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疑大悟,小疑小悟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

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

——梁啟超

何為「祖師西來意?」

溈山禪師答:「與我將床子來。」

趙州禪師答:「庭前柏樹子。」

翠微禪師示問者曰:「更要第二杓惡水那?」

石霜禪師則向問者咬齒示之。

九峰禪師曰:「我寧可截舌,不犯國諱。」

石頭禪師答:「問取露柱。」

石霜禪師曰:「空中一片石。」

雲門禪師答:「山河大地。」

……

這麼多的答案,你肯定腦子有些犯迷糊:到底誰是誰非?或者都是?抑或皆非?

這時,你不妨先「疑」。佛曾經教導弟子們說:你們的懷疑,你們的迷茫是正當的。因為對一件可疑的事是應該起疑的。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學佛要信更要疑。

信仰的角度看,幾乎所有的宗教「信」是前提,但佛教卻更推崇「疑」。佛認為一個人要注意不可被流言、傳說所左右;不可依據宗教典籍,不可單靠論理或推測,也不可因某事物之似有可能而信以為實。

你只管執於信而不去疑,在你的眼裡,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嘴裡只是牙齒舌頭,眼裡只有眼白眼黑。那麼,何日是悟日呢?

你這樣,對於一切籠統地道一個「是」,只能是辜負佛祖、褻瀆先聖。梁啟超先生說:「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難道他是信口胡說的?非也,懷疑是達到覺悟的途徑。

也許,我們當中許多人不是佛教徒,但佛教的這種「大疑」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懷疑一切,察其所由」,倫敦經濟學院院長霍華德·戴維斯如是說。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往往十分容易走入兩種極端:一種是相信一切而不是懷疑任何主張。別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媒體說含氟牙膏不好,不能用,他就不買含氟牙膏了。可是,接著又有人說了,含氟牙膏對人體健康沒有什麼影響。這下糟了,到底用不用含氟牙膏啊?

另一種則不幸落入相反的境地,習慣性地傾向於懷疑任何論斷或眼前顯而易見的事實。看見老公與年輕女性說話,就懷疑老公有外遇。看到路上有人對他示好,就懷疑人家別有用心……

什麼樣的懷疑才是佛家所講的,能夠啟發「悟性」的懷疑呢?

旅美學者方舟子說得好,僅僅具有懷疑精神是不夠的,我們的懷疑精神必須有實證和理性護航。

對各種主張用嚴密的邏輯進行分析,要求有確鑿的證據;越是不尋常的主張,越要求有不尋常的證據。既不是盲目地相信,也不是盲目地懷疑。這才是懷疑精神的真諦。

科學先驅者們之所以偉大,並不僅僅因為他們富有懷疑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富於實證和理性精神,善於用確鑿的證據和嚴密的分析來推翻教條,建立新的學說。

遺憾的是,人們在談論科學精神時,往往強調探索和懷疑精神,而忽略了實證和理性精神。

沒有理性與實證,便是由懷疑生出的真理,我們也不會敬畏與誠服,這樣的懷疑只會是一筆混賬。

佛教的經典同一般宗教的經典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地方,那就是佛經是准許懷疑、研究的。所以,和尚可以說禪;和尚還可以呵佛罵祖。

「如何是佛祖西來意?」我虔誠地問。佛陀只是微笑著道:「不是不是。」

因而,證悟之前要知曉: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上一章下一章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