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八十朝郎洗「杖瘡」

二十六、八十朝郎洗「杖瘡」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兼析詞牌名《好事近》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字魯直)做當塗市長(太守)時,有一個年方13歲的雛妓叫楊姝,琴彈得很好。黃市長就為她寫了首《好事近》:

一弄醒心弦,情任兩山斜疊。彈到古人愁處,有真珠承睫。使君來去本無心,休淚界紅頰。自恨老人憤酒,負十分蕉葉。

據《白香詞譜》記載:唐宋時,民間所說的「好事」一詞,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出於《孟子》:「好事者為之也。」逐漸演變成喜歡攬事、管閑事的意思,好讀hào。如杜甫詩:「舊來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詩傳與誰?」白居易詩:「門以招賢盛,家因好事貧。」《圖畫寶鑒》記載米元章所說的:「好事家與賞鑒家,自是兩等,家多資方,貪名好勝,遇物收置,不過聽聲,此謂好事。」二是指慈善事業叫好事。《五代史唐明宗紀》記載:「糧食和布匹的價格都很低,黎民百姓沒有遭受疾疫,我就很高興地說:『我要做些什麼呢?應當與你們作些好事,以報答上天之德。』」《錄異記》上有這樣一個故事:「嘉陵江邊,有一個婦女,自稱十八姨,經常往來於民家,不飲不食,總是教諭人們,多作好事,莫負神明的庇佑。」《好事近》的調名的來歷,二者必居其一。而後世稱男女之間談情說愛的事叫好事,如李漁《蜃中樓傳奇》有「可見從來好事,畢竟多磨」的說法,成語「好事多磨」來源於此。至於「近」字,在詞牌中,與「令」、「引」、「慢」等的意思差不多,是詞的種類之一,屬一套大麴中的一個曲調。只是為了表示曲子類型的區別,自詞和音樂分離,此字只是某個詞牌名稱的組成部分,已無實際意義,與詞牌名的本義,也沒有任何關聯。張輯詞,有「誰謂百年心事,恰釣船橫笛」句,名《釣船笛》。韓淲詞,有「吟到翠圓枝上」句,名《翠圓枝》。又名《倚鞦韆》。

李之儀(1047年—1117年)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北宋滄州無棣(今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人。出身書香名第,宋哲宗時的戶部侍郎、御史丞李之純就是他的堂兄。李之儀早年師從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為人端正,很有學問,神宗元豐年間考中進士。本來可以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的李之儀,因范純仁反對王安石變法,一再被貶,所以李之儀並未被授官。哲宗元佑初年,范純仁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右相),李之儀才被任命為樞密院編修官。不久又外放為原州(今屬甘肅)通判。1093年(元佑八年),蘇軾任定州(今河北定縣)市長。蘇軾對李之儀的才華早就很敬重。在1088年的一天冬夜,蘇軾在賞讀李之儀的詩作時,越讀越有趣,讀到深夜時奮筆題詩一首:

玉堂長冷不成眠,伴直難呼孟浩然。

暫借好詩消永夜,每逢佳處輒參禪。

愁侵硯滴初含凍,喜入燈花欲斗妍。

寄語吾家小兒子,他時此句一時編。

詩中把李之儀與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相比,尤其對不能與李之儀一起談論詩道而感到遺憾。因此,他一到任,便申奏朝廷,以李之儀為定州簽判,作為自己的助手。兩人在任時,朝夕唱酬,賓主之間和諧融洽。元符年間,李之儀監內香葯庫,御史石豫說他曾為蘇軾幕僚,不能再擔任京官,遂被停職。宋徽宗崇寧初年,李之儀提舉河東常平。當時,奸臣蔡京當權,范純仁的兒子知諫院范正平很瞧不起他。李之儀給范純仁整理遺表,寫行狀,把從師範純仁的生平大節鋪敘得一清二楚,有怨憤之語。蔡京乘機挾嫌報復,將他下獄。不久,又將他革職,交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管制。

1103年(崇寧二年),李之儀來到當塗貶所,時年已57歲。這已是他第二次被貶。他攜妻兒子女6人來到這裡,望著家徒四壁,黯然傷魂。但禍不單行。當李之儀一家來到太平州的第二年,他的兒子死了;第三年與他相與以沫的結髮妻子又不幸去世;第四年初,他自己則癬瘡被體,已而寒疾為苦,「去死地間不容髮」。前後幾年間,子女相繼死去。面對喪偶無嗣的打擊,老益無聊的遭遇,他只得「日與田夫樵老,相與低回」,「超然世外人,雞黍隨低昂」。聽天由命。

李之儀在寂寞無聊之時,必然借歌消愁了。他常徘徊於姑溪河畔,在當塗絕與色歌妓楊姝邂逅相遇,又得知她曾在花園洞為同被貶官的黃庭堅們彈奏《履霜操》,自然想起同受黨爭之害的詩人黃庭堅。李之儀雖未能與黃庭堅謀面,但知道朝廷任命黃庭堅代理太平市長的委任狀,過了一年多才下發,但僅僅只當了7天市長就有被罷官了。他推想歌妓楊姝在為黃庭堅他們演奏《履霜操》之時,肯定彈得很動情,一定是冷泉潺潺,風吹花落,鶯語林中,琴聲如同婀娜的輕霧在他們之間縈繞,排遣了他們的苦悶,讓他們不堪重負的心情輕鬆了許多。

當楊姝再次為李之儀彈奏《履霜操》時,他激動地以黃庭堅《好事近》的韻腳了和一首詞:

相見兩無言,愁恨又還千疊。別有惱人深處,在懵騰雙睫。七弦雖妙不須彈,惟願醉頰香。只愁近來情緒,似風前秋葉。

楊姝一曲罷了,李之儀又以《清平樂》相贈:

殷勤仙友,勸我千杯酒。一曲《履霜》誰與奏?邂逅麻姑妙手。坐來休嘆塵芳,相逢難以今朝。不待輕移玉指,自然痛處都消。

從此李之儀與楊姝的心貼得更緊了。他們時相往返「以詩文自娛」。李之儀和楊姝常到姑溪河邊的凌雲山南臨河處的一塊巨石上釣魚。「一編一壺,放杯詩酒,觴詠終日」。只有這時,李之儀才感到「落得清閑與物疏,扃門終日似山居。案頭新有歸天賦,架上無留緯世書」。漸漸地在歌妓楊姝的撫慰下,他的心情逐漸好轉,心也沉靜下來,他開始讀書了,開始著書立說了,他雖不是姑溪之人,但這裡的優美田園,山清水秀,已使他決心與姑溪為伴了,他雅稱自己為「姑溪居士」。

在這期間,他一面步出家門,游青山,出大江;一面又浮江上下尋親訪友。他常與隱居青山的郭祥正交往,互相唱和:「使君近作採石游,勝踐傳聞,驚久闕」,「沉埋秦莽見一旦,名高此地直當才」。他相邀賀鑄共游採石,登娥眉亭,一覽大江風光。可謂瀟洒自如。而每當他外出時,心中總是牽挂楊姝。一次,他外出幾個月,寫了一首著名的《卜運算元》: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念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立意造語學民歌與古樂府的詞,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借水言情,極為深婉含蓄地表現他的相思之情。

儘管思念他楊姝,但最忘不了的還是詩詞。他讀李白的詩,讀著讀著就愈發對李白崇敬了。忍不住了就獨自一人去太白祠,謫仙樓去拜謁李白,以緬懷李白光輝的一生。他常常聯想起自己的不平遭遇,並與先賢李白的境遇相比較,並表明要忘掉過去。他在《秋日游採石訪太白墓》中寫道:

潦倒忘衰日,風流襲墊巾。未能分朽骨,還此挹余塵。

弔古無千載,傷心為一顰。依稀如到眼,氣類信吾人。

淹時苦炎暑,此日過初秋。舊籍存千畝,彝倫詠九疇。

但能尋曠盪,何必事深幽。未愧遼東笑,真誠知北游.

在《謁李太白祠》時,慨然寫道:

受君獨酌板橋句,想君不向嵇山時。

千載風流同一轍,孤墳數尺埋嵩藜。

文章誤人豈當日,聲名雖好終何為。

譬之花卉自開落,又如時鳥啼高低。

行吟漫葬江魚腹,鵩來空賦予何之。

君不見吾腰恥為小兒折,或折或棹為期。

又不見贏顛劉蹶不到耳。採花摘實相維持。

春寒漠漠青山路,厚顏已覺歸來遲。

一廛尚冀容此老,與君朽骨分東西。

在這期間,他特別思念楊姝,就寫了一首《謝池春》,作為求愛信,託人送給楊姝:

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后。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箇濃如酒。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相思,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這首詞,描寫相思之苦沒有第一首那麼直白,語言通俗淺近,但又含蓄而雋永。可想而知,楊姝MM接到這首表白愛情的求婚詞后,芳心大悅,不顧禮法,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做他的老婆。幾年後楊姝為李之儀生了一男一女。有了孩子的李之儀,欣喜若狂,愛的小屋頓時充滿了溫暖。他不再象過去一樣到處遊盪了,他常常與妻子兒女是廝守在一起,再也不能與妻子一起去野外遠訪了。

據王明清《揮麈后錄》記載他居住在當塗,以填詞為文消遣,詩人郭功甫也在當地寓居,由於文人相輕的緣故,兩人遂成仇敵。李之儀為朋友羅某作墓志銘,寫道:「姑孰之溪,其流有二,一清一濁。」清者指死者羅某,濁者自然就是影射郭功甫,郭銜恨切骨。李之儀晚年喪偶無子后,與楊姝同居,生了一子一女,因逢朝廷恩典,這個兒子也得到了蔭封。這時,蔡京再度復出為相,郭功甫知道蔡京記恨李之儀替范純仁寫遺表的事,趁機唆使當地一個姓吉的土豪起訴李之儀,說楊姝所生的兒子是他的,李之儀拿別人的兒子冒充親生,領受朝廷恩典。這個誣告迎合了蔡京的心理,居然告准,使李之儀在不明不白中被勒令除名,楊姝也受到杖決的非刑,據說郭功甫為之幸災樂禍,寫了一首打油詩嘲弄這對可憐的人:

七十餘歲老朝郎,曾向元祐說文章。

如今白首歸田后,卻與楊姝洗杖瘡。

文人的刻薄惡毒,一至於此!看到這條記載,這才明白為什麼在宋人筆記中一般都很不待見郭功甫,常常對他極盡取笑挖苦之能事,這人的品性,實在大有問題。

而李之儀對此並未在意,對楊姝依然是一往情深的,他從不因為被除名而後悔,相反卻在《浣溪沙·為楊姝作》中再次聲明:

玉室金堂不動塵。林梢綠遍已無春。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風雲外侶,煙鬟霧鬢月邊人。何妨沉醉到黃昏。

直到很久以後,李之儀的外甥林彥政和門人吳可思,代訟其冤,得以昭雪。但此時的他已是67歲的老人了。但據說這個兒子「墮其家風」,沒有多大的成就,大約跟幼年時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身世的污辱對小孩子的童年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吧,實在是令人扼腕的事!

李之儀71歲病逝於任上。後人尊其遺願,將其歸葬在當塗藏雲山麓。李之儀雖死,但他與楊姝致死不逾的愛情,令後人永世難忘。

李之儀對朋友忠誠,對情人忠實。正因為他多情重義,後人才懷念他。

他的多情,表現在他任貴州幕府時,就曾愛上營妓董九。蘇軾《立春日小集,戲李端叔》末句是:「須煩李居士,重說后三三」。顧禧註:「用『后三三』語,讀者往往不知道是指什麼,其實是就李端叔在定武做秘書時,特別喜歡營妓董九,蘇軾就用九數作為戲謔的話和他開玩笑。」

他的重義的,是連夢中都時時記的與之相好的青樓舊人,作《滿庭芳·有寄龍團為供求詩者,作長短句報之》:

花陌千條,珠簾十里。夢中還是揚州。月斜河漢,曾記醉歌樓。誰賦紅綾小砑,因飛絮、天與風流。春長在,仙源路離,空自泛漁舟。新秋。初雨過,龍團細碾,**浮甌。問殷勤何處,特地相留。應念長門賦罷,消渴甚、無物堪酬。情無盡,金扉玉牓,何日許重遊?」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兼析詞牌名《好事近》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字魯直)做當塗市長(太守)時,有一個年方13歲的雛妓叫楊姝,琴彈得很好。黃市長就為她寫了首《好事近》:

一弄醒心弦,情任兩山斜疊。彈到古人愁處,有真珠承睫。使君來去本無心,休淚界紅頰。自恨老人憤酒,負十分蕉葉。

據《白香詞譜》記載:唐宋時,民間所說的「好事」一詞,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出於《孟子》:「好事者為之也。」逐漸演變成喜歡攬事、管閑事的意思,好讀hào。如杜甫詩:「舊來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詩傳與誰?」白居易詩:「門以招賢盛,家因好事貧。」《圖畫寶鑒》記載米元章所說的:「好事家與賞鑒家,自是兩等,家多資方,貪名好勝,遇物收置,不過聽聲,此謂好事。」二是指慈善事業叫好事。《五代史唐明宗紀》記載:「糧食和布匹的價格都很低,黎民百姓沒有遭受疾疫,我就很高興地說:『我要做些什麼呢?應當與你們作些好事,以報答上天之德。』」《錄異記》上有這樣一個故事:「嘉陵江邊,有一個婦女,自稱十八姨,經常往來於民家,不飲不食,總是教諭人們,多作好事,莫負神明的庇佑。」《好事近》的調名的來歷,二者必居其一。而後世稱男女之間談情說愛的事叫好事,如李漁《蜃中樓傳奇》有「可見從來好事,畢竟多磨」的說法,成語「好事多磨」來源於此。至於「近」字,在詞牌中,與「令」、「引」、「慢」等的意思差不多,是詞的種類之一,屬一套大麴中的一個曲調。只是為了表示曲子類型的區別,自詞和音樂分離,此字只是某個詞牌名稱的組成部分,已無實際意義,與詞牌名的本義,也沒有任何關聯。張輯詞,有「誰謂百年心事,恰釣船橫笛」句,名《釣船笛》。韓淲詞,有「吟到翠圓枝上」句,名《翠圓枝》。又名《倚鞦韆》。

李之儀(1047年—1117年)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北宋滄州無棣(今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人。出身書香名第,宋哲宗時的戶部侍郎、御史丞李之純就是他的堂兄。李之儀早年師從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為人端正,很有學問,神宗元豐年間考中進士。本來可以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的李之儀,因范純仁反對王安石變法,一再被貶,所以李之儀並未被授官。哲宗元佑初年,范純仁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右相),李之儀才被任命為樞密院編修官。不久又外放為原州(今屬甘肅)通判。1093年(元佑八年),蘇軾任定州(今河北定縣)市長。蘇軾對李之儀的才華早就很敬重。在1088年的一天冬夜,蘇軾在賞讀李之儀的詩作時,越讀越有趣,讀到深夜時奮筆題詩一首:

玉堂長冷不成眠,伴直難呼孟浩然。

暫借好詩消永夜,每逢佳處輒參禪。

愁侵硯滴初含凍,喜入燈花欲斗妍。

寄語吾家小兒子,他時此句一時編。

詩中把李之儀與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相比,尤其對不能與李之儀一起談論詩道而感到遺憾。因此,他一到任,便申奏朝廷,以李之儀為定州簽判,作為自己的助手。兩人在任時,朝夕唱酬,賓主之間和諧融洽。元符年間,李之儀監內香葯庫,御史石豫說他曾為蘇軾幕僚,不能再擔任京官,遂被停職。宋徽宗崇寧初年,李之儀提舉河東常平。當時,奸臣蔡京當權,范純仁的兒子知諫院范正平很瞧不起他。李之儀給范純仁整理遺表,寫行狀,把從師範純仁的生平大節鋪敘得一清二楚,有怨憤之語。蔡京乘機挾嫌報復,將他下獄。不久,又將他革職,交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管制。

1103年(崇寧二年),李之儀來到當塗貶所,時年已57歲。這已是他第二次被貶。他攜妻兒子女6人來到這裡,望著家徒四壁,黯然傷魂。但禍不單行。當李之儀一家來到太平州的第二年,他的兒子死了;第三年與他相與以沫的結髮妻子又不幸去世;第四年初,他自己則癬瘡被體,已而寒疾為苦,「去死地間不容髮」。前後幾年間,子女相繼死去。面對喪偶無嗣的打擊,老益無聊的遭遇,他只得「日與田夫樵老,相與低回」,「超然世外人,雞黍隨低昂」。聽天由命。

李之儀在寂寞無聊之時,必然借歌消愁了。他常徘徊於姑溪河畔,在當塗絕與色歌妓楊姝邂逅相遇,又得知她曾在花園洞為同被貶官的黃庭堅們彈奏《履霜操》,自然想起同受黨爭之害的詩人黃庭堅。李之儀雖未能與黃庭堅謀面,但知道朝廷任命黃庭堅代理太平市長的委任狀,過了一年多才下發,但僅僅只當了7天市長就有被罷官了。他推想歌妓楊姝在為黃庭堅他們演奏《履霜操》之時,肯定彈得很動情,一定是冷泉潺潺,風吹花落,鶯語林中,琴聲如同婀娜的輕霧在他們之間縈繞,排遣了他們的苦悶,讓他們不堪重負的心情輕鬆了許多。

當楊姝再次為李之儀彈奏《履霜操》時,他激動地以黃庭堅《好事近》的韻腳了和一首詞:

相見兩無言,愁恨又還千疊。別有惱人深處,在懵騰雙睫。七弦雖妙不須彈,惟願醉頰香。只愁近來情緒,似風前秋葉。

楊姝一曲罷了,李之儀又以《清平樂》相贈:

殷勤仙友,勸我千杯酒。一曲《履霜》誰與奏?邂逅麻姑妙手。坐來休嘆塵芳,相逢難以今朝。不待輕移玉指,自然痛處都消。

從此李之儀與楊姝的心貼得更緊了。他們時相往返「以詩文自娛」。李之儀和楊姝常到姑溪河邊的凌雲山南臨河處的一塊巨石上釣魚。「一編一壺,放杯詩酒,觴詠終日」。只有這時,李之儀才感到「落得清閑與物疏,扃門終日似山居。案頭新有歸天賦,架上無留緯世書」。漸漸地在歌妓楊姝的撫慰下,他的心情逐漸好轉,心也沉靜下來,他開始讀書了,開始著書立說了,他雖不是姑溪之人,但這裡的優美田園,山清水秀,已使他決心與姑溪為伴了,他雅稱自己為「姑溪居士」。

在這期間,他一面步出家門,游青山,出大江;一面又浮江上下尋親訪友。他常與隱居青山的郭祥正交往,互相唱和:「使君近作採石游,勝踐傳聞,驚久闕」,「沉埋秦莽見一旦,名高此地直當才」。他相邀賀鑄共游採石,登娥眉亭,一覽大江風光。可謂瀟洒自如。而每當他外出時,心中總是牽挂楊姝。一次,他外出幾個月,寫了一首著名的《卜運算元》: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念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立意造語學民歌與古樂府的詞,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借水言情,極為深婉含蓄地表現他的相思之情。

儘管思念他楊姝,但最忘不了的還是詩詞。他讀李白的詩,讀著讀著就愈發對李白崇敬了。忍不住了就獨自一人去太白祠,謫仙樓去拜謁李白,以緬懷李白光輝的一生。他常常聯想起自己的不平遭遇,並與先賢李白的境遇相比較,並表明要忘掉過去。他在《秋日游採石訪太白墓》中寫道:

潦倒忘衰日,風流襲墊巾。未能分朽骨,還此挹余塵。

弔古無千載,傷心為一顰。依稀如到眼,氣類信吾人。

淹時苦炎暑,此日過初秋。舊籍存千畝,彝倫詠九疇。

但能尋曠盪,何必事深幽。未愧遼東笑,真誠知北游.

在《謁李太白祠》時,慨然寫道:

受君獨酌板橋句,想君不向嵇山時。

千載風流同一轍,孤墳數尺埋嵩藜。

文章誤人豈當日,聲名雖好終何為。

譬之花卉自開落,又如時鳥啼高低。

行吟漫葬江魚腹,鵩來空賦予何之。

君不見吾腰恥為小兒折,或折或棹為期。

又不見贏顛劉蹶不到耳。採花摘實相維持。

春寒漠漠青山路,厚顏已覺歸來遲。

一廛尚冀容此老,與君朽骨分東西。

在這期間,他特別思念楊姝,就寫了一首《謝池春》,作為求愛信,託人送給楊姝:

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后。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箇濃如酒。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相思,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這首詞,描寫相思之苦沒有第一首那麼直白,語言通俗淺近,但又含蓄而雋永。可想而知,楊姝MM接到這首表白愛情的求婚詞后,芳心大悅,不顧禮法,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做他的老婆。幾年後楊姝為李之儀生了一男一女。有了孩子的李之儀,欣喜若狂,愛的小屋頓時充滿了溫暖。他不再象過去一樣到處遊盪了,他常常與妻子兒女是廝守在一起,再也不能與妻子一起去野外遠訪了。

據王明清《揮麈后錄》記載他居住在當塗,以填詞為文消遣,詩人郭功甫也在當地寓居,由於文人相輕的緣故,兩人遂成仇敵。李之儀為朋友羅某作墓志銘,寫道:「姑孰之溪,其流有二,一清一濁。」清者指死者羅某,濁者自然就是影射郭功甫,郭銜恨切骨。李之儀晚年喪偶無子后,與楊姝同居,生了一子一女,因逢朝廷恩典,這個兒子也得到了蔭封。這時,蔡京再度復出為相,郭功甫知道蔡京記恨李之儀替范純仁寫遺表的事,趁機唆使當地一個姓吉的土豪起訴李之儀,說楊姝所生的兒子是他的,李之儀拿別人的兒子冒充親生,領受朝廷恩典。這個誣告迎合了蔡京的心理,居然告准,使李之儀在不明不白中被勒令除名,楊姝也受到杖決的非刑,據說郭功甫為之幸災樂禍,寫了一首打油詩嘲弄這對可憐的人:

七十餘歲老朝郎,曾向元祐說文章。

如今白首歸田后,卻與楊姝洗杖瘡。

文人的刻薄惡毒,一至於此!看到這條記載,這才明白為什麼在宋人筆記中一般都很不待見郭功甫,常常對他極盡取笑挖苦之能事,這人的品性,實在大有問題。

而李之儀對此並未在意,對楊姝依然是一往情深的,他從不因為被除名而後悔,相反卻在《浣溪沙·為楊姝作》中再次聲明:

玉室金堂不動塵。林梢綠遍已無春。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風雲外侶,煙鬟霧鬢月邊人。何妨沉醉到黃昏。

直到很久以後,李之儀的外甥林彥政和門人吳可思,代訟其冤,得以昭雪。但此時的他已是67歲的老人了。但據說這個兒子「墮其家風」,沒有多大的成就,大約跟幼年時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身世的污辱對小孩子的童年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吧,實在是令人扼腕的事!

李之儀71歲病逝於任上。後人尊其遺願,將其歸葬在當塗藏雲山麓。李之儀雖死,但他與楊姝致死不逾的愛情,令後人永世難忘。

李之儀對朋友忠誠,對情人忠實。正因為他多情重義,後人才懷念他。

他的多情,表現在他任貴州幕府時,就曾愛上營妓董九。蘇軾《立春日小集,戲李端叔》末句是:「須煩李居士,重說后三三」。顧禧註:「用『后三三』語,讀者往往不知道是指什麼,其實是就李端叔在定武做秘書時,特別喜歡營妓董九,蘇軾就用九數作為戲謔的話和他開玩笑。」

他的重義的,是連夢中都時時記的與之相好的青樓舊人,作《滿庭芳·有寄龍團為供求詩者,作長短句報之》:

花陌千條,珠簾十里。夢中還是揚州。月斜河漢,曾記醉歌樓。誰賦紅綾小砑,因飛絮、天與風流。春長在,仙源路離,空自泛漁舟。新秋。初雨過,龍團細碾,**浮甌。問殷勤何處,特地相留。應念長門賦罷,消渴甚、無物堪酬。情無盡,金扉玉牓,何日許重遊?」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兼析詞牌名《好事近》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字魯直)做當塗市長(太守)時,有一個年方13歲的雛妓叫楊姝,琴彈得很好。黃市長就為她寫了首《好事近》:

一弄醒心弦,情任兩山斜疊。彈到古人愁處,有真珠承睫。使君來去本無心,休淚界紅頰。自恨老人憤酒,負十分蕉葉。

據《白香詞譜》記載:唐宋時,民間所說的「好事」一詞,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出於《孟子》:「好事者為之也。」逐漸演變成喜歡攬事、管閑事的意思,好讀hào。如杜甫詩:「舊來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詩傳與誰?」白居易詩:「門以招賢盛,家因好事貧。」《圖畫寶鑒》記載米元章所說的:「好事家與賞鑒家,自是兩等,家多資方,貪名好勝,遇物收置,不過聽聲,此謂好事。」二是指慈善事業叫好事。《五代史唐明宗紀》記載:「糧食和布匹的價格都很低,黎民百姓沒有遭受疾疫,我就很高興地說:『我要做些什麼呢?應當與你們作些好事,以報答上天之德。』」《錄異記》上有這樣一個故事:「嘉陵江邊,有一個婦女,自稱十八姨,經常往來於民家,不飲不食,總是教諭人們,多作好事,莫負神明的庇佑。」《好事近》的調名的來歷,二者必居其一。而後世稱男女之間談情說愛的事叫好事,如李漁《蜃中樓傳奇》有「可見從來好事,畢竟多磨」的說法,成語「好事多磨」來源於此。至於「近」字,在詞牌中,與「令」、「引」、「慢」等的意思差不多,是詞的種類之一,屬一套大麴中的一個曲調。只是為了表示曲子類型的區別,自詞和音樂分離,此字只是某個詞牌名稱的組成部分,已無實際意義,與詞牌名的本義,也沒有任何關聯。張輯詞,有「誰謂百年心事,恰釣船橫笛」句,名《釣船笛》。韓淲詞,有「吟到翠圓枝上」句,名《翠圓枝》。又名《倚鞦韆》。

李之儀(1047年—1117年)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北宋滄州無棣(今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人。出身書香名第,宋哲宗時的戶部侍郎、御史丞李之純就是他的堂兄。李之儀早年師從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為人端正,很有學問,神宗元豐年間考中進士。本來可以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的李之儀,因范純仁反對王安石變法,一再被貶,所以李之儀並未被授官。哲宗元佑初年,范純仁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右相),李之儀才被任命為樞密院編修官。不久又外放為原州(今屬甘肅)通判。1093年(元佑八年),蘇軾任定州(今河北定縣)市長。蘇軾對李之儀的才華早就很敬重。在1088年的一天冬夜,蘇軾在賞讀李之儀的詩作時,越讀越有趣,讀到深夜時奮筆題詩一首:

玉堂長冷不成眠,伴直難呼孟浩然。

暫借好詩消永夜,每逢佳處輒參禪。

愁侵硯滴初含凍,喜入燈花欲斗妍。

寄語吾家小兒子,他時此句一時編。

詩中把李之儀與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相比,尤其對不能與李之儀一起談論詩道而感到遺憾。因此,他一到任,便申奏朝廷,以李之儀為定州簽判,作為自己的助手。兩人在任時,朝夕唱酬,賓主之間和諧融洽。元符年間,李之儀監內香葯庫,御史石豫說他曾為蘇軾幕僚,不能再擔任京官,遂被停職。宋徽宗崇寧初年,李之儀提舉河東常平。當時,奸臣蔡京當權,范純仁的兒子知諫院范正平很瞧不起他。李之儀給范純仁整理遺表,寫行狀,把從師範純仁的生平大節鋪敘得一清二楚,有怨憤之語。蔡京乘機挾嫌報復,將他下獄。不久,又將他革職,交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管制。

1103年(崇寧二年),李之儀來到當塗貶所,時年已57歲。這已是他第二次被貶。他攜妻兒子女6人來到這裡,望著家徒四壁,黯然傷魂。但禍不單行。當李之儀一家來到太平州的第二年,他的兒子死了;第三年與他相與以沫的結髮妻子又不幸去世;第四年初,他自己則癬瘡被體,已而寒疾為苦,「去死地間不容髮」。前後幾年間,子女相繼死去。面對喪偶無嗣的打擊,老益無聊的遭遇,他只得「日與田夫樵老,相與低回」,「超然世外人,雞黍隨低昂」。聽天由命。

李之儀在寂寞無聊之時,必然借歌消愁了。他常徘徊於姑溪河畔,在當塗絕與色歌妓楊姝邂逅相遇,又得知她曾在花園洞為同被貶官的黃庭堅們彈奏《履霜操》,自然想起同受黨爭之害的詩人黃庭堅。李之儀雖未能與黃庭堅謀面,但知道朝廷任命黃庭堅代理太平市長的委任狀,過了一年多才下發,但僅僅只當了7天市長就有被罷官了。他推想歌妓楊姝在為黃庭堅他們演奏《履霜操》之時,肯定彈得很動情,一定是冷泉潺潺,風吹花落,鶯語林中,琴聲如同婀娜的輕霧在他們之間縈繞,排遣了他們的苦悶,讓他們不堪重負的心情輕鬆了許多。

當楊姝再次為李之儀彈奏《履霜操》時,他激動地以黃庭堅《好事近》的韻腳了和一首詞:

相見兩無言,愁恨又還千疊。別有惱人深處,在懵騰雙睫。七弦雖妙不須彈,惟願醉頰香。只愁近來情緒,似風前秋葉。

楊姝一曲罷了,李之儀又以《清平樂》相贈:

殷勤仙友,勸我千杯酒。一曲《履霜》誰與奏?邂逅麻姑妙手。坐來休嘆塵芳,相逢難以今朝。不待輕移玉指,自然痛處都消。

從此李之儀與楊姝的心貼得更緊了。他們時相往返「以詩文自娛」。李之儀和楊姝常到姑溪河邊的凌雲山南臨河處的一塊巨石上釣魚。「一編一壺,放杯詩酒,觴詠終日」。只有這時,李之儀才感到「落得清閑與物疏,扃門終日似山居。案頭新有歸天賦,架上無留緯世書」。漸漸地在歌妓楊姝的撫慰下,他的心情逐漸好轉,心也沉靜下來,他開始讀書了,開始著書立說了,他雖不是姑溪之人,但這裡的優美田園,山清水秀,已使他決心與姑溪為伴了,他雅稱自己為「姑溪居士」。

在這期間,他一面步出家門,游青山,出大江;一面又浮江上下尋親訪友。他常與隱居青山的郭祥正交往,互相唱和:「使君近作採石游,勝踐傳聞,驚久闕」,「沉埋秦莽見一旦,名高此地直當才」。他相邀賀鑄共游採石,登娥眉亭,一覽大江風光。可謂瀟洒自如。而每當他外出時,心中總是牽挂楊姝。一次,他外出幾個月,寫了一首著名的《卜運算元》: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念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立意造語學民歌與古樂府的詞,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借水言情,極為深婉含蓄地表現他的相思之情。

儘管思念他楊姝,但最忘不了的還是詩詞。他讀李白的詩,讀著讀著就愈發對李白崇敬了。忍不住了就獨自一人去太白祠,謫仙樓去拜謁李白,以緬懷李白光輝的一生。他常常聯想起自己的不平遭遇,並與先賢李白的境遇相比較,並表明要忘掉過去。他在《秋日游採石訪太白墓》中寫道:

潦倒忘衰日,風流襲墊巾。未能分朽骨,還此挹余塵。

弔古無千載,傷心為一顰。依稀如到眼,氣類信吾人。

淹時苦炎暑,此日過初秋。舊籍存千畝,彝倫詠九疇。

但能尋曠盪,何必事深幽。未愧遼東笑,真誠知北游.

在《謁李太白祠》時,慨然寫道:

受君獨酌板橋句,想君不向嵇山時。

千載風流同一轍,孤墳數尺埋嵩藜。

文章誤人豈當日,聲名雖好終何為。

譬之花卉自開落,又如時鳥啼高低。

行吟漫葬江魚腹,鵩來空賦予何之。

君不見吾腰恥為小兒折,或折或棹為期。

又不見贏顛劉蹶不到耳。採花摘實相維持。

春寒漠漠青山路,厚顏已覺歸來遲。

一廛尚冀容此老,與君朽骨分東西。

在這期間,他特別思念楊姝,就寫了一首《謝池春》,作為求愛信,託人送給楊姝:

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后。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箇濃如酒。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相思,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這首詞,描寫相思之苦沒有第一首那麼直白,語言通俗淺近,但又含蓄而雋永。可想而知,楊姝MM接到這首表白愛情的求婚詞后,芳心大悅,不顧禮法,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做他的老婆。幾年後楊姝為李之儀生了一男一女。有了孩子的李之儀,欣喜若狂,愛的小屋頓時充滿了溫暖。他不再象過去一樣到處遊盪了,他常常與妻子兒女是廝守在一起,再也不能與妻子一起去野外遠訪了。

據王明清《揮麈后錄》記載他居住在當塗,以填詞為文消遣,詩人郭功甫也在當地寓居,由於文人相輕的緣故,兩人遂成仇敵。李之儀為朋友羅某作墓志銘,寫道:「姑孰之溪,其流有二,一清一濁。」清者指死者羅某,濁者自然就是影射郭功甫,郭銜恨切骨。李之儀晚年喪偶無子后,與楊姝同居,生了一子一女,因逢朝廷恩典,這個兒子也得到了蔭封。這時,蔡京再度復出為相,郭功甫知道蔡京記恨李之儀替范純仁寫遺表的事,趁機唆使當地一個姓吉的土豪起訴李之儀,說楊姝所生的兒子是他的,李之儀拿別人的兒子冒充親生,領受朝廷恩典。這個誣告迎合了蔡京的心理,居然告准,使李之儀在不明不白中被勒令除名,楊姝也受到杖決的非刑,據說郭功甫為之幸災樂禍,寫了一首打油詩嘲弄這對可憐的人:

七十餘歲老朝郎,曾向元祐說文章。

如今白首歸田后,卻與楊姝洗杖瘡。

文人的刻薄惡毒,一至於此!看到這條記載,這才明白為什麼在宋人筆記中一般都很不待見郭功甫,常常對他極盡取笑挖苦之能事,這人的品性,實在大有問題。

而李之儀對此並未在意,對楊姝依然是一往情深的,他從不因為被除名而後悔,相反卻在《浣溪沙·為楊姝作》中再次聲明:

玉室金堂不動塵。林梢綠遍已無春。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風雲外侶,煙鬟霧鬢月邊人。何妨沉醉到黃昏。

直到很久以後,李之儀的外甥林彥政和門人吳可思,代訟其冤,得以昭雪。但此時的他已是67歲的老人了。但據說這個兒子「墮其家風」,沒有多大的成就,大約跟幼年時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身世的污辱對小孩子的童年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吧,實在是令人扼腕的事!

李之儀71歲病逝於任上。後人尊其遺願,將其歸葬在當塗藏雲山麓。李之儀雖死,但他與楊姝致死不逾的愛情,令後人永世難忘。

李之儀對朋友忠誠,對情人忠實。正因為他多情重義,後人才懷念他。

他的多情,表現在他任貴州幕府時,就曾愛上營妓董九。蘇軾《立春日小集,戲李端叔》末句是:「須煩李居士,重說后三三」。顧禧註:「用『后三三』語,讀者往往不知道是指什麼,其實是就李端叔在定武做秘書時,特別喜歡營妓董九,蘇軾就用九數作為戲謔的話和他開玩笑。」

他的重義的,是連夢中都時時記的與之相好的青樓舊人,作《滿庭芳·有寄龍團為供求詩者,作長短句報之》:

花陌千條,珠簾十里。夢中還是揚州。月斜河漢,曾記醉歌樓。誰賦紅綾小砑,因飛絮、天與風流。春長在,仙源路離,空自泛漁舟。新秋。初雨過,龍團細碾,**浮甌。問殷勤何處,特地相留。應念長門賦罷,消渴甚、無物堪酬。情無盡,金扉玉牓,何日許重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詞風月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詞風月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二十六、八十朝郎洗「杖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