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

第一六七章

現場的所有人都緘默了。

一片沉寂之中,突然有人說:「那個『公務員』,不會是……公共服務員的意思吧?」

茹瑞:公共服務員1號

郁新:公共服務員2號

楊士奇:公共服務員3號

解縉:公共服務員….

解縉垂死病中驚坐起:「我不是公共服務員!」

郁新也沉痛道:"感情之前百姓們敢舉報炫富小領導的子女是因為,他們覺得我們這幫在他們家裡打工的打工仔們,偷了他們家的錢……不是單純的因為什麼法治嗎?"

茹:"……"

他覺得郁新真相了。

朱允炆這時突然插嘴:「所以在未來,主人不是我們是人民;奴僕不是人民是我們啊。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他說罷,自顧自笑了一下。他這時覺得,自己做百姓也不是不行,在未來來看,那四叔不就成了自己的奴僕了嗎?

「哎呀,挺有趣,挺有趣。」多少也是到了查詢一下精神狀態的程度了。

總而言之,大家都對「民主」與「無產階級革命的億點點小震撼」,有了更深的理解。震耳欲聾的沉默中,老朱發出靈魂疑問:

"真的要工業化嗎?"

他原本是自信的。現在又不自信了。他覺得馬哲也不必立刻燒過來。它有點不適合現在的自己看。

【稅收問題就暫時講到這兒了。up查資料時最感慨的還是看到已逝世的著名明清經濟史專家伍丹戈教授的這段話:

明代的洪武、永樂兩朝是封建朝廷企圖保持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雖然該所有制已經是局部的),及與地租與賦稅不分的田賦制度的一個最後、是最頑固的時代。

皇權和紳權的博弈,一段話就概括的很淋漓盡致。】

「博什麼博,最後都是奴僕和奴僕。」朱棣是有點幽默在身上的。

【土地的宿命呢,反正現在的生產力也是逃不開的。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土地財政,房地產泡沫令人驚心。

如此種種,還是我們經過了徹底的土改,完成了工業化后還得面對的。那些沒工業化的更不用說了。

要工業化就得建工廠,建工廠就得征地,征地就得土改,然後就是啪啪啪,一堆以運輸隊長、尼赫魯、莫迪那樣依靠權貴階層,進行妥協土改的失敗案例。

減租啊,贖買啊啥的。】

雖然又是很多聽不懂的東西。但是大家已經能夠嫻熟的連蒙帶猜出他們能猜出來的東西了。

茹瑞確信:「地真的很重要。」

郁新琢磨著:「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變化,有些跟上時代的大地主,就變成了大資本家,從買地變成了投資辦廠?"

將軍們再度提煉重點:

懂了,要辦廠!不如就從玻璃廠開始辦起吧!郭英則額外琢磨:我那書店算是廠子嗎?算吧……若是算的話,做生何不如做熟?還是書店好!

【運輸隊長還是裡頭的tp人物勒。

尼赫魯這種——嗯,莫名其妙打兔子,導致一向洞察力max的他都想了10天10夜的……印度偉人。

就,三哥嘛,習慣就好!不習慣,我們就得一不小心自衛反擊打到看到他們首都新德里建築物的程度了。

我軍3個走散的士兵端掉了他們兩個炮兵陣地,一個榴彈炮陣地,擊斃擊傷7人。不得不發出了靈魂質問:「敵非但不降,還膽敢反抗」。】

朱權震撼道:「我還以為這三哥是比我們強的意思呢。」

傅友德:"……這算不算優良的傳統。完美繼承了王玄策的昔日故事。"

朱棣思考:「那印度還挺大了,要是那麼好打,要不然讓鄭和順便帶個隊伍過去滅了它們算了。"

【哎!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啊,都是被迫的啊!要不怎麼叫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呢?為了隔壁小伙們破碎的心靈,國家都沒咋宣傳,很多人壓根都不知道居然捧過印度哩。

都說戰爭是轉移內部矛盾的利器,不知道這莫名其妙的戰爭和印度土改累積的矛盾關聯多大。】

大家:"?"

都快打到別人的首都了!這時候,就是對兔朝充滿濾鏡的他們,也說不出那句「兔子能有什麼壞心思」了。

兔子能有什麼壞心思?

兔子的壞心思太多了。

br/>然而,當這種震撼消失之後,大家回歸了理智。

"不行啊,兔子還是太膽小了,就該把明朝的土地給畫出來,那可是明(朱)朝(棣)打下的江山,憑什麼平白沒了?"朱棣憤憤不平,「我們聽了這麼多未來的事情,我們說啥了嗎?那些蔓爾小國,就該變成的咱們的布政司!"

【好啦!我們——額,建文新政?】

朱允炆:"?"朱允炆:"?!?!"已經在等待這一p結束的朱允炆,精神狀態突然又恢復正常了!

【先從官制改革講起吧!大體可以分為中央的,地方的,未入流的這三部分。

先說中央的。

1、六部尚書正二品正一品。

2、在尚書和侍郎(正三品)之間,又每部添設2個正二品左、右侍中(蹇義復舊制疏稱侍郎,但實錄稱侍中,如禮部侍中黃觀)

3、戶部、刑部革除12清吏司,合兵為具體職能的四司。別小看這短短的3行字啊,朱允炆可是重新構架了新的六部體系——尤其是戶部、刑部的。】

在場的兩位尚書,不禁先看了皇孫一眼,又悄悄瞥了老朱一眼。深恨自己沒有趕上好時間。正一品!廢掉的中書省左右丞相,不就是正一品?

然後他們再琢磨琢磨,突然意識到.…郁新:"其實我應該當過吧?不過這高官厚祿,應該沒有收買我。"

【我們以戶部為例吧。

洪武5年,朱元璋定戶部的職責,尚書之下,設總部、度支部、金部、倉部,稱為四子部。經過一些摸索。洪武13年確定了各子部的具體職能。總部:掌天下貢賦、戶婚、田土、農桑。度支:掌度支國用。金部:掌天下庫藏。倉部:掌天下倉廩。

ps:2個侍郎雖然是尚書的輔助,但尚書、左侍郎、右侍郎的具體職責一般有區分,各人落實不同的工作。

這裡,我們可以把尚書+侍郎這個整體,簡單理解為上級機構。

不過,運行了11年以後,朱元璋再次作出改革,建了一個12清吏司,下轄四科。

12清吏司,按地域劃分,分別對應每個省份,比如戶部浙江清吏司,管轄浙江境內的所有戶部工作。

就是,把原

來的2級結構改成了3級結構。

舉個例子,浙江發生了水災,戶部要賑災。原本是:戶部尚書對總部的人說,你找人去處理浙江的事抓了一個幹活的

現在是:戶部尚書對浙江清吏司的人說,你負責找到民科(對應總部的mini版本)說,你找人去處理抓了一個幹活的。

朱允炆裁12清吏司,設職民、度支、金帛、倉庾四司。是改回了洪武13年的構架。】

「瞎改。」朱棣冷哼道,「我爹不比你懂?」他嘴上這麼說,實則早豎起了耳朵,把這些都給聽全了,還發現了其中的矛盾。

"改舊制就改舊制,幹嘛還比著我爹取相似又不相同的新名字,你咋那麼愛取名,我看你以後最適合的職業是擺攤去街邊替人取名字。"

【12清吏司的架構人數多於四子部架構是無疑的。

但朱元璋這種小政府愛好者寧願冗員也要這麼干,可能是擔心國家太大了,這些人管不過來。分省的話,就等於把工作量切割了。

兩個框架到底哪個好,就算是現在的學者也爭論不清。】

朱允炆支棱起來了,他覺得多年沉冤,一朝得雪:「看看,看看,後世的學者,都為我說話!」

朱元璋哼了一聲:「咱兩個都用過,咱覺得12清吏司好。而且,兩個都是咱想的。」

就說,咱這麼牛逼,咱驕傲了嗎?

【有人認為,這麼做,戶籍歸屬清楚,有利於賦稅錢糧的收納效率。也有人認為,不以專業職能為基礎作為分工原則,很災難。

肉眼可見的,省和省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暢。彼此間融通及調整的彈性降低。戶籍清理等繁竣的工作,不容易大規模進行。

明朝的黃冊後來流於形式,和這個構架應該也有一定的關係。

——ps:up不認為朱允炆有魄力主持清理戶籍。所以,弊端和他關係不大,他應該就是單純的想裁員。】

朱允炆:

朱元璋怒道:「攝宗好孫不也完成了天下田畝清丈?咋就是我構架的問題!」

朱棣琢磨:「未來是專門的財政部、教育部……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學習學習,不要再拘泥於六部

r/>

朱元璋:"……好啊,不靖難,你也想再造大明是吧?"

【尚書地位up這個不用提了,提高文官的地位最最明顯的舉動。

至於侍中到底是幹啥的,現在沒有資料了,可能是進一步明晰尚書-侍郎這個構成裡面的職責。

明朝那個左、右位次序列的設定,有些職位有,如侍郎;有些沒有,如光祿寺少卿。

朱允炆基本上把它們全都加上了左、右二字,藉此明晰了職責和位次。

這個舉動,up認為是好的,任何時候,一個清晰的組織架構都有利於系統的運轉。but,朱棣上台又全都改了回去。】

朱棣據理力爭:「他只是加了『左右』二字,你怎麼知道他就明確了職責?我就不相信,史料裡頭有這種表述!"

「沒有的緣故,應該是都被你燒毀了吧。」朱樉涼涼道,"太子棣弟。"

【有個特殊情況,可以看到搞不好,朱棣本人是糾結的。朱元璋設太常寺少卿,無左右朱允炆增左右

蹇義報告,朱棣刪左右

蹇義說,吏部在舊文件堆里發現,洪武年間曾用過左、右二字加左右

這一整段都記載在《蹇義復舊制疏》,後文我們將不斷的引用它。這個奏疏裡面有很多小細節都體現了朱棣對於建文新政嘴上說全盤否定,實際上暗搓搓的繼承了一部分的事實。

s,up揣測——揣測哈,基於其他情況的合理揣測——我們後面會看到的。

朱棣是覺得太常寺卿分左右比較好,所以有了這個翻出來「舊文件堆」的行為,去美化。啊,美好的東西,都是我爹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開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會造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開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會造反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六七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