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前朝族裔,可堪用否
吏部的奏疏擺在了御案之上,皇帝趙桓的眉頭頓時皺起。
內容很簡單,郭京的履歷,記載著他的年齒、籍貫、以及升遷記錄。
郭京,邢州堯山人氏。
堯山郭氏,一個當前並不知名的小家族,但一百多年前曾出過一個大人物——(后)周太祖郭威。
換句話說,郭京很有可能,甚至確定就是郭威的族裔。m.
眾所周知,郭威幾個兒子都因戰亂和朝野紛爭被處死,稱帝之後將皇位傳給了養子柴榮,所有人們習慣了後周皇族姓柴這件事。
後周恭帝柴宗訓曾被冊封為鄭王,英年早逝之後,趙宋皇室又先後從柴氏宗親里選出一些人來厚待,賞賜爵位,冊封官職,做出了厚待前朝宗親,被朝野士林稱道的舉動。
一百多年來,人們也逐漸淡忘了柴氏,淡忘了後周王朝,更加淡忘了後周太祖姓郭這件事。
現如今,查出來郭京是郭威族裔,哪怕沒有直系血緣關係,但在講究宗法的古代,也非同小可。
如果後周依舊延續至今,郭京完全可以往自己臉上貼金,自稱是皇室宗親。但在一個新王朝,前朝宗親往往會特別低調,甚至隱名埋名,原因不言而喻。
而今,郭京這個流落在外,血緣極遠的所謂前朝皇室族裔的身份被發現,被擺上了當朝皇帝的御案之上。
「這是真的嗎?」
「吏部的查證應該不會錯。」
面對趙桓的詢問,高振力小心翼翼地回答,身為中書舍人,見慣了朝中風浪,他太明白這件事的厲害關係。
「中書複核了嗎?」
「官家,河北路遭金賊入侵,暫時無法複核……臣以為,可以給康王殿下下詔,代為複核,只是……眼下詔書送達恐有困難。」
得了,死無對證。
所以,那就只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歷朝歷代,對於前朝皇族都是要小心提防,你要是覺得沒什麼那可就大錯特錯?想想漢光武劉秀,還有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靠的是什麼起家?
五代十國那會,後唐和南唐可都號稱是唐朝李氏後裔,一旦披上了一層「光環」外衣,再手握兵權,就不得不小心了。
「此事…如何是好呢?」
「這……」
面對皇帝的垂詢,高振力有些遲疑了,沉吟片刻才道:「郭氏沒落已久,郭京本人未必知曉此事,不過…萬一有人拿此事做文章,不得不防……
只是郭京和他麾下的六甲神兵,作戰驍勇,乃是城中抗金主力,此事……著實有些難辦呀!」
有用的廢話,趙桓豈會不知?意味深長地看向高振力,追問之情溢於言表。
「官家…若是少了郭京和六甲神兵,抗金兵力不足不說,只怕城裡…其他兵馬,也難以管束了。」
別看城中十萬兵馬,但皇帝趙桓真正能掌控的又有多少呢?眼下是微妙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可就很難說了。
高振力續道:「可若不當回事,就有定會有人拿此事大做文章,城中…怕是會更加紛亂……郭京知曉此事,怕是也難再安心抗敵。」
趙桓無奈一聲長嘆,皇帝當道這個份上也是少見,朝中大臣不是一條心,武將更是尾大不掉。
某種程度上,他甚至更願意相信金人的許諾,也不願意再相信自己的軍隊,不願意相信自己人。
「說說的你主意。」
「是…」
高振力知道躲不過去,說道:「不若派郭京所部出城,一來突破金賊防線,攪動局勢。二來……若是能夠接應康王殿下的援軍,東京的壓力將會好很多,與金人的談判想必能順利不少。」
「郭京…他能行嗎?」
「當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不妨一試。」
高振力道:「如此,何相公、孫相公應該都能接受,禁軍應該也無異議,正面抗敵突圍…也能夠激勵士氣,城中百姓也當無異議。」
「讓朕想想。」
茲事體大,趙桓難得沒有衝動決斷,打算深思熟慮一下,但是……有人並不打算給他這個時間和機會。
……
儘管衝突不斷,前有蕭慶遇襲,後有茂德帝姬出城被阻事,但宋金之間的談判始終沒有中斷。
沒有得到茂德帝姬,完顏宗望十分生氣,但仍舊耐著性子派他的使者劉晏進城勸降。
打下東京固然是好,如果宋國能夠主動投降,也是一裝好事。一樣的結果,過程就變得十分重要,到底是自己主導還是完顏宗翰力克,對於金國上層而言,有很大的差別。
所以劉晏此行也算是肩負使命而來,昨日面見宋國宰輔之後,並未得到了實質性的結果。劉晏特意提出,要求次日面見宋國皇帝。
眼瞅著就到臘月了,金軍已經失去了最後的耐性。
在劉晏看來,宋國也沒有多少實力和能耐堅持下去,連太上皇艮岳的假山都拆了取石頭,城中士氣也已經無比低落,又能再堅持多久呢?
與其最後城破,雞飛蛋打,成了階下囚,還不如現在和談,還能夠有些許條件可講,保住地位榮華。
至於一個茂德帝姬……二太子固然生氣,但在國家大事面前,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宋國的公主多了,另選一個聯姻有何不可?
劉晏滿心思索著,明日如何向宋國皇帝痛陳利害,說服宋國儘早和談投降,簽下各地賠款的文書。
然而他唇槍舌戰,功成名就的願望尚未來得及實現,便徹底終結在了這個夜晚。
大雪紛飛之中,一群憤怒的宋國百姓衝破了兵丁的護衛,沖入了禮賓院之中,在拳腳與棍棒之中,劉先生被打的滿地找牙,筋骨碎裂,最終一命嗚呼。
混亂之中,聽到有人高喊著為「公主復仇,打死金狗,誓死不降,驅逐胡虜」之類的口號說辭,人群之中還有人提到了郭京和六甲神兵,甚至有人看到,有六甲神兵的兵丁出沒其中。
一個似似而非的出身,一場義憤填膺的民變,一次使節的意外身亡,改變了東京汴梁微妙的現狀,促使皇帝趙桓做出了某種決斷,繼而改變了整個天下,及許多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