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烏夜啼第七折下
潺潺的雨聲似是漸弱了些,一片風雨的敲擊聲響之中,似有極細的雜音越顫越高,越顫越細。
而後,在接近於尖銳的極限之時,那雜音被一聲錚然清響倏忽截斷。
玉衡緩緩睜開眼時,手中的長劍已被她在電光石火間從屍體上拔出,向那聲音的方向攜著十分的力道擲了出去。
利刃裹挾著勁風直刺而出,伴隨著骨肉碎裂的極輕脆響奪地一聲釘在了牆壁之上。未沒入血肉的劍身輕輕搖晃著,流轉凜凜碎光。
玉衡起身看了過去,不速的來客被穿透了喉骨釘在破廟的牆壁之上,眼珠凸起,而口中兀自噴涌著鮮血。
那人身上的衣著,正與地上的幾具無名屍體相仿。
她足尖點地,頃刻已掠至那人的身前握住劍柄,在拔出劍尖的一瞬又斜斜地將那脆弱不堪的脖頸一削。
噴濺的血柱打在她深色的衣衫之上瞬間融入得不分彼此,而那顆頭顱落地后又輕輕地彈了幾次,終於悄無聲息地滾落到了一邊。
「唰」。
羽箭呼嘯著破空而來。
玉衡偏了偏頭避開了當先的那支箭,側過臉看向破廟的門外,眸中沉沉地了無往日瀲灧流溢的神采,動作卻仍是毫不遲滯。
而當先的襲擊者已然跨步走過了門檻,揮劍砍來,高聲示意著隨後的同伴:「抓住她!」
「趙王殿下真是遠慮。」玉衡全然不費力地橫劍接下他的攻勢,又抬起一腳將另一名偷襲者狠狠地踢開,冷笑著。
「謝小姐誅殺毒婦本是一功,何必與我們為敵?」
「敵人的敵人,可同樣不是朋友。」
說話之間,她已與蜂擁而來的數人一一交過三兩招。玉衡心知自己此刻心緒紛亂力不從心,而明儀太妃交與自己的白虎符卻尚在身邊。
此時絕不可戀戰。
思及此處,她不動聲色地在騰挪閃躲之間向著原先的密道入口靠近。
趙王派遣來的人手遠超過她的預料,而這逼仄的破廟更是處處掣肘。玉衡在疲於應對之間,已難免受了些皮肉傷。
而她已退至密道左近。
「哧」。
利刃驟然刺入了她的肩頭,顧不得更多,玉衡咬著牙反手斬斷了對方的劍尖,而後看也不看地跳入密道,幾乎是直直地滾了下去。
「追!」
……
黑暗,深不見底的黑暗。
玉衡在轉入韋皇后口中所謂通往城內的岔路后,便已完全感受不到半分光亮。噩夢般極致的黑暗之中,唯有後方嘈雜的人聲與心臟突突的跳動聲縈繞在耳畔。
她極力地放輕動作放緩呼吸,扶著密道的牆壁跌跌撞撞地向前走著。
「咔噠。」
極輕的一聲機括輕響令玉衡有幾分麻木的腦海猛地一醒,她回憶著先前隨韋皇后前行時所見機關的特點,迅速躬身向著密道的另一側一滾。
她在一旁蹲著身子,只聽得幾道「唰唰」的破空聲過後又是箭矢釘入地面的幾聲奪奪,而後才小心翼翼地起身摸了摸左右牆壁舉步欲走。
但身後已有劍風呼嘯而至。
先前對密道中的機關的大致了解令她不得不放慢腳步謹慎前行,但那些趙王的下屬們卻是可以前仆後繼地迅速追擊。
玉衡屏住呼吸,憑著這一點尚算靈敏的聽覺,翻手對著風聲來處直直刺去。
「哧」。
利刃入肉的聲響再熟稔不過,玉衡忍受著這一次已不知從何處傳來的刺痛感,幾乎咬碎了牙齒也仍是一聲不吭。
「呃……」
對方卻是不由得低聲一哼。
但即便是這極為短促的聲響也已足夠致命。
玉衡旋即大致地推測出了對方的頭部所在,一面抽劍再刺十餘下,一面抬手握住了刺入身體的劍刃。
在感到對方的劍刃之上喪失了力道后,她這才撤出手小心地拔出刺入身體的劍鋒——好在傷口不深,也未擊中要害。
軀體沉沉落地的聲音昭示著又一人的喪命,玉衡暗暗粗略地算過數目,不由得驚異於趙王手中的兵力。、
不敢再多耽誤,她摸了摸藏在懷中夾層的白虎符,而後扶著牆勉力地疾步向前跑出。
空蕩幽深的密道之中,玉衡只覺得自己的腳步已越發沉重了起來。而身後雖時不時地能聽見些許慘叫,那錯綜的腳步聲卻始終如跗骨之蛆一般甩不開。
所幸這一次不待那些人再追近,她已摸索到了與先前極為相似的石門機關。
……
永定元年正月庚午日的子時註定非同尋常。
這一刻,洛都看似已沉入酣夢的市坊宅邸之間仍舊是了無半點燈火,但每一間宅邸之中,幾乎都有著惶然躲在各處角落,側耳聽著屋外響動的百姓。
這一刻,趙王借著私軍與殿前禁衛的擁護,以「清君側」之名站在了含章殿中已中風偏癱的九五之尊身側。而本當在此伴駕的中宮皇后,正悄無聲息地在城郊破廟之中變得冰冷而僵硬。
傷痕纍纍的女子在暗巷深處拖著劍踉蹌而行,她身後的石板之下,追殺者正有幾分雜亂地劈砍摸索著,試圖破開密道口的封門機關。
治觴里轉角處幽深小巷的街邊,檐角的雨水紛落如亂珠碎玉,而略顯低矮的屋檐下,有人正略微低下頭,輕輕地叩響了酒館緊閉著的後門。
戴著風帽的男子在一眾下屬的拱衛之下健步行至枕山樓的院牆之外,他微微底下頭沉默地看著一牆之下胡亂倒著的焦黑屍體,良久才緩緩地抬手取下了頭頂的風帽,不緊不慢地開了口:
「這場雨終於結束了。」
……
期正月己巳日丙夜一籌,以鼓聲為應。至期,趙王乃以廢太子故事矯詔敕於三部司馬,言之懇切。於是眾皆從之。
王開門夜入,陳兵道南,遣翊軍校尉將三部司馬百人,排閣而入。華林令為內應,迎帝幸含章殿。遂廢韋後為庶人。
是夜,韋后聞之而遁於宮外。迨有司覓之,既裂屍於荒郊,色甚憂懼,終不知何人所為也。
——《十二國春秋·前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