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探虛實
稱王一事就算定下,也當要選黃道吉日再做多方準備,一時半會,就算張青想稱王,那也沒那麼快的。
相比之下,這與方臘的借糧一事,可就簡單了不少。
好在這前頭張青也算頗有遠見,一面殺田虎,一面卻與方臘搭上了橋。
不說別的,就說眼下船火兒張橫與浪里白條張順就在方臘那處,這兩傢伙跟著方臘也是一通征戰,聽說還立下些功勞。
當然了,這方臘也想的明白,不會把張氏兄弟當真當的自己人。只是起義之時,多些可用之人,總是好事。
再說方臘這頭,對於與自己幾乎同時起勢的梁山,眼下的心思其實也比較複雜。
...
卻說眼下方臘正在前線與童貫相鬥,賬下齊聚大將,其大太子方天定,亦是隨父出征,每每議起大事,皆伴左右。
梁山此來借糧,當然也是一件大事。
「父親,這梁山地盤不小,哪裡要來借糧?我看那張青是打著主意空手套白狼,咱還是拒了才好。」
如今這方天定,年紀不過二十齣頭,加上眼下方臘形勢大好,江南俱在其手,正是意氣風發,昂揚得意之時。
雖說梁山同為義軍,眼下倒算是夥伴,只是在方天定這心頭,那日後也都是一統江山的絆腳石罷了。
是以當下樑山來借糧,這方天定直接表明不情願的。
只是話音一落,卻當即有人反對。
卻見下站出一和尚,手持一條錚光渾鐵禪杖,打扮的如是魯智深,嗡聲呼道:「那梁山難得來此相求,咱們不該著急叫人吃的閉門羹,那梁山要借糧,卻可與其談些條件。」
這說話的和尚來頭可是不小。
其人歙州僧人,外號「寶光如來」,法名元覺,如今乃是方臘國師。
不過與魯智深稍許不同,這寶光如來到底出自哪門寺廟,倒是不叫人所知。
只是雖說出身不知何處,本事可算不小,若不如此,也當不得方臘國師了。
方天定聽得卻多不在乎,臉上露出幾分不屑,頗有些瞧不上張青意思,直應道:「如今我聖軍所到之處,聞著皆望風而降,還需要求那梁山些甚?」
「不如早日殺人京城裡,定奪天下!」
「屆時把那梁山張青詔安了,封個侯爺,也算了事。」
這方天定,倒是展望的夠遠,都想著詔安梁山的了。
只是詔安一詞,實在用的讓人覺著諷刺的很,只見又有一人,年紀也是不大,卻還站在那「寶光如來」前頭,聽得直大笑道:「倒是不想這梁山輕易詔安了,不若打完了宋軍,沒仗可打,可叫人難受。」
得,只說這人,可比方天定還狂。
方臘總算聽不下去,操著一口低聲聲調,打斷道:「天定、石寶,那梁山能敗田虎、還在河北之地的三方角力里殺的個名聲大振,絕非泛泛之輩。」
「如今我等直被那媼相所擋,進退不得,休要扯什麼入京之事。」
所謂媼相,說的便是那童貫。
這童貫出身宦官,「媼相」一說在這方臘嘴裡,自是帶的些貶低之意。
見著聖公開口,方天定與石寶總算也老實的了。
眼看有些冷場,還得是真正的「大佬」出場。
要說方臘陣中器重之人,當屬尚書王寅。
此人頗通文墨,精通謀略,管領兵權之事,可謂文韜武略兼備!
當下出列言道:「張青此人,為人謹慎,行事作風,向來謀定後動。此來借糧一信,多半還是試探。」
「咱們可回信一遭,卻不說借不借糧一事,反是邀其兵馬夾攻那宋軍,看其如何反應。」
「再有那張橫張順,眼下還在我軍中。前頭是與梁山共伐那朝廷,倒是不消太過在意,如今勢已成,該是叫人把其二人多盯著點了。」
方臘聽得連連點頭。
梁山能來借糧,他也可叫梁山出兵嘛!
互探虛實而已,不急於一時。
正要應下,只見自家長子卻又搶先呼道:「還留著那二人做何,早日打發了回那梁山就是。」
方臘終於忍不住眉頭一皺,語氣犀利幾分,直呼喝:「議事之時,安得逞意氣之爭!」
「如此大意輕敵,叫諸將如何看你,若再胡言,日後這議事之時你便不要再來!」
這話自是把方天的嘴給徹底堵著了。
悶悶不樂,卻也不再言語。
方臘見其模樣,卻到底不狠心當真讓其離去。
自己這兒子,雖說莽撞一些,卻也不算辜負了自己期望。
驍勇善戰,所向披靡。
如今這性子,也是因為太過能打,才會如此罷了。
思緒略微歪了歪,方臘面上還是那般酷冷,好似心思沒受半點波瀾,接著道:「張家兄弟二人,就叫他留在我軍中無妨。」
「聽聞那兩人在水裡也是好手,讓他再為我軍出些力氣,也是好事。」
這話叫方天定又想開口。
說來也奇怪,那張家兄弟的張順,他也不過見過一兩回,可卻咋看咋難受。
就彷彿是命中相剋一般,說不明的感覺。
可這理由眼下要說出口,指不定真要被老爹當場趕出去了,方天定還是非常識相的忍住了。
方臘當然不知兒子心裡這般波動,只自顧自接著道:「不過也不可叫光叫那梁山助我,我也當助助梁山才好!」
如此說罷,王寅也當即反應過來,接應著道:「聖公意思,也叫人去的那梁山那?」
這說著,沒等方臘來應,自顧自接著道:「叫人去了也好,那梁山氣勢浩大,連敗田虎遼人,然到底軍中如何,卻也不知虛實。」
「使人過去,也好親眼瞧瞧!」
「要是那梁山徒有虛名,別說借糧,咱們還得去向其借點兵馬!」
「只若是當真有些能耐,卻當謹慎處之,先結好破宋,再尋良機以並之。」
還得是王寅看的明白自己心思,方臘聽得心頭滿意,卻還問道:「只是此去該叫何人,卻還未定。」
王寅又應道:「一要忠心,二要機敏,三來最好還能貼近張青,知道梁山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