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口才智慧》(11)
委婉動聽:把話說到別人心窩裡去的口才智慧
直話容易出口傷人,委婉讓人容易接受。在講話時不直陳本意,而是用委婉含蓄之詞加以烘托或暗示,使對方舒服地聽到耳里去,順利地流到心裡去,更容易產生良好的效果,達到真正說話的目的。因此,為了把話說到別人心窩裡,我們說話盡量要委婉動聽,直話彎話,硬話軟說,盡量做到曲折含蓄。
委婉讓你更具親和力
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多說些委婉的話,更能體現你的親和力,很明顯,具有親和力的話語更能為人們所接受。
許多預備役軍人在受訓期間都不太喜歡理髮,最常抱怨的就是必須理髮的這一規定。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仍是普通老百姓。一級上士哈里·愷撒有一次奉命訓練一群預備役士官。按照過去一般軍人管理法,他大可對那群士官吼叫,或出言恫嚇。但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間接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他說:「先生們,你們都是未來的領導者,你們現在如何被領導,將來就要如何去領導別人。諸位都知道部隊對頭髮的規定,我今天就要按照規定去理髮,雖然我的頭髮比你們還短得多。諸位等一下可以去照照鏡子,如果覺得需要,我們可以安排時間到理髮店去。」結果,許多人真的去照鏡子,並且遵照規定理好了頭髮。
委婉本是一種修辭手法,是語氣溫和、言語柔美、語義曲折含蓄的一種言語技巧。即在講話時不直陳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詞加以烘托或暗示,讓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似乎含義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是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有些事情委婉地說出來,比我們直言直語地說出來,所產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懂得委婉藝術的人,更能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
據說,過去北京有一家新開的理髮店,門前貼著一副對聯:「磨刀以待,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這直來直往的對聯,磨刀霍霍,令人膽寒,嚇跑了不少顧客,自然是門可羅雀。而另一家理髮店的對聯就以含蓄見長:「相逢儘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上聯取「彈冠相慶」的典故,含有準備做官的之意,又正合理髮人進門脫帽彈冠之情形。下聯意人人中意,心情舒暢。此聯語意婉轉,使這家店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書面語言的委婉含蓄有其長處,口頭語言也是如此。
一天中午,斯瓦伯經過他的一家鋼鐵廠,碰見幾個員工正在抽煙,而頭頂上正掛著「請勿吸煙」的牌子。斯瓦伯先生是如何處理這一情況的呢?他沒有指著牌子說:「你們難道不識字嗎?」而只是走過去,遞給每人一支雪茄,然後說:「孩子們,如果你們到外邊去抽,我會很感激。」員工當然知道犯了錯,但是斯瓦伯先生不但沒說什麼,反而給每個人一支雪茄當禮物。如果是你,你能不敬重給自己面子的老闆嗎?
有時,人們用故意游移其詞的手法,既不違背語言規範,又會給人風趣之感。有人談及某人相貌醜陋時,說「長得困難點」;談到某人對一件事、一個人有不滿情緒時,說他對此人此事有點「感冒」等,均曲折地表示了事情的本意。
賈可布太太請了幾位工人蓋房子。剛開始幾天,每次她回家的時候,總發現院子里亂七八糟,到處是木屑。由於他們的技術較好,賈可布太太不想讓他們反感,便想了一個解決的辦法。
她等工人們離去之後,便和孩子把木屑清理乾淨,堆到院子的角落裡。第二天早上,她把工頭叫到一旁,對他說:「我很滿意昨天你們把院子清理得那麼乾淨,沒有惹得鄰居們說閑話。」從此以後,工人們每天完工之後,都把木屑堆到院子角落,領工也每天檢查院子有沒有清理。
使用委婉語,必須注意避免晦澀艱深。談話的目的是要讓人聽懂,如一味追求奇巧,會使他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甚至造成誤解,必然影響表達效果。
要做到語言含蓄需善於洞悉談話的情景和宗旨,還要練就隨機應變的本領,這樣才會使你的語言得心應口,別有新意。
委婉藝術的運用可以避免許多爭吵與矛盾,它既把事情的原本意思表達出來了,又不傷害當事人,這對你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有著相當大的幫助作用。若一味地用強硬直白的語言,無疑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這樣,即使別人錯了,也不會接受你的意見。
讓自己的語言委婉誠懇
和煦的暖風永遠比凌厲的風雨更能使人敞開胸懷。
作為上司,你用命令的語氣說話,等於把下屬的身份貶低,甚至是踐踏了他的尊嚴。反之,如果用「請教」的語氣給下屬分派工作,無形中是抬高了對方的地位。一位低職員工說:「領導有次對我說,『這些都需在下午之前裝進盒子里,打上標籤,裝進貨箱后運車庫。等你做完了,還有些別的事需要你的幫忙。』然後他就走開了。這讓我感到自己是程序中重要的一環,既然領導相信我能做好,我就要證明自己能做好,不讓他失望。」
在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注意到了對朋友、同事及陌生人這方面的禮節,但又很遺憾地忽略了在上、下級之間同樣需要客氣。有人認為,最佳上司的一個條件是尊重下屬的勞動,哪怕是倒一杯水、列印文件一類的小事,最好都要致謝。韓明是酒店的大堂經理,但他常對服務生說「辛苦你了」「謝謝你」「麻煩幫我換張床單」等客氣話,使服務生們覺得自己很受尊重,所以工作熱情很高。
「只有先把自己放在別人腳下的人,別人才會把你捧在頭上」,睿智的人懂得這個道理,說話時會替對方著想;愚昧的人為了炫耀自己比對方了不起,才會以在言語上貶損他人為樂。
當你所處的地位比對方高時,要格外留意說話的口氣。如果校長能親切地向學生說「你們的身體真棒啊」,經理能體恤員工說聲「大家辛苦了」,客人能向服務生說聲「麻煩你了」,豈不令聽者心情為之振奮。對領導而言,一句客氣話不費吹灰之力,卻能達到百利無一害的結果,你何不為之?即使對方為你服務是應盡的義務,然而一句客氣話卻能使他對你更為心悅誠服。
難說的話不說是不行的,關鍵是委婉、誠懇,盡量減輕對下屬的打擊。有些話雖然並不過分,也並沒有什麼不正當的意圖,但當領導的還是很難出口。比如說,告訴下級被降職了,解僱了;下級辛辛苦苦擬好的計劃書,卻被你否定了,下級向你提出了一個好的建議,而你卻由於疏忽大意或工作過於繁忙忘記審閱了,下級向你催問時,你該如何回答?
(1)降級通知時說話要委婉
有時候,公司人事調動,下級被降級,或是調到分公司,或是委派他去干一些棘手難辦的事,總之不再受到領導的重視。領導這時有責任通知他,並且要耐心安撫,盡量使他能保持積極愉快的心情前往新的崗位就任。千萬記住,不要用傷感情的字眼。下級被降職,心裡本來就非常不痛快了,領導再用詞不當,甚至惡意地嘲諷對方,無異於是給下級怒火上再澆一盆油。
(2)變更計劃時說話要委婉
首先要說的問題是,要更改已經通過的計劃,如何向下屬說明?萬萬不能對下屬說:「不關我的事,都是經理一人說了算,我也沒辦法!」
這樣把責任轉嫁給上級,自己暫時沒有問題了,但卻會使對方對經理產生怨氣。或者,一旦下級明白你是在推卸責任,肯定會對你產生極大的反感,你自己的威信也肯定會受影響。
也不可為了防止下級反對,而用高壓手段制止對方開口。這樣做會使下級心裡留下疙瘩,對你不滿,也會對工作不滿。所以你用高壓手段是最不明智、最不可取的做法。
正確的方法應情理兼容,善意地說服下屬,才能使對方真正地心服口服,不會喪失工作的積極性。
(3)提案被耽誤時說話要委婉
作為領導,應該重視下級的提案,儘管這提案沒有可操作性,也不可傷害下屬的積極性。有的上司滿口答應「看一看」,而過了一段時間后,還是沒有看。而下級既然遞交了自己的提案,就希望得到一個完滿的答覆,於是一些人會問領導:「那個提案,您看過了嗎?現在辦得怎麼樣了?」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領導應該直率地告訴下屬:「對不起,我這段時間很忙,實在沒有時間細看,不過一周之內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的。到時候我通知你。」
在約定時間之前,領導要主動答覆下級。下級一定會被領導的主動熱情所感動。尤其是如果答覆是否定的,與其讓下級追問理由,不如由自己主動找對方加以說明,表示領導的確認真對待了他的提案,是有誠意的,而不是草草應付了事。
如果提案需要遞交更高一級的領導,而上一級的領導態度不明確,以至於沒有確定結論時,此時領導最好能居中說明立場,表示自己已經遞交給了上級,卻久久沒有迴音,不得已催促上級時,所得答覆卻是否定的。這時要詳細說明,千萬不能敷衍。
千萬別耍直脾氣
不能永遠拿直脾氣為自己的不懂溝通做擋箭牌。
我們在與人交往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這人是個直脾氣,說錯了你別見怪。」乍一聽挺真誠,其實仔細推究起來,不免包含了另外一種意義,即為自己說錯話或可能說錯話開脫。那麼既然有開脫之嫌,時間一長,難免會被聽者窺破。這樣一來,即使你當時確乎真心,也許還是會被對方誤解,從而產生芥蒂。
因此,在我們日常談話中,有時因為環境、氣氛、心理等因素,有些內容不便直接說出來,要用婉轉的語言來表達,即俗話說的轉著彎說,就可以避免給對方造成不良刺激,破壞談話的情緒,甚至使談話無法進行下去。委婉又稱婉曲、婉轉,即說話者不直說本意,只是用婉曲含蓄的話來烘托暗示。
委婉和含蓄是緊密相連的,並非花言巧語,含糊其辭是因為它既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耍什麼花招,也不是語言不清,態度不誠懇,不讓人弄明白什麼意思。它是一種富於智慧、獨具魅力的表達技巧,是為某種需要而採用的辦法。培根說:「含蓄和得體,比口若懸河更可貴。」說明某些問題,適應某種場合,含蓄委婉的說話比直來直去讓人受用得多。魯迅有個叫川島的日本學生,由於談戀愛浪費很多時間,魯迅為了提醒他,在送他的書上寫道:請你從「情人的擁抱」里,
暫時伸出一隻手來,
接受這乾燥無味的
《中國小說史略》……
魯迅的題詞是含蓄的批評、含笑的提醒,不露聲色而又意味深長。看到這樣的贈言,必然會在一笑之餘陷入深思和反省。
1984年,年已七旬的里根同年輕的蒙·代爾競選總統。里根發表競選演說時,有記者問:「你不認為在這次選舉中年齡會成為問題嗎?」里根回答:「我不打算利用我的對手年輕和閱歷不深這一弱點。」
記者和里根的話都有「潛語」,記者認為里根年紀大了,里根認為我有經驗。短短一句話,既揚己之長,又揭人之短,既毫不留情,又委婉客氣。
據說,某個企業家飛赴香港創辦××實業公司時,受到各方重視,一下飛機就有記者採訪。一位女記者問他:「你帶了多少錢來?」企業家隨口便答:「對女士不能問歲數,對男士不能問錢數。小姐,你說對嗎?」含蓄迴避,而又幽默俏皮,比之「支支吾吾」「哼哼哈哈」來掩飾,或「恕我直言,無可奉告」來拒絕,效果明顯要強上百倍。
直話要轉個彎來說
轉著彎說話,有時比口若懸河更可貴。某些問題在某種場合,轉著彎說話,比直來直去讓人受用得多。
某人長期借錢不還,只要是他認識的人,他都借了錢。他口才特別好,臉皮也修鍊到了一定的厚度。一日他又找朋友甲借錢,他一進門就說:「老朋友,別看報了,我有急事找你,只有你能幫我……」
甲一聽他開口又是來借錢的,心裡就有火,上一次借的錢還沒還現在又來借了。他心裡立即湧出了幾句十分直白的話:「你上次借的錢都還沒還呢,還有臉再來開口呀!」「我不能再借錢給你這樣的人,你得趕快還上次的錢。」「抱歉,我手中沒錢。」「就這一次,下不為例了哦!」
甲轉而一想,朋友相處多年,他人並不壞,只是有此毛病,理應勸他改改就成,於是,他沒有將心中的話直講出來,而是換了一種方式說道:「我們是老朋友了(其實還不算老,尊重他),借錢沒問題,你先坐下喝杯茶,聽我說幾句。你看今天的報紙又在報道中國的水資源還能用五十年左右,資源都快枯竭了,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借錢者只想借錢,他略一思考後說:「不知道,你學問多就告訴我吧!」
甲嘆息道:「資源再多也有窮盡的時候呀,關鍵是要懂得及時維護,若不維護,只知道任意開採,總會枯竭的呀!」
借錢者並非非要借到這筆錢不可,他是明白人,一聽就能聽出朋友是在委婉地勸他。他立即醒悟,帶著歉意走了。
他似乎從這次談話中悟到了點什麼——朋友也是資源,也得維護。
由此看來,直話和轉了個彎的話,會產生不同效果。
所謂直話,多半都是直指他人缺點的話,都是被傷害者實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講出來的話,都是點擊說話者身上「要穴」的話。
從客觀上講,這種話的確是應該講的話。如果你真正關心對方,真正想繼續交往下去,那就有義務提醒對方身上存在的某些明顯的缺點。因為缺點首先被他人發現,而自己一般是感覺不到的。
不過,你真正將直話講出去了,那多半只能得到一個結局——對方不僅不感謝你,而且還會在心裡怨恨你。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人都只聽得見讚美和吹捧的話,而不想聽負面的和真實的話。要知道,聽得進忠言和逆耳之言的人,是需要修鍊的,是要有境界的,而這種人並不多。
所以,直話並不那麼好講,一出口多半會傷人,會得罪人。那麼,不得不說的話,應該怎麼說才有效果呢?
應該轉個彎后再說。
所謂轉了彎的話,就是將生硬如石頭的話加溫、加工,使之變成柔軟的話、溫暖的話。這樣的話才是「話中正品」,而直話,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只是話中的「次品」而已。因此,我們在講的時候,要多出正品,少出次品。
直話的目的也是要別人聽進去後有所改變,其最終追求的依然是效果。而直話卻是否定人性的,是不承認人是幼稚的人、有缺點的人、聽不得逆耳之言的人。因此,話並不是隨便都能說的,特別是直話。
直話,一則傷害對方的尊嚴和面子,二則否定了人家的智慧,三則否定了人家的品德。正因為如此,許多直話不僅沒有收到預料的效果,而且還會惡化人際關係。
而轉了彎的話,則正好照顧到了直話的三大缺點,找到了對方能接受的切入點,因此,對方會舒服地聽到耳里去,順利地流到心裡去,從而起到真正說話的目的。
所以,你如果要對他人講直話,最好先考慮一下,等你能用轉了個彎的話說時再說,不然,時機不成熟,結果也許會適得其反,還不如不說。
在人際交往中,別人提出的要求,總有些是我們所不應、不能或不願答應的。但拒絕總是令人遺憾的,要把這種遺憾降到最低程度,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與感情,又達到拒絕的目的,這就需要我們掌握說「不」的技巧,把拒絕的話講得委婉靈活一些。
當你遇到敏感的問題或難以滿足的要求而又不便直接拒絕時,不妨以某種話語暗示自己的拒絕之意。
中唐時期,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搞藩鎮割據,與朝廷分庭抗禮。他欲拉攏著名詩人張籍為他的不軌行為效勞,張籍巧妙地向李師道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美麗而忠貞的已婚女子,遇到了一個痴情的求愛者,執著地苦苦追求她。她對求愛者吟了一首詩:「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聽了這首詩,那痴情男子知趣而退,不再糾纏了。
故事講完了,李師道也懂得了張籍的意思,不再強人所難了。面對李師道的「濃情美意」,詩人以一個忠貞女子拒絕「第三者插足」的故事,暗示了自己一心一意效忠朝廷的態度,語意委婉而堅決。這是我國古代委婉拒絕的一個典型例子。
轉著彎說話,並非花言巧語,並非為了嘩眾取寵,耍什麼花招,也不是語言不清,態度不誠懇,讓人弄不明白什麼意思。它是一種富於智慧、獨具魅力的表達技巧,是為某種需要而採用的辦法。
要直爽但不能要直言
性情可以爽直,但說話卻往往不能直來直去。
直爽並不等於言語毫無顧忌。說話直爽,常被人們當作一種優點。但在生活中,卻有這樣一種現象,同樣是直來直去的人,有的人處處受到歡迎,而有的人卻處處得罪人,人們都不願意與他交往。
與人說話,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都要講究策略。如果不講究一些策略,說話直來直去,肯定會傷害到朋友、領導、同事之間的關係。
那些因說話直而得罪人的人,問題就出在方法上。他們只圖一時之快,不講方式方法。比如批評別人,雖然你心地坦白,毫無惡意,但因為沒考慮到場合,就會使被批評者下不了台,面子上過不去,一時難以接受。對方的自尊心被傷害,當然會對你有意見。
中國人的行為模式很特殊,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表面上一套,實際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換句話說,就是嘴上說喜歡「直來直去」,內心深處卻並不喜歡「直來直去」。當對方回答「不」的時候,未必真的是「不」,很可能只是礙於面子,第一次需要拒絕來拿拿架子、擺擺譜,或是客套地禮貌性回答。而第二次再懇求時,對方可能就同意了。反過來說,當對方說好的時候,也未必就表示同意,或許只是不願當面給你難堪而已。
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清楚了為什麼在工作中,為什麼對許多事領導說「研究研究」之後便沒了下文;為什麼愛提意見「直來直去」的人,不僅難以獲得上級的肯定,反而會因此而遭到打擊報復。
有一個單位,上司在會議上提出了一項改革計劃。長篇大論之後,上司照例問問各級主管有沒有意見。正當眾人都靜默無聲的時候,卻有一個不識相的傢伙,立刻站起來,提出他的看法,並針對計劃的弊病,說得口沫橫飛,最後還提出了另一項改革計劃。不用說,等待這位老兄的結果可想而知。
上司既然會在會議中先提出計劃,就是擺明了要大家等一下表決時,全部沒意見通過。表決當然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否則在計劃公布之前,他自會先私下徵詢部屬的意見。如果是公開要各級主管做評估時,千萬可別當真,他只是給大家面子而已。換句話說,上司問大家有沒有意見,實際上就是要告訴大家——不準有意見。
因此,要想在人生中取得成功,必須善加分辨,認清對方是真要你開口,抑或只是禮貌性地客套。最好在說話時巧妙地拐個彎,千萬不要「亂放炮」。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面子。直來直去,實際上就是「不給面子」,使對方心中不快,以至造成雙方關係破裂,甚至反目成仇。事後想想,真是毫無意義,後悔晚矣!
朱元璋稱帝后,要冊封百官,可當他看完花名冊時,心裡又犯了難。因為功臣有數,但親朋不少。封吧,無功受祿,群臣不服;不封,面子上過不去。軍師劉伯溫看出朱元璋的難處,又不敢直諫,一來怕得罪皇親國戚,惹來麻煩;二來又怕朱元璋受不了,落下罪名。但想到國家大事,不能視而不見,最後,他想出一個方法,畫了一幅人頭像,人頭上長著束束亂髮,每束髮上都頂著一頂烏紗帽,獻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畫,細品其味,忽然哈哈大笑道:「軍師畫中有話,乃苦口良藥。真可謂人不可無師,無師則愚;國不可無賢,無賢則衰!」原來,劉伯溫畫的意思是:「官(冠)多法(發)亂!」劉伯溫此舉,不但未傷害到朱元璋的面子,不犯龍顏,還道出了諫言:官多法必亂,法亂國必傾,國傾君必亡。畫中有話,柔中有剛,也算是待人處世高明的「說話會拐彎」,使聽者懂得話外之音,從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另外,說話會拐彎,還體現在巧妙勸說上司改正自己所做出的錯誤決定,讓上司從你拐彎的話中,自己悟出應該如何去做。古語道:「伴君如伴虎。」一句不慎的話,都可能使臣民人頭落地。因此,聰明的臣子總是直話不直說,說話會拐彎,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與其說直來直去的人是豪爽,還不如說他說話做人太簡單。直語易傷人,何不繞個彎。同樣的表達,同樣的目的,繞一個彎就能圓滿,何必弄得目的達不到還得罪了對方。
你不妨回過頭來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場合?說話方式是不是觸及了別人的隱私?同樣是提意見,為什麼不同的方式會達到不同的效果呢?說話時先為對方著想,不要動輒以教訓的口吻指責別人,要注意維護對方的自尊,這樣你才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直率人。
不著痕迹地暗示對方
有的時候一點委婉的暗示遠比毫無遮攔的直言更能引起他人深思。
紐約有兩家大公司,一是巴頓公司,一是奧思蒙公司。巴頓公司的經理約翰,想把巴頓公司和奧思蒙公司合併成一個控股公司。有一天,他不著痕迹地向奧思蒙公司的經理說了一句效力極大的話。而兩個公司,竟然因他這句話合併起來,實現了約翰的願望。
約翰說了一句什麼話,竟然產生了如此大的效力?情形是這樣的:有一天,約翰對奧思蒙公司的經理說:「前天晚上,我注意到,你們的經銷處與我們的經銷處,並沒有利益上的衝突,而且我們的主顧也各不相同。」
「這是什麼意思?」那位經理問道。
「我只是隨便說說而已。」約翰說完,就微笑著走開了。
可是,約翰已把自己的意思,也就是兩家公司合併后只有好處這一觀點深植在那位經理的腦海之中。
此後好幾個星期,彼此之間,並沒有說些什麼別的話。但是,約翰的弦外之音,已經撥動了那位經理的心弦。
在前面的談話里,約翰並沒有直接建議兩個公司合併,只是轉彎抹角地強調,二者的合併是有益無害的。而那位經理,就開始研究起這個問題來。於是,在他們日後正式會晤的時候,第一個仔細討論的話題,竟是那規模宏大的合併事業。
原來,約翰所採用的策略,是一個在許多年以前為拿破崙所常用的策略——不著痕迹地暗示對方。
這種方法,在你與客戶的辦事過程中是值得借鑒的。你在與客戶辦某一件事時,不要直言相告,而是要抓住對方的心理,暗示對方,這樣也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學會巧妙委婉的拒絕
拒絕總是不那麼容易說出來,尤其是不想得罪人的時候,所以要學會一點委婉的拒絕方法。
若別人有求於你,而你出於各種原因卻不能接受,又不好直說「不行」「辦不到」,怕因此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若對方提出一些看法,你不同意,既不想講違心之言,又不願直接反駁對方;若你看不慣對方的行為,既想透露內心的真情,又不願意表達得太直露,以免刺激對方。要想處理好上述社交經常出現的情況,就要在社交活動中學會巧妙委婉的拒絕,根據不同的情境說「不」。
1.假託直言
直言是對人信任的表現,也是與對方關係密切的標誌。但是多數情況下直言因逆耳而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要拒絕、制止或反對對方的某些要求、行為時,可採取假託由於非個人的原因作為借口從而加以拒絕,這樣對方就容易接受。例如:某報社的推銷員登門要求你訂閱他們發行的報紙,可你不想訂閱。你可以很有禮貌地說:「謝謝。你們的服務很周到,可是我家已經訂閱了其他幾家報社的報紙了,請諒解。」
2.反覆申訴
當別人侵犯了你的權利時,你要維護你的權利,既堅持你所需要的東西而不生氣,也不急躁或高聲喊叫,應該學會在一種衝突的情境中有效地反覆表達你的意見。例如:你到商店去買東西,由於購物的人多,售貨員少找給你十元錢。你向售貨員提出,售貨員因記不清而引起了糾紛。這時你要以一種平靜而重複的聲音訴說是如何少找給你錢的,直到問題得到解決。下面這段店員和買主的對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買主:小姐,你少找給我十元錢。
店員:不會吧,我們總是一手交錢,一手付貨。
買主:我相信你們總是這樣做的,可是你確實少找給我十元錢。
店員:你有發貨票嗎?
買主:拿出發貨票,你看,就是差了十元錢。
店員:看發貨票,你在這裡買的是兩雙兒童的靴子。
買主:不錯,你再算算,就是差十元錢。
店員:你看過你的衣袋沒有?你是不是掉在哪兒了?
買主:不會的,我沒動地方。我衣袋裡再沒有錢了。
店員:現在沒法結算,快閉店時我們結賬,你來一趟好嗎?
買主:好,我相信您一定會找到。
3.模糊應對
如果由於某種原因不願意或不便於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給對方,這時可以用模糊語言來應對。例如:在醫院裡,一位患有嚴重疾患的病人問醫生:「我的病是不是很重,還有康復的希望嗎?」
醫生回答:「你的病確實不輕,但是經過治療,安心養病,慢慢會好的。」
這裡的「慢慢會好」是模糊語言。這「慢慢」是多久,是說不清的,但給病人以希望,對病人是一個極大的安慰。
4.熱情應對
明確表示你希望滿足對方的要求,並表示同情,可是實際上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請對方諒解,而不直接拒絕。這樣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客戶要求電信局安裝市內住宅電話,由於供不應求,無法一一滿足,但又不能拒絕客戶的要求。回答時,應表示同情,並熱情地說:「滿足客戶的要求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可是由於目前線路短缺,還不能全部解決,我們正創造條件,請你耐心等待。」
5.旁溢斜出
對對方提出的問題給予迴避性的回答,而不直接否定對方提出的不合己意的問題。例如:你的同學問你:「某某小說寫得很不錯,你認為怎樣?」
你可以這樣回答:「還可以,不過我更喜歡某作家的某一本小說。」
再如,星期天你的妻子說:「今天我們去看話劇好嗎?」而你不願去,可以說:「去看電影怎麼樣?」這種回答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對方可能會同意你的意見。
間接地指出別人的錯失
簡單地指出他人的過失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使他人自己認識並改正過失才是高明的辦法。
我們在說服別人時,常常會犯這樣一個錯誤,就是當發現對方有明顯的錯誤時,會不客氣地批評對方說:「那是錯的,任何人都會認為那是錯的!」這樣一來,對方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而突然陷入沉默,或挑剔你的言辭來拒絕你的說服。
因此,為了不觸犯對方的自尊心,即使發現了對方的錯誤,也不要立刻指出,而應採取間接的方式,繼續進行說服。據說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年輕時非常喜愛辯論,尤其是對於別人的錯誤更是不能容忍,總是窮追到底。因此,他的看法常常不能被人接受。當他發現了自己的缺點之後,便改以疑問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後來他的成就是眾所周知的。
由此可知,不要用「我認為絕對是這樣的!」這類口氣威壓對方。用「不知道是不是這樣?」這種委婉的態度與對方交談效果會更好。
批評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手段,但我們有些人批評起來簡直讓他人無地自容,下不了台階。其實,這種批評方式不但無法達到讓他人改正錯誤的目的,而且有礙於你的人際關係。既然如此,為何還要使用這種「殘酷」的手段呢?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可能沒有批評,但要學會巧妙地批評,讓他人既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儘快改正,同時也理解你善意批評的意圖,使他內心裡對你心存感激。或者批評之前先總結一下他人的優點,然後慢慢引入缺點。在他人嘗到苦味之前,先讓他吃點甜味,再嘗這種苦味時就會好受些。
一天下午,查理·布夏經過他的一家鋼鐵廠,撞見幾個僱員正在抽煙,而他們的頭頂上正掛著「請勿吸煙」的牌子。那麼夏布先生是如何處理此事的呢?他並沒有指著牌子說:「你們難道不識字嗎?」而只是走過去,遞給每人一支煙,然後道:「老兄,如果你們到外邊抽,我會很感謝你們。」員工當然知道自己破壞了規定,但是夏布先生不但沒說什麼,反而給了每個人一樣小禮物,誰能不敬重這樣的老闆呢?
約翰找了一個就是奉承也無法說漂亮的女士為妻,可是幾個月之後,他的妻子卻變得像「窈窕淑女」一般的美麗,簡直是判若兩人。這位女士在結婚之前,不知為什麼對自己的容貌有強烈的自卑感,因此很少打扮。當時因為是大戰剛結束,物質極端貧乏,人們的穿著都很普通。當然,她也太不講究了。不,不是不講究,而是認識出現了偏差,認定自己不適合打扮。她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姐姐,這也使她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每當有人建議她「你的髮型應該……」時,她都怒氣沖沖地說:「不用你管,反正我怎麼打扮也不如姐姐漂亮。」可以認為她要把自己的容貌未得到讚美的不滿情緒轉嫁到因為不打扮這一理由上,並且加以合理化。到底約翰是怎樣說服他的妻子,使她發生了變化的呢?根據他自己說,當他的妻子穿不適合她的衣服時,他什麼也不說,但是,當她穿上適合她的衣服時,便誇獎說「真漂亮!」,髮型、飾物也是如此。慢慢地,她對打扮有了信心,對於容貌所產生的自卑感自然也消除得無影無蹤了。
以上這兩個例子的共同點,是不直接說出對方的錯誤,而是通過間接的方式讓對方自己去發現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在禁止對方不要做某件事時,不使用直接禁止的語言,而是勸說對方做與之完全相反的事情。此外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兩者的說服對象都採取了不願聽從他人的忠告,或看到上司后,還依然堅持違反規章的反抗態度。兩位聰明的說服者都知道,要矯正因不滿情緒而產生的反抗態度,如果直接禁止對方只會招致反感,而採取不禁止,只是勸說對方做與之相反的事情的方法,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妙用「曲徑通幽」的策略
我們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若既不能速戰速決迅速找到最佳突破點,又無法正面與其交鋒打消耗戰,那麼不妨繞繞彎,曲線救國,曲徑通幽。
清朝著名才子紀曉嵐很善於駕馭言語,一次,乾隆皇帝想開個玩笑考驗紀曉嵐的辯才,便問紀曉嵐:「紀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釋?」
紀曉嵐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為孝。」
乾隆立刻說:「那好,朕要你現在就去死。」
紀曉嵐:「臣領旨。」
乾隆:「你打算怎麼個死法?」
紀曉嵐:「跳河。」
乾隆:「好吧。」
乾隆當然知道紀曉嵐不可能去死,於是靜觀其變。不一會兒,紀曉嵐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紀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讓我死。」紀曉嵐回答。
「此話怎講?」乾隆疑問道。
「我去到河邊,正要往下跳時,屈原從水裡向我走來,他說:『曉嵐,你此舉大錯矣。想當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聖明,你為什麼要死呢?你應該回去先問問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說他跟當年的楚王一樣是個昏君,你再死也不遲啊』!」
乾隆聽后,放聲大笑,連連稱讚道:「好一個如簧之舌,真不愧為當今的雄辯之才。」
紀曉嵐巧用「曲徑通幽」的技巧,在毫不損害乾隆面子的情況下,點出他的無理之處,一舉令他折服。很顯然,乾隆是根據紀曉嵐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之論叫他去死,此令順理成章。紀曉嵐臨陣進退皆無道理,只有迂迴出擊,方能主動創造契機,指出如果皇上承認自己是昏君,他就去死。而乾隆當然不可能承認自己是昏君,故紀曉嵐很自然地也就把自己從「死」中解脫出來,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充分的不死理由。
公元前265年,趙國的趙太后剛執政不久,秦國便發兵前來進攻。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國提出必須以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作為人質,才肯發兵相救。但是趙太后捨不得小兒子,堅決不允。趙國危急,群臣紛紛進諫。趙太后依舊堅決地說:「從今日起,有誰再提用長安君當人質,我就往他臉上吐唾沫!」大臣們便不敢再多說什麼。
有一天,左師觸龍要面見趙太后,趙太后認為觸龍一定是為了勸諫此事而來,於是她便擺開了吐唾沫的架勢。不想觸龍慢條斯理地走上前,見了太后,關心地說:「老臣的腳有毛病,行走不便,因此好久未能來見太后,我擔心太后的玉體違和,今天特地來看望。最近太後過得如何?飯量沒有減少吧?」
太后答道:「我每天都吃粥。」觸龍又說:「我近來食欲不振,但我每天堅持散步,飯量才有所增加,身體才漸漸好轉。」
趙太后聽觸龍不提人質的事,怒氣也漸漸消了。兩人於是親切、融洽地聊了起來。
聊著聊著,觸龍向趙太后請求道:「我的小兒子叫舒祺,最不成才,可是我偏偏最疼愛這個小兒子,懇求太后允許他到宮中當一名衛士。」
太后趕緊問觸龍:「他幾歲了?」
觸龍答:「十五歲。他年歲雖小,可是我想趁我在世時,趕緊將他託付給您。」
趙太后聽到觸龍這些愛憐小兒子的話,深有同感,便忍不住與他閑談。
太后說:「真想不到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呀」
觸龍說:「恐怕比你們女人更愛小兒子。」
觸龍見時機已到,於是把話題深入一步,說:「老臣認為太后愛小兒子愛得不夠,遠不如太后愛女兒那樣深。」太后不同意觸龍的這個說法。
觸龍解釋道:「父母愛孩子,必須為孩子作長遠的打算。想當初,太後送女兒遠嫁燕國時,雖然為她的遠離而傷心,可是又祈禱她不要有返國的一日,希望她的子子孫孫相繼在燕中為王。太後為她想得這樣長遠,這才是真正的愛。」
太后信服地點了點頭。觸龍接著說:「太后如今雖然賜給長安君許多土地、珠寶,但若不使他有功於趙國,太后百年之後,長安君能自立嗎?所以我說,太后對長安君不是真正的愛護。」
觸龍這番話說得趙太后心服口服,同意給長安君準備車馬、禮物,送他去齊國當人質,並催促齊國出兵。而齊國也很快就出兵解了趙國之圍。
觸龍說服趙太后的方法,便是運用曲徑通幽、以迂為直策略的典範。
英國軍事家哈利也曾說過:「在戰略上,漫長的迂迴道路,常常是達到目的的最短途徑。」
批評要注意場合
穿衣要看天氣,批評也要看場合。
不注意場合隨意批評人往往收不到批評的效果,領導者尤為如此。這樣做不僅起不到效果,還會傷了部下的面子和自尊心,也會壞了自己的形象和威信。
批評部屬一定要注意場合,而且不能像潑婦罵街。因為,大部分人都不願意看到上司斥責部屬,不願看到自己的同事被責罵。當然,有的人會幸災樂禍,但大部分的人會站在被責罵者一邊。
有的人喜歡在眾人面前斥責下屬,並不是因為出於氣憤,而是想經由這種方式向上級、客戶或其他部屬表明這不是他的錯,而是某個下屬辦事不力造成的。事實上,這種做法是幼稚的。
一是你既然身為領導,就得對職責內所有事務負起責任。如果你一味強調自己不知情,只會使你在掩飾的同時,暴露出你的另一面缺失,那就是你管理不力,或你所主持制定的管理規則不健全。更重要的是,你的這種推卸責任的行為,會讓其他部屬看了心寒,他們會覺得你是一個自私、狹隘、沒有氣量的上司。
二是如果一旦出了問題,你就把責任往下屬身上推,拿下屬做擋箭牌,那麼,毫無疑問,這個下屬從此就有可能對任何工作都不再熱心。而且,他還會在心裡想著:「好啊,這次你拿我當替死鬼,那我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更要命的是,如果你的部屬是一個脾氣暴躁的急性子,他也許當場就和你針鋒相對,大吵起來。
這時,他也許會把你一些見不得人的黑幕抖摟出來,然後揚長而去。當著那麼多旁觀者,誰的處境最尷尬?最終還不是你丟了自己的面子。
因此,在發生問題的時候,即使你確定是部屬犯的錯誤,也應該把他喊到辦公室,在沒有第三者的情況下進行批評。
給予不幸者以安慰的技巧
人生遭遇不幸總是會讓人很難過,適時恰當的安慰才能起到應有的撫慰效果。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於順境。不幸的事,人人難免。身處逆境,面對不幸,當事者不僅本人需要堅強起來,也迫切需要別人的安慰。人是社會的、合群的和有感情的高等動物。痛苦再加孤寂,痛苦倍增;痛苦有人分擔,痛苦減半。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給不幸者以溫暖、光明和力量。給予不幸者以安慰,是為人處世的一種美德。當朋友遭到不幸時,及時送上真誠的安慰,更是你應盡的責任。
在探望身患重病的朋友時,你不必過多談論病情。有關的醫療知識,醫生已有所交代和說明,無需你再多言。如果對方本來就背著重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談及過多,勢必包袱加重。你應該多談談病人關心、感興趣的事,以轉移對方的注意力,減輕精神負擔。如能盡量多談點與對方有關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更有利於早日康復。醫生送去治療身體的良藥,摯友送去溫暖人心的情感都是根治重病必不可少的。
對於因生理缺陷或因出身、門第被人歧視的朋友,由於不幸的原因有些是先天的,並非全是人為的。你勸慰他時應多講些有類似情況的名人的成功事迹,鼓勵他不要向命運屈服,爭取人生的幸福,實現人生的價值。
在安慰喪失親人的朋友時,你不要急於勸阻對方的慟哭。強烈的悲痛如巨石積壓在心頭,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讓其宣洩、釋放出來,反而如釋重負,有利於較快恢復心理平衡和平靜的狀態。你應當注意傾聽對方的回憶、哭訴,並多談談死者生前的優點、貢獻,人們對他的敬仰、懷念。死者的生命價值越高,其親屬就愈感寬慰。
對於胸懷大志而又在事業上屢遭挫折、失敗的朋友,最需要的是你對其強烈的事業心的充分理解、支持。對於他們,理解應多於撫慰,鼓勵應多於同情,憐憫是變相的侮辱,敬慕是志同道合的表現。你不必勸慰對方忘掉憂愁、痛苦,更休想說服對方隨波逐流,放棄他的理想、追求。最好的安慰,是幫助對方總結經驗教訓,分析面臨的諸多有利和不利的條件,克服灰心喪氣的情緒,樹立必勝的信念,並共同探討到達事業頂峰的光明之路。這就要求你對他所從事的事業有一定的了解,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知音。
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又善良、重情義的民族。在我們民族的語言中就有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失敗是成功之母」等一大批專用於安慰、鼓勵不幸者的諺語、格言和典故,在民間流傳千百年,至今仍然經常被用來安慰不幸者。只要你多加積累,滿懷真誠,當朋友身遭不幸時適當表達,將關切送給你的朋友,你的朋友一定感觸良多,你們的友情將更加清純。
在聚會上活躍氣氛的高招
在宴請活動中,人們都希望出現令人愉悅的場面,因而能夠製造歡樂氣氛的人最受歡迎。
毫無疑問,為了使聚會順利、熱烈地進行下去,真正達到增進關係和交流感情的目的,聚會的主人負有最大的責任。要想在聚會上營造活躍、熱烈的氣氛,主人一方面必須找到合適的話題,使大家在推杯換盞之餘能夠興緻盎然地暢談,另一方面也要適當運用自己的語言技巧,使客人在良好的交談氛圍中如沐春風。以下方法可幫助你成為宴會上的活躍人物。
1.誇張的讚美
對他人發出一番讚美之詞,是宴會中的成功秘訣。老朋友、新同事見面后,不免介紹寒暄一番,這是個極好的活躍氣氛的機會。藉此發表一番「外交辭令」,把每個人的才能、成就、天賦、地位、特長等做一番誇張式的炫耀與渲染,可使朋友感到自己深深地為你所了解、所傾慕。尤其是利用這種方式把朋友推薦給第三者,誰也不會去計較其真實性,但你卻張揚了朋友們最喜歡被張揚的內容。這種把人抬得極高但又沒有虛偽、奉承之感的介紹,會立即使宴請氣氛變得活躍起來。
法國總統戴高樂1960年訪問美國時,在尼克松為他舉行的一次宴會上,尼克松夫人費了很大勁布置了一個美觀的鮮花展台,精明的戴高樂將軍一眼就看出這是主人為了歡迎他而精心設計製作的,不禁脫口稱讚道:「女主人為舉行一次正式的宴會要花很多時間來進行這麼漂亮雅緻的布置。」尼克松夫人聽了十分高興。事後,她說:「大多數來訪的大人物要麼不加註意,要麼不屑為此向女主人道謝,而他總是想到和講到別人。」可見,一句簡單道謝的話會帶來多麼好的效果。
2.引發共鳴
成功的社交應是眾人暢所欲言,各自都表現出最佳的才能,做出最精彩的表演,最忌一個人唱獨角戲,大家當聽眾。為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尋找能引起廣泛共鳴的內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間才可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氣氛才會熱烈。所以,你若是宴會活動的主持人,一定要把活動的內容同參加者的好惡、他們最關心的話題和最擅長的拿手好戲等因素聯繫起來,以免出現冷場。
3.製造有魅力的惡作劇
善意地有分寸地取笑、調笑朋友並不是壞事,雙方自由自在地嬉戲,超脫習慣、道德,遠離規則的限制,享受不受束縛的「自由」和解除規則的「輕鬆」,是極為愜意的事。惡作劇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它起於幽默,導致歡笑。人們在捧腹大笑之際,會深深地感謝那個聰明的快樂製造者。
4.寓庄於諧
寓庄於諧的交談方式比較自由,在許多場合都可以使用。用風趣、詼諧的語言,同樣可以表達較重要的內容。
5.提出荒謬的問題並巧妙應答
生活中,總是一本正經的人會給人古板、單調、乏味的感覺。出席宴會與人交談中,不時穿插一些朋友們意想不到的貌似荒謬而實則極有意義的問題,是很好的一種活躍氣氛的方法。也許會有人時常問你一些荒謬的問題,如果你直斥對方荒謬,或不屑一顧,不僅會破壞交談氣氛、人際關係,而且會被人認為缺乏幽默感。學會提出引人發笑的荒謬問題並能巧妙應答,有助於良好宴會氣氛的形成。
6.適當貶抑自己
自我貶低、自我解嘲,這種戰術是最高明的,往往是老練而自信的人才會運用。自我貶抑會收到欲揚先抑、欲擒先縱的效果。眾人將在鬨笑聲中重新把你抬得很高。自我貶抑既可活躍氣氛,又能博得他人好感。
7.不妨「傷害」一下對方
經驗證明,彼此畢恭畢敬未必就沒有矛盾,而平日吵吵鬧鬧的夫妻可能會更親熱。朋友間也是如此,若心無芥蒂、毫無隔閡,開句玩笑,貶低一番對方,互相攻擊幾句,打幾拳、給兩腳,並不是壞事,反倒顯得親密無間。宴請活動中,心無戒備、偏見、不帶惡意的攻擊與傷害,會使朋友、同事更加無拘無束。詼諧、戲謔中的「君子風度」最能活躍氣氛。
酒桌上的言語技巧
酒是感情的潤滑劑。如何使它發揮最有利的功效,還在於自己如何運用酒桌說話的技巧。
好酒的人,很容易在酒桌上交到朋友,他們碰到一起,總是容易惺惺相惜,幾杯酒下肚后,便會說相見恨晚,覺得與對方特投緣,朋友就這樣產生了。俗話說,無酒不言商,許多大生意都搞定在酒桌上。生意場上有不少人借著酒精的刺激來促進彼此的往來,在我們周圍也不乏原來滴酒不沾的人,在工作了多年之後變成了杯中高手。如果在酒席上堅持不喝酒的人,則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甚至覺得你不真誠,虛偽,心眼太多,不可交。
從古到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酒逢知己千杯少。」即使現在也是如此,彼此談得來的人到一塊老酒一喝,話密了,情自然就濃。酒杯對酒杯,心口對心口,滾燙的友情便擋也擋不住,友誼也隨著酒的綿香而逐漸加深。
尤其是生意人早就已經習慣在酒席間談生意,好像不喝點酒就沒辦法敞開胸懷說話似的。這種習慣其實並非中國人所特有的,外國人也是如此。
其實,喝酒只是一種形式,真正起作用的還是推杯換盞間溢美之詞。只要你適當運用自己的口才,就能「喝」出名堂來。
(1)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大多數酒宴上賓客都較多,所以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每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面不同,所以話題盡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天南海北,神侃無邊,出現跑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
特別是盡量不要與鄰近的人貼耳小聲私語,給別人一種神秘感,往往會使別人產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酒宴上的氣氛。
(2)話語得當,詼諧幽默
酒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話語,會給別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語言得當,並巧妙地運用你的詼諧幽默。這很關鍵。
(3)勸酒有度,切莫強求
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讓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反而會傷害朋友間的感情。
(4)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清主次。即使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留意別人如何稱呼他,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出現尷尬的局面或傷了感情。敬酒時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順序。有求於席上的某位客人,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客人,則不應只對能幫你忙的人畢恭畢敬,也要先給尊者、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都很難為情。
(5)鋒芒漸露,穩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場合,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衝動,盡量保留一些酒力並注意說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露自身,選擇適當的機會逐漸露出自己的鋒芒,才能穩坐泰山,不致讓別人產生「就這點能力」的想法,從而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實力。
在酒桌上交友辦事要把握好分寸,只要言語到位,再配上適當的酒量,要辦的事自然能夠辦好。
送禮時要選擇恰當的語言
禮多人不怪,恰當的語言使送禮顯得更自然。
送禮時特別要講究語言的表達,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動作配合著得體的語言表達,才能使受禮方樂於接受禮物。那種做賊似的悄悄將禮品置於桌下或房間的某個角落,不僅達不到饋贈的目的,甚至會適得其反。
一般來說,在呈上禮物時,送禮者應站著,雙手把禮品遞送到受禮人手中,並說上一句得體的話。
送禮時的寒暄一般應與送禮的目的吻合,如送生日禮物時說一句「祝您生日快樂」,送結婚禮物時說一句「祝兩位百年好合」,拜年送禮時可說一句「新年好」。
送禮時,有人喜歡強調自己禮品的微薄,如「區區薄禮,不成敬意,請笑納」「這是我們的一點小心意,請收下」。其實,這種時候你完全可以說出自己在禮品上所花的心思,以表示自己的誠意,如「這是我特意為您挑選的」。
一般而言,送禮運用謙和得體的語言,會營造一種祥和的氣氛,無形中增加相互間的友誼。但過分地謙虛最好避免,如「微薄」「不成敬意」或「很對不起」等,這可能會引起對方的輕視。
當然,如果在贈送時以一種近乎驕傲的口吻說:「這可是很貴重的東西!」這也不合適。在對所贈送的禮品進行介紹時,應該強調自己對受贈一方所懷有的好感與情義,而不是強調禮品的實際價值。否則,就會給人你重禮輕義的印象,甚至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在炫耀,這樣,好端端的情義禮品,反被你的一番話給糟蹋了,那豈不冤枉?
有些人到對方家中拜訪直到要離開時,才想起該送的禮品,在門口拿出禮品時,受禮人卻因為謙遜、客套而不肯接受,此時在門口推推扯扯,頗為狼狽。
避免這種情況的辦法是:進到大門,寒暄幾句就奉上禮品,這樣就不會出現因為對方客套而不收禮的尷尬情形。如果錯過了在門口送禮的時機,不妨等坐定后,在受禮人倒茶的時候送。此時,不僅不會打斷原來談話的興頭,反而還可增加一些話題。
拒絕收禮通常是不被允許的,除非所送禮物違反了禮貌的規定。出現這種情況時,受禮者應當委婉而又堅決地拒絕收禮,如果送禮者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應當向他暗示一下禮物不妥的原因。
這時,饋贈者不要太勉強,也不要動怒,更不要隨口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免惡化雙方的關係。正確的做法是,送禮者稍做解釋或表示歉意后,把禮品帶走。然後,分析一下受禮者拒收的原因,之後再採取相應的行動,不失為一種良策。正視拒收、處理得當,照樣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所以,在求人辦事時,一定要選擇恰當的語言送出你的禮物,不恰當的語言不僅於「事」無補,還會影響彼此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