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輕人叫張野塘,壽州人,因為犯事,被發配到江蘇太倉。他一定是一個快樂的人,即便是發配遠行,也帶著唱曲時伴奏的弦索。

說到北方弦索,就要先介紹一下南曲原來的伴奏樂器了。說來慚愧,原來很多南曲的伴奏比較簡陋,主要是鑼鼓。也用人工幫腔、接腔,起到襯托的作用。因此,當張野塘彈起隨身帶著的弦索唱北曲時,把太倉人都驚住了,笑他唱得怪異,彈得怪異。

那天,魏良輔聽到了張野塘唱曲。到底是內行,一聽就停住了腳步。魏良輔拉著張野塘,讓他整整唱了三天。聽完,贊口不絕,兩人就成了忘年之交。

當時魏良輔已年過半百,家裡有一個出色女兒,也善於唱曲,附近很多貴公子爭相求婚,都未成,沒想到,最後竟嫁給了這位身上還有罪名的張野塘。這是魏良輔的主意,還是女兒自己的主意?都有可能。我想,這是日夜切磋唱腔所結下的姻緣。於是,這一家三個唱曲家,便成了崑曲改革的最佳組合。

張野塘自然也學了南曲,並讓弦索來適應南曲,改造弦索而成「弦子」。在這之後,楊仲修把弦子改為提琴。張梅谷喜歡洞簫,謝林泉則以管從曲。另有陳夢萱、顧渭濱、呂起渭等人,一時都以簫管著名。除簫管外,箏與琵琶也一一加入。這樣一來,樂器磨礪著腔曲,腔曲帶動著樂器,越磨越細,越帶越順,真可謂相得益彰,達到了崑腔改革的理想狀態。

這一些活動,都以魏良輔為中心。因此,我對魏良輔的評價甚高。多年前,每次招收戲劇學的博士生,我總喜歡出一個考題,問崑腔改革的領袖名字。有一次,一位考生只記其姓而忘了其名,只寫「老魏」兩字。我在考卷上快樂地批寫道:「感謝你叫他叫得那麼親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極端之美——舉世獨有的三項文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極端之美——舉世獨有的三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