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五 漢紀三十七(公元61年一公元75年,共15年)

卷第四十五 漢紀三十七(公元61年一公元75年,共15年)

卷第四十五漢紀三十七

(公元61年一公元75年,共15年)

主要歷史事件

梁松被控怨恨朝廷,下獄死

楚王劉英信佛,佛教開始在中原傳播

廣陵王劉荊意圖弒君被誅

劉英被舉報謀反,牽扯千人冤獄

寋朗冒死向皇帝陳述冤獄情況

竇固、耿忠率兵討伐北匈奴

班超出使西域

漢明帝崩,太子劉炟即位,是為漢章帝

焉耆、龜茲聯軍進攻,車師叛變

主要學習點

堅持原則方能我心光明

不要試圖解決所有問題

遵循「不市恩」的原則

顯宗孝明皇帝下

永平四年(辛酉,公元61年)

1春,皇帝出宮,視察洛陽城市建設情況,隨後想到河內郡打獵。東平王劉蒼上書進諫,皇帝看了奏書,即刻還宮。

2秋,九月十二日,千乘哀王劉建薨逝,沒有兒子,封國撤除。

3冬,十月十九日,司徒郭丹、司空馮魴被免職。任命河南尹、沛國人范遷為司徒,太僕伏恭為司空。伏恭,是伏湛兄長的兒子。

4陵鄉侯梁松被控怨恨朝廷,並寫匿名信誹謗,下獄死。

當初,皇帝做太子的時候,太中大夫鄭興的兒子鄭眾以通曉儒經聞名,太子及山陽王劉荊通過梁松送綢緞給他,邀請他。鄭眾說:「太子是儲君,不可私自跟臣下結交。漢朝過去就有嚴格的規定,藩王不得私自招攬賓客。」梁松說:「大人物的心意,不可違逆。」鄭眾說:「犯禁觸罪,不如守正而死。」於是拒絕前往。等到梁松倒台,賓客們大多被牽連獲罪,唯有鄭眾,沒有一個人的口供涉及他。

【華杉講透】

「犯禁觸罪,不如守正而死。」鄭眾這句話,學者當仔細體味,知行合一。人們時常不能堅持原則,都說:「沒辦法呀!」所謂「沒辦法」,無非是自己趨利避害,或貪圖那利益,或躲避那害處。但是,是福是禍,你其實都躲不過,不歸你控制。唯有堅持原則,只憑著是非原則行事,方能我心光明,勇往直前。倘若堅持原則也沒有好結果,那也坦然接受,子曰:「求仁得仁,又何怨?」鄭眾並非預見到要出事,他只是堅持原則而已。

什麼叫正義?就是守正行義。守正,是堅守正道;行義,義者,宜也,該怎麼辦就怎麼辦,這就洒脫了。

5于闐王廣德率諸國兵三萬人攻打莎車,設計誘殺了莎車王賢,吞併了莎車國。匈奴發諸國兵包圍于闐,廣德請降。匈奴立賢之前在匈奴做人質的兒子不居徵為莎車王,廣德又將他攻殺,改立其弟齊黎為莎車王。

6東平王劉蒼,以皇上至親兄弟的身份輔政,聲望日隆,心中不能自安,數次上書說:「自從漢興以來,宗室子弟沒有身居公卿之位的,我請求交回驃騎將軍印綬,退居藩國。」奏書言辭甚為懇切。皇帝於是允許劉蒼歸國,但不接受他交還驃騎將軍印綬。

永平五年(壬戌,公元62年)

1春,二月,劉蒼去職回到自己藩國。皇帝任命驃騎將軍長史為東平太傅,掾為中大夫,令史為王府郎官,加賜東平王錢五千萬,布十萬匹。

2冬,十月,皇上行幸鄴縣。當月還宮。

3十一月,北匈奴侵犯五原;十二月,侵犯雲中。南匈奴單于將之擊退。

4這一年,遣返在內地的邊民,每人賜給治裝費用兩萬錢。

5安豐侯竇融年老,子孫放縱荒誕,多行不法之事。長子竇穆娶了內黃公主,矯稱陰太后詔,命六安侯劉盱休掉髮妻,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劉盱妻子家上書告狀,皇帝大怒,將竇穆等全部免官,竇氏家族為官者,全部帶家屬遣返故鄉,只留竇融一個人在京師。竇融緊接著就去世了。後來又過了幾年,竇穆等又獲罪,與兒子竇勛、竇宣等都被下獄處死。很久之後,皇帝才下詔允許竇融夫人和小孫子還居洛陽。

永平六年(癸亥,公元63年)

1春,二月,在王雒山挖出了寶鼎,地方進獻上來。夏,四月初七,皇帝下詔說:「祥瑞降臨,是有事相應,如今政治乖張,有什麼應得上的呢?《易經》說,鼎象徵著三公,估計是因為公卿們奉職得理吧!現在,賞賜給三公綢緞各五十匹,九卿及二千石以上官員每人二十五匹。先帝曾經下詔,禁止上書者稱皇上為『聖』,而如今奏章中虛浮之辭甚多,從今天開始,再有對我過分稱頌和虛浮稱譽的,尚書應該拒絕接收,以示我不願被諂媚之人欺騙嘲弄!」

2冬,十月,皇上行幸魯縣。十二月,回程中行幸陽城。十二月二十九日,車駕還宮。

3這一年,南匈奴單于適去世,單于莫之子蘇即位,即丘除車林鞮單于。數月之後,蘇也去世,單于適的弟弟長即位,即湖邪屍逐侯鞮單于。

永平七年(甲子,公元64年)

1春,正月二十日,皇太后陰麗華薨逝。二月初八,安葬,謚號光烈皇后。

2北匈奴仍然強盛,數次侵犯邊境,又遣使請求恢復邊境市場貿易。皇上希望通過通商手段,減輕邊境衝突,於是同意。

3任命東海國國相宗均為尚書令。當初,宗均任九江太守,每五天才處理一次政事,其他一律交給屬下掾、史處理,也從不派督郵下縣鄉督察,屬縣平安無事,百姓安居樂業。

九江之前多有虎豹出沒,官府常常招募獵人,設置捕獸陷阱柵欄,但是猛虎仍然造成很多傷害。宗均下令下屬各縣說:「江淮之間有猛獸,就像北方有雞有豬一樣,而如今猛獸成為人民的禍害,咎在官吏的殘酷,讓人民勞苦辛勤,張網抓捕,不是憂心體恤人民之本。官府只管黜退姦邪貪官,進用忠心良善,應除去所有捕獸的柵欄陷阱,削減田賦捐稅。」自此之後,九江再也沒有虎患了。

皇帝聽到宗均的名聲,所以委託他以樞機之任。宗均對人說:「國家喜歡法規、廉吏,以為這樣能夠制止姦邪。但是,文吏喜歡欺瞞,而廉吏只關心突顯自己的清廉,不能阻止百姓流亡,盜賊為害。我將向皇上叩頭力爭,雖然一時不能改變現狀,等時間長了,自己受了苦,我說的話才能被接受。」

宗均還沒來得及進言,又被擢升為司隸校尉。不過後來皇帝聽到了他這番言論,表示讚許。

【華杉講透】

宗均「閉督郵府內」,把督郵留在郡府,不放他們出去。督郵是什麼官呢?督郵是郡的屬吏,代表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教令,兼司獄訟捕亡。《三國演義》里張飛怒鞭督郵,打的就是這個官。督郵的職責是下縣鄉督察,宗均卻不許他們下去,怕他們侵擾屬縣,反而生事。

宗均的智慧,懂得要與問題共存,帶著問題前進,不要試圖解決所有問題,因為,你解決問題的舉措,可能會製造出更大更嚴重的問題。比如那縣府里的官員可能有點小問題,而督郵的職責就是查他的問題,督郵可能以權謀私,公報私仇,也可能為了做出「成績」,拿著顯微鏡找問題,搞得基層官員雞犬不寧,或者無心辦事。你不信任基層官員,又如何能信任督郵呢?都是問題。

虎豹之患,由朝廷去抓捕,抓捕就要興差役,就要有費用,就有奸吏耍滑弄奸的空間,最後的結果就是「苛政猛於虎」。這事朝廷可以不管,那虎患的地方,當地人民也不是小孩,他們自己知道想辦法。朝廷不管,就沒人彙報虎患了。

漢明帝聽到宗均的話表示讚賞,讚賞也只是讚賞而已,他並不能知行合一,不會按宗均的意見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宗均的做法他也學不會。

有的領導寬,有的領導猛,人人都懂得要寬猛相濟,但是很難有人能做到。歷史選擇的結果,往往是寬猛交替,一個寬厚的領導去職,就會換上來一個嚴猛的,下次再交替,因為下一任總是看到上一任的問題,就會矯枉必過正,這也算一個歷史規律。

永平八年(乙丑,公元65年)

1春,正月初二,司徒范遷薨逝。

2三月辛卯日(三月無此日),任命太尉虞延為司徒,衛尉趙憙代理太尉職務。

3越騎司馬鄭眾出使北匈奴,北匈奴單于想下令鄭眾跪拜,鄭眾堅決不屈。單于將他的帳篷包圍,不給水,不給生火。鄭眾拔刀立誓,寧死不跪。單于害怕了,不再強求,於是派使節跟著鄭眾回到京師洛陽。

當初,大司農耿國上言:「應該派度遼將軍屯駐五原,以防南匈奴逃亡。」朝廷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南匈奴須卜骨都侯等知道漢朝與北匈奴交換使節,內懷怨憤,想要叛變,秘密派人到北匈奴,要求派兵來迎接他們。鄭眾出塞,感覺有異,於是派人嚴密偵察,果然抓到了須卜的使者。於是上書建議:「應該重新設置大將,以防南北匈奴交通往來。」由此設置度遼營,以中郎將吳棠代理度遼將軍。率領駐紮在黎陽的虎牙營,屯駐五原郡曼柏縣。

4秋,十四個郡國發生洪災。

5冬,十月,北宮落成。(之前有記載皇帝興建北宮,鍾離意上書諫止,皇帝納諫停工。這年突然又完工了。看來是納諫時記入史冊,重新開工時沒記。就像歷史上經常有減稅記錄,然後又減稅,一看減完之後比以前還高,那是因為中間加稅的時候沒有記錄。)

6十月初四,招募死囚犯到度遼營,有逃亡中的罪犯,願意到度遼營當兵的,依照時間長短,減輕或贖免原來的罪行。

楚王劉英奉送黃色、白色的細絹給他的封國宰相,說:「託身於藩國,累積了太多過錯惡行,為了感激大恩,奉送絲綢絹帛,贖我的罪。」國相報告到朝廷。皇上下詔回復說:「楚王誦讀黃、老之言,崇尚佛家的仁慈,潔身齋戒三月,向神立誓,有什麼嫌疑需要悔過自責呢?把絲綢絹帛還給他,幫他為受戒及出家的人擺設招待的盛宴!」

當初,皇帝聽說西域有神,名字叫佛,就遣使到天竺求道,得到佛經和沙門一起返回中原。佛教的經書,大抵以虛無為宗旨,崇尚仁慈,不殺生。認為人死之後,精神不滅,可以投胎轉世,再來人間。生前的行為善惡,都有報應,所以,貴在修鍊精神,以至成佛。佛家善講宏闊盛大之言,以勸誘愚昧的俗人。精於佛教者,被稱為沙門。於是佛教開始在中原傳播,畫出佛像,而王公貴人之中,楚王劉英最先信佛。

7十月三十日,日全食。皇上下詔讓各部門勤修職事,直言無諱。於是在職官員都呈上親啟密奏,各言政事得失。皇上覽奏,深為自責,把大家呈上來的奏章展示給百官傳閱,下詔說:「群臣所言,都是我的過錯。民間的冤獄得不到平反,狡猾的官吏得不到禁止,又輕率地使用民力,修建宮殿,出入無節,喜怒無常。看到自己過去的過失,悚然驚懼,只是恐怕我的德薄,時間一長,又懈怠了。」

【華杉講透】

漢明帝此言,算是相當懇切了。鍾離意諫止他修建北宮的時候,他納諫停工。後來還是想要那新宮殿,又開工了。現在看到日全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想想自己以後呢?能不能不犯錯呢?對自己也沒信心。這就像我們普通人,小時候每周五都要下決心:下周一開始刻苦學習!到下周一呢,又貪玩了。次數多了之後,再立志時自己都不信。

8北匈奴雖然遣使入貢,但仍然不停地侵犯搶掠。邊境城市,白天都緊閉城門。皇上廷議要派使臣到北匈奴報聘,鄭眾上書進諫說:「臣聽說,北單于之所以要求我國派出使節,是為了離間南單于部眾,堅定西域三十六國歸附北匈奴的信心,又誇耀漢朝和他和親,讓西域想要歸化中原的人狐疑不定,讓懷念中原的人絕望。漢使一到,他們就傲慢狂妄。如果我們再次向他們派出使節,他們必定認為我們落入了他們的圈套,如此,南單于王庭動搖,而烏桓也生離心。南單于久居漢地,了解國內形勢,如果他分崩離析,馬上就會成為我們邊境的一大禍害。如今,幸有度遼營揚威北陲,就是我們不給他派出使節,他也不敢怎麼樣。」

皇帝不聽,直接就派鄭眾出使。

鄭眾又上書說:「臣之前奉使,拒絕向單于下拜。單于憤怒怨恨,派兵包圍臣。如今又派我去,一定被他折辱欺凌。臣不忍心持著大漢符節,對著皮裘毛氈跪拜。如果匈奴將臣制伏,將有損大漢國威。」

皇帝不聽。鄭眾不得已,起行,在路上還不斷接連上書固爭。皇帝下詔斥責鄭眾,將他追回,逮捕關押在廷尉監獄,正趕上大赦,釋放回家。其後皇帝接見從北匈奴來的人,聽說了當初鄭眾和北單于爭禮的情況,於是又重新徵召鄭眾,任命他為軍司馬。

永平九年(丙寅,公元66年)

1夏,四月甲辰日(四月無此日),皇帝下詔:司隸校尉、部刺史,每年就縣令以上官員,任職三年以上,考績優異的,每州推薦一人,和上交計簿的人一起進京覲見。考績最劣等的,也要上報讓皇帝知道。

2這一年,是「大有年」(大豐收)。

3賜皇子劉恭稱號為靈壽王,劉黨稱號為重熹王,但是沒有封國。

4皇帝崇尚儒學,從皇太子、諸王侯到大臣子弟、功臣子孫,無不學習儒經。又為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諸子弟立學於南宮,號稱「四姓小侯」。設置五經教師,搜選學問最高的老師來教授。期門、羽林武士,也要求通曉《孝經》章句。匈奴也派子弟來入學。

5廣陵王劉荊對來看相的術士說:「我相貌長得像先帝,先帝三十歲得天下,我今年也三十歲,可以起兵了吧?」看相的趕緊跑到官府舉報。劉荊惶恐,把自己捆了,前去投案。皇帝加恩,不予追查,只是下詔令劉荊不得有臣屬吏民,封國租稅還是歸他享用。命封國國相及中尉謹慎宿衛。

劉荊又指使巫師祭祀,詛咒。皇上下詔,讓長水校尉樊鯈負責查辦。樊鯈將事情調查清楚后,奏請皇上判死刑。皇帝怒道:「你們認為他只是我的弟弟,就判死刑。如果他是我兒子,你們敢判他死刑嗎?」樊鯈說:「天下,是高帝的天下,不是陛下的天下。《春秋》之義,不得有弒君之事,如果有弒君之謀,就必須誅殺。臣等因為劉荊為陛下同母弟弟,陛下有惻隱之心,所以向陛下請示。如果是陛下兒子,臣等不必請示,直接誅殺了。」

皇帝嘆息,認為樊鯈說得對。樊鯈,是樊宏的兒子。

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年)

1春,二月,廣陵思王劉荊自殺,封國撤銷。

2夏,四月二十四日,赦天下。

3閏十月初三,皇上行幸南陽,召集地方學校學生,一起演奏雅樂。演奏《詩經·鹿鳴》時,皇帝親自吹奏塤(陶制吹奏樂器)和篪(竹制樂器,類似笛,有八個孔),以娛嘉賓。回程行幸南頓。冬,十二月初四,還宮。

4當初,陵陽侯丁綝去世,兒子丁鴻應當繼承。丁鴻上書稱病,把封國讓給弟弟丁盛。朝廷不予理會。父親下葬后,丁鴻將喪服掛在守墓的小屋裡,自己逃去。他的朋友、九江人鮑駿在東海郡遇到他,責備他說:「你是學伯夷和吳季扎讓國嗎?他們當年,是身處亂世,權宜之行,所以能夠伸張自己的志向。《春秋》之義,不以家事廢王事,如今你因為兄弟之間的私恩,而斷絕了父親奠定的基業,這樣做,可以嗎?」丁鴻感悟垂涕,於是回到自己的封國。鮑駿就此上書舉薦丁鴻通曉儒經,行為高潔,皇上徵召丁鴻為侍中。

【華杉講透】

丁鴻此舉,或者說是讀書讀壞了腦子,又或者說是求名而忘記了大義。丁鴻想效仿伯夷和吳季扎,而他的情況和伯夷、吳季扎完全不同。伯夷是商朝末期孤竹國王的長子,他知道他的父親想把王位傳給三弟,所以主動逃走避讓。吳季扎的情況則相反,吳季扎是春秋時吳國公子,他排行第四,父王希望傳位給他,而他認為理應長子繼承,不願壞了規矩,所以拒絕。

鮑駿說,伯夷和吳季扎都是亂世權宜之計,所謂亂世,就是當時諸侯國在繼承問題上完全可以自主,不用聽朝廷的。而對於丁鴻來說,他繼承還是不繼承,自己根本無權決定。上書朝廷,朝廷沒有批複,他跑掉了也沒用。他不繼承,朝廷可能就把他家封國給撤除了,也不一定給他弟弟。所以鮑駿說他將要斷絕父親的基業。

丁鴻要照顧弟弟,非常簡單,自己繼承侯爵爵位,把封國租稅收入全部給弟弟,這就沒問題了,而且有先例。他放著簡單的不做,偏要去做那難的,那正是「舍其易者而不行,究其難者以求名」。

永平十一年(戊辰,公元68年)

1春,正月,東平王劉蒼與諸王都來朝見,待了一個多月才回自己的封國。皇帝送別之後,回到宮中,凄然懷思,於是親筆手詔,派使者送給東平國中傅,詔書說:「辭別之後,獨坐不樂。乘車而歸,扶著車前橫木,感傷吟哦,瞻望永懷,實勞我心。誦及《詩經·采菽》篇章,以增嘆息。日前我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其言甚大,簡直超過了他的腰圍(劉蒼心廣體胖,腰圍巨大),現在,送上列侯印十九枚,諸王子年五歲以上,能進趨跪拜的,都讓他們帶上。」

永平十二年(己巳,公元69年)

1春,哀牢王柳貌率領他的民眾五萬餘戶歸附漢朝,以其地設置哀牢、博南二縣,開始修建道路,打通博南山,橫跨瀾滄江。行人看見工程艱苦,作歌說:「漢德廣大,開闢荒蠻。修橋橫跨瀾滄,只為他人作嫁。」

2當初平帝時,黃河、汴河先後決堤,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帝準備動工,浚儀縣令樂俊上書說,人民剛剛遭遇兵革之災,不宜再興徭役,於是停止。其後汴河泛濫區向東擴展,兗州、豫州百姓怨嘆,認為官府其他徭役很多,卻不能急人民所急。正好有人舉薦樂浪人王景能治水。夏,四月,皇上下詔,徵發士卒數十萬,派王景與將作謁者王吳負責修建汴河河堤,從滎陽東至千乘入海口,綿延一千餘里。每隔十里,設置一個水門,使之能互相調節,不再有潰漏之患。王景雖然努力減省役費,但費用還是以百億計。

3秋,七月二十四日,司空伏恭被罷免。乙未日(七月無此日),任命大司農牟融為司空。

4這一時期,天下安平,人無徭役,連年豐收,百姓殷富,粟米每斛只值三十錢,牛羊遍野。

【華杉講透】

人們常感嘆歷史多災多難,其實是一種錯覺,因為只有災難才有歷史,幸福生活沒有歷史,「天下安平」四個字就說完了。你看前文好幾年,基本上都無事可記。

永平十三年(庚午,公元70年)

1夏,四月,汴河疏浚工程完工,黃河、汴河分流,恢復到舊河道。四月初四,皇帝行幸滎陽,巡行河渠,然後渡河,登太行山,巡幸上黨郡。四月二十五日,車駕還宮。

2冬,十月三十日,日食。

3楚王劉英與方士做金龜、玉鶴,刻文字為符瑞。男子燕廣舉報劉英與漁陽人王平、顏忠等偽造圖讖,蓄謀造反。事情交給有司調查核實。有司奏報:「劉英大逆不道,請誅殺。」皇帝因為劉英是異母兄弟,不忍誅殺。十一月,廢劉英王位,流放到丹陽郡涇縣,賜給湯沐邑五百戶。他的兒子女兒做侯爵或翁主的,食邑如故。他的母親許太后也不必上繳璽綬,仍然留駐在楚王宮。

之前,有人將劉英逆謀告訴司徒虞延,虞延認為不可能,不信。等到劉英事發,皇上下詔斥責虞延。

永平十四年(辛未,公元71年)

1春,三月初三,虞延自殺。任命太常周澤代理司徒職務,不久,周澤仍專任太常。

夏,四月十六日,任命巨鹿太守、南陽人邢穆為司徒。

2楚王劉英到丹陽,自殺。皇帝下詔以諸侯王葬儀規格葬於涇縣。封燕廣為折奸侯。

當時,為徹底查辦楚王謀反案,持續了好幾年。口供相互牽連,從京師親戚、諸侯、州郡豪傑以及被負責查案的官吏陷害而牽扯進來被誅殺和流放的,數以千計,而關在牢里沒判決的,還有數千人。

當初,樊鯈的弟弟樊鮪,曾為他的兒子樊賞求娶楚王劉英的女兒。樊鯈聽說后,制止他說:「建武年間,我們家族備受榮寵,出了五個侯爵。當時父親位居特進,他曾說一句話,女兒就可以嫁給諸侯王,兒子就可以娶公主。但是,因為覺得貴寵過盛,就是禍患,所以沒有這樣做。如今你就一個兒子,何必把他交給楚王呢?」樊鮪不聽。等到楚王事敗,樊鯈已經去世。皇上追念樊鯈能恪守謹慎,所以他的兒子們都沒有被牽連。

劉英將天下名士,秘密地寫在一個冊子上,皇上得到了這本名錄,其中有吳郡太守尹興的名字,於是下令尹興與下屬掾史五百餘人到廷尉監獄接受拷問。司法官員刑訊逼供,折磨死了一大半,唯有門下掾陸續、主簿梁宏、功曹史駟勛,備受五毒(胡三省註:五種酷刑:鞭打、棍打、燒紅的鐵棒灼烙、細繩捆綁、懸吊),身上肌肉全都潰爛了,仍堅持原來的口供,不肯更改。陸續的母親從吳郡來洛陽,做了食物,送進監獄里去。陸續雖然被嚴刑拷打,神色從來不變,而對著食物,卻悲泣不能自勝。獄吏問他:「為何?」他說:「母親來了,卻不能相見,所以悲傷。」獄吏再問:「你怎麼知道母親來了?」他說:「母親切肉,一定是方方正正,切蔥每一根都是一寸,所以我知道這是母親來了。」使者將這件事告訴皇上,皇上於是赦免了尹興等人,但終生不得做官。

【華杉講透】

這一段記述,觸目驚心。中國歷史,對冤獄習以為常,甚至認為冤獄是必要的,以致形成「哪個廟裡沒有冤死的鬼」這樣的說法。劉英自己寫了一個人才備忘錄,被他寫進去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被他惦記了。但是,他為什麼會惦記你呢?你肯定有問題!尹興被抓進去,他的下屬竟然被一起抓進去五百人!然後被嚴刑拷打死了一大半。至於「五毒」酷刑的記述,更是令人心驚肉跳。

陸續幸運,因為母親切肉方正被赦免。這是讀書救了他。大家都讀《論語》,孔子說:「割不正,不食。」肉一定要切割方正。所以使者同情他,認為他出自詩書世家,不會有謀逆之事,皇上的內心柔軟處也被打動了。更何況本來人人都知道這五百人——包括尹興——大概率都是冤枉的,只是先打死三百個人看看,萬一有人招供出來,他們中間還真有壞人呢?現在放過一個陸續,也不是什麼大事。

當冤獄成為一種文化,就會有人說:「你不要覺得你冤!」當自己被冤枉,還不覺得冤,就被稱讚為有「大智慧」了。

悲哉!

顏忠、王平的口供,牽扯出隧鄉侯耿建、郎陵侯臧信、濩澤侯鄧鯉、曲成侯劉建。耿建等人說從未與顏忠、王平見過面。當時,皇上怒氣正大,官吏們都非常惶恐,只要口供中提到的人,全部逮捕,沒有敢以實情寬恕的。侍御史寋朗心傷其冤,試著單獨審問顏忠、王平,問他們耿建等人的容貌形狀,二人匆促之間,無法應對。寋朗於是知道其中有詐,上言說:「耿建等人無辜,是被顏忠、王平誣陷,我疑心天下無辜之人,大多如此。」皇帝說:「既然如此,顏忠、王平怎麼會誣陷他們呢?」寋朗說:「顏忠、王平知道自己犯下大逆不道之罪,所以盡量牽扯,希望以此表明自己清白。」皇帝說:「既是如此,何不早奏?」寋朗說:「臣擔心還有別的人告發他們的奸惡,所以證實一下。」皇帝怒道:「你兩頭耍滑!」催促把寋朗拖出去打。左右正要把寋朗拖走,寋朗說:「希望說一句話再死!」皇帝說:「誰跟你一起寫的這奏章?」寋朗說:「我單獨寫的。」皇帝說:「為什麼不和三府(司徒府、司空府、太尉府)商議?」寋朗說:「臣自知是族滅之罪,不敢牽扯別人。」皇上說:「為什麼是族滅之罪?」寋朗說:「臣查此案,已經一年,不能窮盡奸狀,反而為犯人喊冤,所以知道要被族滅。但是臣之所以還是要說,是希望陛下覺悟。臣看到審案的官吏們都高喊妖惡大案,每個人都應該嫉惡如仇,與其給他免罪,不如讓他入罪,這樣自己可以沒有責任。所以,拷問一個人,就牽進去十個人,拷問十個人,就牽進去一百個人。而公卿朝會之時,陛下問案子查得怎麼樣,都長跪說:『舊制,大罪禍及九族,陛下大恩,只誅殺罪犯一人,天下幸甚!』而散朝回家之後,口雖不言,而仰望著屋頂嘆息,莫不知其多冤,但是沒有一個人敢跟陛下說。臣今天坦陳其言,死而無悔。」皇帝怒氣稍解,命寋朗退下。

後來又過了兩天,皇上車駕親自到洛陽監獄,審察案犯是否有冤情,一時間釋放了一千多人。當時天旱,即刻降下大雨。馬皇后也認為楚王一案濫殺無辜太多,找機會向皇上進言,皇帝惻然感悟,夜起彷徨,這之後對囚犯們才多有赦免。

任城縣令、汝南人袁安升任楚郡太守,到了楚郡,也不到郡府,直接先去監獄,審察楚王劉英一案牽連的囚犯,理出其中沒有確鑿證據的,條列上報,要將他們釋放。府丞、掾史都叩頭力爭,說:「阿附反賊,按法律,與謀反者同罪,不可!」袁安說:「如果有不當之處,我一人承擔,和你們無關!」於是分別具奏。皇帝感悟,即刻批准,得以釋放的有四百餘家人。

【華杉講透】

寋朗所論,說出了本質。在當時,對於審案官員來說,製造冤獄,本身是一種「政治正確」。即使錯殺一千,他們也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但是如果放過一個,他們就要與謀反者同罪。楚郡官吏們面對的就是這種形勢。

3夏,五月,封已故廣陵王劉荊的兒子劉元壽為廣陵侯,享食邑六個縣。又封竇融的孫子竇嘉為安豐侯。

4開始為皇帝預建陵墓,皇帝下詔說:「只要把排水系統修好就可以了,不要堆山起墳。我死之後,掃地而祭,只要清水、干肉、乾飯就可以,過了百日,每年祭奠四次,設置守墓吏卒數人,供給洒掃即可。膽敢擴建陵園的,以擅議宗廟法論罪!」

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

1春,二月初四,皇上東巡。二月二十七日,皇上在下邳親自耕田。三月,到魯縣,行幸孔子故居,在孔府講堂親自主持學習會,令皇太子與諸王講說經書,又行幸東平、大梁。夏,四月初五,車駕還宮。

2封皇子劉恭為巨鹿王,劉黨為樂成王,劉衍為下邳王,劉暢為汝南王,劉昞為常山王,劉長為淮陰王。皇上親自為他們劃定封國疆域,讓各封國面積只有之前楚王、淮陽王的一半。馬皇后說:「孩子們的采邑才幾個縣而已,和之前的制度不符,太少了吧?」皇帝說:「我的兒子怎能和先帝的兒子相比?一年有兩千萬錢收入就足夠了!」

3四月初十,赦天下。

4謁者僕射耿秉數次上言請擊北匈奴,皇上因為顯親侯竇固曾經跟從他的伯父竇融在河西,明習邊境事務,於是讓耿秉、竇固與太僕祭彤、虎賁中郎將馬廖、下博侯劉張、好畤侯耿忠等一起商議。耿秉說:「之前匈奴得到各蠻夷部落的臣服和援助,所以不能制伏。孝武皇帝得到河西四郡和居延、朔方之後,匈奴失去了肥饒養兵之地,羌族和匈奴的聯繫也被切斷,勢力範圍唯有西域,而之後西域也歸附中原,所以呼韓邪單于叩塞門而請求歸附,乃是大勢所趨。如今有南單于,和當年形勢相似。但是,西域還沒有歸附,北匈奴也還沒有可乘之機。臣愚以為,應該先攻擊白山,奪取伊吾,然後擊破車師,通使烏孫諸國以斷其右臂,伊吾有匈奴南呼衍一部,擊破南呼衍,等於折斷匈奴左角,然後匈奴可擊也。」皇上對他的建議表示讚許。商議的大臣中有人認為:「如今進攻白山,匈奴必定集合部隊救援,我們還應當在東方分散匈奴的兵力。」皇上聽從。十二月,以耿秉為駙馬都尉,竇固為奉車都尉,以騎都尉秦彭為耿秉副將,耿忠為竇固副將,都設置從事、司馬,出兵屯駐涼州。耿秉,是耿國之子。耿忠,是耿弇之子。馬廖,是馬援之子。

永平十六年(癸酉,公元73年)

1春,二月,派祭彤與度遼將軍吳棠率領河東、西河羌族、胡人及南單于的部隊共一萬一千騎兵出高闕塞;竇固、耿忠率領酒泉、敦煌、張掖甲卒及盧水羌族、胡人騎兵共一萬二千出酒泉塞;耿秉、秦彭率領武威、隴西、天水三郡招募的兵士和羌族、胡人共一萬騎兵出張掖居延塞;騎都尉來笛、護烏桓校尉文穆率領太原、雁門、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定襄郡士兵以及烏桓、鮮卑一共一萬一千騎兵出平城塞,討伐北匈奴。

竇固、耿忠到達天山,擊呼衍王,斬首一千餘級,追擊到蒲類海,攻取伊吾盧,設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伊吾盧城。耿秉、秦彭進攻匈林王,橫越瀚海沙漠六百餘里,抵達三木樓山而還。來笛、文穆挺進到匈河水畔,北匈奴部眾全都潰散逃跑,沒有斬獲。祭彤與南匈奴左賢王信不和,出高闕塞九百餘里,到了一座小山,信妄言說這是涿邪山,沒有看見敵人,無功而返。祭彤與吳棠因此被控逗留畏懦,被捕下獄,免職。祭彤自恨無功,出獄數日之後,吐血而死。臨終對兒子說:「我蒙受國家厚恩,奉使出征,卻不能稱職,身死之後,仍然慚愧含恨,義不當無功受賞。我死之後,你將過去皇上賞賜給我的東西,列上清單,全部上繳,自己到前線軍營去,效死前行,以了卻我的心愿!」祭彤死後,其子祭逢上書,彙報父親的遺言。皇帝一向敬重祭彤,正想再次任用,聽到消息,大驚,嗟嘆良久。烏桓、鮮卑每次朝賀京師,時常到祭彤墳前拜謁,仰天號泣。遼東吏民為他建築祭廟,四時奉祭。唯獨竇固有功,加位特進(朝會在三公之下,侯爵之上)。

竇固派假司馬(官職前加「假」,為副職,假司馬即副司馬)班超與從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一行抵達鄯善,鄯善王廣,開始時對班超禮敬非常周到,後來突然疏遠懈怠了。班超對他的官屬說:「你們是不是覺得廣的禮數變薄了?」官屬們說:「胡人行事無常性,沒有其他什麼原因。」班超說:「一定是北匈奴也有使團來,他猶疑不定,不知道該跟誰交好。明智的人能夠洞察還沒有萌發的事,更何況這已經如此明顯呢!」於是把負責接待服務的鄯善侍者叫來,詐他說:「北匈奴使者來了幾天了?現在住在哪裡呢?」侍者惶恐說:「已經到三天了,駐地距此三十里。」班超於是將那位侍者關起來,集合使團全體吏士三十六人,一起飲酒,酒至半酣,激怒他們說:「卿等與我俱在絕域,如今北匈奴使團才到了幾天,鄯善王廣對我們就不講究禮節了。假如鄯善王將我們抓捕送給北匈奴,我們的骸骨就只能喂狼了。我們該怎麼辦?」官屬們都說:「如今身處危亡之地,死生都聽司馬的!」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當今之計,唯有乘夜火攻北匈奴使團,他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一定大為震怖,可以將他們一網打盡。滅了北匈奴使團,鄯善王就嚇破了膽,我們可以功成事立。」大家都說:「這事要和從事商議。」班超怒道:「吉凶決於今日!如果和文官商議,他一定害怕,計劃也泄露了,我們將死得不明不白,這不是壯士所為!」於是大家說:「好!」

夜幕剛剛降下,班超率領吏士奔向北匈奴使團駐地,正趕上大風天氣,班超令十個人持鼓在匈奴人營帳後面,約定說:「見到火起,即擂鼓大呼。」其他人手持兵器,在營門兩旁埋伏。班超於是順風縱火,前後鼓噪,匈奴人驚亂,班超親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者及隨從三十餘人,剩下一百餘人全部燒死。第二天回來,才告訴郭恂。郭恂大驚,繼而神情異樣,班超知道他的意思,舉手說:「從事雖然沒有參加行動,但是班超怎能單獨居功!」郭恂這才高興了。

班超於是將鄯善王廣召來,將北匈奴使者頭顱展示給他,鄯善全國震怖。班超曉諭漢朝威德,說:「從今往後,不得再與北匈奴通使!」廣叩頭說:「願屬漢,無二心。」於是納子為質。班超回去,向竇固彙報。竇固大喜,向朝廷彙報班超功績,並請求另選使節出使西域。皇帝說:「有班超這樣的使節,不派他出使,還選別人嗎?現任命班超為軍司馬,讓他繼續完成他前面的功業。」

竇固再派班超出使于闐,要給他增加兵馬。班超還是只要他當初的三十六人,說:「于闐國大而道遠,如今我如果帶幾百人去,無益於顯示強大,如果有什麼事變,反而是拖累。」當時,于闐王廣德,正是南道霸主,顧盼自雄,而北匈奴也派出使者監護于闐。班超到了于闐,廣德非常冷淡。而且於闐風俗,迷信巫師。巫師說:「神怒,問何故要歸附漢朝。漢使有一匹黑嘴黃馬,把馬要來祭祀我!」廣德派國相私來比來找班超要馬。班超已經知道是什麼緣故,一口答應,但是要求巫師自己來取。過了一會兒,巫師到,班超當場將他斬首,又逮捕私來比,鞭笞數百,將巫師首級送給廣德,斥責他。廣德之前就聽說班超在鄯善誅滅北匈奴使團,大為惶恐,即刻殺北匈奴使者而降。班超重重賞賜于闐王及以下大臣,就在於闐駐紮,鎮撫西域諸國。於是諸國都遣子入侍,西域與漢朝隔絕六十五年,至此才恢復藩屬關係。

班超,是班彪之子。

【華杉講透】

班超所為,是標準的「殺使伐交」戰術。《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在之前寇恂征討高峻一戰,我們已經解讀過「上兵伐謀」的戰例。「其次伐交」,是伐掉他的外交。而殺使伐交,就是對方在投靠我還是投靠敵人之間猶疑不定的時候,殺掉敵方的使者,讓他不得不與我們的敵方絕交,與我結盟。

2淮陽王劉延,性格驕奢,對屬下嚴酷。有人上書舉報說:「劉延與他姬妾的哥哥謝弇及姐夫韓光招攬狡猾之徒,做圖讖,詛咒皇上。」事情被查實。五月二十五日,謝弇、韓光及司徒邢穆都被處死,被牽連而死或流放的人很多。

3五月三十日,日食。

4六月初八,任命大司農、西河人王敏為司徒。

5有司奏請誅淮陽王劉延。皇上認為劉延的罪行比劉英輕,秋,七月,改封劉延為阜陵王,食邑兩個縣。

6這一年,北匈奴大舉入侵雲中郡。雲中太守廉范率軍抵禦。官吏們認為本郡兵少,想送信給鄰郡求救,廉范不許。到了晚上,廉范令軍士們將兩支火把交叉捆綁成十字形,一端手持,另外三端燃火,在營中星羅棋布。匈奴人看見,以為漢軍援兵到了,大驚,準備明早退兵。廉范令軍中早起,就在原地就餐(不集合吃飯),清晨奔赴敵營,斬首數百級,匈奴人驚亂,互相踩踏又死了一千多。從此,北匈奴再也不敢來雲中了。

廉范,是廉丹(王莽手下將領)的孫子。

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

1春,正月,皇上準備拜祭原陵,一天晚上,夢見和先帝、太后一起,就像生前一樣歡樂,夜裡夢醒,悲傷不能復眠,一查日曆,第二天就是吉日,於是率百官到原陵上墳。這一天,甘露降於原陵樹上。皇帝令百官收集甘露,作為祭品。祭禮完畢,皇帝在席前俯視御床,看著太後身前的梳妝用具,感動悲涕,命補充更換脂澤用品。左右都埋頭哭泣,不能仰視。

2北海王劉睦薨逝。劉睦少時好學,光武帝和明帝都喜愛他。劉睦曾經派中大夫到京師朝賀,臨行前召見他,問:「假如朝廷問寡人情況,大夫您怎麼說?」使者說:「大王忠孝慈仁,敬賢樂士,臣敢不實話實說!」劉睦說:「吁!你這就是害我了!這是少年時代的我!你就說,我自從繼承王位以來,意志懈怠,沉迷於聲色犬馬,這才是愛護我!」

劉睦的智慮畏慎,大抵如此。

3二月乙巳日(二月無此日),司徒王敏薨逝。

4三月二十九日,任命汝南太守鮑昱為司徒。鮑昱,是鮑永之子。

5益州刺史、梁國人朱輔,宣示漢德,威懷遠夷。自汶山以西,漢代人從來沒有去過的,也沒有實行漢代曆法的地方,白狼、槃木等一百餘國,都舉國稱臣奉貢。白狼王唐菆作詩三章,歌頌漢德。朱輔派犍為郡掾由恭翻譯成漢文,獻給朝廷。

6當初,龜茲王建是匈奴所立,倚仗匈奴的國威,佔據北道,攻殺疏勒王,立自己的臣下兜題為疏勒王。班超從小路到疏勒,在離兜題所居住的槃橐城九十里處紮營。班超派屬吏田慮先去招降,並囑咐田慮說:「兜題本來不是疏勒人,國人一定不聽他的。如果他不投降,可以當場逮捕他。」田慮到了槃橐城,兜題見田慮只有寥寥數人,毫無降意。田慮乘其不備,上前劫持捆縛兜題。兜題左右官員毫無準備,都驚懼地逃跑了。田慮派人飛馳向班超彙報,班超即刻趕到,召集疏勒全體將士官吏,陳說龜茲無道之狀,然後立疏勒王哥哥的兒子忠為王。疏勒人大悅。班超問忠及其官屬:「應該殺了兜題呢,還是把他遣返龜茲?」眾人都說:「該殺!」班超說:「殺之無益於事,不如讓龜茲知道大漢的威德。」於是將兜題遣返龜茲。

7夏,五月初五,公卿百官認為皇帝威德懷遠,祥瑞顯應,全體集聚在朝堂上,敬酒祝賀。皇帝下詔說:「天生神物,以應王者。遠方的百姓向慕歸化,確實也是因為賢君有德。但是,這跟我沒什麼關係,都是高祖、光武的聖德所至。請太常選擇吉日,策告宗廟。」於是推廣皇恩,賜給人民爵位和粟米,各有等差。

8冬,十一月,派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和騎都尉劉張出敦煌崑崙塞,進攻西域。命耿秉、劉張都交出調兵符,歸竇固使用。漢軍合計騎兵一萬四千人,在蒲類海擊破匈奴屯駐白山的呼衍王兵團,於是進擊車師。車師前王,是后王的兒子,兩個王庭相距五百里。竇固認為後王道遠,山谷深,士卒寒苦,想先攻前王。耿秉認為後王才是根本,攻下后王,前王自然降服。竇固計議未決,耿秉奮身而起,說:「請讓我打先鋒!」於是上馬引兵向北。眾軍不得已,跟著他北進,斬首數千級。后王安得驚慌,跑出城門迎接耿秉,脫下帽子,抱著耿秉的馬足請降。耿秉把安得解送給竇固。車師前王也主動投降了,於是平定車師而還。竇固上奏朝廷,重新設置西域都護及戊、己校尉。任命陳睦為都護,司馬耿恭為戊校尉,屯駐后王部金蒲城;謁者關寵為己校尉,屯駐前王部柳中城,兩處各有官兵數百人。耿恭,是耿況的孫子。

永平十八年(乙亥,公元75年)

1春,二月,皇上下詔命竇固等撤軍回京師。

2北單于派遣左鹿蠡王率兩萬騎兵襲擊車師。耿恭遣司馬率兵三百人救援,全軍覆沒。匈奴於是攻破車師軍,殺后王安得,又進攻金蒲城。耿恭用毒藥塗在箭頭上,告訴匈奴說:「漢家神箭,中箭者必有怪事發生!」匈奴人中箭的,傷口都潰爛發燙,大為驚慌。又趕上暴風雨,耿秉冒雨出擊,殺傷甚眾,匈奴人十分震驚恐慌,相互說:「漢兵如神,真可怕!」於是解圍而去。

3夏,六月十二日,太微星座旁出現孛星。

4耿恭因為疏勒城旁有一條溪水,可以固守,於是引兵佔據。秋,七月,匈奴又來攻打,在上游堵塞溪水。耿恭在城中打井,挖了十五丈深,還是沒水。官吏士兵口渴睏乏,以致從馬糞中榨水來喝。耿恭率領士卒繼續挖井,親自拖挽盛土的筐籠,過了不久,泉水奔涌而出,眾人都高呼萬歲。於是命官吏士兵潑水給匈奴人看,匈奴人大為意外,認為有神明相助,於是解圍撤退。

5八月初六,明帝崩逝於東宮前殿,享年四十八歲。遺詔說:「不要修建寢殿,把我的牌位放在光烈皇后寢殿的更衣別室。」

明帝一切遵奉建武年間的制度,無所變更,后妃家族不得封侯參政。館陶公主(劉秀的女兒)為兒子請求郎官職位,明帝不許,只給賞錢一千萬,對群臣說:「郎官上應天上星宿,放出去就是治理百里之地的縣令,如果不得其人,則百姓遭殃,所以不能答應。」

公車(負責接待臣民上書和徵召)有個規矩是,反支日不接受奏章(術數星命之說,以反支日為禁忌之日)。明帝知道后,奇怪地說:「百姓廢棄農桑,遠來宮門上訪,卻用這些禁忌來給他們添麻煩,這是為政的本意嗎?」於是取消了反支日不接待的規矩。

尚書閻章的兩個妹妹為貴人,閻章精通舊典,早就該升任要職,但是明帝因為他是後宮親屬,竟然不用。所以明帝一朝,吏得其人,民樂其業,遠近畏服,人口增長。

6太子(劉炟)即位,年十八歲。尊皇後為皇太后。

明帝初崩,馬氏兄弟爭欲入宮。北宮衛士令楊仁披甲持戟,嚴勒門衛,沒人敢進去。諸馬於是向皇帝說楊仁壞話,說他嚴酷苛刻。皇帝知道楊仁忠心,更加善待他,拜為什邡縣令。

7八月十六日,葬孝明皇帝於顯節陵。

8冬,十月初二,赦天下。

9章帝下詔任命代理太尉、節鄉侯趙憙為太傅,司空牟融為太尉,並主管尚書事務。

10十一月二十四日,任命蜀郡太守第五倫為司空。第五倫在郡守任上,公正清廉,所舉薦的官吏大都能勝任,所以皇帝把他從那麼遠的邊郡召回朝廷任用。

11焉耆、龜茲聯軍攻擊西域都護陳睦,陳睦全軍覆沒,北匈奴又將關寵包圍於柳中城。正趕上明帝去世,沒有派出救兵,車師於是再度叛變,與匈奴聯合,攻擊耿恭。耿恭率厲士眾,抵禦數月,食盡窮困,煮食盔甲和弓弩上的皮筋皮革。耿恭與士卒推誠置腹,同生共死,所以眾人皆無二心,而戰鬥不斷減員,只剩數十人。單于知道耿恭已經窮困,一心要招降他。派使者招耿恭說:「如果投降,封你為白屋王,把女兒嫁給你。」耿恭將匈奴使者引誘上城,親手將他格殺,在城上火烤使者屍體。單于大怒,更加增兵包圍耿恭,但仍不能攻下。

關寵上書求救。皇上下詔讓公卿們商議。司空第五倫認為不宜救。司徒鮑昱說:「如今使人於危難之地,軍情緊急,卻將他拋棄,外則縱容蠻夷之暴虐,內則傷死難忠臣之心。如果真要採取權宜之計,以後邊界太平無事則可,若是匈奴再度進犯邊塞,皇上又將如何派遣將領!而且,耿恭、關寵二部都只剩不過數十士兵,匈奴圍攻十幾天都攻不下,這可以看出匈奴也是寡弱力盡了。可以下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將精騎兩千,多張幡旗(虛張聲勢以示人多),日夜兼程,加速行軍,以赴其急。匈奴疲乏之兵,必不敢當,四十天時間,足以將他們救回塞內。」

皇帝同意鮑昱的意見。於是派征西將軍耿秉屯駐酒泉,代理太守職務。派酒泉太守段彭與謁者王蒙、皇甫援,徵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共七千餘人前往救援。

12十一月三十日,日食。

13太后兄弟、虎賁中郎將馬廖,以及黃門郎馬防、馬光,在明帝時期,始終沒有得到升遷。皇帝任命馬廖為衛尉,馬防為中郎將,馬光為越騎都尉。馬廖等人熱衷於結交賓朋,官吏士人爭相趨赴他們。第五倫上書說:「臣讀到《尚書》上說:『臣無作威作福,其害於而家,凶於而國(做臣子的,不要作威作福,否則害了自己家,也給國家帶來凶災)。』近世光烈皇后雖然天性友愛,但一直抑制自己娘家人,不讓他們掌握權勢。其後梁氏、竇氏兩家,都有人犯罪,明帝即位之後,多有誅殺。從此洛陽城中,不再有專權的外戚,請託說項之事,也都斷絕。明帝又曉諭諸外戚說:『辛苦自己去結交賓朋,不如為國家多做點事。頭戴著臉盆望天,既戴不穩臉盆,也看不見天。』如今,輿論焦點集中在馬家。我聽說衛尉馬廖以布三千匹,城門校尉馬防以錢三百萬,私自資助三輔衣冠之士,不管認識不認識,都有贈送。又聽說他們在臘日(陰曆十二月初八)給洛陽地區的士子每人五千錢。越騎校尉馬光,臘日一天的開支,就用去羊三百頭,米四百斛,肉五千斤。臣愚以為,他們的做派不符合儒經大義,我感到惶恐,不敢不彙報上來。陛下如果從感情上希望厚待他們,但也必須考慮到他們的平安。臣今天說這番話,對上是忠心於陛下,對下是希望保全太后家族。」

【華杉講透】

「臣無作威作福,其害於而家,凶於而國。」這一段很重要,是歷史重要的經驗教訓。作威作福,就是執賞罰大權,可以給人禍害,也可以給人福祿。這個大權,是皇上的,如果你有了這個權力,就是分了皇上的權,發展下去,就會給自己家族帶來禍害,也給國家帶來災難。

所以,歷代君子忠臣,都有一個原則,叫作「不市恩」,什麼意思呢?比如我向皇上舉薦一個人才,讓他得到重用,我不是為他好,是為國家好,為皇上好。讓他得到提拔的恩情,是皇恩國恩,不是我的恩,我不要他知道是我舉薦的,也不會到處去說,如果給他知道了,就是我把皇恩國恩賣了,我得了好處,這就叫「市恩」。市恩,就是不忠。

但是,中國也有人身依附的文化,總是說「誰是誰的人」,因為皇上離得太遠,在下位的人要攀附權貴,或者為官得到權力,或者經商得到利益。在上位的人,對下面的人也有需求,或者建立派別勢力,或者有白手套來斂財。這樣的利益集團,權勢熏天的時候,顧盼自雄,簡直覺得國庫民財都可以由他們任意瓜分,但是一朝覆亡,特別是在換了新君,重新洗牌的時候,就家破人亡。這就是第五倫講的道理。

大臣作威作福有多大危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春秋時的齊國,由於權臣田氏掌握了全部威福大權,最終取姜氏而代之,把姜太公的齊國,變成了田氏的齊國。王莽篡漢,也是這種情況。

不市恩,掌握國家大權,則大公無私,沒有私交朋友,家裡不接待賓客,一切公務在辦公室談,所有來往談話全部留有記錄,這就是純臣。

不市恩,也是在任何一個企業里,我們都需要遵循的原則。因為你舉薦提拔他,並不是為了他回報你,而是認為他能為公司效力。否則,公司里也會生出派別來。

14這一年,京師及兗州、豫州、徐州大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戰國到三國·共7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戰國到三國·共7冊)
上一章下一章

卷第四十五 漢紀三十七(公元61年一公元75年,共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