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七 漢紀三十九(公元85年一公元91年,共7年)
卷第四十七漢紀三十九
(公元85年一公元91年,共7年)
主要歷史事件
燒當羌等羌人部落造反
莎車投降,班超從此威震西域
漢章帝崩,十歲太子劉肇即位,是為漢和帝
竇太后臨朝
南單于借兵,竇憲為躲殺人罪請願
竇憲大敗北匈奴,燕然勒石
班超被任命為西域都護
漢朝承認北匈奴單于
主要學習點
領導者要懂得分解處理下屬的意見
君子戒慎恐懼,小人無所忌憚
肅宗孝章皇帝下
元和二年(乙酉,公元85年)
1春,正月初五,皇上下詔說:「之前有法令說:『人民有生孩子的,免除算稅三年。』現在,對懷孕的,賜給養胎谷三斛,她丈夫的算稅,就免除一年,將此詔書定為法令!」
又下詔給三公說:「那些踏實穩重的官吏,一片至誠,樸實無華,如果按天來考察他的工作,好像沒什麼業績。但是,如果按月來計,則民安其生,家給人足,政績綽綽有餘。比如襄城縣令劉方,官吏人民異口同聲,都說他施政一點也不繁瑣,雖然沒有其他什麼特別優異的政績,但也比較接近我的要求了。那些以苛嚴為明察,以刻薄為智慧,以從輕為德,以從重為威的,這四種風氣一旦興起,下面的百姓就會有怨心。我多次下詔,傳詔的使者冠蓋相接於道路,但是官吏們並沒有把國家治理得更好,人民也時常身陷法網。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希望你們勉力深思我之前的政令,能夠讓我稱心滿意!」
2北匈奴大人車利涿兵等人,逃亡入塞,前後有七十三批。當時北匈奴衰耗,各部落紛紛離散反叛,南匈奴攻其前,丁零寇其後,鮮卑擊其左,西域侵其右,不能立足,於是更向北遠遁而去。
3南單于長死,單于漢之子宣即位,為伊屠於閭鞮單于。
4《太初曆》施行了一百多年,按曆法推算的日月星辰運行,比實際稍晚數天(比如應該十五月圓,結果十七、十八月才圓)。皇上下令治歷官員編□、李梵等重新綜合校正,製作《四分曆》。二月初四,開始施行。
5皇帝做太子的時候,跟從東郡太守、汝南人張酺學習《尚書》。二月初六,皇帝東巡,行幸東郡,請張酺及其門生,以及郡縣掾史在庭院中集會,皇帝先以弟子之禮,請張酺講解《尚書》一篇,然後再行君臣之禮,賞賜殊待,與會者沒有不滿足的。又經過任城,行幸鄭鈞家中,賜給他終身享有尚書俸祿。時人稱他為「白衣尚書」。
6二月十五日,皇帝在定陶親耕。
二月二十一日,皇帝巡幸泰山,燒柴祭天,以祭岱宗。之後進幸奉高。
二月二十二日,在汶上明堂祭祀五帝。進幸濟南。
二月二十六日,赦天下。
三月初十,巡幸魯國,三月十一日,在闕里祭祀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演奏六代的音樂(黃帝之樂雲門、堯之樂咸池、舜之樂大韶、禹之樂大夏、湯之樂大護、周之樂大武),大會孔氏男子二十歲以上者六十二人。皇帝對孔僖說:「今日之會,對你的宗族很有光榮吧?」孔僖說:「臣聽說,明王聖主,無不尊師貴道,如今陛下屈萬乘之軀,光臨我鄙陋鄉里,這是崇禮先師,增輝聖德。至於光榮,不是我敢承擔的!」皇帝大笑說:「不是聖者子孫,能說出這番話嗎!」於是拜孔僖為郎中。
7三月十三日,皇帝行幸東平,追念獻王劉蒼,對他的兒子們說:「思其人,至其鄉,其處在,其人亡。」說著,泣下沾襟。於是行幸獻王陵,用太牢(牛、羊、豬各一)祭祀,親自到祠堂祭拜牌位,哭泣盡哀。
當初,獻王回國的時候,驃騎將軍府吏丁牧、周栩被獻王愛賢下士感動,不忍離去,就留在獻王家做大夫數十年,侍奉他祖孫三代。皇帝聽說后,接見他們,既憐憫他們久居下位,又想弘揚獻王的美德,當即將他們都擢升為議郎。
三月十六日,皇帝行幸東阿,北登太行山,至天井關。
夏,四月初六,還宮。
四月十一日,祭祀祖廟,向父祖彙報巡狩四方的經過。
8五月,改封江陵王劉恭為六安王。
9秋,七月二十三日,下詔說:「《春秋》敬重『三正』,慎重『三微』(周朝以十一月為正月,商朝以十二月為正月,夏朝以一月為正月,這是『三正』;這時萬物蟄伏在冰凍的大地之下,正處在微弱之時,所以又叫『三微』),從現在起,十一月、十二月不許處決囚犯,僅在十月處決。」
10冬,南單于與北匈奴溫禺犢王戰於涿邪山,斬獲而還。武威太守孟雲上言:「北匈奴之前既然已經和我們和解,而南匈奴又不斷去抄掠他們,那北單于就會認為漢朝欺騙他,又要起兵犯塞了。應該把南匈奴所擄掠的他們的人民和牲畜,全部歸還給他們,讓他們安心。」
皇帝下詔,讓百官朝議此事。太尉鄭弘、司空第五倫都認為不能歸還。司徒桓虞、太僕袁安則認為應該歸還。鄭弘於是大聲激烈地攻擊桓虞說:「凡是說要歸還的,都是不忠!」桓虞當廷呵斥鄭弘。第五倫及大鴻臚韋彪都憤怒得變了臉色。司隸校尉彈劾鄭弘等人。鄭弘等人都上交印綬謝罪。皇帝下詔說:「久議不決,正是因為大家有不同意見,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商議,集思廣益以定策。忠正和樂,自然是得體有禮,但如果都不說話,也非朝廷之福。你們有什麼罪,要辭職以謝?把你們帽子鞋子都戴好穿好吧!」
皇帝最後下詔決策說:「江海之所以為百川之王,是因為居於它們的下位。我們稍微委屈一下自己,又有什麼關係!況且我們和匈奴,君臣名分已定,他們言辭溫順,誓約明確,每年都來進貢,我們怎麼能違背信義,自己理屈呢?現在,命令度遼將軍及領中郎將龐奮,用雙倍價錢,向南匈奴購買他們所擄掠的北匈奴人民和牲畜,歸還給北匈奴。而南匈奴斬首俘虜的戰功,照樣計功受賞,跟以前一樣!」
元和三年(丙戌,公元86年)
1春,正月二十二日,皇帝北巡。二十七日,在懷縣親耕。二月二十一日,訓令侍御史、司空說:「正是春天時節,我所經過的地方,不要有所殺傷,車可以避開的,就避開;駕車的四匹馬,邊上兩匹可以解開的,就解開。」二十四日,進幸中山,出長城。二十九日,返程,進幸元氏。三月初六,進幸趙國。十八日,還宮。
2太尉鄭弘數次痛陳侍中竇憲權勢太盛,言辭苦切,竇憲對鄭弘恨之入骨。正趕上鄭弘上奏彈劾竇憲黨羽尚書張林及洛陽縣令楊光為官貪贓枉法,行為殘暴。奏書遞上去,經手的官吏與楊光是老交情,將消息告訴楊光,楊光告訴竇憲。竇憲先下手為強,上奏彈劾鄭弘身為大臣,泄露省中機密。皇帝詰問鄭弘。夏,四月二十三日,收繳鄭弘印綬。鄭弘自己到廷尉監獄報到。皇帝下詔將他釋放。鄭弘上書請求退休回家,皇帝不許。鄭弘病重,上書陳謝說:「竇憲奸惡,貫天達地,海內疑惑,賢愚痛恨,都說:『竇憲有什麼妖術,能迷惑主上!』像王莽那樣的禍事,已經明顯可見!陛下處天子之尊,保萬世國祚,而信任此讒佞之臣,不計存亡之機,臣雖然命在旦夕,死不忘忠,願陛下誅四凶之罪(將竇憲比作堯帝時期的四大奸臣),以應人神共憤之望!」
皇帝看了奏章,派太醫去給鄭弘看病。太醫到達,鄭弘已經薨逝。
3任命大司農宋由為太尉。
4司空第五倫因年老多病請求退休。五月初三,皇帝批准,並賞賜他終身享受二千石待遇。第五倫奉公守節,表達意見從來沒有模稜兩可的話。性格質樸,少文采,在位以忠貞清白著稱。有人問他:「您有私心嗎?」他回答說:「之前有人送我千里馬,我雖然沒有接受。但是,每次要三公舉薦人才的時候,我總是忘不了他,只是我並沒有真的舉薦他,但是像這樣,怎麼能說沒有私心呢?」
任命太僕袁安為司空。
【華杉講透】
第五倫這樣,真的是做到慎獨了。在別人看不見,聽不見,也不知道的地方,在自己內心最深處,最細微處,戒慎恐懼,檢點自己。能這樣修養身心,也就得聖人真經了。
5秋,八月二十四日,皇帝行幸安邑,觀覽鹽池。九月,還宮。
6燒當羌酋長迷吾又與他的弟弟號吾及諸部落造反。號吾先輕兵進入,入寇隴西界,督烽掾(掌管烽火台)李章追擊,生擒號吾,要把他押送郡府。號吾說:「殺了我一個,也無損於羌,如果能放我回去,一定全部罷兵,不再侵犯邊塞。」隴西太守張紆下令釋放號吾。羌兵即刻解散,各歸故地。迷吾退居河北歸義城。
7疏勒王忠向康居王借兵,返回盤踞損中,遣使向班超詐降。班超知道有詐,假裝同意。忠帶著輕騎前來見班超,班超將他斬殺,乘勢擊破他的部眾,西域南道於是恢復暢通。
8楚國許太后薨逝(當初楚王劉英被流放,楚太后獲准仍在楚宮居住)。皇上下詔,改葬前楚王劉英,追封爵位,謚號為楚厲侯。
9皇帝任命潁川人郭躬為廷尉,郭躬決獄斷刑,多所哀矜寬恕,又條陳可以放寬的重刑條文四十一條,奏請減輕,都得到批准施行。
10博士、魯國人曹褒上書,認為:「應該制定文化制度,成為漢朝禮制。」太常巢堪認為:「這是一世之大典,不是曹褒這樣一個人所能定的,不可應許。」皇帝知道諸儒被古書拘束,難以與他們一起開創新局面,而朝廷禮制,又亟待建立,於是拜曹褒為侍中。玄武司馬班固認為:「應該廣集諸儒,共議得失。」皇帝說:「諺語說:『路邊蓋房,三年不成(因為指手畫腳的人太多)。』如果把大家聚集在一起,爭執不定,互生疑竇,這禮制怎麼定,總也下不了筆!當初堯制定《大章》(音樂篇名),就樂官夔一個人就夠了。」
【華杉講透】
漢章帝是一個非常好的領導者,從之前他化解鄭弘、桓虞的會議爭執,到這次支持曹褒主持制定禮制的工作,都可以看出來。
鄭弘、桓虞的爭執,是從不同的工作意見迅速升級為政治指控。這在今天的會議中也是極為普遍的,開始時只是不同的工作意見,但工作意見是否被老闆採納,直接涉及每個人的權位利祿,所以會迅速升級為政敵。再往後,就已經不是工作意見,而是各自捍衛自己的權位和利益了。如果領導者不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就會以為還在討論工作,不知道早已沒人關心他的工作了。所以漢章帝說你們別扯皮了,兩邊意見我都曉得了,我自己作決策。
曹褒這件事呢,巢堪、班固自己沒想到去做,不願意曹褒這樣一個低級別的官員干成了最大的國家大事。特別是巢堪,他是太常,掌禮樂、郊廟祭祀,這本來是他的本職工作,怎麼能交給一個博士生主持呢?所以他們先是說曹褒沒有資格,皇帝堅持要交給曹褒后,他們又要參與進來,一起商議。皇帝就知道他們的心思,不讓他們來添亂。即便需要他們的意見,等曹褒拿出方案之後也還來得及。
每個人說的話,背後都包含了他的觀點、情緒和利益三個方面,領導者要善於分辨,把他們的觀點、情緒、利益分解開來,分別處理。既能有利於工作,也能照顧他們的情緒,平衡他們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創造一個真正可以暢所欲言,不需要過分顧及權位利益的工作環境。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誰的意見被採納得多,誰就被提拔得快,這是一個根本的遊戲規則。
要不咋說做領導累呢!
章和元年(丁亥,公元87年)
1春,正月,皇帝召見曹褒,將叔孫通所指定的《漢儀》十二篇交給他,說:「這項禮儀流程,比較散略,很多地方不合經義,如今你根據禮儀逐條修正,讓它可以施行。」
2護羌校尉傅育想攻伐燒當羌,但是因為羌人新近投降,不便出兵,就招募人挑撥羌人和匈奴,希望他們內鬥。羌人、匈奴都不肯,於是又叛變出塞而去,依附迷吾。傅育奏請徵發諸郡兵數萬人共擊羌人。大軍還未集結,三月,傅育單獨進兵。迷吾接到消息,燒毀廬舍撤退。傅育率三千精騎窮追,這一天夜裡,追到三兜谷,傅育沒有防備,迷吾突擊,大破之,殺傅育及官吏士兵八百八十人。等諸郡兵馬到,羌人遠去。皇上下詔,以隴西太守張紆為校尉,率一萬人屯駐臨羌。
【華杉講透】
唐代白居易有詩云:
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
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
邊功未立生人怨,請問新豐折臂翁。
不賞邊功防黷武,防的就是傅育這種人,本來沒有戰爭,他為了立功,硬給你搞出戰爭來。為了當滅火英雄,立功受獎,自己先做縱火犯,結果把自己燒死了。
3夏,六月初二,司徒桓虞免職。癸卯日(六月無此日),任命司空袁安為司徒,光祿勛任隗為司空。任隗,是任光之子。
4齊王劉晃及弟弟、利侯劉剛,與母親太姬互相誣告。秋,七月初八,皇帝下詔,貶劉晃為蕪湖侯,劉剛削減封邑三千戶,收繳太姬印綬。
5七月十七日,淮陽頃王劉昞薨逝。
6鮮卑深入北匈奴東部邊界,發動攻擊,大破之,斬殺優留單于而還。
7羌族酋長迷吾又聯合諸部落入寇金城塞,張紆遣從事、河內人司馬防,與之戰於木乘谷,迷吾兵敗退走,派翻譯官出使請降,張紆接受。迷吾率領隊伍到臨羌,張紆布兵嚴陣以待,在酒中放毒,伏兵殺死羌族酋長八百餘人,斬迷吾頭,祭奠在傅育墳前,再縱兵擊其餘眾,斬首俘虜數千人。然而迷吾的兒子迷唐,與各部落和解昔日怨仇,他們互相通婚,交還人質,盤踞在大、小榆谷反叛朝廷,兵眾熾盛,張紆無法制伏。
8七月二十七日,皇帝下詔,因為祥瑞不斷出現,改元章和。當時,京師四方皆有嘉瑞,前後數百上千,言事者皆以為美,而太尉掾、平陵人何敞唯獨感到厭惡,對宋由、袁安說:「祥瑞是依德而至,而災異由政事不當而生,如今異鳥集於殿屋,怪草生於庭際,不能不仔細考察!」宋由、袁安恐懼,不敢回答。
9八月初八,皇帝南巡。二十三日,行幸梁國。三十日,抵達沛國。
10發生日食。
11九月初五,皇帝行幸彭城。十六日,行幸壽春,重新封之前被貶的阜陵侯劉延為阜陵王。二十四日,行幸汝陰。冬,十月十二日,還宮。
12北匈奴大亂,屈蘭儲等五十八部,二十八萬人到雲中、五原、朔方、北地請降。
13曹褒依據舊典為準,雜以五經、讖記之文,撰寫天子以下,至於庶人的冠禮(成人加冠禮)、婚禮、吉事、凶事(葬禮)等禮儀制度,一共一百五十篇,上奏給皇上。皇上認為如果交給大家討論,一定難以取得一致意見,於是全部接受採納,不再交給有司討論。
14這一年,班超徵發于闐諸國兵共兩萬五千人進攻莎車。龜茲王徵發溫宿、姑墨、尉頭兵共五萬人救援。班超召集將校及于闐王商議說:「如今咱們兵少,敵不過,不如各自散去,于闐部隊向東,我的部隊向西。夜鼓之後出發。」然後故意放跑俘虜。龜茲王接到消息,大喜,自帶一萬騎兵在西邊準備伏擊班超,溫宿王將兵八千在東邊準備伏擊于闐王。班超知道敵人已經上當,秘密集結各部軍隊,急速奔襲莎車軍營,莎車人驚亂奔走,班超等追斬五千餘人,莎車投降。龜茲等各自退散。班超從此威震西域。
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
1春,正月,濟南王劉康、阜陵王劉延、中山王劉焉來朝。皇上性格寬仁,篤愛親人,所以叔父劉延、劉焉每次入朝,都特加恩寵。皇上還將各堂兄弟一起留在京師,不遣送他們回到自己的封國。又賞賜群臣,都超過制度規定,國庫公帑,為之空虛。何敞向太尉宋由上書說:「連年水災旱災,百姓沒有收成,涼州邊境,家家都受兵禍之害,中州內郡,公私都沒有餘財了,這正是皇上應該損膳節用之時。國家恩賞,如同天覆地載,賞賜過度,聽說臘日之賜(相當於年終獎),自郎官以上,公卿、王侯以下,就使得國庫空竭,損耗國資。公家之用,都是百姓之力,明君賞賜,應有等級限制;忠臣受賞,也應該有個節度。所以夏禹賞賜黑玉,周公接受束帛。如今明公您位尊任重,責深任大,上當匡正綱紀,下當濟安百姓,豈能空空無所作為,唯唯諾諾而已呢?應該先正己以率群下,退還君王的賞賜,並陳述得失,上奏請王侯歸國,解除苑囿之禁,節省浮華浪費,賑濟孤寡貧窮,則恩澤下暢,百姓喜悅矣!」宋由不敢接受他的建議。
尚書、南陽人宋意上書說:「陛下至孝,恩愛隆深,禮寵諸王,如同民間家人,讓他們的車可以直入殿門(按禮制應該在司馬門下車步行),在君王前即席就坐而不拜,自己的御膳分給他們吃,賞賜優渥。劉康、劉焉以支庶身份,享食大國,陛下的恩寵,超過了制度規定,禮敬過度。《春秋》之義,叔父、堂兄弟,都是臣子,這是尊尊卑卑,強幹弱枝的道理。陛下德業隆盛,當為萬世典法,不宜以私恩破壞了上下次序的規矩,失君臣之正。又,西平王劉羨等六王,都已經娶妻成家,官屬具備,應該讓他們早就藩國,為子孫開基立業,而不是室第相望,盤踞於京師,驕奢僭越,寵祿過度。應割捨不忍之情,以義斷恩,發遣劉康、劉焉,各歸藩國。讓劉羨等擇日速往封國就位,以滿足人民的願望。」
皇帝已來不及遣送他們。
【胡三省曰】
《漢官儀》,臘日之賜,賜大將軍、三公錢各二十萬,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特進、侯十五萬;卿十萬;校尉五萬;尚書三萬;侍中、將、大夫各二萬;千石、六百石各七千;虎賁、羽林郎二人共三千;以供祭祀之用。
2二月三十日,皇帝在章德前殿崩逝,享年三十一歲。遺詔:「不要在陵園修建寢殿,一切如先帝法制。」
【范曄曰】
魏文帝曹丕評論說:「明帝察察,章帝長者。」章帝一向知人,認為明帝對人太苛切,一切都從寬厚;奉承明德太后,盡心孝道;平徭減賦,人民都受到他的恩惠。又以忠恕之道待人,建立禮樂制度,稱他為忠厚之人,實在是不為過。
【華杉講透】
忠恕之道,出自《論語》:夫子之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忠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是中心;恕,是如心;忠恕之道,就是將心比心,始終能為對方著想。章帝做到了。
3太子劉肇即位,年十歲,尊皇後為皇太后。
4三月,以先帝遺詔,改封西平王劉羨為陳王,六安王劉恭為彭城王。
5三月十一日,葬孝章皇帝於敬陵。
6南匈奴單于宣死,前單于長的弟弟屯屠何立,為休蘭屍逐侯鞮單于。
7太后臨朝(少帝即位,太后攝政,臨前殿,朝群臣,太后東面,皇帝西面,群臣上書奏事,都一式兩份,一份給太后,一份給皇帝),竇憲以侍中身份內主機密,外宣誥命,弟弟竇篤為虎賁中郎將,竇篤的弟弟竇景、竇瑰並為中常侍,兄弟皆在親要之地。竇憲門客崔駰,寫信告誡竇憲說:「古人說:『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傲。』生於富貴而不驕傲的,還沒有!如今寵祿隆升,百官都盯著您的行為,怎能不『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出自《詩經》,意思是日夜小心,以求榮譽終身)!當初,馮野王也是以外戚身份居於高位(妹妹馮媛是漢元帝的昭儀),人們稱讚他為賢臣。近世衛尉陰興,能克己復禮,得以福祿雙全。外戚之所以被當世譏議,為後世譴責,主要原因都在於權勢太滿而不知收斂,位高有餘而仁德不足。漢朝興起之後,到哀帝、平帝時期,外戚家族有二十個,而能保全自己的,僅四人而已。《尚書》說:『鑒於有殷』,殷朝的教訓就在前面,能不謹慎嗎?」
【胡三省曰】
二十家外戚:呂氏、張氏、薄氏、竇氏、王氏、陳氏、衛氏、李氏、趙氏、上官氏、史氏、許氏、霍氏、卯成王氏、元后王氏、趙氏、傅氏、丁氏、馮氏、衛氏。唯有文帝薄太后、竇后、景帝王后、卯成王后四人,保族全家。武帝夫人李氏雖然追配武帝,昌邑王即位沒多久就被廢,不算外戚,以史皇孫王夫人補足二十之數。
【柏楊曰】
皇后家族受到死亡或放逐災難的,有十七家:
(1)呂氏,一任帝劉邦妻呂雉,滅族。
(2)張氏,二任帝劉盈妻張嫣,罷黜,家族敗亡。
(3)薄氏,五任帝劉恆娘親薄太后,老弟薄昭被殺,侄孫女薄皇后被廢。
(4)竇氏,劉恆妻竇皇后,侄兒竇嬰被殺。
(5)陳氏,七任帝劉徹妻陳嬌,被罷黜。
(6)衛氏,劉徹妻衛子夫,母子祖孫自殺。
(7)趙氏,八任帝劉弗陵娘親趙鉤弋,被殺。
(8)上官氏,劉弗陵妻上官皇后,滅族。
(9)史氏,十任帝劉病已祖母史良娣,自殺。
(10)王氏,劉病已娘親王翁須,侄孫王安,被殺。
(11)許氏,十任帝劉病已妻許平君,被殺,侄女許皇后(劉驁妻),自殺。
(12)霍氏,劉病已妻霍成君,滅族。
(13)王氏,十一任帝劉奭妻王政君,滅族,侄孫女王皇后(劉箕子妻)自殺。
(14)趙氏,劉驁妻趙飛燕、趙合德,姐妹自殺。
(15)傅氏,十三任帝劉欣祖母傅太后,堂弟傅晏放逐蠻荒,堂侄女傅皇后(劉欣妻)自殺。
(16)馮氏,十四任帝劉箕子祖母馮媛,自殺。
(17)衛氏,劉箕子娘親衛姬,滅族。
8三月十八日,竇太後下詔:「以前任太尉鄧彪為太傅,賜爵關內侯,錄尚書事,百官都歸他領導。」竇憲知道鄧彪謙讓,又是先帝所敬重的大臣,性格仁厚順從,所以故意把他尊崇到高位。他想做的事情,就讓鄧彪上奏,自己再進宮跟太后說,沒有一件事不按他的意思辦的。鄧彪在位,修身養性而已,對國事不能有所匡正。竇憲的性格,果斷急躁,睚眥必報。永平年間,謁者韓紆主審竇憲父親竇勛的案件,竇勛死在獄中。竇憲就命門客斬了韓紆的兒子,將人頭祭奠在父親墓前。
9四月初二,陳王劉羨、彭城王劉恭、樂成王劉黨、下邳王劉衍、梁王劉暢分別前往他們的封國。
10夏,四月十七日,以先帝遺詔,撤銷各地鹽鐵專賣,民間自由經營。
11五月,京師大旱。
12北匈奴因飢荒而發生內亂,每年都有數千人投降南匈奴。秋,七月,南單于上言:「應該乘著北匈奴內部紛爭,出兵討伐,消滅北匈奴,讓南匈奴統一全境,令漢家沒有北方之憂。臣等生長在漢地,開口仰食,歲時賞賜,動輒億萬,雖然垂拱安枕,慚愧無以報效。願發國中及諸郡新投降來的匈奴精兵,分道並出,約期十二月同會虜地。臣兵眾單小,不足以防內外,希望漢朝派遣執金吾耿秉、度遼將軍鄧鴻以及西河、雲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合力北征,希望靠著聖帝之威神,一舉平定!臣國家之成敗,關鍵就在今年,我已下令諸部嚴勒兵馬,請太後節哀,省察決定!」
太后將單于奏書給耿秉看,耿秉上言:「當年武帝一統天下,想征服匈奴,但未遇天時,沒有成功。如今幸得天授,北虜內亂,以夷伐夷,國家之利,應該同意。」耿秉並自陳深受國恩,出命效用正是自己的本分。太后的意見也傾向於出兵。
尚書宋意上書說:「戎狄禮義簡賤,沒有上下尊卑,強者為雄,弱的就屈服。自從漢興以來,多次徵發,都是得不償失。光武皇帝親身經歷戰爭的艱難困苦,英明如天地日月,借著南匈奴歸降,順勢將他們羈縻蓄養,於是邊境人民得以生存、生產和生活,休養生息,已經四十餘年了。如今鮮卑尊奉順從漢朝,攻擊北匈奴,斬獲萬數,中原坐享大功而百姓不知其勞,漢朝興起以來的功勛,於斯為盛!為什麼呢?因為夷虜相互攻擊,不損耗漢朝一兵一卒。臣考察鮮卑為什麼要侵伐匈奴,是他們自己想搶劫,而歸功於聖朝,又是為了貪圖朝廷重賞。如果我們今天支持南匈奴還都北庭,那我們就不得不禁制鮮卑,鮮卑外無搶掠北匈奴之利,內無向朝廷邀功請賞的理由,豺狼貪婪,他們必定會成為我們的邊患。如今北虜西遁,請求和親,不如利用他的歸附,讓他做我們北方屏障。巍巍之業,莫過於此。如果聽南匈奴的,耗費軍賦,勞動大軍,則坐失上策,去安而就危,不可許!」
正在這時,齊殤王劉石的兒子,都鄉侯劉暢來京出席國喪,太后數次召見他。竇憲害怕劉暢分了他的權,派刺客將劉暢刺殺於城門屯衛之中,又嫁禍於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派侍御史與青州刺史逮捕拷問劉剛(兇案發生在京師,卻要在青州辦案,這是為了轉移視線)。尚書、潁川人韓稜認為:「兇手就在京師,不宜舍近問遠,恐為奸臣所笑。」太后怒,嚴厲地責備韓稜,韓稜堅持自己的意見。何敞對宋由說:「劉暢是皇室宗親,封國藩臣,來吊國喪,上書等待差遣,而在武衛之中,遭此殘酷謀殺。負責治安的官吏,漫無目標地討捕,既找不到賊蹤,也抓不到主犯。我深為國家股肱之臣,任職太尉府賊曹,主管捕盜,想親自到案發地調查案情。但是,司徒府、司空府執事官員都認為,三公不應該干預地方刑事案件。(元帝時期,丙吉為宰相,一天,丙吉出巡,路上看見有人鬥毆,橫屍路旁,丙吉不聞不問,繼續前行。又看見一個人趕著牛,牛氣喘吁吁好像病了,丙吉馬上停車問牛。隨從問他為什麼問牛不問人,他說:『京師有人鬥毆,那是京兆尹的事,牛生了病,是事關農業生產的天下大事,這才是宰相的事。』從此,宰相不管地方官的事,就成為慣例。)他們這樣公然縱容奸匿,還不以為自己有錯。所以,我打算獨自上奏,請求調查!」宋由贊同。
司徒府、司空府聽說何敞出馬,也派遣相關官員陪同,聯合調查之下,真相大白。太后怒,將竇憲緊閉在內宮。竇憲害怕被誅殺,請求出擊匈奴,將功贖罪。
冬,十月十七日,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討伐北匈奴,以執金吾耿秉為副統帥,徵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邊疆十二郡的騎兵以及羌族、匈奴兵出塞。
【華杉講透】
君子戒慎恐懼,小人無所忌憚。世間有竇憲這樣無所忌憚的權貴,也有何敞這樣有正義感的官員。竇憲指示到青州去調查,恐怕大家都明白怎麼回事,但是沒人敢主持正義。何敞帶個頭,司徒、司空二府就跟進了,因為竇憲這麼肆無忌憚的話,他已經是大家共同的威脅,他殺的不是一般人,是宗室王侯,這樣都可以掩飾,而且嫁禍於死者的弟弟,殺他全家,那還有誰是他不敢殺的?這案子也經不起查,一查就明。而真兇竇憲被查明之後,太后竟然將他緊閉在內宮,實際上是保護起來,然後還可以擔任車騎將軍,「將功贖罪」。他的罪,只有以後再清算了。
13公卿們推舉前任張掖太守鄧訓代替張紆為護羌校尉。迷唐率領一萬騎兵,兵臨塞下,不敢直接攻打鄧訓,先威脅小月氏胡。鄧訓保護小月氏胡,不讓迷唐得逞。幕僚們都認為,讓羌人和小月氏胡相互攻擊,對漢朝有利,不應該保護他們。鄧訓說:「張紆失信,才讓羌族地區動亂,涼州吏民,命懸一線。之前胡人之所以不滿意,就是因為恩信不厚。如今在他們遭遇危難的時候,以恩德相待,或許能有用。」於是下令,打開城門及護羌校尉所居官衙後院,讓小月氏胡的妻子兒女們進來避難,嚴兵守衛。羌人搶不到東西,又不敢直接攻打胡人,於是撤退而去。從此湟中胡人都說:「以前漢家都希望我們自相殘殺,如今鄧使君待我們以恩信,開門保護我們的妻子兒女,他真是我們的父母啊!」他們都歡喜叩頭說:「一切聽您的命令!」鄧訓撫慰教諭,大小莫不感悅。於是賞賜賄賂諸羌族部落,讓他們相互招誘。迷唐的叔父號吾率領他的部落八百戶來降。鄧訓又徵發湟中胡人、漢人、羌兵四千人出塞,在寫谷襲擊迷唐,將他擊破。迷唐於是撤除大、小榆谷,退居頗嚴谷。他的部眾全部離散了。
孝和皇帝上
永元元年(己丑,公元89年)
1春,迷唐想重歸故地。鄧訓徵發湟中六千士兵,令長史任尚為將,將皮革縫製成船,置於木筏上渡河,襲擊迷唐,大破之,前後斬首一千八百餘級,俘虜兩千餘人,馬、牛、羊三萬餘頭,迷唐部落幾乎滅絕。迷唐收集殘眾向西遷徙一千餘里,依附他的小部落都背叛了。燒當羌的首領東號,自己跑回來,叩頭請死,其他的也都到邊塞納貢。於是鄧訓撫慰歸附的人,威信大行,撤銷屯兵,讓士兵各自回到本郡,只留下減刑囚犯兩千餘人,分別屯田,修繕亭障塢堡。
2竇憲將征匈奴,三公、九卿都在朝堂上上書諫止,說:「匈奴未犯邊塞,而無故勞師遠涉,損費國用,邀功於萬里之外,非社稷之計。」奏書接連不斷地遞上去,都被太后留置不答。宋由害怕了,不敢再在奏章上簽名,其他官員也都逐漸停止勸諫。唯有袁安、任隗守正不移,以至於脫下官帽在朝堂上堅決爭執,前後上書十次,百官都為之感到危懼,而袁安、任隗神色自若。侍御史魯恭上書說:「國家正在國喪期間,陛下正在守喪,百姓心懷不安,三個季度沒有聽到天子出巡的警蹕之聲了,莫不由衷想念,就像想要什麼東西,卻得不到。如今以盛春之月,興發軍役,擾動天下以事戎夷,這也不是對中原的恩德。我們改元為『永元』,正是由內及外之意(孔子的政治思想:近者悅,遠者來。內部的人民喜悅了,遠方的人自然就來歸附,不用出兵去征服他們)。天下萬民,是天之所生;天愛其所生,就像父母愛其子,一物有不得其所,天氣都為之變異,更何況是人呢?所以愛民的人,上天都會回報他。戎狄,是四方之異氣(儒家思想:人秉氣而生,出生時所秉守的氣不同,秉氣清者為聖賢,秉氣濁者為小人。戎夷所秉之氣,就和我們不一樣了),和鳥獸沒有分別,如果讓他們雜居中原,則錯亂天氣,污穢善人。所以聖王之制,就是羈縻籠絡他們,不要讓他們滅絕而已。如今匈奴新為鮮卑所破,遠藏於史侯河以西,離邊塞有數千里,而我們卻想利用他的虛耗,趁他微弱的時候攻擊,這不是仁義的行為。如今才剛剛開始徵調,大司農就已經感到調度不足,上下之窘迫,民間之困急,已經到了極點,群僚百姓都認為不可之事,陛下為什麼會為了一個人(為了讓竇憲立功贖罪),拋棄千萬人的性命,也不考慮大家說的話呢?上觀天心,下察人志,足以知道事情之得失。臣擔心漢朝國將不國,更何況匈奴!」
尚書令韓稜、騎都尉朱暉、議郎京兆人樂恢都上書進諫,太后不聽。
太后又下詔,派使者為竇憲的弟弟竇篤、竇景修建宅邸,勞役百姓。侍御史何敞上書說:「臣聽說,匈奴為逆已經很久了,當初平城之圍(冒頓單于包圍劉邦)、慢書之恥(劉邦死後,冒頓給呂后寫了一封非常輕慢猥褻的信),這兩件事,都是臣子應該誓死捐軀以雪恥的。但是,高祖、呂后都忍怒含忿,舍而不誅。如今匈奴並無逆節之罪,漢朝並無必報之恥,而在盛春農忙時節,徵調大軍,百姓怨恨,都不高興。又為衛尉竇篤、奉車都尉竇景修建館第,整條街道里弄都是他家。竇篤、竇景是親近貴臣,正該為百官表率,如今大軍動員於道路,朝廷官員焦灼到嘴唇都幹了,百姓愁苦不堪,國庫沒有錢用,卻修建私人巨宅,崇飾珍奇玩好,這不是垂範恩德,以示後世的做派。應該將住宅立即停工,專心於北方軍事,體恤人民的困苦。」奏書遞上去,沒有迴音。
竇憲曾經派門生送信給尚書僕射郅壽,有所請託。郅壽直接把他的人抓起來關進詔獄,並屢次上書,痛陳竇憲驕恣,引用王莽故事以警戒國家,又在朝會的時候,譏刺竇憲伐匈奴,起宅邸的事,厲聲正色,辭旨痛切。竇憲大怒,構陷郅壽以買公田、誹謗等罪,交給有司查辦,其罪當誅。何敞上書說:「郅壽是機密近臣,匡救時政是他的職責,如果沉默不言,那倒是死罪。如今郅壽持正議以安宗廟,這怎麼是他的私心呢?臣之所以冒死上言,不是為了郅壽。忠臣盡節,視死如歸,臣雖然不了解郅壽,但相信他也是甘心於此。希望聖朝不要以誹謗的罪名誅殺忠臣,而傷害了寬容覆載的教化。堵塞忠臣直言之路,讓後世譏刺恥笑。臣何敞也參與機密國事,如果說得不恰當,那也是罪惡昭彰,應當關進監獄,在郅壽之前,卧屍在地,死有餘辜!」
何敞的奏書遞上去,郅壽得以免除死罪,流放合浦。還未出發,郅壽自殺。郅壽,是郅惲的兒子。
夏,六月,竇憲、耿秉從朔方雞鹿塞出發,南單于從滿夷谷出發,度遼將軍鄧鴻從稒陽塞出發,到涿邪山會師。竇憲分別派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率領南匈奴精騎一萬餘人,與北單于戰於稽洛山,大破之,北單于逃跑,漢軍追擊諸部,一直追到私渠北鞮海,斬名王以下一萬三千級,俘虜甚眾,各種牲畜一百餘萬頭,由副王、小王率眾投降的,前後有八十一部二十餘萬人。竇憲、耿秉出塞三千餘里,登上燕然山,命中護軍班固刻石勒功,記錄漢朝的國威和恩德,然後班師。派遣軍司馬吳氾、梁諷帶著金幣去找北單于。當初北單于內部動亂,吳氾、梁諷在西海上與北單于會面,宣示漢朝威信,以詔致賜,北單于叩頭拜受。梁諷於是跟他講呼韓邪單于的故事(要他臣服為漢朝北藩),北單于喜悅,立即率領部眾和梁諷一起回來。到了私渠海,聽說漢軍已經入塞,於是派弟弟右溫禺鞮王奉貢入侍,跟著梁諷到了宮門前。竇憲因為北單于沒有親自來,上奏遣送他的弟弟回去。
【華杉講透】
這是歷史上著名的「燕然勒石」,竇憲取得了空前的戰果,班固留下了千古流傳的《封燕然山銘》。但是,竇憲是個殺人犯,是個壞人,之前朝臣都反對這次出征,所以史書上對他的蓋世功勛,也就寥寥幾筆帶過了。
3秋,七月十一日,會稽發生山崩。
4九月初七,擢升竇憲為大將軍,中郎將劉尚為車騎將軍。又封竇憲為武陽侯,食邑二萬戶。竇憲堅決推辭封爵,太後下詔允許。按舊制,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下,至此,太後下詔,竇憲位在太傅之下,三公之上。大將軍長史、司馬俸祿為中二千石(舊製為一千石,如今和九卿相等了),封耿秉為美陽侯。
竇氏兄弟驕縱,而執金吾竇景尤盛,他的家奴及隨從衛隊強奪人財貨,窩藏罪犯,欺男霸女,弄到商販都把京師當成賊寇巢穴,不敢前來。竇景又擅自徵發邊境諸郡的精銳騎兵到京師,為己所用,有司不敢舉報。袁安彈劾竇景說:「擅自徵發邊民,驚惑吏民。二千石的地方官員根本沒有看到朝廷調兵的虎符,僅憑竇景的一紙文書,就調兵給他,應該被公開處斬!」又上奏說:「司隸校尉、河南尹阿附貴戚,不舉報彈劾,應該免官治罪。」奏書遞上去,石沉大海,沒有迴音。
竇氏兄弟,只有駙馬都尉竇瑰,喜好經書,節約自修。
尚書何敞上親啟密奏說:「春秋時期,鄭國太后武姜溺愛幼子叔段,衛國衛庄公寵愛庶子州吁,都是只有溺愛,沒有教導,最終都發展成凶暴叛逆之徒。由此觀之,這樣愛自己的兒子,就好比他餓了,卻拿毒藥去喂他,這不是害他嗎?大將軍竇憲,在剛剛遭遇國喪之時,公卿們都奏請他主持國事,但是他嚴守謙恭退讓的原則,堅決辭去高位,懇懇勤勤,言辭深切,天下聞之,莫不喜悅。如今才過了一年多,三年守喪時間還沒到,就突然中途改變,兄弟專擅朝政,竇憲掌握三軍大權,竇篤、竇景總攬宮廷警衛,而虐用百姓,奢侈僭越,誅戮無罪之人,肆無忌憚,隨心所欲,只求自己快意。如今大家議論洶洶,都說叔段、州吁復生於漢。臣觀察,公卿們都心懷兩端,不肯直言的原因,是認為如果竇憲等能有忠貞不貳之志,他們就像周朝時尹吉甫作詩讚美申伯一樣讚美他;如果竇憲等大逆不道,他們就效法當年陳平、周勃,先是順著呂后的旨意加封呂祿、呂產,之後再將之誅滅。所以,他們並不擔心竇憲等會怎麼樣。臣何敞,希望能有一個兩全之計,避禍於未萌,上不欲令皇太后失去『文母』(周文王之母)的稱號,也不欲令皇上留下『黃泉相見』的話柄(因為武姜支持叔段發動政變,鄭武公發誓與母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後來母子和解,鄭武公掘地見泉,蓋了一個地宮,和母親相見),下能使竇憲等長保其福佑。駙馬都尉竇瑰,比較能夠謙退,願意抑制自己家族的權勢,太后可以請他參謀,聽聽他的意見,這才是宗廟至計,竇氏之福!」
當時濟南王劉康尊貴驕傲,竇憲於是上奏太后,派何敞去做濟南太傅。劉康有過失,何敞就諫爭。劉康雖然不聽何敞的意見,但是一向敬重何敞,兩人相處得也還不錯。
5冬,十月十八日,阜陵質王劉延薨逝。
6這一年,九個郡國發生大水。
永元二年(庚寅,公元90年)
1春,正月二十六日,赦天下。
2二月初二,日食。
3夏,五月初七,封皇弟劉壽為濟北王,劉開為河間王,劉淑為城陽王。封故淮南頃王劉昞的兒子劉側為常山王。
4竇憲派副校尉閻礱率騎兵兩千餘人襲擊駐守伊吾的北匈奴軍隊。北匈奴敗逃,漢朝再次佔領伊吾。車師震懼,前、后王都派王子來朝為人質。
5月氏王請求娶漢朝的公主,班超拒絕,並遣回了月氏王的使節。月氏王怨恨,派他的副王謝率軍七萬攻打班超。班超兵少,都大為恐懼,班超對軍士們說:「月氏兵雖然多,但他們越過蔥嶺,行軍數千里而來,沒有後勤補給,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我們只須把糧食收割了,堅壁清野,固守城池,等他們糧草吃盡,自然就會投降,不過數十日,戰爭就結束了。」謝上前攻城,不能攻克,在城外又搶掠不到糧食補給。過了些日子,班超計算著月氏兵糧食快吃完了,一定會去找龜茲買糧。於是派數百兵在東邊埋伏。謝果然派騎兵帶著金銀珠寶去龜茲,正好被班超所設的伏兵襲擊,全部被殺。班超拿斬下的頭顱展示給謝。謝大驚,當即遣使請罪,希望能放他生還,班超同意。月氏於是大為震恐,每年都遣使向漢朝進貢。
6當初,北海哀王劉基無後,漢章帝認為,齊武王劉縯首創大業,而後嗣廢絕,心中十分哀憫他,臨死時,遺詔恢復齊國、北海國兩國建制。五月十八日,封蕪湖侯劉無忌為齊王、北海敬王庶子劉威為北海王。
7六月十二日,中山簡王劉焉薨逝。劉焉,是東海恭王劉強的同母弟弟,而竇太后,是恭王的外孫女(竇太后的母親沘陽公主是劉強女兒),所以,賜給奠儀錢一億,修建盛大的墳墓,為此推平了吏民祖墳數以千計,參加工程的有一萬多人,徵發役夫擾動了六州十八郡。
8下詔封竇憲為冠軍侯,竇篤為郾侯,竇瑰為夏陽侯。唯獨竇憲推辭不受封。
9秋,七月初七,竇憲出屯涼州,以侍中鄧疊代理征西將軍,作為副帥。
10北匈奴單于因為漢朝遣返了他的弟弟,九月,又遣使到邊塞稱臣,想親自入朝覲見。冬,十月,竇憲派班固、梁諷前往迎接。這時,南匈奴單于又上書請求消滅北匈奴王庭,於是派遣左谷蠡王師子等率左右兩部八千騎兵出雞鹿塞,中郎將耿譚遣從事將領監護他們,襲擊北單于。夜晚抵達北單于王庭,將他包圍,北單于受傷,僅只逃得性命,閼氏(單于王后)及子女五人被俘,斬首八千人,生擒數千人。班固追擊到私渠海而還。此時,南匈奴黨眾日盛,有三萬四千戶人家,精兵五萬。
永元三年(辛卯,公元91年)
1春,正月十九日,皇帝用曹褒制定的新禮儀,行冠禮,加元服,擢升曹褒為監羽林左騎(主羽林左騎,職掌宿衛宮禁,護從皇帝)。
2竇憲認為北匈奴微弱,想一舉將之消滅。二月,他派遣左校尉耿夔、司馬任尚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將北單于包圍,大破之,又抓獲了北單于的母親閼氏,斬首名王以下五千級,北單于逃走,不知所終。大軍出塞五千里而還,自漢朝出師西域以來,還從來沒有打到這麼遠。封耿夔為栗邑侯。
3竇憲既立大功,威名益盛,以耿夔、任尚為爪牙,鄧疊、郭璜為腹心,班固、傅毅之徒典文章,刺史、郡守、縣令,大多出自他的門下,強征暴斂,交相賄賂。司徒袁安、司空任隗舉奏彈劾諸二千石級別官員,以及牽連獲罪被降級或免職的,有四十餘人。竇氏兄弟對此十分怨恨,但是袁安、任隗一向德高望重,也不敢加害他們。尚書僕射樂恢,譏刺舉奏一向無所顧忌,竇憲等忌憚他。樂恢上書說:「陛下年紀正輕,諸舅不宜掌握中央權力,向天下顯露私心。如今之計,皇上應該以大義割愛,諸舅也應該主動謙退,這樣,四位舅舅才能長保爵土之榮,皇太后也沒有愧負宗廟之憂,這才是上策!」奏書遞上去,沒有迴音。樂恢稱病退休,回到故鄉長陵。竇憲指使州郡官吏,脅迫樂恢服毒自殺。於是朝臣震懾,都看著風向說話,沒有一個敢違抗的。袁安因為天子幼弱,外戚擅權,每次朝會覲見,以及與公卿們商談國事的時候,無不嗚咽流涕,從天子到大臣,都依靠他。
4冬,十月十二日,皇帝行幸長安,下詔訪求蕭何、曹參近親適合為後嗣的,繼承他們的封邑。
5下詔命竇憲到長安與皇上會面。竇憲到達,尚書以下官員商議,打算叩拜迎接,並稱「萬歲」!尚書韓稜正色說:「『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出自《易經》,意思是與在上位的人交往,不可諂媚;與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可侮慢),禮制沒有對人臣稱呼『萬歲』的!」提議的人都慚愧而止。尚書左丞王龍私自將公文交給竇憲,並呈獻牛、酒。韓稜舉報了王龍,將王龍判罰做苦役四年。
6龜茲、姑墨、溫宿等諸國皆降。十二月,重新設置西域都護、騎都尉、戊己校尉。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徐幹為長史。拜龜茲派來漢朝做人質的侍子白霸為龜茲王,派遣司馬姚光送他回國即位。班超與姚光一起脅迫龜茲,廢其王尤利多而立白霸,派姚光將尤利多帶回洛陽。班超住在龜茲它乾城,徐幹屯駐疏勒,唯有焉耆、危須、尉犁以前沒有都護,還懷有二心(為班超誅殺焉耆王、尉犁王埋下伏筆),其餘諸國全部平定。
7當初,北匈奴單于出逃,不知所蹤,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為單于,率領部眾數千人駐紮在蒲類海,派遣使節到邊塞。竇憲請求派使節立於除鞬為單于,設置中郎將領護,和南單于待遇一樣。事情交給公卿們商議,宋由等人認為可以。袁安、任隗認為:「光武帝當初招降懷柔南單于,不是為了讓他們一直在內地居住,而是當時的權宜之計,也可以讓他們抵禦北匈奴。如今北方已經平定,應該命南單于返回北庭,讓北匈奴剩下的人都歸他統領,沒道理再去立一個於除鞬,增加國費。」意見奏上去,皇上還未決定。袁安擔心竇憲的意見得到採納,於是又單獨上親啟密奏說:「南單于屯屠何的父親舉眾投降歸德,自蒙恩以來,已經四十餘年,經過三任皇帝,而今交到陛下手中。陛下應該深思追述先帝的遺志,成就先帝的事業。況且屯屠何首創大謀,盪除北匈奴,而我們卻停止行動,又立一個北單于,那就是為了一時之計,違背了三代先帝的規劃,失信於我們養了四十年的南匈奴,報答一個沒有任何功勞的於除鞬。《論語》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行焉。』到蠻貊之地,行的還是忠信篤敬,如果我們今天失信於屯屠何,那百蠻都不敢再相信我們的承諾了。再說,烏桓、鮮卑新近參與攻殺北單于,人之常情,都害怕仇家。如果我們今天立了他的弟弟,那烏桓、鮮卑也會心懷怨恨。況且漢朝廷每年供給南單于一億九十餘萬,西域每年七千四百八十萬,如今北庭彌遠,費用還要加倍,這會空盡天下財富,不是正確的決策。」
皇上下詔,將袁安的意見交給大家討論,袁安又與竇憲互相詰難。竇憲仗勢欺人,言辭驕慢,極力詆毀袁安,又拿出光武帝誅殺韓歆、戴涉的故事。袁安始終堅定不移,然而皇上最終竟然還是聽了竇憲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