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戰略情報會議(上)

第四章 戰略情報會議(上)

8月中旬,最高統帥部注意到蘇軍可能對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中西部省份發動新一波進攻,所有軍級以上指揮員都參加了關於秋季戰略的情報會議。8月18日,我和兩名軍部參謀一起趕到邯鄲,參加了華北南部地區三個集團軍共同出席的情報會議,除了第5裝甲集團軍之外,第23集團軍、第24集團軍兩個新建混成集團軍的高級軍官也在會議上露面。我原先就知道現在高級軍官十分缺乏,可是直到這次會議,才真正弄明白高級軍官究竟有多缺乏——按照最高統帥部的規定,有資格參加情報會議的軍官包括集團軍司令、集團軍參謀長、集團軍作戰處長、軍長、軍參謀長和集團軍、軍兩級的大本營代表,三個集團軍的定額是43人,可是空蕩蕩的會場一共只坐了32人,第23集團軍甚至連參謀長都沒有,只有作戰處長,至於軍一級單位則全部沒有軍長,只有參謀長或國家安全代表。第5裝甲集團軍司令方昊中將看到這一幕,不禁嘆息道:「指揮官如此奇缺,怎麼打仗?要用多少鮮血才能換來足夠的人才?原先以為我們集團軍的軍官編製最不整齊,現在看來,我們還算好的了!」

主持會議的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副司令、第一次世界大戰遺留下來的極少數中級軍官之一——杜國平上將,他此前一直擔任陸軍總參謀部軍訓處處長、後勤處處長等職務,雖然年事已高,卻並不給人思想僵化的感覺;在戰爭爆發之前,他一直是贊成對陸軍進行機械化改革的。杜國平對戰局的分析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兩位大本營參謀幫他展開了一張非常大的地圖,顯示著長城沿線的蘇軍兵力配置:華北方面軍前鋒基本與長城平行,在山海關等地區已經越過了長城;內蒙古方面軍已經奪取了長城以南的河套地區,但河套以內還有第二道長城,陝西榆林以南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關內。杜國平強調說,雖然長城在現代戰爭中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三百多年前它就已經無法擋住滿洲騎兵的鐵蹄了),但它是中國乾旱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一道分界線,許多山地、丘陵、河流、沙漠都集中在這道分界線附近,如果不能把蘇軍擋在這條分界線之外,後果將不堪設想。大本營已經清醒的意識到,整個東北的淪陷只是時間問題,遼東半島或許還能支撐幾個月,但它絕對無法拖住蘇軍主力,蘇軍也不會幫助日軍解決這塊硬骨頭。所以,今年秋天蘇軍進攻的方向肯定在長城沿線,要麼是華北,要麼是西北。

在我們看來,蘇軍下一階段攻擊的重點是北京、天津、大同地區,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一地區是北方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自然資源中心。奪取天津,中國將失去最大的鋼鐵工廠、石化工廠和第四大油田,而且無法繼續利用渤海灣向遼東輸送戰略物資;奪取北京,中國將失去北方金融業、精密機械工業和軍火工業的中心,許多科研機構和大學也必須轉移,人民士氣將遭受沉重打擊;奪取大同,中國就失去了「世界煤都」,並喪失四分之一的焦炭、煤焦油和焦爐氣。在華北南部設立這麼多新的集團軍,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刻保衛北京、天津,而山西全境已經集結了四個集團軍的重兵,大部分富有經驗的老兵都集中在山西北部;這一方面是因為最高統帥部更注重山西的煤炭資源,另一方面可能是為了對河北蘇軍的側翼形成威脅,使其不敢輕易進攻京津。根據上級偶爾透露出的風聲,最高統帥部對要不要堅守京津的問題爭議很大,陳卓群總統是主張不惜一切代價死守京津的,但國防部長蔡景豐和陸軍總參謀長邢楠都認為我軍目前還沒有與蘇軍決戰的條件,應該吸取哈爾濱和長春嚴重損失的教訓,主動避開蘇軍打擊的鋒芒,用空間換取時間;華北集團軍群司令黃文德中將對堅守北京倒是有信心,但他要求至少增援3000輛中型坦克、5000門反坦克炮、8000門高射炮和4000架作戰飛機,並把山西境內的軍隊調到河北,作為北京守軍的總預備隊,這是最高統帥部無法接受的。據說邢楠總參謀長在聽說黃文德的要求之後,氣的把茶杯都摔了,看著滿桌子飛濺的茶水,恨恨的罵道:「我看他要求這麼多增援的唯一目的,就是把這些裝備都送給俄國人!」一貫主張寸土不讓、堅守到底的國家安全顧問盧浩軒,似乎也對守住京津沒有充分的信心,雖然在7月底乘飛機到北京視察過,卻沒有說一句評語,面色凝重的回到了南京,此後也沒有任何消息。甚至有小道消息說最高統帥部已經決定,在蘇軍攻勢過於猛烈的情況下,主動撤出京津地區,在河北南部的漳河一線組織新的防線,下一道長期防線則將設立在黃河北岸。如果最高統帥部真的有這樣的決心,我們這幾個集團軍恐怕根本沒有打仗的機會,就要一路撤退到河南了。

可是杜國平上將帶來的是完全不同的消息,他指出,根據「可靠渠道」提供的消息,蘇軍正在向甘肅、寧夏、陝西一線大規模集結,內蒙古方面軍的實力已經強於華北方面軍,東北的三個方面軍兵力也有所減弱,這一切都預示著蘇軍下一階段的主攻方向將是西北。這一重要情報立即在會場引起了騷動,我的頂頭上司方昊立即疑惑的詢問:「這個情報真的可靠嗎?蘇軍突然轉換主攻目標,有沒有合理的解釋?」杜國平擺出一副諱莫如深的樣子,說情報來源都是最高機密,他只負責向大家傳達基本的戰略情報,決不能擅自解釋。關於蘇軍進攻西北的戰略意圖,他指著地圖上內蒙古方面軍的戰線分析道:「敵軍將主攻方向轉向陝西或寧夏,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我認為他們的攻勢可能還要偏西一點,對陝西的進攻或許只是佯攻,真實目的是佔領銀川和蘭州,截斷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為奪取新疆創造條件。大家知道,雖然蘇軍已經以優勢兵力攻擊新疆兩個多月,卻只奪取了阿爾泰山山麓和巴爾喀什湖南岸的少數據點,對新疆的各大城市和油田幾乎沒有構成威脅。東北各油田失陷之後,新疆石河子和甘肅玉門就是我國最大的油田,蘇軍肯定不會放過掐斷我們工業命脈的機會。我們誰都不知道斯大林在想什麼,也不知道蘇軍總參謀部在想什麼,但如果他們把切斷中國戰爭潛力放在首要地位,首先進攻西北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如果他們的戰略眼光更長遠一點,進攻西北就更有理由了……」

杜國平沒有說出「戰略眼光更長遠一點」是什麼意思,但在場的軍官都領會了他的意思,並且幾乎在同一時間打了一個寒戰——每一個人都說,中國有充分的時間打敗蘇聯侵略軍,因為中國有「很大的戰略縱深」,這個戰略縱深並不體現在東北,也不體現在華北,甚至不體現在江淮地區,因為這些地區都是容易遭到攻擊或轟炸的,不足以作為堅固的大後方支援長期戰爭;誰都知道,最堅固的戰略後方是西北、西南地區,尤其是關中平原、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生產的商品糧足以養活半個中國,擁有比較完善的現代工業體系,尤其是四川離蘇聯和日本都非常遙遠,不在軸心國轟炸機的航程之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共和國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共和國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戰略情報會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