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一代名媛譚意歌

三十二、一代名媛譚意歌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流落湖南長沙的一代名媛譚意歌

--兼析詞牌名《長相思令》

舊燕初歸,梨花滿院,迤邐天氣融和。新睛巷陌,是處輕車轎馬,禊飲笙歌。舊賞人非,對佳時,一向樂少愁多。遠意沉沉,幽閨獨自顰蛾。正消黯,無言自感,憑高遠意,空寄煙波。從來美事,因甚天教兩處多磨?關懷強笑,向新來寬卻衣羅。似恁地人懷憔悴,甘心總為伊呵!

這首《長相思令》是流落湖南長沙的名妓譚意歌寫給他那個膽小如鼠的夫君張正字的,表達了她對遠方情人的無限思念。

《長相思令》又名《長相思》,原是唐教坊曲。因古人多用「長相思」三字入詩,所以後來后演變為樂府。南朝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李陵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蘇武詩:「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梁朝張率開始用「長相思」三字作為詞的首句,而陳後主、江總等人沿用其調,唐朝李白等人也紛紛仿效,到後來「長相思」漸漸地演變成專用的詞牌名。又名《雙紅豆》、《山漸青》、《憶多嬌》、《吳山青》、《越山青》。

據劉斧所編的小說集《青瑣高議》別集第三卷《譚意歌傳》記載:

譚意歌,小名叫英奴,父母在英州生了她。父親死後,她們母女流落到潭州──就是現在的長沙。八歲時,她的母親又去世了,她就被寄養在靠編造竹器維持生的小手工匠張文家。

有一天,官妓丁婉卿到張文家來,看中了聰明伶俐的譚意歌。就和張文套近乎。有事沒事邀請張文喝酒,也不講什麼。還隔三差五送錢財布匹給張文。後來漸漸送東西的次數更多,張文就對她說:「我家裡窮,沒有什麼可以報答您。如果有什麼事用得著我的,我願意盡我微薄之力,來答謝您。」婉卿說:「現在您既然這麼誠懇,我就坦白說。我就是想要你把譚意歌賣給我。」當時譚意歌才十歲,知道了張文和丁婉卿的想法后,憤怒地責問張文說:「即使我不是你的女兒,你怎麼忍心把我丟到娼妓家呢?您如果能把我嫁出去,哪怕是窮人家,我也願意啊!」最後張文還是把她買給了丁婉卿。

在丁婉卿的調教下,還不到十五歲的譚意歌就開始接客了。這時的譚意歌,出落得肌膚清潤,體態秀美,烏黑的頭髮,纖細的腰肢裊裊婷婷,一時之間沒有人能跟她媲美。加上她天性聰明,懂得音樂,又特別擅長詩賦文章。因此,許多年輕的公子王孫為討她喜歡,不管花多少錢都不在乎,爭先恐後地親近她。郡里的官員宴請聚會,也都請她去助興。

當時轉運使姓周,代理太守職務,有一次他請了很多賓客,譚意歌先來到周府,後來及有故博士也來到周府,在大廳上拜見轉運使。及博士的鬍鬚很漂亮,周轉運使就笑著對他說:「醫士拜時須拂地。及博士還沒來得及回答,譚意歌在旁邊說:郡侯宴處幕侵天。

有一次,譚意歌去見府官,在送上去的名片上說自己能飲酒作詩。有個叫蔣田的見了,覺得很可笑,就叫她對句,指著她的臉說:「冬瓜霜后頻添粉。」譚意歌就拉著蔣田的官服袖子回他一句:「木棗秋來也著緋。」著緋是指穿紅色官服。宋代規定,四品、五品官可著緋。蔣田聽了,心裡既慚愧又覺得譚意歌確實有文才。

有個姓魏的諫議大夫擔任長沙的地方長官,他到嶽麓山去遊覽,譚意歌也隨車前往。魏諫議出了上聯:朱衣吏引登青障。意歌對道:紅袖人扶下白雲。魏諫議很高興,幫她取了個名字叫文婉,字才姬。

劉宰相鎮守長沙時,有一天登上碧湘門城樓乘涼,看見一個漁夫正提著兩條魚走進一條狹長的巷子。就出了上聯:「雙魚入深巷。譚意歌脫口而出:尺素寄誰家。

有一天,譚意歌又陪同宰相乘車到嶽麓山。經過抱黃洞望山亭時,劉宰相吟了一首詩,譚意歌也和了一首詩:

真仙去后已千載,此構危亭四望賒。

靈跡幾迷三島路,憑高空想五雲車。

清猿嘯月千岩曉,古木吟風一徑斜。

鶴駕何時還古里,江城應少舊人家。

劉宰相見了這首詩,稱讚說:「簡直是詩妖!」在座的客人爭相傳閱,沒有一個不佩服的。

劉宰相問起她的來歷,譚意歌坦白地回答。宰相聽了,對她的遭遇表示同情。譚意歌趁機請求宰相讓她脫離妓女戶籍。劉宰相很同情她,批准了她的請求。

解除妓女身份后,譚意歌就開始尋找中意的對象,恰好汝州人張正字來擔任潭州茶官,譚意歌一見到張正字,就對人家說:「這就是我心中的白馬王子啊!」人家問她,她說:「他的風度、才學,都很合我的心意。」張正字聽說后,也很心動。有人為他們做了一首詩:

才色相逢方得意,風流相遇事尤佳。

牡丹移入仙都去,從此湘東無好花。

兩年後,張正字因為調動官職,又來見譚意歌。意歌為他打點行裝,在郊外為他餞行。張正字要上路的時候,意歌拉著他的手臂,跟他說:「你本來是名門子弟,我卻是娼妓之流。以卑賤配高貴,確實不是好姻緣,我們今天一分手,肯定沒有再見面的日子了。」正字說:「我們的山盟海誓像太陽與月亮一樣清楚坦白,若是誰違背了誓言,神靈也不會原諒他啊。」意歌又說:「我懷孕好幾個月了,這是你的骨肉啊,你應該想著他。」張正字含淚離開了她。

譚意歌從此不再出來走動,即使是住在她隔壁,也見不到她的面。一年過去了,譚意歌沒有接到張正字的隻言片語,就寫了一首詩寄給他:

瀟湘江上探春回,消盡寒冰落盡梅。

願得兒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歸來。

又過了一年,張正字還沒有回來,譚意歌就又寫了一封信:

湘東地區氣候溫暖,春天的景色格外動人。我面對著依稀如舊的景物,不免感嘆人事,獨自悲傷。有時強顏歡笑,卻又在不知不覺中流下傷心的淚。還附上了兩首詞,其中一首是文中開頭提到的《長相思令》,另一首是長傳不衰的《極相思令》:

湘東最是得春先,和氣暖如錦。清明過了,殘花巷陌,猶見鞦韆。對景感時情緒亂,這密意、翠羽空傳。風前月下,花時永晝,灑淚何言?

張正字收到意歌的書信后,心情一直不好,也悄悄地把意歌的信拿給和自己親近的人看,富於同情心的人都相當感嘆。

張正字在家裡有父母的管教,在外面又受到輿論的非議。一個月後,父母就定了和孫貫殿丞的女兒成婚。但他還是不敢寫信告訴譚意歌。過了一年,意歌才知道這件事,寫信給他說:

我身份微賤、見識淺陋,做您的妻子也已經三年,如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應該讓我知道。您突然這樣拋棄我,似乎有點薄情。古書上常講,男女之間有恩義才能結合,我一直相信這些話,但現在被您拋棄,也只能深深為自己的卑微弱小而感傷。既然盟誓被拋棄,其它也沒有什麼可說了。

張正字收到意歌的信,也只能嘆息惆悵。

三年後,張正字的妻子孫氏去世了。恰巧有人調動官職,從長沙回京,和張正字在辦公的地方相遇。張正字向人家打聽譚意歌的消息,那人大罵,說:「那姓張的真是鐵石心腸。如果讓有正義感的人見到他,他就慘了。」張正字問:「為什麼呢?」那人說:「意歌自從姓張的走後,就閉門不出,雖是鄰居也不容易見到她,聽說姓張的已經另外娶妻,意歌的心更加堅定,買了近郊的百十畝田來養活自己。她治理家務清正嚴肅,閑言雜語一絲一毫也無法影響她。還親自教育兒子。在我看來,古代的賢妻良母,也比她強不了多少。我要是見到姓張的,一定要好好指責他。」張正字聽了,很慚愧,很久都說不出話來。

張正字就往長沙去找譚意歌。譚意歌一見到張正字,趕快躲進屋裡把門關起來。正字說:「我涉水渡河,翻山越嶺,走了幾千里的路,都是為了你,你為什麼這麼狠心地拒絕我呢?難道我們過去相處感情不夠深嗎?」意歌說:「你已經有了妻室,我努力做到端莊貞潔。你還是走吧,不要再來找我。」正字說:「我的妻子已經死了。過去的事,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如果我沒有辦法跟你在一起,情願死在這裡。」意歌說:「我以前仰慕你,倉促地進了你的門,所以也容易被拋棄。如果你不會再拋棄我,你就應當找媒人來提親,正式舉行婚禮,然後我才能聽從你。不然的話,我們也不用再見面了。」終究還是不肯開門。張正字就照她所要求的辦,舉行納彩、問名等儀式,完全按照正規的婚禮進行。婚事結束,張正字就帶著意歌回到了京師。

譚意歌治理家務,很有條理,和親族相處也都很得體,家族內外都很和睦,家業興旺發達。意歌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考中了進士。意歌終身都享有封號,和張正字白頭到老。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流落湖南長沙的一代名媛譚意歌

--兼析詞牌名《長相思令》

舊燕初歸,梨花滿院,迤邐天氣融和。新睛巷陌,是處輕車轎馬,禊飲笙歌。舊賞人非,對佳時,一向樂少愁多。遠意沉沉,幽閨獨自顰蛾。正消黯,無言自感,憑高遠意,空寄煙波。從來美事,因甚天教兩處多磨?關懷強笑,向新來寬卻衣羅。似恁地人懷憔悴,甘心總為伊呵!

這首《長相思令》是流落湖南長沙的名妓譚意歌寫給他那個膽小如鼠的夫君張正字的,表達了她對遠方情人的無限思念。

《長相思令》又名《長相思》,原是唐教坊曲。因古人多用「長相思」三字入詩,所以後來后演變為樂府。南朝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李陵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蘇武詩:「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梁朝張率開始用「長相思」三字作為詞的首句,而陳後主、江總等人沿用其調,唐朝李白等人也紛紛仿效,到後來「長相思」漸漸地演變成專用的詞牌名。又名《雙紅豆》、《山漸青》、《憶多嬌》、《吳山青》、《越山青》。

據劉斧所編的小說集《青瑣高議》別集第三卷《譚意歌傳》記載:

譚意歌,小名叫英奴,父母在英州生了她。父親死後,她們母女流落到潭州──就是現在的長沙。八歲時,她的母親又去世了,她就被寄養在靠編造竹器維持生的小手工匠張文家。

有一天,官妓丁婉卿到張文家來,看中了聰明伶俐的譚意歌。就和張文套近乎。有事沒事邀請張文喝酒,也不講什麼。還隔三差五送錢財布匹給張文。後來漸漸送東西的次數更多,張文就對她說:「我家裡窮,沒有什麼可以報答您。如果有什麼事用得著我的,我願意盡我微薄之力,來答謝您。」婉卿說:「現在您既然這麼誠懇,我就坦白說。我就是想要你把譚意歌賣給我。」當時譚意歌才十歲,知道了張文和丁婉卿的想法后,憤怒地責問張文說:「即使我不是你的女兒,你怎麼忍心把我丟到娼妓家呢?您如果能把我嫁出去,哪怕是窮人家,我也願意啊!」最後張文還是把她買給了丁婉卿。

在丁婉卿的調教下,還不到十五歲的譚意歌就開始接客了。這時的譚意歌,出落得肌膚清潤,體態秀美,烏黑的頭髮,纖細的腰肢裊裊婷婷,一時之間沒有人能跟她媲美。加上她天性聰明,懂得音樂,又特別擅長詩賦文章。因此,許多年輕的公子王孫為討她喜歡,不管花多少錢都不在乎,爭先恐後地親近她。郡里的官員宴請聚會,也都請她去助興。

當時轉運使姓周,代理太守職務,有一次他請了很多賓客,譚意歌先來到周府,後來及有故博士也來到周府,在大廳上拜見轉運使。及博士的鬍鬚很漂亮,周轉運使就笑著對他說:「醫士拜時須拂地。及博士還沒來得及回答,譚意歌在旁邊說:郡侯宴處幕侵天。

有一次,譚意歌去見府官,在送上去的名片上說自己能飲酒作詩。有個叫蔣田的見了,覺得很可笑,就叫她對句,指著她的臉說:「冬瓜霜后頻添粉。」譚意歌就拉著蔣田的官服袖子回他一句:「木棗秋來也著緋。」著緋是指穿紅色官服。宋代規定,四品、五品官可著緋。蔣田聽了,心裡既慚愧又覺得譚意歌確實有文才。

有個姓魏的諫議大夫擔任長沙的地方長官,他到嶽麓山去遊覽,譚意歌也隨車前往。魏諫議出了上聯:朱衣吏引登青障。意歌對道:紅袖人扶下白雲。魏諫議很高興,幫她取了個名字叫文婉,字才姬。

劉宰相鎮守長沙時,有一天登上碧湘門城樓乘涼,看見一個漁夫正提著兩條魚走進一條狹長的巷子。就出了上聯:「雙魚入深巷。譚意歌脫口而出:尺素寄誰家。

有一天,譚意歌又陪同宰相乘車到嶽麓山。經過抱黃洞望山亭時,劉宰相吟了一首詩,譚意歌也和了一首詩:

真仙去后已千載,此構危亭四望賒。

靈跡幾迷三島路,憑高空想五雲車。

清猿嘯月千岩曉,古木吟風一徑斜。

鶴駕何時還古里,江城應少舊人家。

劉宰相見了這首詩,稱讚說:「簡直是詩妖!」在座的客人爭相傳閱,沒有一個不佩服的。

劉宰相問起她的來歷,譚意歌坦白地回答。宰相聽了,對她的遭遇表示同情。譚意歌趁機請求宰相讓她脫離妓女戶籍。劉宰相很同情她,批准了她的請求。

解除妓女身份后,譚意歌就開始尋找中意的對象,恰好汝州人張正字來擔任潭州茶官,譚意歌一見到張正字,就對人家說:「這就是我心中的白馬王子啊!」人家問她,她說:「他的風度、才學,都很合我的心意。」張正字聽說后,也很心動。有人為他們做了一首詩:

才色相逢方得意,風流相遇事尤佳。

牡丹移入仙都去,從此湘東無好花。

兩年後,張正字因為調動官職,又來見譚意歌。意歌為他打點行裝,在郊外為他餞行。張正字要上路的時候,意歌拉著他的手臂,跟他說:「你本來是名門子弟,我卻是娼妓之流。以卑賤配高貴,確實不是好姻緣,我們今天一分手,肯定沒有再見面的日子了。」正字說:「我們的山盟海誓像太陽與月亮一樣清楚坦白,若是誰違背了誓言,神靈也不會原諒他啊。」意歌又說:「我懷孕好幾個月了,這是你的骨肉啊,你應該想著他。」張正字含淚離開了她。

譚意歌從此不再出來走動,即使是住在她隔壁,也見不到她的面。一年過去了,譚意歌沒有接到張正字的隻言片語,就寫了一首詩寄給他:

瀟湘江上探春回,消盡寒冰落盡梅。

願得兒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歸來。

又過了一年,張正字還沒有回來,譚意歌就又寫了一封信:

湘東地區氣候溫暖,春天的景色格外動人。我面對著依稀如舊的景物,不免感嘆人事,獨自悲傷。有時強顏歡笑,卻又在不知不覺中流下傷心的淚。還附上了兩首詞,其中一首是文中開頭提到的《長相思令》,另一首是長傳不衰的《極相思令》:

湘東最是得春先,和氣暖如錦。清明過了,殘花巷陌,猶見鞦韆。對景感時情緒亂,這密意、翠羽空傳。風前月下,花時永晝,灑淚何言?

張正字收到意歌的書信后,心情一直不好,也悄悄地把意歌的信拿給和自己親近的人看,富於同情心的人都相當感嘆。

張正字在家裡有父母的管教,在外面又受到輿論的非議。一個月後,父母就定了和孫貫殿丞的女兒成婚。但他還是不敢寫信告訴譚意歌。過了一年,意歌才知道這件事,寫信給他說:

我身份微賤、見識淺陋,做您的妻子也已經三年,如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應該讓我知道。您突然這樣拋棄我,似乎有點薄情。古書上常講,男女之間有恩義才能結合,我一直相信這些話,但現在被您拋棄,也只能深深為自己的卑微弱小而感傷。既然盟誓被拋棄,其它也沒有什麼可說了。

張正字收到意歌的信,也只能嘆息惆悵。

三年後,張正字的妻子孫氏去世了。恰巧有人調動官職,從長沙回京,和張正字在辦公的地方相遇。張正字向人家打聽譚意歌的消息,那人大罵,說:「那姓張的真是鐵石心腸。如果讓有正義感的人見到他,他就慘了。」張正字問:「為什麼呢?」那人說:「意歌自從姓張的走後,就閉門不出,雖是鄰居也不容易見到她,聽說姓張的已經另外娶妻,意歌的心更加堅定,買了近郊的百十畝田來養活自己。她治理家務清正嚴肅,閑言雜語一絲一毫也無法影響她。還親自教育兒子。在我看來,古代的賢妻良母,也比她強不了多少。我要是見到姓張的,一定要好好指責他。」張正字聽了,很慚愧,很久都說不出話來。

張正字就往長沙去找譚意歌。譚意歌一見到張正字,趕快躲進屋裡把門關起來。正字說:「我涉水渡河,翻山越嶺,走了幾千里的路,都是為了你,你為什麼這麼狠心地拒絕我呢?難道我們過去相處感情不夠深嗎?」意歌說:「你已經有了妻室,我努力做到端莊貞潔。你還是走吧,不要再來找我。」正字說:「我的妻子已經死了。過去的事,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如果我沒有辦法跟你在一起,情願死在這裡。」意歌說:「我以前仰慕你,倉促地進了你的門,所以也容易被拋棄。如果你不會再拋棄我,你就應當找媒人來提親,正式舉行婚禮,然後我才能聽從你。不然的話,我們也不用再見面了。」終究還是不肯開門。張正字就照她所要求的辦,舉行納彩、問名等儀式,完全按照正規的婚禮進行。婚事結束,張正字就帶著意歌回到了京師。

譚意歌治理家務,很有條理,和親族相處也都很得體,家族內外都很和睦,家業興旺發達。意歌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考中了進士。意歌終身都享有封號,和張正字白頭到老。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流落湖南長沙的一代名媛譚意歌

--兼析詞牌名《長相思令》

舊燕初歸,梨花滿院,迤邐天氣融和。新睛巷陌,是處輕車轎馬,禊飲笙歌。舊賞人非,對佳時,一向樂少愁多。遠意沉沉,幽閨獨自顰蛾。正消黯,無言自感,憑高遠意,空寄煙波。從來美事,因甚天教兩處多磨?關懷強笑,向新來寬卻衣羅。似恁地人懷憔悴,甘心總為伊呵!

這首《長相思令》是流落湖南長沙的名妓譚意歌寫給他那個膽小如鼠的夫君張正字的,表達了她對遠方情人的無限思念。

《長相思令》又名《長相思》,原是唐教坊曲。因古人多用「長相思」三字入詩,所以後來后演變為樂府。南朝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李陵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蘇武詩:「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梁朝張率開始用「長相思」三字作為詞的首句,而陳後主、江總等人沿用其調,唐朝李白等人也紛紛仿效,到後來「長相思」漸漸地演變成專用的詞牌名。又名《雙紅豆》、《山漸青》、《憶多嬌》、《吳山青》、《越山青》。

據劉斧所編的小說集《青瑣高議》別集第三卷《譚意歌傳》記載:

譚意歌,小名叫英奴,父母在英州生了她。父親死後,她們母女流落到潭州──就是現在的長沙。八歲時,她的母親又去世了,她就被寄養在靠編造竹器維持生的小手工匠張文家。

有一天,官妓丁婉卿到張文家來,看中了聰明伶俐的譚意歌。就和張文套近乎。有事沒事邀請張文喝酒,也不講什麼。還隔三差五送錢財布匹給張文。後來漸漸送東西的次數更多,張文就對她說:「我家裡窮,沒有什麼可以報答您。如果有什麼事用得著我的,我願意盡我微薄之力,來答謝您。」婉卿說:「現在您既然這麼誠懇,我就坦白說。我就是想要你把譚意歌賣給我。」當時譚意歌才十歲,知道了張文和丁婉卿的想法后,憤怒地責問張文說:「即使我不是你的女兒,你怎麼忍心把我丟到娼妓家呢?您如果能把我嫁出去,哪怕是窮人家,我也願意啊!」最後張文還是把她買給了丁婉卿。

在丁婉卿的調教下,還不到十五歲的譚意歌就開始接客了。這時的譚意歌,出落得肌膚清潤,體態秀美,烏黑的頭髮,纖細的腰肢裊裊婷婷,一時之間沒有人能跟她媲美。加上她天性聰明,懂得音樂,又特別擅長詩賦文章。因此,許多年輕的公子王孫為討她喜歡,不管花多少錢都不在乎,爭先恐後地親近她。郡里的官員宴請聚會,也都請她去助興。

當時轉運使姓周,代理太守職務,有一次他請了很多賓客,譚意歌先來到周府,後來及有故博士也來到周府,在大廳上拜見轉運使。及博士的鬍鬚很漂亮,周轉運使就笑著對他說:「醫士拜時須拂地。及博士還沒來得及回答,譚意歌在旁邊說:郡侯宴處幕侵天。

有一次,譚意歌去見府官,在送上去的名片上說自己能飲酒作詩。有個叫蔣田的見了,覺得很可笑,就叫她對句,指著她的臉說:「冬瓜霜后頻添粉。」譚意歌就拉著蔣田的官服袖子回他一句:「木棗秋來也著緋。」著緋是指穿紅色官服。宋代規定,四品、五品官可著緋。蔣田聽了,心裡既慚愧又覺得譚意歌確實有文才。

有個姓魏的諫議大夫擔任長沙的地方長官,他到嶽麓山去遊覽,譚意歌也隨車前往。魏諫議出了上聯:朱衣吏引登青障。意歌對道:紅袖人扶下白雲。魏諫議很高興,幫她取了個名字叫文婉,字才姬。

劉宰相鎮守長沙時,有一天登上碧湘門城樓乘涼,看見一個漁夫正提著兩條魚走進一條狹長的巷子。就出了上聯:「雙魚入深巷。譚意歌脫口而出:尺素寄誰家。

有一天,譚意歌又陪同宰相乘車到嶽麓山。經過抱黃洞望山亭時,劉宰相吟了一首詩,譚意歌也和了一首詩:

真仙去后已千載,此構危亭四望賒。

靈跡幾迷三島路,憑高空想五雲車。

清猿嘯月千岩曉,古木吟風一徑斜。

鶴駕何時還古里,江城應少舊人家。

劉宰相見了這首詩,稱讚說:「簡直是詩妖!」在座的客人爭相傳閱,沒有一個不佩服的。

劉宰相問起她的來歷,譚意歌坦白地回答。宰相聽了,對她的遭遇表示同情。譚意歌趁機請求宰相讓她脫離妓女戶籍。劉宰相很同情她,批准了她的請求。

解除妓女身份后,譚意歌就開始尋找中意的對象,恰好汝州人張正字來擔任潭州茶官,譚意歌一見到張正字,就對人家說:「這就是我心中的白馬王子啊!」人家問她,她說:「他的風度、才學,都很合我的心意。」張正字聽說后,也很心動。有人為他們做了一首詩:

才色相逢方得意,風流相遇事尤佳。

牡丹移入仙都去,從此湘東無好花。

兩年後,張正字因為調動官職,又來見譚意歌。意歌為他打點行裝,在郊外為他餞行。張正字要上路的時候,意歌拉著他的手臂,跟他說:「你本來是名門子弟,我卻是娼妓之流。以卑賤配高貴,確實不是好姻緣,我們今天一分手,肯定沒有再見面的日子了。」正字說:「我們的山盟海誓像太陽與月亮一樣清楚坦白,若是誰違背了誓言,神靈也不會原諒他啊。」意歌又說:「我懷孕好幾個月了,這是你的骨肉啊,你應該想著他。」張正字含淚離開了她。

譚意歌從此不再出來走動,即使是住在她隔壁,也見不到她的面。一年過去了,譚意歌沒有接到張正字的隻言片語,就寫了一首詩寄給他:

瀟湘江上探春回,消盡寒冰落盡梅。

願得兒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歸來。

又過了一年,張正字還沒有回來,譚意歌就又寫了一封信:

湘東地區氣候溫暖,春天的景色格外動人。我面對著依稀如舊的景物,不免感嘆人事,獨自悲傷。有時強顏歡笑,卻又在不知不覺中流下傷心的淚。還附上了兩首詞,其中一首是文中開頭提到的《長相思令》,另一首是長傳不衰的《極相思令》:

湘東最是得春先,和氣暖如錦。清明過了,殘花巷陌,猶見鞦韆。對景感時情緒亂,這密意、翠羽空傳。風前月下,花時永晝,灑淚何言?

張正字收到意歌的書信后,心情一直不好,也悄悄地把意歌的信拿給和自己親近的人看,富於同情心的人都相當感嘆。

張正字在家裡有父母的管教,在外面又受到輿論的非議。一個月後,父母就定了和孫貫殿丞的女兒成婚。但他還是不敢寫信告訴譚意歌。過了一年,意歌才知道這件事,寫信給他說:

我身份微賤、見識淺陋,做您的妻子也已經三年,如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應該讓我知道。您突然這樣拋棄我,似乎有點薄情。古書上常講,男女之間有恩義才能結合,我一直相信這些話,但現在被您拋棄,也只能深深為自己的卑微弱小而感傷。既然盟誓被拋棄,其它也沒有什麼可說了。

張正字收到意歌的信,也只能嘆息惆悵。

三年後,張正字的妻子孫氏去世了。恰巧有人調動官職,從長沙回京,和張正字在辦公的地方相遇。張正字向人家打聽譚意歌的消息,那人大罵,說:「那姓張的真是鐵石心腸。如果讓有正義感的人見到他,他就慘了。」張正字問:「為什麼呢?」那人說:「意歌自從姓張的走後,就閉門不出,雖是鄰居也不容易見到她,聽說姓張的已經另外娶妻,意歌的心更加堅定,買了近郊的百十畝田來養活自己。她治理家務清正嚴肅,閑言雜語一絲一毫也無法影響她。還親自教育兒子。在我看來,古代的賢妻良母,也比她強不了多少。我要是見到姓張的,一定要好好指責他。」張正字聽了,很慚愧,很久都說不出話來。

張正字就往長沙去找譚意歌。譚意歌一見到張正字,趕快躲進屋裡把門關起來。正字說:「我涉水渡河,翻山越嶺,走了幾千里的路,都是為了你,你為什麼這麼狠心地拒絕我呢?難道我們過去相處感情不夠深嗎?」意歌說:「你已經有了妻室,我努力做到端莊貞潔。你還是走吧,不要再來找我。」正字說:「我的妻子已經死了。過去的事,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如果我沒有辦法跟你在一起,情願死在這裡。」意歌說:「我以前仰慕你,倉促地進了你的門,所以也容易被拋棄。如果你不會再拋棄我,你就應當找媒人來提親,正式舉行婚禮,然後我才能聽從你。不然的話,我們也不用再見面了。」終究還是不肯開門。張正字就照她所要求的辦,舉行納彩、問名等儀式,完全按照正規的婚禮進行。婚事結束,張正字就帶著意歌回到了京師。

譚意歌治理家務,很有條理,和親族相處也都很得體,家族內外都很和睦,家業興旺發達。意歌後來又生了一個兒子,考中了進士。意歌終身都享有封號,和張正字白頭到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詞風月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詞風月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三十二、一代名媛譚意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