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多

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多

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多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

佛門以「空」觀人生,把一切皆看空,既要破「我執」,又要破「法執」。但此「空」並非空無所有,而是存在於現象中的空性。《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空」即可派生萬物、無所不包的本源,是一種精神的功能。心因其「虛空」,所以才能生成萬物,才有了最大的涵容性和創造性。

一般人尤其是現代人很難理解佛家的「空性」。世人容易為錢財、名聲、情慾所迷,如果重視與別人交際,則會被電視報紙中紛繁雜亂的信息左右,從而喪失自己。原先以為是意氣相投的朋友,轉眼間彼此反目,恨喜交集,了無已時。如此循環往複,好像一個酒徒陶醉於杯中物似的,追求酩酊大醉后的夢幻之境。人們在塵世的泥淖中渴望跳躍,殊不知自己的雙腳早已沾滿了現實污濁的泥濘。

於是,世人更難理解《徒然草》中的所謂清貧思想:

細思之,人身不得已而為者,乃食、衣、住也。人間大事不過此三者。不飢、不寒、不畏風雨,閑適度日,人之樂也。然而,人皆有病。罹病則苦難耐,不可忘醫療。前述三者,加上醫藥,則為四。此四者不能求得,是為貧;四者不缺,即為富。更求四者之外,即為驕。以此四者儉約為生,誰曰不足!

是的,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多。個人是否幸福,並不取決於他擁有多少物質財富,其所處的外部環境是否完美。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最多只是個人幸福的必要條件;一個不好的外部環境不能成為個人不幸的充分必要理由。幸福首先取決於心靈的虛空澄明和良好的生活意識。只有這樣,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在茫茫天地間找到自己快樂生活的理由。

十六世紀的莎士比亞在《麥克白》中哀嘆:「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了喧嘩和騷動,找不到一點意義。」一個人的生命變成了這樣的過程:他們出生,他們受苦,然後他們死亡。個人成了荒原上的流浪漢。

現代人生活中的焦慮更是隨處可見。儘管現代人表面上更傾向於自由選擇,但實際上卻受到更多的約束:各種各樣的廣告、各種各樣的肥皂劇、各種各樣充斥於耳的流行歌曲……我們真的擁有著從來沒有過的自由嗎?現代社會的心理疾病較之以往既繁多又複雜。人類存在的最大悖論就是他不得不端起他親手釀造的苦酒,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中釀造出來的。這杯苦酒是他割捨不下的生活。

但是,人生真的是這個樣子的嗎?我們真的願意讓自己的人生成為荒原嗎?

人生的苦難究竟是因為本性被壓抑而不得抒發,還是因為本性被名利慾望所遮蔽而喪失呢?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上一章下一章

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