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口才智慧》(12)

第十二章《口才智慧》(12)

尊重為先:互相尊重的口才智慧

俗話說: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每一個人都有自尊,每一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因此,與人進行溝通交流,必須把別人放在心上,處處以尊重為先,把別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做到善解人意,保全和維護別人的面子,這樣你就能夠獲取別人的認同,你的意見也會被別人所接受,你的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廣。

從心裡對人敬重

要想多結交一些朋友,就必須對他人產生有效的影響力。最有把握的一個方法,就是設法讓對方明白,你從心裡對他敬重。

不懂敬重而傷害別人的自尊,無疑是人際糾紛和矛盾產生的最主要原因。威爾遜總統最後之所以在事業上遭到慘重的失敗,就被歸因於犯下了兩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從而無可挽回地挫傷了支持者們的自尊心,使他們倒向了自己的對立面。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休戰條約在威爾遜總統的主持下籤署了,他也因此成為世界矚目的偉大領袖。國內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一致支持和擁護他,而國際上,他倡議下的國際聯盟正在積極地籌備,美國在其中扮演領導角色似乎只是個時間問題。

然而,就在休戰條約簽署前幾日,威爾遜犯下了第一個大錯:個人聲望急劇膨脹的他,頭腦發熱,準備濫用民眾的信任。他簽發了一封愚蠢的信,要求在議會席位的選舉中,選民只能投民主黨議員的票。這極大地打擊了那些忠誠地擁護他的共和黨人,也給了想要攻擊他的人以口實。結果,他的這道命令反而使共和黨在上議院中獲得了多數席位。緊接著,威爾遜又犯下了第二個致命的錯誤:他不聽從朋友的勸告,在戰後和平委員會裡沒有安排哪怕是一個上議院的議員,以及有號召力的共和黨人。

威爾遜的做法,不僅激怒了統治上議院的共和黨,連許多上議院里的民主黨議員都開始反對他了。要知道,上議院有著非常大的許可權,威爾遜希望通過的條約必須經過上議院的批准才能生效。威爾遜差不多是自己點燃了一把使自己崩潰的烈火。當威爾遜得意洋洋地從巴黎和會回來的時候,暴怒的敵人早已在那裡恭候他了。他組織的國際聯盟被否決,美國宣布退出國聯;他主持簽署的《凡爾賽和約》同樣慘遭否決。

轉瞬之間,威爾遜苦心經營的事業毀於一旦,而他的事業,竟完全毀在自己所製造出來的敵人手中。威爾遜犯下了任何一個領袖人物都應當避免的致命錯誤:那就是傷害別人的自尊心。

威爾遜的失敗說明他不是一位稱職的領袖。偉大的領袖人物之所以能夠擁有巨大的權力,使千百萬人都成為他忠心的效命者,大都是因為他能夠使別人感覺到他們自身的重要性。

由此可見,傷害了朋友們的「自尊心」,足以使朋友反目成仇。那麼,如果滿足了對方的「自尊心」,又會怎麼樣呢?布吉斯說過這樣一件關於美國總統麥金利的趣事。在美國與西班牙的戰爭爆發之前,他在華盛頓的賓夕法尼亞街上碰到了一位著名的國會議員。那位議員剛從白宮出來,邁著大步,帽子稍微向左邊斜了一點,很歡快地揮著手杖,臉上帶著溫和的微笑。布吉斯上前向他打了個招呼:「今天你似乎很高興。」議員神采飛揚地說:「不錯,朋友,確實如此。我剛才在白宮裡見到總統了。他用手臂勾著我的肩膀對我說道:『老兄,這次要打勝仗,全得靠你的幫忙了。』你看,他還要仰仗我呢!不錯,我從前曾經在許多事情上反對過他,但是現在,我要擁護他了。」

布吉斯說:「和他聊了幾句后我們就分手了。我心裡對麥金利總統結交朋友的本領真是無比佩服。我知道總統同樣還『仰仗』著別人,也取得了同樣的效果,這使得大家一起幫助他獲得了很多的勝利。」

確實,很少有人能比麥金利總統更懂得如何去獲得別人的友誼與合作了。下面是敬重或尊重他人的方法:(1)誠懇地請教他人,無疑是對他們最好的恭維應該注意到,當你請一個人貢獻他們的意見的時候,這個人一定會很容易對你產生好感:這就是使別人感覺到自己具有重要性的最簡單的方法。我們不需要像政治家那樣,不厭其煩地將這種禮儀不斷地表示給我們所希望合作的人,日常生活中,就對方感興趣的問題向他請教,並與之共同商量解決的辦法,就能很容易地獲得他人的好感了。

當實業界大亨法誇爾還是個剛剛從鄉下來的名不見經傳的青年的時候,他就是應用了這種策略,獲得了與當時紐約最有勢力的人物見面的機會。

首先,法誇爾想方設法進入了雅各布·阿斯特的辦公室。對這位鼎鼎有名的人物,他只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想請教您一下,如何才能成為像您一樣的百萬富翁呢?」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不著邊際,但體現的是法誇爾對人性敏銳的洞察力,他明白,什麼樣的話能體現「敬重」。果然,阿斯特聽了此話之後,又詫異又高興,不僅耐心地和他聊了起來,還把他介紹給當時許多的著名人物,如菲什、斯圖爾特、貝內特等。靠著這種洞察力,法誇爾最終也成為了百萬富翁俱樂部中的一員。

很多有才幹的人都會採取類似法誇爾的策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他們會就一些問題很誠懇地向別人請教,詢問他們的意見,誇獎他們的才智,使他們真正感覺到受到了恭維。

「即使是一個外行,當他來向你提出一個建議的時候,哪怕這是一個很不中用的建議,也得鼓勵他幾句。」這是約翰·沃納梅克關於對待職員的著名格言中的一條。在確保他手下職員的忠誠和熱心方面,這確實不失為一種最有效的方法。

那些聰明的人,都會想辦法讓別人覺得他很願意聽取他們的意見,並按照他們的意見來行事。只要有可能,他們更願意使自己的計劃看起來似乎就是別人提出來的,而絲毫不會表示這些意見其實就是他自己的。

(2)向他人表達誠摯的歡迎

還有一個比上述策略更為簡單的,能讓別人的自尊心得到滿足的方法,然而,它卻常常被我們忽略,那就是向別人表示誠摯的歡迎。

生活中,對於那些見到我們就會表現出發自內心高興的情感的人,我們該對他感到多麼親切啊!反之,如果對方以一種淡漠、隨便的態度來招呼我們,又怎能不令我們感到失望、無趣!然而就是我們自己,在和別人相遇時,不也常常會忽略向別人表達出我們的喜悅之情嗎?

早在伏克蘭的事業剛剛開始時,他就發現了這種策略的神奇效果。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車床工時,他在一次糾紛中敗訴,法庭裁決他必須償還四萬美元的債務。當他沮喪地離開時,一個名叫希林的猶太衣料商主動找到他,提出為他償付這筆為數不小的債務。喜出望外的伏克蘭自然答應了,但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個人與他的關係僅僅只是認識而已。於是,伏克蘭便問他肯幫助自己的原因。希林的理由很簡單,他說,這隻不過因為伏克蘭是整個城裡,在街上願意主動與他很親熱地打招呼的幾個人中的一個。

無論我們用什麼方法去讓人家感到他自己的重要性,根本的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表示我們對他們的在意,對他們的事情真正感興趣。

其實很多時候,一些更為簡單的、非常自然的小舉動,比如一個誠摯的招呼、一次會心的微笑,或者只是使人家知道你信任、欣賞他們,就足以使他們的好感完全傾向於自己。

良言一句三冬暖

人都是有自尊的,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

林肯有次批評他的女秘書:「你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個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列印文件時注意一下標點符號,讓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樣可愛。」女秘書對這次批評印象非常深刻,從此列印文件很少出錯。

林肯身為美國總統,可算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之一了,說話如此委婉、客氣,是他好修養、好氣度的體現。假如他換一種盛氣凌人的口吻呵斥:「你怎麼工作的。連標點符號都搞不清楚,虧你還是大學生呢。」只能讓對方反感,反而達不到糾正對方錯誤的目的。

說話是一門藝術,這毋庸置疑。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很多人說的話,立足點和出發點本來是不錯的,但由於說話時不尊重對方,因而導致無謂的誤解和爭端。

在社會階層或在一個團隊中,只有收入高低、分工不同的區別,但絕對沒有人格的貴賤之分。捫心自問,我需要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嗎?同樣,這也正是別人都需要的。聰明的人就要先理解和尊重別人。

俗話說,人的心靈就像花朵:開放時會承受柔潤的露珠;閉合時會抵禦狂風暴雨。假如我們在規勸別人,實際上就是讓他的心靈開放。但是,被規勸的人往往用閉合來抵禦我們的語言,因為他並不知道我們送的是雨露,而知道怎樣保護他的自尊心。所以,要想不損傷他的自尊心,尊重別人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一般來講,我們規勸別人很容易使自己站在比別人高的位置上。而本質上,也確實比別人高,因為你自己覺得比別人的觀點正確,這才能勸人;如果覺得比別人低,那就表明你觀點不正確,或者對自己的觀點不自信,那還去勸什麼人呢?因此,勸人的人實際上的位置應該是高的,但這種高,在勸人時是不能表現出來的,只能擺在和被勸人平等的位置上,這不是虛偽,而是方法上的需要。只有當被勸人覺得你尊重他了,設身處地地在為他著想,他才能認真考慮你說的話,才能把心扉打開,才有可能達到勸說的目的。

要善於理解他人

我們必須在心中架起一座「理解之橋」,一座人與人之間互相體諒、互相溝通之橋,因為,寬容和理解是一個人的高尚情操。

A先生和B先生一同上班。A先生掏出10美元要買一份報紙,誰知道報亭老闆說:「不要想買份報紙,就讓我給你換零錢。」

A先生自然是滿腹不高興,因為他已經碰到好幾次這樣的情況了,於是喋喋不休地訴說報亭老闆不近人情。

同行的B先生見到這種情況說:「把10美元給我,看我的。」

A先生將信將疑地把10美元給了B先生,B先生對報亭老闆說:「我是來紐約辦事的外地人,我想看看今天的《紐約時報》,但我沒有更小的面額了,最小的也是10美元,我知道你現在很忙,可能沒時間給我換零錢。」

「你先拿去吧,我確實沒時間給你換這麼大面值的錢,你也看到了,早上的這時候總是很忙,你下次經過這邊的時候再給我吧。祝您在紐約玩得愉快!」

於是B先生得到了A先生得不到的報紙,還沒花錢。

大家也都看到了,實話說碰到這種情形我也會覺得這個老闆有問題,怎麼這麼做生意的,不賣就算了,還這麼粗魯。但B先生不一樣,他用他的理解,設身處地地為店老闆著想,最終達到目的,可以說是用他的理解表達了他的需求,也是他的理解,才讓老闆滿足了他的需求。

在現實中有各式各樣的橋,小溪流上有小巧玲瓏的石板橋,河道上有橫跨兩岸的大橋,城市裡有宏偉壯觀的立交橋……除此之外,還有象徵性的橋,這就是「理解之橋」。

理解之橋,就是溝通人與人心靈的橋,是化解人與人之間的許許多多隔閡、誤解、矛盾甚至仇恨的橋。有了這座橋,人們就會生活在崇德崇義、和睦相處的美好世界里。假如沒有理解之橋,那麼,人世間將會出現許多遺憾和不幸。

當人的情緒不好時,因缺乏理智,往往容易誤解別人,給他人以心理上的傷害。這樣,就很容易發生矛盾衝突,造成嚴重的後果。有這樣一個故事:小明把帶去交學費的錢丟了,卻誤會同桌偷了他的錢,把同桌氣得暴跳如雷,想狠狠地揍他一頓。可是同桌轉念一想,這樣做會傷害同學之間的感情,於是,他心平氣和地向小明解釋,並幫他找回了丟失的錢,使小明十分感動,連連向同桌道歉。試想,假如當時同桌沒能剋制自己,理解小明著急的心情,而是採用極端的手段,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兩人的矛盾也不可能得到化解。

對能相互理解的人,也許理解容易些,但若不是這樣,要做到理解就很難。人人都渴望被人理解,而做到理解別人總是比較難,總想應該別人先理解我的。殊不知,如果人人這樣,就會覺得別人都是不可理喻的,就會變得人人都以自我為中心。

理解是什麼?理解是關心;理解是關愛;理解是互相幫助;理解是太陽,它可以照亮你,照亮我;理解是火焰,它可以燃燒自己,燃燒整個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都有自己的看法,要明白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含義,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也不要輕易地被別人左右,不是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嗎?多理解別人,多了解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快樂的人。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是這樣,既簡單又複雜,關鍵是你決定如何交流。你在渴望別人理解你的時候,別人也在渴望著你去理解他。理解是跨越彼此的橋樑,理解是真誠的,理解是相互的,人們在交往中有了相互理解,感情才會長久,如果我們都能理解他人,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麗!

善於表達自己的虛心

古人講「滿招損,謙受益」。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涵養的外化。古往今來,人們給予它以崇高的讚美。

謙虛之所以受到尊崇,就因為它是做人的美德及事業成功的法寶,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謙虛也並非想做就能做到,有的人得到領導的表揚、同事的誇獎,內心裡著實想謙虛一番,卻尋找不到適當的表達方法。要麼手足無措,面紅耳赤,支支吾吾,要麼說一些「歸功於集體、歸功於人民」的套話聽起來讓人覺得虛假。

那麼,在社交場合,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氛圍,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謙虛,才能給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呢?

轉移對象。如果表揚或讚美使你感到在眾人面前窘迫的話,你不妨想辦法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使自己巧妙地「脫身」,把表揚或讚美的對象「嫁接」到別人的身上,但要有所依據,不然也會顯得空和假。

妙設喻體。直言謙虛,固然可取,但弄不好會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特別是兩個人之間,如果僅僅說「你比我強多了」這類話,容易有嘲諷之嫌。遇到這種情形,你不妨用一個比喻方式,巧妙地表達自己的謙虛。

自輕成績。任何稱讚和誇獎,都不可能毫無緣由,或者因為某件事,或者因為某方面的成績。這時你不妨像繪畫一樣,輕描淡寫地勾勒一筆,卻在淡泊之中見神奇。

相對肯定。面對別人的稱讚,如果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不但起不到謙虛的作用,反倒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正如俗話所說:「過分的謙虛等於驕傲。」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謙虛要掌握一定的分寸。

徵求批評。面對人們的讚美,誠懇地徵求大家的批評,這是表現你謙虛精神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適當適度,不然虛心也就變成了虛假。

我們在社交生活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交際對象,去不斷創造自我,虛心學習。

只要虛心而誠摯,努力追求謙虛的品格,在談話時保持平和坦誠的態度,尊重對方,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受人敬重的人,說話的分量也會相應增大。

充分考慮對方的立場

要讓談話成為融洽雙方感情的潤滑劑,不要成為傷害雙方的雙刃劍。

語言可以溝通人們之間的想法,也能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說話的一方往往覺得無所謂,但是,往往因自己用詞不當刺傷了對方的自尊心,進而使雙方關係惡化。上述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

說話的一方雖無惡意,但對方卻有受侮辱、被諷刺和被取笑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說話的一方在說話時欠考慮,沒有注意到措辭,上述情況對於推銷人員來說尤其重要。當對方說話之前,一定要自始至終做好應對的準備:「我要怎麼說才能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呢?」例如:您到一家商店訪問,當時這家商店沒有顧客上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開玩笑說:「哎呀。怎麼安靜得好像是要倒閉似的。」或是:「這裡鬧過鬼了吧。怎麼一個活人也看不見?」雖說是開玩笑,但對方聽起來就會很不舒服,言下之意是您要他的店早點關門,那人家怎麼喜歡你呢?

這時候,您最好說:「難得有空呀。我看下午顧客就會很多吧,到時候有您忙的!」如果是上午去,然後一邊說一邊看看對方的反應如何。

不僅對客戶、對顧客、對不熟悉的人要如此,即使對朋友說話也要注意,譬如覺得對方臉色不好就說:「怎麼看起來像個死人。」

如果對方身體沒有毛病,精神也很好,一聽這話就會感到不舒服,儘管是關心他及出於善意,但效果卻恰恰相反,對方心裡也許會琢磨:「這傢伙真不是東西,想盼我早死啊。」

在這種場合你可以先說:「您好嗎?近來身體怎麼樣?」

對方如果不回答說「很好,托您的福」,而是說「最近身體不大舒服」時,你可以說:「要好好保重……」

這才是會體諒人的說法。所以必須學會考慮對方的處境,不要有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信口開河的壞習慣。

保護好別人的面子

人與人相處方式很多,聰明人不會把事情做絕,都會給對方留有餘地,給對方保留面子。

不給別人台階下、得理不饒人,不留情面,如此種種,估計誰都不會對這樣的人有好感。人人都愛惜自己的面子,「面子」是人際交往的「雷區」,不能去碰,否則,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著名詩人陸遊曾給他的好朋友辛棄疾寫過一首送行詩,結尾兩句是這樣的:「深仇積憤在逆胡,不用追思霸亭夜。」這兩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希望辛棄疾能胸懷寬廣,不要去計較個人之間的恩怨,為國家效力。其中「不用追思霸亭夜」一句里涉及一個典故,說的是漢朝李廣當年的小氣行為。李廣有一段時期被罷官閑居在家,閑來無事就經常在晚上與人到鄉間飲酒。有一次,喝酒過後,夜裡回家時經過守護霸陵的亭驛,被守霸陵的官員呵止,不讓通過。本來這件事是可以網開一面的,但事有湊巧,守霸陵的官員偏偏在那天喝醉了,非要按章辦事,還對李廣出言不遜:「在任的將軍尚不能犯夜行路,何況是你還是個被罷了官的!」於是,便勒令李廣停宿在驛亭中。李廣從此對此人懷恨在心。

後來,匈奴又來侵犯中原邊境,李廣又被重用,帶軍反擊匈奴。掌了權的李廣仍然對當時不給自己留情面的官員耿耿於懷,於是找了個機會把他給殺了。這種公報私仇的舉動固然表明了李廣氣量狹隘,但是從那位被害官員的角度來說,他正是犯了「不給人面子」的大忌諱。如果他能夠了解到面子對一個人的重要性的話,相信他不至於淪落到被殺的地步。

由此可見,保留他人的面子,這是何等重要的問題!然而,很遺憾的是,我們卻很少會考慮到這個問題,在與人相處時,我們只圖一時的痛快,為了表明自己的「驍勇善戰」,將對方奚落得體無完膚,而毫不考慮對方的面子。其實,凡事只要多考慮幾分鐘,講幾句關心他人的話,為他人設身處地想一下,就可以避免許多不愉快。

《聖經》中有句話:「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真正有遠見的人會在與人交往中為自己積累「人緣」,同時也會給對方留有相當大的迴旋餘地。給別人留面子,其實就是給自己掙面子。言談交往中少用一些負面色彩太強烈的語言,而適當多用一些「也許」「試試看」這些感情色彩不強烈的中性詞,以便自己給自己留餘地。

小丁和楊子幾天前還是很要好的朋友,可現在的關係卻非常緊張,到了決裂的邊緣。但是誰也想不到的是,這兩個曾經形影相隨的好哥們兒之所以走到這一步,起因僅僅是因為一枚紐扣而已!楊子上個星期買了一套非常滿意的西服,穿了不到兩天就丟了一枚關鍵部位的紐扣。一日,他無意間發現掛在洗手間里的一位清潔工的工作服上的扣子,和自己丟了的幾乎一模一樣,遂乘人不備悄悄地扯下了一粒,打算縫到自己的衣服上,還得意地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小丁。沒想到第二天,同事們都知道了楊子的這個笑料,因為小丁在大庭廣眾之下拿這件事跟楊子開玩笑,所有在場的同事都笑作一團,而楊子也終因丟了面子而惱羞成怒,也大揭小丁的許多「老底」,於是,兩人越鬧越僵,以致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虛榮感,保護好別人的面子,就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好感,而不給別人留面子,說話刻薄的人會因此而失去了朋友,甚至鬧得雙方當面撕破臉皮,導致一些本不該出現的問題。

給他人一個台階下

我們每個人都是個性很強的獨立體,給別人一個台階下,這是一朵無形的玫瑰,但卻同樣能留下芬芳。

生活中很容易遇到一些難纏的事,我們在尋求擺脫時,應該學會多為對方考慮,這樣既給人方便,又巧妙表達自己的意見,給雙方都保留圓融的餘地。當你很尊重別人的時候,人家還你以同樣的尊重。

一位丈夫請妻子到餐館吃生日餐,有道菜是「螞蟻上樹」。可端來的菜盤裡只有粉絲不見肉末。妻子故作不知。問服務小姐:「服務員,這道菜叫什麼?」服務小姐仔細一看。不好意思地回答:「螞蟻上樹。」「怪了,怎麼只見樹不見螞蟻?」妻子有些得理不饒人。面對一聲高過一聲的質問,服務小姐十分窘迫。丈夫見狀,馬上接過話來:「老婆,大概螞蟻太累了,還沒爬上來。服務員,麻煩你給老闆說一聲,趕緊給我們換一盤爬得快的螞蟻。要知道時間就是生命呀。」服務小姐如釋重負,趕緊為他們換了一盤名副其實的「螞蟻上樹」。這位丈夫真是善解人意,他的話幽默風趣而又大度,既緩解了緊張的氣氛,又讓雙方都找到了體面下台的契機。妻子聽了他的話,會心地展顏一笑;服務小姐呢,則帶著感激的心情,想辦法補償過失。這樣機智處理問題的人,才是睿智成熟的交際高手。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虛榮心,都會注意自己社交形象的塑造。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如果讓人下不了台,他會對你產生比平時更為強烈的反感。同樣,因為你為他提供了「台階」,使他保住了面子、維護了自尊,他會對你更為感激,產生更強烈的好感。你給了別人尊重,就會獲得加倍的收穫。

讓人下不了台的事大多發生在人們料想不到的時候,但是,只要能及時轉換角度,巧說妙解,不但能給自己找個台階,甚至能給生活增添某種樂趣。有一對夫妻因小事爭執不下,在家吵鬧不休。正當妻子向丈夫做獅吼狀時,有一對朋友來訪,丈夫尷尬得無地自容。好在妻子也顧及丈夫的面子,看朋友到來連忙改變口氣。但對丈夫來說,終究一時無法從窘境中擺脫。朋友見狀,笑著說:「聽你倆交流還挺熱烈,我來的可真不是時候啊!」此話一出,其妻先紅了臉,無語離去。其丈夫馬上調侃地對朋友說:「打是親、罵是愛,我們剛才是在打情罵俏呢!別看她剛才那麼凶,其實正表示她對我的關心,不信你問她。」這時,他妻子從裡屋出來也與朋友打哈哈,爭吵便化為雲煙。

一位顧客去西裝店退西裝。售貨員發現西裝有洗過的痕迹,但她沒有揭穿,而是給顧客尋求了一條免於難堪的退路。她說:「可能您家人不小心搞錯了,把這西裝送去洗了。我也有類似的情況,有一次,我外出時洗衣店的人來了,我丈夫稀里糊塗地把一大堆衣服讓人抱走了。和您一樣,不是嗎?您看,您的衣服上面有洗過的痕迹。」顧客聽了無話可說,大概心裡倒有些感激這位售貨員。

這位售貨員的心是善良的,因為她懂得給人一個台階。在生活中,誰都可能有錯誤和失誤,誰也有可能陷入尷尬的境地。因而,在指出別人錯誤的時候給人搭一個台階,是為人處世時與人為善的重要表現之一。

給人一個台階,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良好修養。只有襟懷坦蕩、關心他人的人,才會時刻牢記給人一個台階。在受到傷害時,許多人都會與對方針鋒相對地吵鬧一番,這樣只會兩敗俱傷。

把別人自尊放在第一位

別人也許真的錯了,但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或者,他雖然明知錯了,也希望得到足夠的尊重。所以,別去指責他們,因為那是愚人的做法。嘗試著去理解他們,只有真正智慧、寬容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一個人犯錯誤,往往不是因為他不知道是在犯錯誤,而是因為他想犯錯誤。宣傳教育對於想犯錯誤的人基本無效。防止犯錯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讓人不敢犯錯,一種是讓人不想犯錯。前者是強制手段,見效快而難服人心;後者是溝通藝術,見效較慢而作用力持久。要想讓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真正負責,依賴於他的自尊和良知的覺醒。那麼,首先要設法幫他保住面子,以免他自暴自棄。

有一種人,脾氣粗野狂暴,不管什麼事都能搞得像滔天大罪那樣不可饒恕。他們這樣做並不是出於一時的狂怒,而是源於他們自己的稟性。他們譴責每一個人,要麼為這個人做過的某件事,要麼為他將做的某件事。這暴露出一種比殘忍還要可惡的性情,這種性情才真是糟糕透頂。他們是如此誇張地非難別人以至於他們能把別人原本是芝麻大小的一個問題渲染得像西瓜那樣大,並藉此將其全盤否定。他們是不通人情的工頭,能把天堂糟踐成牢房。盛怒之下,他們把一切都推到極端。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別人丟了面子,而他得到了怨恨。

有智慧的人絕不如此處理問題,他把別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然後才設法將事情導向好的方面。

當一個人犯了錯誤時,往往能找到上百個理由為自己辯護,其中一個最常用的理由是:「換了是你,不見得比我做得更好。」當一個人心裡有了這種想法,你說得再多,他也不會心悅誠服。這時候,最有效的說服是言傳身教,把你要求他做好的事做給他看。

日本大企業家、三洋公司創始人井植薰,喜歡遵守規則又敬業的員工。而他本人也絕對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並且勤奮敬業,決不因為自己是老闆而打半分折扣。比如,他每天早上7點,準時到達公司,準確率比鬧鐘還高,而且幾十年如一日,若非出差,絕無誤差。他本人如此律己,所以他公司幾乎沒有一個不勤奮敬業而遵守規章的員工。

比爾·蓋茨欣賞聰明而幹勁十足的員工,但他沒有每天安逸地躺在床上,逼員工加班加點幹活。在創業的最初十幾年,他跟普通員工一樣,每天工作16個小時,累了就往地板上一躺,睡上一覺,睡醒了爬起來接著干。

一個人能做到他提倡的事,比他嘮嘮叨叨說一萬遍更有說服力。

有的人並無意傷人面子,只是說話時表達不當,造成了實際傷害的效果。

比如,有些領導提倡「在總結成績的基礎上找差距」這種批評方式,目的就是為了照顧下屬的面子,效果卻不見得好。

比如,老闆對一個業績不佳的員工說:「我對你的工作表現非常滿意,但是如果你能在工作方法上注意一點,業績肯定會提高。」

員工開始會覺得受到了鼓勵,直到他聽到「但是」兩個字。他很可能因此而對最初的表揚產生懷疑,對他來說,這個表揚也許只是後面批評的引子而已,可信性遭到質疑。

如果老闆這樣說:「我對你的工作表現很滿意,而且你的進步也很明顯,說明你在這方面有潛質。如果在工作方法上做一些改進,我相信你的進步會更快。」

這樣員工便不會感到批評的暗示,同時也能夠受到鼓勵,並儘力做得像老闆期待的那樣好。

有的人把自己的面子看得貴如金,卻把別人的面子看得賤如紙。他們為了自顯高明,無視他人尊嚴,甚至將對方逼到非反抗不可的地步。其結果,也不過自取其辱罷了。

素來以傲慢無禮、舉止粗魯而聞名於世的赫魯曉夫就曾嘗到過傷人面子的苦頭。1957年,美蘇首腦舉行會談,美國副總統尼克松應邀出訪蘇聯。在此之前,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關於被奴役國家的決議》。這一決議受到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的激烈抨擊,本來他可以採取其他比較得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看法,但赫魯曉夫卻選擇了一個既有失身份,又傷人尊嚴的方式。在美蘇首腦會談中,他指著尼克松吼叫著:「這項決議很臭,臭得像馬剛拉的屎!沒有什麼東西比那玩意兒更臭了!」

在這種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尊嚴的場合,尼克松當然也不會示弱,他知道赫魯曉夫年輕時曾當過豬倌,就慢條斯理、一字一句地說:「恐怕主席先生說錯了,還有一樣東西比馬糞更臭,那就是豬糞。」

赫魯曉夫不禁一時語塞,儘管他是一個很有自制力的領導人,也不免羞得滿臉通紅。

在人際交往中,只要維持住雙方的面子,則一切爭端都有迴旋餘地;一旦撕破麵皮,就極可能轉入火星四濺、雙方都無力控制的局面。為了自己的面子,不給別人留餘地,絕對是在做蠢事。

此外,在人際交往中,由於知識缺陷,每一個人都會說蠢話、做蠢事:由於價值觀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見。看見別人說蠢話、做蠢事時,或者堅持自己的偏見時,為了保住他的面子,最好是給他一個「台階」下,這對於維持雙方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批評他人時要點到為止

批評是最容易的,因為說的都是別人的錯誤。批評也是最難的,因為讓別人虛心接受錯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生活和工作中,無論是孩子、朋友、下屬還是同事,他們總會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免不了要批評或者規勸他們,但是如果批評的時候說的話不到位不但起不到教育和規勸的目的,反而會適得其反,增加他人的反感。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說話技巧。

1.批評孩子要點到為止

很多父母都不願意當面稱讚孩子,恐怕會寵壞他。如果我們不是衷心稱讚孩子,只是胡亂稱讚一番,那麼就確實有寵壞的可能。很多家長常常說:「疼孩子疼在心裡,不要疼在嘴上。」這是怕造成孩子自滿和驕傲的心理,以後他就不再求上進。而事實上合理的稱讚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

稱讚如土壤中的肥料、食物中的維他命,可以給孩子很大的鼓勵,使他們雄心勃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父母給孩子的讚揚比任何人的都重要,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切的人,所以一言一語都發生很大的作用。稱讚比責罵有效,父母們不妨慷慨地稱讚自己的孩子。稱讚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告訴孩子這是達到了期望中的水準。

當然,為了糾正孩子的錯誤,指導孩子去做應該做的事情,有時批評孩子是必要的,只是要特別小心,在言語和態度上都要謹慎,千萬不可用諷刺或嘲笑的言語,免得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難堪,使之產生自衛和反抗的心理。批評孩子的時候可以直接指出錯誤的地方,然後提出改正的方法,使孩子明白應該走的路和應該做的事。如果孩子付出了努力,嘗試去改過,就算不能立即生效,做父母的也不必氣餒,可以從旁鼓勵,告訴孩子他的努力不會白費。

另外,批評孩子要注意選擇適當的時候和地點。隨著長大,孩子越發注重自己的思想和自尊。所以,在大庭廣眾或當著親友面批評孩子實在會讓孩子太難為情了,不論出發點是如何良善,所指出的地方如何合理,在這種情形下孩子也難以接受。

2.批評朋友要點到為止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觀念,對朋友讚美就好了,批評會傷害了感情。而實際上,當你覺得朋友做事不恰當的時候,對他的批評,好朋友是不會見怪的。至少他知道你是善意的。當然,對於朋友的批評還是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讓人家願意接受。這就要求我們在和朋友的相處中做一個善於批評的角色。

批評要與讚美相結合。適度的批評之後,對於其優點別忘了加上幾句稱讚的話,才不會損壞彼此的情誼。「以理服人」是對的,但道理有時並不容易被直接接受,甚至會讓對方產生反感,儘管在反感時他內心並不一定認為道理錯了。

善於批評者還要爭取讓對方心服口服,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有時批評者往往認為自己是好心,但如果話中帶有了威脅,效果就難以達到,甚至會給雙方關係造成不良影響。

善於批評者會讓對方感到彷彿不是在批評自己,倒像自己勸說自己,就容易被對方接受。善於批評者語言中應避開「你應該」「你必須」之類的詞,多用討論的口氣,避免對方的反感,在任何「強攻」都難奏效時,還不如暫停。

批評的目的是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光是理由充足不行,還要掌握對方的心理特點,對不同性格的人應使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異。

看到朋友有缺點不指正是不真誠,而批評別人不講究方法就真會傷害感情了,只有講究技巧地批評才稱得上真正的好朋友。

3.批評下屬要點到為止

上司對於下屬的批評可能挫傷下屬的自尊,但是若想保證工作質量,批評仍不可避免。有一種做法錯誤至極:問題初始時對他視若無睹,而待某日心血來潮才處處責難。這種首尾不一致的做法,很難令下屬心悅誠服地改過。況且,此時也多半到了忍無可忍、不得不糾正的時候,說話時難免會像連珠炮似的啰嗦沒完,似乎要將滿腔鬱積已久的數落之詞一吐而盡。

因此,只要下屬做出不當之行,就該刻不容緩地對他言明「此事不當,實不該為」,這才是對他親切的表示。另外,機巧地對他適時提出警告,也是可行的方法。

有許多上級主管,常是基於「順便代勞」的心態,代替下屬做他所應當完成之事。此種體恤下屬的作風,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長久如此,下屬們不僅會失去原有的感戴之心,甚至會反過來支使你。他們常會如此說:「你啊!你是否要到辦公室去呀?麻煩你順便將我把這份文件帶去好嗎?真謝謝你了!」他甚至還會說道:「麻煩你要去總公司之前預先通知我一聲,我想麻煩你帶一件東西過去,不然,讓我自己跑一趟,就得多費一道程序了!」

當然,這種觀點或許於公司業務推展上無大謬誤,卻往往會造成不良風氣。有鑒於此,主管不可使下屬有怠惰心態,應當用一些話語婉拒下屬所託,否則,爾後必接二連三地發生這種事情,給工作造成影響。

4.批評同事要點到為止

當同事或上司犯錯時,我們一般不會去干涉。為什麼呢?因為你可能曾經這樣做過,結果則是你做了努力卻引火燒身。接受幫助者可能變得非常生氣,也可能通過揭你的傷疤來回應你。於是你寧可維護這種緩和氣氛的關係,再也不提這種引起對方不快的話題。

也許你仍然認為最常見的推動力就是批評,但從過去的經驗中你知道,批評不是總能被很好地接受。於是你盡量去提一些「建設性的批評意見」,但是「建設性」與「破壞性」通常是沒有明確分界點的,或者說我們很難把握得當。但如果你不願意三緘其口,又不可能輕易放棄與你的同事、上司在一起工作,你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實現你的目的。

一是鼓勵以提高他們士氣,對別人的努力表示感謝或贊同。因為你的目標是影響同事對工作的看法,使他們能更努力地工作。你希望能使他們對處理複雜的任務充滿自信,使他們充滿熱情地去迎接每天的工作,使他們能獲得成績而感到高興。這樣他們就會更努力地工作,更願意在這個團體中,也更想做好工作。

二是幫助提高他們的技能,給他一些建議或指導,這些建議要關注於人的表現而不是評判這個人。在這裡,你的目標是幫助你的同事表現得更有能力。你希望他們從實踐中學到東西,以便以後幹得更好。你不應強迫你的同事去做這些事情。他們應自主自己的行為,你的目標只是為他們出主意和建議,以讓他們能夠從中選擇採納。

如果直接的批評不妥當,那麼不妨想一些婉轉的辦法,這樣更容易達成目標。

5.批評老闆要點到為止

當然,老闆也有說錯話的時候,因為老闆畢竟也是人,不是神。至於這時你該怎麼辦,當然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處理模式,要看老闆的脾氣秉性、說錯話的場合、說的錯話可能造成的影響等諸方面的因素來決定你該採取的方法,當然,你在公司里的地位及與老闆的關係也是你應該考慮的因素。

如果老闆說錯了話,而這些錯話並不影響你的利益以及你所負責的工作,你都可以採取「裝聾作啞」的方法,即裝作沒聽見或沒聽明白。這是一種揣著明白裝糊塗的辦法,它可以讓你避免一些是非,也避免讓老闆處於尷尬和困窘的地位。

但是如果你決定不再「裝聾作啞」了,那麼就有些原則必須遵守。

在批評老闆之前,先要從對方的角度想想,為什麼他要那樣做。有時候,對方可能是有難言的苦衷,沒有辦法,然而又不願向別人透露隱情。在此種情況下,就應該以關心代替批評。這樣會使對方更容易接受。

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如果這種話是當眾聽到的,就會更加覺得有面子。反之,有關批評的話要私下說,這樣除了能照顧到對方的面子外,對本身的形象也會產生好的影響。當眾讚美,私下批評,這看起來有點像搞「兩面三刀」,實際上並非如此,這樣做和那種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人,有本質上的不同。

永遠別說「你錯了」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僅是為了收穫某些成果,也是為了收穫好心情。

無論別人指責我們的錯誤,還是我們指責別人的錯誤,都對好心情沒有好處。

既然如此,我們沒有必要執著於對或錯,不如圓滑一點,按照對事情和心情最有好處的方式來做。

四千年前,古埃及阿克圖國王在一次酒宴中對他的兒子說:「圓滑一點。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換句話說,不要對別人的錯誤過於敏感,不要執著於所謂正確的意見,不要輕易刺激任何人。

如果你要使別人同意你,應當牢記的一句話就是:「尊重別人的意見,永遠別說你錯了。」

在人際交往中,破壞力最強的莫過於這三個字:你錯了。它通常不會造成任何好的效果,只會帶來一場不快、一場爭吵,甚至能使朋友變成對手,使情人變成怨偶。跟別人相處的時候,我們要記住,和我們來往的不是度量不凡的超人,更不是修鍊到家的聖人。和我們來往的都是感情豐富的常人,甚至是充滿偏見、傲慢和虛榮的怪人。超人和聖人能夠虛懷若谷地對待別人的批評,但常人不能,怪人更不能。所以,當我們想說「你錯了」時,應該明白,對方十有八九不會虛懷若谷地接受。就像我們自己不會虛懷若谷地接受別人「你錯了」的評價一樣。

一個人說錯話或做錯事,總是有原因的,所以我們即使明知自己錯了,也會強調客觀原因,認為錯得有理。

當我們犯了錯誤時,並非意識不到犯了錯誤,只是頑固地不肯承認而已。所以,當你對一個人說「你錯了」時,必然撞在他固執的牆上。

比如,有一位先生,請一位室內設計師為他的居所布置一些窗帘。當賬單送來時,他大吃一驚,意識到在價錢上吃了很大的虧。

過了幾天,一位朋友來看他,問起那些窗帘時,說:「什麼?太過分了。我看他佔了你的便宜。」

這位先生卻不肯承認自己做了一樁錯誤的交易,他辯解說:「一分錢一分貨,貴有貴的價值,你不可能用便宜的價錢買到高品質又有藝術品位的東西……」

結果,他們為此事爭論了一個下午,最後不歡而散。

不論我們用什麼方式說「你錯了」,不論是一句話,一個眼神,一種說話的聲調,一個手勢,只要讓他聽出或看出「你錯了」的意思,他就絕不會有好臉色給你!因為你直接打擊了他的智慧、判斷力、榮耀和自尊心。只會使他想反擊,但決不會使他改變心意。即使你搬出孔子或柏拉圖理論,也改變不了他的成見,因為你傷了他的感情。

永遠不要這樣做:你的確錯了,不信我證明給你看。這等於是說:「我比你更聰明。我要告訴你一些事,使你改變看法。」

假如對方真的錯了,你必須讓他承認並糾正錯誤,也應該迴避「你錯了」或類似的詞語。你有必要運用一些技巧,使對方察覺不到「你錯了」這三個字。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必須用若無實有的方式教導別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他忘記的。」

有一位先生,花3天時間寫了一篇演講稿,他認真地撰寫、修改並潤色,其精心程度絕不亞於魯迅或朱自清寫一篇文章——據說魯迅寫完一篇文章后,通常要改7遍,而朱自清每天只寫500字。

這位先生認為演講稿寫得十分到位,得意地讀給妻子聽。妻子認為這篇演講稿寫得並不出色。但她沒有說:「你寫得太差勁了,都是老生常談,別人聽了一定會打瞌睡的!」

她說:「如果這篇文章是投給報社的話,肯定算得上是一篇佳作。」換句話說,她在讚美的同時巧妙地表達出它並不適合演講。丈夫聽懂了其間的含義,立即撕碎了精心準備的手稿,並決定重寫。

偉大的心理學家席勒說:「我們極希望獲得別人的讚揚,同樣地,我們也極為害怕別人的指責。」

既然如此,在我們覺得需要說「你錯了」時,要用最大的耐心和最大的智慧,將「你錯了」三個字重新咽回自己的肚子里。

沒有多少人能夠正視別人的批評,大人物不能,小人物更不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智勝未來書系(套裝四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智勝未來書系(套裝四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章《口才智慧》(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