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博弈智勝》(10)

第二十三章《博弈智勝》(10)

處世博弈:理性地面對生活中的事情

掌握處世中的博弈原則能夠讓我們直擊對方心理,採取有利策略,在社會關係的駕馭中遊刃有餘。

把優勢變成生存的資本

博弈的本質就是人與人之間採取合作還是非合作的方式,無論選擇哪種方式,其目的只有一個——趨利避害。

現代社會講究的是一切都要公平。但事實上可能嗎?在市場經濟條件的制約下,不同的商品,價值相差懸殊,其價值與使用價值也存在著不一致,而這不一致必然是通過「等價交換」的規律來實現不等價的交換,或者說形式上的等價交換隻是實質上的不等價交換。在出現這種矛盾而特殊的不等價交換規律中,弱者的選擇是:要麼在這種局勢下想盡辦法讓自己的損失降到最小,要麼就此滅亡。當然,出於人的本能,博弈的結果往往是前者。那麼,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是合作還是「背叛」,選擇不是固定的,不過儘可能減少損失,讓自己得利,則是不變的處世原則。

其實,從博弈論來說,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矛盾都是存在著的,面對現實,弱者的選擇只能是盡量減少自己的損失,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在三國鼎立的局面結束之後,西晉司馬氏統一了中國。可是兩晉的政權並不穩固,在經過連年的戰亂后,地方割據力量的殘餘勢力依然存在,司馬氏皇室子弟之間的權力鬥爭也十分激烈,其中頗有勢力的是東海王司馬越。幾十年後,司馬越終於聯合其他藩王,發動了內戰,以爭奪皇帝的寶座,史稱「八王之亂」。可是,因為藩王們的內訌和北方的匈奴與羯胡的趁機侵略,中國北方陷入了戰爭的浩劫之中。

最終北方被匈奴和羯胡佔據,司馬越也戰死了。

當時,西晉司馬氏皇族在戰爭中死傷過半,倖存的皇族紛紛準備渡過長江逃避戰亂。其中,琅琊王司馬睿勢單力薄,在渡江之前只想著如何避難自保,並沒有考慮渡江之後的計劃。可是他作為皇族的倖存者,還是具有一定的政治號召力的,於是,王氏家族的精英人物——王導和王敦便準備扶持他做渡江之後的皇帝。王氏家族在當時晉朝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

王氏兄弟見國家危難,本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是苦於自己既不是司馬氏皇族,又不是手握重兵的大將,所以有心無力。直到發現落難的皇族司馬睿,王氏弟兄便想藉助他的皇族身份,復興大業。

王氏兄弟和司馬睿接洽之後,說出了他們想要輔佐司馬睿做皇帝並恢復西晉基業的想法。司馬睿自然是大喜過望,甚至有點感動,與王氏兄弟一拍即合,開始了司馬氏和王氏的親密合作。

渡江之後,王氏兄弟馬上按照承諾提高司馬睿的聲勢。三月初二這一天,按照當地的風俗,百姓和官員都要到江邊去祈福消災。這一天,王導讓司馬睿坐上華麗的轎子到江邊去,前面有儀仗隊鳴鑼開道,王導、王敦和從北方來的大官、名士,一個個騎著高頭大馬跟在後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隊伍。這一天馬司睿的聲望大漲。

人們從門縫裡偷偷張望,他們一看王導、王敦這些有聲望的人對司馬睿這樣尊敬,大吃一驚,怕自己怠慢了司馬睿,一個接一個地出來排在路旁,拜見司馬睿。

這樣一來,司馬睿在江南士族地主中的威望提高了。王導接著就勸司馬睿說:「顧榮、賀循是這一帶的名士。只要把這兩人拉過來,就不怕別人不跟著我們走。」司馬睿派王導上門請顧榮、賀循出來做官,兩個人都高興地來拜見司馬睿。司馬睿殷勤地接見了他們,封他們做官。從此,江南大族紛紛擁護司馬睿,司馬睿在建康就站穩了腳跟。

北方發生大亂以後,北方的士族、地主紛紛逃到江南來避難。王導又給司馬睿出謀劃策勸說他多吸納優秀人才。

經過這樣的一番經營,王氏兄弟最終聯合各大家族,推舉琅琊王司馬睿登上皇位,是為晉元帝,從此建立了偏安東南百餘年的東晉王朝。晉元帝登基的那天,還發生了一個戲劇性的故事:王導和文武官員都進宮來朝見,晉元帝見到王導,從御座上站了起來,把王導拉住,要他一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這個意外的舉動,使王導大為吃驚,因為在封建社會,這是絕對不允許的。王導忙不迭地推辭,他說:「這怎麼行?如果太陽跟普通的生物在一起,生物還怎麼能得到陽光的照耀呢?」王導的這一番吹捧,使晉元帝十分高興,晉元帝也不再勉強。王氏家族從此便更受重用。

從此,雖然是東晉皇帝司馬氏做名義上的天子,但是掌握實權的是擁立他的王氏兄弟,司馬睿對王氏兄弟極為尊敬,甚至上朝時宰相王導沒有入座自己都不敢坐在龍椅上。

歷史上把司馬睿與王氏兄弟的這一對政治組合稱為「王與馬,共天下」,也就是司馬氏和王氏共同主宰朝政的意思。但是人們只看到司馬睿對王家兄弟的尊敬和畏懼,卻並沒有看出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王家兄弟擁有政治上的實力和社會上的地位,司馬睿雖然是皇帝,但各個方面都無法與王家相比。王家與司馬睿之間雖然名為君臣,但實際上司馬睿處於明顯的劣勢,是這場博弈的弱者,如果司馬睿對王家兄弟稍有不敬,則可能被推翻,從而皇位不保。所以在博弈中,雙方都需要藉助對方,利用自己的優勢換取更好的生存條件。

慾望博弈中的選擇

我們在生活中,在與貪婪博弈時,選擇的策略就應是無欲則剛。

我們經常說:慾望是無底深淵。是的,究其一生,我們都在和自己的慾望進行博弈。正是因為貪婪,很多本應有大好前途的人葬送自己的一生。我們要和自己的貪婪做鬥爭,因為戰勝了自己,也就戰勝了一切。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貪婪,不管你是做生意還是做官,總是得隴望蜀,得到的東西總是不珍惜,而得不到的卻總是念念不忘。

一個乞丐在大街上垂頭喪氣地往前走著,他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看起來很久沒有吃過一頓飽飯了。他不停地抱怨:「為什麼上帝就不照顧我呢?為什麼唯獨我就這麼窮呢?」

上帝聽到了他的抱怨,出現在他面前,憐惜地問乞丐:「那你告訴我吧,你最想得到什麼?」乞丐看到上帝真的現身了,喜出望外,張口就說:「我要金子!」上帝說:「好吧,脫下你的衣來接吧!不過要注意,只有被衣服包住的才是金子,如果掉在地上,就會變為垃圾,所以不能裝得太多。」乞丐聽后連連點頭,迫不及待地脫下了衣服。

不一會兒,金子從天而降。乞丐忙不迭地用他的破衣服去接金子.上帝告誡乞丐:「金子太多會撐破你的衣服。」乞丐不聽勸告,仍興奮地大喊:「沒關係,再來點,再來點。」正喊著,只聽「嘩啦」一聲,他那破舊的衣服裂開了一條大口子,所有的金子在落地的瞬間變成了破磚頭、碎瓦片和小石塊。

上帝嘆了口氣消失了。乞丐又變得一無所有,只好披上那件比先前更破、更爛的衣服,繼續著他的乞討生涯。

所謂無欲則剛,在生活中有些人就像那個貪婪的乞丐,抵不住「貪」字,總是想要更多,最終卻連本來擁有的也一併失去了。

一股細細的山泉,沿著窄窄的石縫,「叮咚叮咚」地往下流淌,多年後,在岩石上衝出了3個小坑,而且還被泉水帶來的金砂填滿了。

有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漢來喝山泉水,偶然發現了清冽泉水中閃閃的金砂。驚喜之下,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

從此老漢不再受苦受窮,不再翻山越嶺砍柴。過個十天半月的,他就來取一次砂,沒過多久,日子富裕起來。

人們很奇怪,不知老漢從哪裡發了財。

老漢的兒子跟蹤老漢,發現了秘密。他認真看了看窄窄的石縫,細細的山泉,還有淺淺的小坑,埋怨爹不該將這事瞞著,不然早發大財了。兒子向爹建議,拓寬石縫,擴大山泉,不是能衝來更多的金砂嗎?

爹想了想,自己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點?

說干就干,父子倆便把窄窄的石縫拓寬了,山泉比原寬大了好幾倍,又鑿大鑿深石坑。

父子倆累得半死,卻異常高興。

父子倆天天跑來看,卻天天失望而歸,金砂不但沒有增多,反而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原來因為水流大,金砂就不會沉下來了,父子倆連原來的小金坑都沒有了。

我們在生活中,在與貪婪博弈時,選擇的策略就應是無欲則剛。處處克制自己的貪婪,不管外在的誘惑有多麼大,仍巋然不動,即使錯過時機也不後悔,因為我們對事物的信息掌握得很少,在不了解信息的情況下,貿然出手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就像金砂一樣,雖然表面看來是因為水流衝下來的,但這是一條假信息,迷惑了這對父子。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只靠想當然和表面現象是不行的。世間的信息瞬息萬變,我們只能防止貪慾給自己帶來危險,不妄求,不妄取。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俗話說:「知人知面難知心,畫龍畫虎難畫骨。」人心叵測,尤其是在關係複雜的社會網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為人處世的方法,都有他自己的心理表徵。面對每一件事,都要經過一番心理鬥爭,而社會的種種現象正是發生矛盾的雙方心理博弈的結果。

在人際交往的心理博弈中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我們先看下面這個有趣的博弈遊戲。

假設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企業,現在企業陷入困境,他們只有在下面兩個方案中任選其一以維持企業生存。方案A:生產高質量的商品來幫助維持現在較高的價格。方案B:生產偽劣商品以通過別人的所失來換取自己的所得。每個學生將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選擇,選擇的學生,將把自己的收入分給每個學生。

事實上,這是一個事先設計好的博弈,目的是確保每個選擇B的學生總比選擇A的學生多得50美分,這個設定當然是有現實意義的,因為生產偽劣商品成本比生產高質量商品的成本低。不過,選擇B的人越多,他們的總收益也就會越少,因為這個假設也是有道理的:偽劣商品過多,會造成市場的混亂,他們的企業也就會跟著受到影響,信譽跟著降低。

現在,假設全班27名學生都打算選擇A,那麼他們各自得到的將是1.08美元。假設有一個人打算偷偷地改變決定——選擇B,那麼,選擇A的學生就少了一名變為26名,將各得1.04美元,比原來的少了4美分,但那個改變自己主意的學生就會得到1.54美元,而比原來要多出46美分。

誠然,不管最初選擇A的學生人數有多少,結果都是一樣的,很顯然,選擇B是一個優勢策略。每個改選B的學生都將會多得46美分,而同時會使除自己以外的同學分別少得4美分,結果全班的收入會少58美分。等到全班學生一致選擇B時,即儘可能使自己的收益達到最大時,他們將各得50美分。反過來講,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協同進行行動,不惜將個人的收益減至最小化,那麼,他們將各得1.08美元。

但博弈的結果十分糟糕,在演練這個博弈的過程中,由起初不允許集體討論,到後來允許討論,以便達成「合謀」,但在這個過程中願意合作而選擇A的學生從3人到14人不等。在最後的一次帶有協議的博弈里,選擇A的學生人數為4人,全體學生的總收益是15.82美元,比全班學生成功合作可以得到的收益少了13.34美元。一個學生嘟囔道:「我這輩子再也不會相信任何人了。」

而事實上,在這個博弈遊戲里,無論如何選擇,都不會有最優的情況出現,類似於囚徒困境,即使達成合謀,由於人的心理太過複雜,結果也不是預期的樣子。所以,在這樣複雜的心理博弈中,我們不能苛求要獲得一個最好的結果,因為人心各異,最好結果根本就不存在。那在人際交往中遇到類似於上述遊戲的博弈情況時該如何選擇呢?保證一點一不要太貪婪,只要有利益就可以,不要妄求有太多的利益或要獲得比別人更多的利益。

當斷不斷必然自亂

對於協和謬誤的博弈來說,在沒有100%勝算的把握下,及早退出是明智的選擇。

你買進一隻股票,股價下跌;於是你又在這個價位買進(股民稱此為「攤平」),可是它又下跌……你再次購買的本意是減少損失,卻越陷越深。博弈論專家經常將這種困境中的博弈稱之為協和謬誤。對於協和謬誤的博弈來說,在沒有100%勝算的把握下,及早退出是明智的選擇。

20世紀60年代,英國和法國政府聯合投資開發大型超音速客機,即協和飛機。開發一種新型商用飛機簡直可以說是一場豪賭。單是設計一個新引擎的成本就可能高達數億美元,想開發更新更好的飛機,實際上等於把公司作為賭注壓上去。難怪政府會被牽涉進去,竭力要為本國企業謀求更大的市場。

這種飛機機身大,設計豪華並且速度快。但是,英法政府發現:繼續投資開發這樣的機型,花費會急劇增加,但這樣的設計定位能否適應市場還不知道;而停止研製將使以前的投資付諸東流。隨著研製工作的深入,他們更是無法做出停止研製工作的決定。協和飛機最終研製成功,但因飛機的缺陷(如耗油大,雜訊大,污染嚴重等),成本太高,不適合市場競爭,最終被市場淘汰,英法政府為此蒙受很大的損失。在這個研製過程中,如果英法政府能及早放棄飛機的開發工作,會使損失減少,但他們沒能做到。

直到英國和法國航空公司宣布協和飛機退出民航市場,才算是從這個無底洞中脫身。這也是「壯士斷腕」的無奈之舉。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陷人類似的誤區:某事物前期成本越高,對它的後續投入就越多。比如,女孩子喜歡買衣服,很多女孩買了一件不錯的上衣之後,往往不會收手,發現自己沒有合適搭配這件上衣的褲子,於是就繼續投入,到商場里購買可以搭配的褲子。還沒完,當上衣和褲子準備好的時候,女孩們還會覺得自己的鞋配不上這套衣服,於是又去買鞋。當鞋子買好之後,可能女孩們還會為這一身「行頭」配個新包,於是又一大筆錢花了出去。算下來,一件衣服引發的購物超出了工資,於是「月光公主」誕生了。其實女孩們陷入了協和謬誤的博弈中,忽視了購物的成本。

在經濟學上,我們把那些已經發生、不可回收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稱為「沉沒成本」。這個意思就是說,你在正式完成交易之前投入的成本,一旦交易不成,就會白白損失掉。

像上面提到的股市中的股民,如果最後股票退市,那麼他的投入就變成了沉沒成本。由於退出研發,在協和飛機上付出的經費,也變成了沉沒成本。如果女孩們最後買的所有衣服和飾物沒有產生自己期望的效果,被放到衣櫃里「雪藏」,那購物的開銷也是沉沒成本。

從理性的角度來說,沉沒成本不應該影響我們的決策,然而,挽回成本的心理作用往往在博弈中讓人做出非理性的決策,從而導致更大損失。

在企業運營中,由於之前對決策的預見性並不准確,往往會導致出現協和謬誤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及時放棄是明智的選擇。

假設你是一家醫藥公司的總裁,正在進行一個新的止痛藥開發項目。據你所知,另外一家醫藥公司已經開發出了類似的止痛藥。通過那家公司止痛藥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可以預計,如果繼續進行這個項目,公司有將近90%的可能性損失500萬,有將近10%的可能性贏利2500萬。到目前為止,項目剛剛啟動,還沒花費什麼錢。從現階段到產品真正研製成功能夠投放市場還需耗資50萬。你會把這個項目堅持下去還是現在放棄?

10%的可能性會贏利2500萬,90%的可能會損失500萬,而且該項目還沒有任何投資。正常人會選擇放棄。

讓我們再來看下面這道題:你同樣是這家醫藥公司的總裁,對於這個新的止痛藥開發項目,你們已經投入了500萬元,只要再投50萬,產品就可以研製成功、正式上市了。成敗的概率與上述案例相同,你會把這個項目堅持下去還是放棄?

除了你已經投入500萬之外,第二個問題與前一個問題是完全一樣的。既然已經懂得了沉沒成本誤區,我想你對以上的兩道題應該會做出一致的決定。

但是把這二道題分別給老闆們做,那些企業老總們絕大多數對第2題的回答是「堅持繼續投資」。他們認為已經投了500萬,再怎麼樣也要繼續試試看,說不定運氣好可以收回這個成本。殊不知,為了這已經沉沒的500萬,他們將有90%的可能非但收不回原有投資,還會再賠上500萬啊。

所以在投資時應該注意:如果發現是一項錯誤的投資,就應該立刻懸崖勒馬,儘早回頭,切不可因為顧及沉沒成本,錯上加錯。事實上,這種為了追回沉沒成本而繼續追加投資導致最終損失更多的例子比比皆是。許多公司在明知項目前景暗淡的情況下,依然苦苦維持該項目,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在該項目上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沉沒成本)。

舍小部,保大局

協和謬誤對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提示是:在小利和大利面前,我們應該捨得放棄其中較小的一部分,保全較大的一部分,做一個能夠權衡利弊的人。

在面對困境時,我們應該能做到犧牲局部,保全大局,這樣才能夠化險為夷。

丹尼斯是美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成員,為了搜集狼的資料,他走遍了大半個地球,見證了許多狼的故事。他在非洲草原就曾目睹了一個狼和鬣狗交戰的場面,至今難以忘懷。

那是一個極度乾旱的季節,在非洲草原許多動物園因為缺少水和食物而死去了。生活在這裡的鬣狗和狼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狼群外出捕獵都統一由狼王指揮,而鬣狗卻一窩蜂地往前沖,鬣狗仗著數量眾多,常常從獵豹和獅子的嘴裡搶奪食物。由於狼和鬣狗都屬犬科動物,所以能夠相處在同一片區域,甚至共同捕獵。可是在食物短缺的季節里,狼和鬣狗也會發生衝突。這次,為了爭奪被獅子吃剩的一頭野牛的殘骸,一群狼和一群鬣狗死傷慘重,但由於數量比狼多得多,很多狼也被鬣狗咬死了,最後,只剩下1隻狼王與5隻鬣狗對峙。

雖然,狼王與鬣狗力量相差懸殊,何況狼王還在混亂中被咬傷了一條後腿。那條拖拉在地上的後腿,是狼王無法擺脫的負擔。面對步步緊逼的鬣狗,狼王突然回頭一口咬斷了自己的傷腿,然後向離自己最近的那隻鬣狗猛撲過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咬斷了它的喉嚨。其他4隻鬣狗被狼王的舉動嚇呆了,都站在原地不敢向前。更加吃驚的莫過於躲在草叢裡扛著攝影機的丹尼斯。終於,4隻鬣狗拖拉著疲憊的身體一步一搖地離開了怒目而視的狼王。狼王得救了。

當危險來臨時,狼王能毅然咬斷後腿,讓自己毫無牽累地應付強敵,這值得人類學習。人生中,拖我們後腿的東西很多,那就是患得患失、瞻前顧後、驚慌失措……如果捨不得蠅頭微利,就無法獲取大的成功;如果承受不了砍去無法救治的後腿的痛苦,那麼就有失去生命的危險!

聰明的人,凡事都會從大局著想,為整體利益暫時放棄一些局部利益。兵家,商家,職場人士無不知曉其中的道理。不同對問題,若只知進,不知退,只知得,不知舍,試圖處處得利,必會處處被動,整體失利,最終受其大害。

舍卒保車,是一種策略,縱觀天下,凡成就大事的人無不懂得選擇和放棄。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只有果斷放棄眼前的某些利益。舍卒保車,不僅是為了保住性命,而是為了更好地擁有。

南宋初年,金國四太子兀朮率兵南侵,宋國派岳飛領兵抵擋,兩軍在朱仙鎮會戰。兀朮有位義子叫陸文龍,是兀朮自小調教的,武藝超群,對了幾陣,幾位宋將都敗在他手下,岳飛只好掛出免戰牌,思謀新計。

宋部中有位部將叫王佐,原是楊幺部下,自從來到岳飛營中,一直沒什麼建樹。這天晚上,他突然來到岳飛帳中,說有破敵之策。岳飛大喜,忙問他計將安出。王佐說:「那陸文龍本是我們大宋潞州節度使陸登的兒子。潞州失陷,兀朮殺了陸登夫婦,而把在襁褓中的陸文龍和乳娘帶到北番養大。在下願去番營說服陸文龍來降。」岳飛當然高興,但轉念一想,王佐怎能打入番營呢?王佐說:「這個在下早已有計策了。」說罷抽出劍來,一揮便砍下自己的右臂。岳飛趕忙來制止,王佐已倒在血泊中。岳飛忙讓軍醫來包紮護理。王佐醒來,如此這般說了一番打人金營的辦法,感動得岳飛熱淚盈眶。

休養了幾天,王佐瞅個夜晚來到金營。巡邏兵帶他來見兀朮,王佐痛哭流涕,說了一番勸岳飛識時務,不要跟強大的金國對抗,及早與金人講和而激怒了岳飛,岳飛砍下了他的右臂的假造經過,直說得兀朮動起情來,安慰了他一番,收在帳下。見王佐已不能出陣打仗,權當顧問,需要了解宋營將士情況便找他來問。

王佐本是儒將,飽讀詩書,歷史故事爛熟。金營諸將最愛打聽中原歷史,所以不時有人來找王佐去飲酒閑扯。

一日,王佐飲酒閑扯后回自己帳篷,路過一處,見一老年婦人中原打扮,在帳外晒衣服。王佐看左右沒人注意,便上前搭話,果然是陸文龍乳母。乳母把他請入帳中,詢問宋國情形,表示出不忘故國之情。王佐趁機問她日後有什麼打算。婦人見是中原人,也不避諱,表示出南歸之意。王佐亮出身份,兩人定下遊說陸文龍之計。

此後,王佐在乳娘安排下,常去陸文龍營中為陸文龍講故事。一天,王佐帶去一幅畫,說要為陸文龍講個精彩故事。陸文龍剛剛16歲,稚氣未腿,自然十分高興。講故事前,王佐先讓他看看那幅圖畫。陸文龍展開畫,見上面畫著一座官衙大堂,一位番將坐在堂上,堂前躺著一位宋將和一位婦人,皆已身首異處。旁邊站著一位婦人在抹眼淚,懷裡還抱著個孩子。陸文龍百看不解,請王佐從頭講來。

於是王佐說出金兀朮入侵潞州殺死節度使陸登夫婦,搶走陸家公子陸文龍的故事。陸文龍一聽,忙問:「那小孩怎麼與我重名?」王佐說:「那小孩就是你,怎麼不與你重名?不信,可問你乳娘,畫上那位抱小孩的婦人,就是你現在的乳娘。」陸文龍將信將疑,乳娘從帳后哭著出來講述了當時的經過。

陸文龍聽罷,又恨又氣,恨兀朮殺死父母,氣自己全然不曉,認賊作父。

不久,陸文龍在王佐安排下投奔岳飛去了。岳飛得此猛將,大舉進攻,把金兵打退了。

自古,凡成大事者,必深詣「舍卒保車」之道,小到錢財、房產,大到自尊、手足,能舍才有得。王佐舍己一臂,卻為大宋得一猛將,為擊退金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謂功不可沒。

無論是職場上還是商場上,都經常出現「舍卒保車」的現象,為了大利益,做出一些「相對」較小的犧牲,是成功的上司、領導、企業家取得成功的博弈策略。即使你是一名普通員工,也要學會捨得!

放棄的態度一定要堅決

如果用積極的態度,甩掉昨天的包袱,自己成功的機會才會更大。

某位老師在一天早上的實驗課上,給他的同學們上演了這樣一個實驗:做試驗之前,老師什麼話都沒說就把一杯早已準備好的牛奶掃進了水槽,牛奶灑了,杯子也碎了。同學們非常不解地看著他,也看著水槽里的牛奶和碎片,老師大聲地說:「不要為倒掉的牛奶哭泣。我要你們記住這一課,倒掉的牛奶是收不回來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牛奶灑掉之前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現在牛奶灑了,杯子碎了,我們只有忘記這件事,投入到新的事情當中,世界上沒有後悔葯。」當無法挽回的事情發生了,你就不要總是被它影響,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新的事情當中,這樣才能有新的機會。如果把精力用在為過去後悔上,那麼你的損失會更大。

人們從這個經典的故事中總結出一句話,叫作「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其意思是,損失已經造成,即使再怎麼哭天搶地怨天尤人也於事無補,不如另尋他徑,彌補已經造成的損失。

在簡單的環境里,我們大可以假設「小心駛得萬年船」,用謹慎來避免犯錯。但是,在紛繁複雜的商場中,任何一個企業家都不可能只靠著小心來贏得成功。經濟環境的波動、政府政策的變化,以及競爭對手的行為讓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今天的決策看似大有可為,前途光明,明天就可能變得一文不值,反而成了個累贅。牛奶灑不灑由不得你。你要做的是哭泣,還是走開?

牛奶是可惜了。不然可以換成200隻雞蛋,又孵出200隻小雞,很快賣出就可以去參加舞會,並遇到夢寐以求的心上人……這樣一想,怎能忍心頭也不回地走開。然而就在你為牛奶哭泣的時候,另一個賺錢機會剛好從你身邊偷偷溜走了,留下你渾然不知。

如果說開始的決策變成了地上的牛奶,讓你蒙受了損失,是天災人禍,那麼哭泣的決策使你錯過了反擊的機會,就完全是咎由自取了。

人生都是由昨天走到今天,再由今天走向明天的。很多時候,我們站在今天,卻總是對昨天念念不忘,並不是說昨天與我無關,而是很多時候,為了自己能夠生活得更好,不要總是對昨天念念不忘,不管昨天你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都已成為過去式,雖然它會對你的今天和明天有所影響,但已不能成為最終的決定因素。所以要嘗試著忘記昨天,尤其是別為昨天而哭泣。

馬克今年40歲了,想起5年前自己曾經經歷的那場災難,對他而言始終是一個警鐘。馬克從大學畢業事業就很順利,在一個跨國企業幹了4年之後,接近而立之年的他,想自己闖一番事業,於是開始創業,開始的時候公司搞得紅紅火火,但是因為一次失誤的投資,讓他幾近破產,那時候他心灰意冷,夜夜買醉,借酒澆愁。他的妻子試著去勸他,全然無用,他總是抱怨自己運氣不好,對妻子的勸告不僅不感激,還對妻子大發脾氣,那時候,幾乎沒有人能讓他想通,從那次失誤的投資中走出來,從頭開始。

那時的他可以說是每天都在為昨天而流淚,可是換來的結果又是什麼?妻子因為無法再忍受他的自暴自棄和對自己的冷眼相對,決定離開他一段時間,搬回了娘家。

「可能是妻子的離開,讓我忽然覺得自己真的不像個人樣了,那時候喝醉回家,冷冷清清的,原來妻子總是會很照顧我,那時我真的覺得自己對不起她。」馬克後來跟朋友說起的時候,還是一臉愧疚的樣子。「後來,我開始靜下心來思考了,想再從頭開始,正好我也有個剛從海外回來的同學,要在國內創業,他先是把我罵了一頓,真是把我徹底罵醒了,他也給了我一個從頭開始的機會。」經過幾年的打拚,他又走上了事業的頂峰,而且也與妻子重歸於好了。看到現在已經進入不惑之年的馬克,已經看不出他曾經的潦倒,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的令人羨慕的對象。

如果說馬克繼續的自暴自棄,走不出昨天的失敗,那麼等待他的將是永遠的失敗,包括事業也包括家庭。

「拿得起,放得下。」這句俗語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放得下」,很多人依然活在對沉沒成本的悔恨當中。每當人們想起以前發生過的事情,無論是親人的離別、初戀的終結還是事業上的失敗,都會感到痛苦。

其實仔細想想,在每個人的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不是已經過去的昨天,也不是還未到來的明天,而是你正在度過的今天。今天你的作為才是決定自己成敗的關鍵,如果活在過去的陰影中,走不出來,成功始終都不會自己落在你頭上,相反,如果用積極的態度,甩掉昨天的包袱,自己成功的機會才會更大。

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我們必須要看清方向,認準方向,方向找對了,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而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有記者曾問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成功的秘訣是什麼?這位企業家毫不猶豫地回答:第一是堅持,第二是堅持,第三還是堅持,第四是放棄。確實,在一定的條件下,放棄也可能成為走向成功的捷徑。「條條道路通羅馬」,此門不開開別門。尋找到與自己才能相匹配的新的努力方向,就有可能創造出新的輝煌。

毫無疑問,我們不應當輕言放棄,因為勝利常常孕育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古時愚公移山,是一種偉大的堅持,科學家的發明創造也是一種偉大的堅持。法國傑出的生物學家巴斯德有句名言:「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不少人在前進的道路上,本來只要再多努力一些,再忍耐一些,就可以取得成功,卻放棄了,結果與即將到手的成功失之交臂。只有經得起風吹雨打、在各種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但是,在有的情況下,你已經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卻未取得理想的結果。這就需要認真考慮一下:如果是自己選定的目標、方向同自己的才能不相匹配,就需要勇敢地選擇放棄,另闢蹊徑,沒有必要在一棵樹上弔死。軍事上有「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之說,明明知道不是敵人的對手,勝利無望,卻硬要雞蛋往石頭上碰,白白去送死,不是太蠢了嗎?這時最好的選擇就是「打不贏就跑」。這不是怯懦,而是智者所為。

敢於放棄並不是毫不在乎,也不是隨隨便便,而是以平常心面對現實,既要抓住機遇,勤奮努力,又要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難以實現的目標,做到不急躁、不抱怨、不強求、不悲觀。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追求、沒有為之奮鬥的目標。但是人生如果總是無休止地追求,而不知道放棄,對完全沒有實現可能的目標仍然窮追不捨,結果不但會無端地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會因達不到預想目標而煩惱不堪,痛苦不已。正確的態度是:既要有所追求,又要有所放棄,該得到的得到,心安理得;不該得到的,或得不到的則主動放棄,毫不留戀。學會放棄,你就會告別因求之不得而帶來的諸多煩惱和苦悶,就會丟掉那些壓得你喘不過氣來的沉重包袱,就會輕裝前進,就會活得瀟洒和滋潤。

放棄不是消極避世,不是不思進取,不是鬥志衰退,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是另一種更實際、更科學、更合理的追求。

據說有一次,乾隆皇帝在殿試的時候,給舉子們出了一個上聯「煙鎖池塘柳」,要求對下聯。一位舉子想了一下,就直接說對不上來。另外的舉子們都還在苦思冥想時,乾隆就直接點了那個回答說對不上的舉子為狀元。這是為什麼?原來這個上聯的五個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為偏旁,幾乎可以說是絕對。第一個說放棄的考生肯定思維敏捷,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難度,而敢於說放棄,說明他有自知之明,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上。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做好每一件事。想要得到一切的人,最終可能什麼也不會得到。有一位學者曾說:「放棄是智者對生活的明智選擇,只有懂得何時放棄的人才會事事如魚得水。」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只有學會選擇和懂得放棄的人才能創作出精彩的作品,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

人與人的差別往往不在於面臨的機遇的差別,而在於當它來臨的時候,人們常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方式:有的人會單純地接受;有的人抱持懷疑的態度,站在一旁觀望;有的人則倔強得如同騾子一樣,固執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變。而不同的選擇,當然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許多成功的契機,起初未必能讓每個人都看得到深藏的潛力,而最初的抉擇正確與否,往往更決定了你是成功還是失敗。

兩個貧苦的樵夫靠上山撿柴來維持生計,有一天他們在山裡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的價格高過柴薪數倍呢!將這兩包棉花賣掉,所得的錢足可讓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慮。當下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著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他喜出望外,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肩負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想法,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裡才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於是堅持不願換麻布。先前發現麻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只得自己放棄背棉花,竭盡所能地背起麻布,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他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來挑黃金。他的同伴仍是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並且懷疑那些黃金是假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

發現黃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突然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濕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完全無法再背得動,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丟下一路辛苦捨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選擇好前路的方向就像在海中航行,一個能看清方向的人就有如有燈光指引的航船,不會迷失在風中;選擇好前路的方向就像在沙漠中摸索,一個能看清方向的人就有如掌握著指南針,不會被海市蜃樓所迷惑。人的一生,面臨的選擇很多,可走的路也很多,略微遲疑、猶豫不決、踟躕不前,都會導致我們遠遠地落後於生命的軌跡,所以我們必須要看清方向,認準方向,方向找對了,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而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智勝未來書系(套裝四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智勝未來書系(套裝四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博弈智勝》(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