餘,拙者不足。封於太山,禪於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數,皆在此內,是謂國用。

※註釋

1五臧:即五臟。臧,通「臟」。五臟,指人的脾、肺、腎、肝、心五種主要器官。2樹:種植,栽培。

※譯文

大禹說:天下的名山,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六萬四千零五十六里,這些山分佈在大地東西南北中各方。把以上山記在《五臧山經》中,原因是除此以外的小山太多,不值得一一記述。廣闊的天地從東方到西方共二萬八千里,從南方到北方共二萬六千里,江河源頭所在之山是八千里,江河流經之地是八千里,出產銅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出產鐵的山有三千六百九十座。這些是地上劃分疆土、種植莊稼的憑藉,也是戈和矛產生的緣故,刀和鎩興起的根源,因而能幹的人富裕有餘,笨拙的人貧窮不足。國君在泰山上行祭天禮,在梁父山上行祭地禮,一共有七十二家,或得或失的運數,都在這個範圍內,國家財用也可以說是從這塊大地取得的。

※原文

右《五臧山經》五篇,大凡一萬五千五百三字。

※譯文

以上是《五臧山經》五篇,一共有一萬五千五百零三個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山海經(國學大書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山海經(國學大書院)
上一章下一章

卷五 中山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