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生存本領》(4)

第四十三章《生存本領》(4)

難得湖塗:超越精明的處世藝術

人生之事,大是大非之事很少,大部分的都是煩瑣小事,很少有是非對錯之分,這時巧裝一下糊塗,不但可以讓自己超脫出來,更能讓自己獲得更長遠的利益。大智若愚深明舍小求大之道理,在為人處世之中巧妙地裝一下糊塗,隨方就圓,不認死理,有些時候不過於計較,有些時候視而不見,還有些時候不置可否,這樣他們就能自然而然能妥善地處理好與世間的人和事物的關係,左右逢源,進退有據,獲得人際關係的和諧,贏得他人的認同。

難得糊塗是處世之良藥

不為小事生氣,不患得患失,正是難得糊塗的真諦。

清朝畫家鄭板橋有一方閑章,曰「難得糊塗」,這四個字一經刻出,便立刻成了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座右銘。彷彿有許多人生的玄機一下子從這四個字里折射出了哲學的輝光。在我們身邊,無論同事、鄰里之間,甚至萍水相逢,不免會產生些摩擦,引起些煩惱,如若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往往越想越氣,這樣很不利於身心健康。如做到遇事糊塗些,自然煩惱會少得多。

人生在世,智總覺短、計總覺窮,紛紛擾擾、熱熱鬧鬧在眼前,又有幾人能看清?常言道:不如意事總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天地間,立人處事,總有許多盤盤曲曲、枝枝節節,即便胸中有萬丈光芒,托出來也不過就是那丁點兒亮。於是,俯仰之間,總覺得被拘著、束著、擠著、磨著,好比那鄭板橋,硬著頭皮做清官、好官,卻屢屢遭貶、被逐,無奈擲印辭官,彈掉幾兩烏紗,自抓一身搔癢,自討幾分糊塗下酒,於是,身心俱輕。正是:行到水窮處,坐起看雲時。此一糊塗,人生境界頓開,先前舍不下的成了筆底煙雲;先前弄不懂的成了淋漓墨跡。因此,你不得不承認糊塗是一種智慧,猶似霧裡看花、水中望月,徑取朦朧捂眼,而心成閑雲。

有一則外國寓言說,在科羅拉多州長山的山坡上,豎著一顆大樹的殘軀,它已有400多年歷史。在它漫長的生命里,被閃電擊中過14次,無數的狂風暴雨襲擊過它,它都巋然不動。最後,一小隊甲蟲卻使它倒在了地上。這個森林巨人,歲月不曾使它枯萎,閃電不曾將它擊倒,狂風暴雨不曾使它屈服,可是,卻在一些可以用手指輕輕捏死的小甲蟲持續不斷的攻擊下,終於倒了下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人們要提防小事的攻擊,要竭力減少無謂的煩惱,要「糊塗」,否則,小煩惱有時候是足以讓一個人毀滅的。我們活在世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不要浪費許多無法補回的時間,去為那些很快就會被所有人忘了的小事煩惱。生命太短促了,在這一類問題上糊塗一些吧,不要再為小事垂頭喪氣。

「難得糊塗」是一劑處世之良藥,直切人生命脈。按方服藥,即可貫通人生境界。所謂一通則百通,不但除去了心中的滯障,還可臨風吟唱、拈花微笑、衣袂飄香。

糊塗處世是極高明的精明

聰明人不可能做到真糊塗,但是假裝糊塗卻是更精明的人才能做得到。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表面上看是糊塗,其實是一種精明。這裡的「糊塗」,並不是真糊塗,而是假糊塗,嘴裡說的是「糊塗話」,臉上反應的是「糊塗的表情」,做的卻是「明白事」。因此,這種「糊塗」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智慧,是精明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適應複雜社會、複雜人事關係的一種高級的、巧妙的處世方式。

工程師史德柏希望他的房東能夠減低房租,但是他的房東很難纏,許多人都作過這方面的努力,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於是大家得出一致的結論:房東太難打交道,不近人情。

但史德柏卻不那樣認為,他決定試一試。他給房東寫了一封欲擒故縱的信,說合同一到期,他將搬出去(而事實上他不想搬走),如果房租能降低的話,他仍然想住下去。沒過幾天,房東就帶著他的秘書來找史德柏。史德柏非常熱情地在門口迎接了房東。

史德柏轉了一個彎兒,沒有立即談論房租太高,而先強調自己多麼喜歡他的房子,稱讚他管理有方,希望能再住一年,可是房租有點兒太高。

多年以來,房東從來沒有遇見過一個如此熱情而真誠的房客,他被史德柏的讚美感動了,接著,他把史德柏當成朋友似的,開始向史德柏訴苦,說有一位房客給他寫過14封信,有些信言辭極其粗魯,太傷他的自尊心;還有一位房客威脅他說如果他不制止樓上那位房客打呼嚕,就要退租。

「有你這樣的房客,我真是太輕鬆了。」他高興地說。

這時情緒激動的房東在史德柏沒有提出要求之前,就主動提出減收一點兒租金。史德柏希望再少一點兒,說出他能負擔的數目,房東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後來史德柏回憶起這件事自信地說:「如果我用其他房客的方式要求減低房租的話,我相信一定也會遇到相同的阻礙,我之所以會成功恰恰就是因為我的友善、理解和讚揚。」每個人都喜歡被讚美,需要得到別人包括陌生人的尊重,需要別人知道自己的價值和優點,所以適度地裝裝糊塗,說些恭維話,捧捧別人,定會博得他人的歡心,使之樂於與你合作、交往。何樂而不為呢?

英國首相丘吉爾和夫人克萊門蒂娜有一次一同出席某要員舉行的晚宴。席間,一位外國外交官將一隻自己很喜歡的小銀盤偷偷塞入懷裡,但他這個小小的舉動被細心的女主人發現了,她很著急,因為那隻小銀盤是她心愛的一套古董餐具中的一部分,對她來說很重要。怎麼辦?女主人靈機一動,想到求助於丘吉爾夫人把銀盤「奪」回來,於是她把這件事告訴了克萊門蒂娜。丘吉爾夫人略加思索,便向丈夫耳語了一番。

只見丘吉爾微笑著點點頭,隨即用餐巾作掩護,也「竊取」了一隻同樣的小銀盤,然後走近那位外交官,很神秘地掏出口袋裡的小銀盤說:「我也拿了一隻同樣的小銀盤,不過我們的衣服已經被弄髒了,所以應該把它放回去。」外交官對此表示完全贊同,兩人將盤子放回桌上,於是小銀盤物歸原主。

在故事中,出席宴會的都是一些頭面人物,作為一名外交官,卻偷竊了一隻小銀盤,實在是令人不齒的行為,但是,如果就此張揚出去,這名外交官就更是丟臉之至,而且,其國家的名聲也會因為這次事件而蒙羞。所以說,這是一件令人難於處理的事件。丘吉爾的做法很妙,他既保全了大家的面子,而且還成功地做到了「物歸原主」。按理說,把自己也變成「小偷」,顯然是一種「糊塗」,那麼有地位的人物,竟然會為一隻盤子而自降身份,然而,這正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可見,高明的糊塗就是一種精明。

在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一時難於處理、難於解決的矛盾和衝突,人們可以藉助於這種「故意的糊塗」,有意識地拖延時間,來緩和矛盾、化解衝突,以便利用最佳時機解決問題。這種「糊塗」實際上就是「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是一種少有的謹慎,可以使你有更多的時間去專註於某項重要的工作,是一種取得勝利的策略。

心裡明白也要裝糊塗

「糊塗」是一種良好的心態,也是一種美德,以糊塗的心態做人,自然能妥善地處理好與世間的人和事物的關係,既尊重自己,又能獲得別人的尊敬,這也是糊塗做人的基本原則。

只有「糊塗」,人才會清醒、才會冷靜;清醒了,人才會簡單;只有簡單而冷靜的人,才能做到大度與寬容。總之,這裡所說的「糊塗」的本意不是真糊塗,而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是為人處世低調的藝術。

北宋時有個叫韓琦的人,長期擔任宰相之職,曾同范仲淹一起推行過新政。有一次韓琦帶兵出征,夜裡,他伏案辦公,一名侍衛拿著蠟燭為他照明。那個侍衛不小心走神兒,蠟燭燒了韓琦鬢角的頭髮。但是韓琦並沒有責罰侍衛,只是用袖子蹭了蹭頭髮,又低頭書寫了。寫了一會兒,他抬頭髮現拿蠟燭的侍衛換了人,韓琦很擔心侍衛長會鞭打那個侍衛,就趕快把他們召來,對他們說:「不要把他換掉,因為他已經懂得怎樣拿蠟燭了。」軍中的將士們知道此事後,無不感動佩服。

按理說,侍衛拿蠟燭照明時精神不集中,燒了統帥的頭髮是嚴重的失職,韓琦對其加以責備是應該的,即使不責備,被燒到時「哎呀」一聲也難免,可他不但忍著疼沒吱聲,還怕侍衛受到鞭打而極力替其開脫。他這種容忍的態度比批評和責罰更能讓士兵改正缺點、盡職盡責,而且,韓琦統率的是一支大部隊,事情雖小,影響卻大,上上下下無不知曉,誰不願意為這樣的統帥賣命呢?

韓琦鎮守大名府時,有人獻給他兩隻玉杯,這兩隻玉杯表裡都毫無瑕疵,可謂稀世珍寶。韓琦非常珍愛它們,賞給獻寶人許多銀子。每次大宴賓客時,韓琦總要專設一桌,鋪上錦緞,將那兩隻玉杯放在上面使用。可是有一次在勸酒時,一個官員不小心將玉杯碰掉在地上,摔了個粉碎。在座的官員都驚呆了,碰掉玉杯的官員也嚇傻了,跪在地上請求治罪。可韓琦笑著對賓客說:「大凡寶物,是成是毀,都有一定的命數,該擁有時就有人把它獻出來,該壞時誰也保不住。」說完又轉過臉對跪在地上的官員說:「你偶然失手,並非故意的,有什麼罪呢?」

這番話說得十分精彩!玉杯已經打碎,無論怎樣也不能復原,如果責罵、痛打肇事者一頓,不過是多了一個仇人,眾位賓客也會十分尷尬,好端端的一次聚會便會不歡而散,於自己的形象也會不利。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有害,不如寬容大度一點兒,效果會好得多。果然,韓琦此言一出,立刻博得了眾人的讚歎,而肇事者對他更是感激涕零。

元代吳亮在談到韓琦時說:「韓琦器量過人,生性淳樸厚道,不計較疙疙瘩瘩一類的小事;功勞天下無人能比,官位升到臣子的頂端,但不見他沾沾自喜;經常在官場的不測之禍中周旋,也不見他憂心忡忡;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他都能做到泰然處之;一生不弄虛作假。在處世上,被重用,就立於朝廷,與士大夫們公平議事;不被重用,就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一切出自真誠。」

韓琦一生處於危險的官場之中,而又一直立於不敗之地,這是為什麼呢?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天下之事,沒有完全盡如人意的,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不這樣,連一天也過不下去。和小人在一起時,要心裡明白裝糊塗,知道他是什麼人,同他少來往就是了。」這就是韓琦處世高人一籌的秘訣。

每個人對於糊塗,都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也會悟到不同的真諦。糊塗是大智若愚、寬容忍讓;是大勇若怯、以柔克剛;是外亂內整、內精外純;是寵辱不驚、是非心外;是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是寬容忍讓、不計前嫌;是不為物喜、不為己悲;是樂天知命、順應自然;是淡泊名利、知足常樂;是與世無爭、寧靜安然;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清靜養神、清心寡欲;是謗我容之、侮我化之……學會不置可否的方法

不執著於眼下小的是非可否,正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分個清楚明白。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裡。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

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脫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秀才差一點丟掉到手的幸福,源於他對事物的認識太過執著,是非觀念太強。換了是我,肯定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我覺得很多事情根本就沒有對錯之分。

很多人不會藏,藏不住該藏的東西,是因為不懂得不分是非的好處。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貪婪無度。統治秩序極其混亂,人民苦不堪言,綠林、赤眉兩軍適時打起反王旗幟,共圖大業。但起義軍內部不和,經常為權勢而爭鬥不已。

公元23年,綠林軍內部為爭權奪勢。設計殺死了劉秀的哥哥。劉秀得知后,趕緊從外地奔回「請罪」。緘口不談兄弟兩人在昆陽大捷中的功績,不為哥哥服喪,也不與哥哥的舊將交談,在綠林眾將面前言談舉止和原來一樣,絲毫看不出悲哀的樣子。這樣,劉秀終於騙過了當時已被擁立為帝的劉玄和許多參與謀殺哥哥的將領的眼睛,保住性命並漸漸取得了他們的信任,以致後來劉玄還糊裡糊塗地派他去河北進行擴展勢力的重要工作。劉秀趁此良機在河北境內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待羽翼成熟才擁兵自立,一舉打敗綠林軍,殺了劉玄,自己當上了東漢的開國皇帝,這才有封建治世上的「光武中興」。

喪兄之痛不可謂不大,但劉秀卻能忍此大悲痛,強裝笑顏。假使他當時心存是非之念,執著於對錯之間,不隱亡兄之痛而發一夫之怒,非但不能為慘死的兄長報仇,反而會白白送去自己的一條性命。有時候,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才是上上之策。

孔子曾說:「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占。」也就是說,君子對於天下的萬事萬物,並沒有規定怎麼樣處理好,也沒有規定怎麼樣處理不好,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只要合理恰當,就可以了。

確實,人世間的事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用對和錯來簡單區分的,合適與否,才是最為緊要的。對於身邊的事理如何看待,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孔子的方法值得我們偕鑒。

生活中,凡事不可認死理,大事聰明,小事糊塗,學會不分是非,採取一種不置可否的態度接人待物,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品德。否則,聰明過度,妄下結論,往往會使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甚至引火燒身。

隨方就圓可減少阻力

在所有形狀中,圓形是最無懈可擊、前進時最沒有阻力的。

東晉的元老重臣王導,晚年耽於聲色,不理政事,手下人怨聲四起,說他老邁無用,而王導自言自語道:「人言我憒憒,後人當思此憒憒。」意思是說,現在社會上的人說我昏憒無能,然而後代人將會因我現在的昏憒無能而感激我。此話怎講?

原來五胡亂世之後,大批北方人移居到南方,既給南方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也帶來了秩序上的混亂,東晉立國之初,政局極為混亂,皇帝被權臣走馬燈似的換下,王導曾被皇帝戲邀共登龍床,幸好他聰明,趕快謝絕。手下權臣之間互相傾軋,士族與庶族之間互不通婚,互不往來,士族子子孫孫享受高官厚祿,庶族世代居下,兩個階層矛盾極深。北方人南下,勢必要侵擾南方人的利益,形成南北之爭,加之北方胡人時來侵擾,民心甚為不安。這一切對王導來說,簡直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甚至是越理越亂,因為只要他偏袒任何一方,都可能引起雙方大的爭鬥,從而影響到政局的穩定,立國之初,根基本來就是穩不住的。只見他穩坐本位,無為而治,做和事佬。爭鬥的雙方勢力此消彼長后,政局也就穩定下來了,他死後,東晉的生產恢復起來,有了一定的中興氣象。難怪後代史家都評論此人是個聰明官。為了保存實力,達到向上升的目的,有時不得不裝聾作啞。

孫子說:「混混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人際交往中也存在著「形」的問題,運用「形圓」的心術,關鍵要懂得「形」的作用,外圓而內方。圓,是為了減少阻力,是方法,是立世之本,是實質。

船體,為什麼不是方形而總是圓弧形的呢?那是為了減少阻力,更快地駛向彼岸。人生也像大海,交際中處處有風險,時時有阻力。我們是與所有的阻力較量,拼個你死我活,還是積極地排除萬難,去爭取最後的勝利?

生活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事事計較、處處摩擦者,哪怕壯志凌雲,聰明絕頂,如果不懂「形圓」,缺乏駕馭感情的意志,往往會碰得焦頭爛額,一敗塗地。

威名赫赫的蜀國名將關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若說關羽的武功蓋世超群,沒有人會質疑。「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等等,都是他的英雄寫照。但他最終卻敗在一個被其視為「孺子」的吳國將領之手。究其原因,是他不懂心術,不懂「形圓」。他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為人心胸狹窄,不識大體。除了劉備、張飛等極個別的鐵哥們之外,其他人都不放在眼裡。他一開始就排斥諸葛亮,是劉備把他說服;繼而排斥黃忠;後來又和部下糜芳、傅士仁不和。他最大的錯誤是和自己國家的盟友東吳鬧翻,破壞了蜀國「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基本國策。在與東吳的多次外交鬥爭中,憑著一身虎膽、好馬快刀,從不把東吳人包括孫權放在眼裡,不但公開提出荊州應為蜀國所有,還對孫權等人進行人格污辱,稱其子為「犬子」,使吳蜀關係不斷激化,最後,東吳一個偷襲,使關羽地失人亡。

《菜根譚》中說:「建功立業者,多虛圓之士」。意思是建大功立大業的人,大多都是能謙虛圓活的人。

北宋名相富弼年輕時,曾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有人告訴他:「某某罵你。」富弼說:「恐怕是罵別人吧。」這人又說:「叫著你的名字罵的,怎麼是罵別人呢?」富弼說:「恐怕是罵與我同名字的人吧。」後來,那位罵他的人,聽到此事後,自己慚愧得不得了。明明被人罵卻認為與自己毫無關係,並使對手自動「投降」,這可說是「形圓」之極致了。富弼後來能當上宰相,恐怕與他這種高超的「形圓」處世藝術很有關係。但富弼又絕不是那種是非不分,明哲保身的人,他出使契丹時,不畏威逼,拒絕割地的要求。在任樞密副使時,與范仲淹等大臣極力主張改革朝政,因此遭謗,一度被摘去了「烏紗帽」。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面臨許多人際間的矛盾,如何處理呢?

富弼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就是做人既要外形「圓活」,心胸豁達,與人為善;又要內心「方正」,堅持原則,維護自己的獨立人格。

糊塗之理正是一種隨方就圓、遊刃有餘的人生智慧。水自漂流雲自閑,花自零落樹自眠。於狹窄處,退一步,糊塗一事,得一人生寬境;遇崎嶇時,讓三分,糊塗一時,開一人生坦途。於是,糊塗成了人生的潤滑劑,智者抽身來,抽身去,出世、人世,均通達無礙了。糊塗是一種大智,縱目可及三千里,才能忍得閑氣小辱,才能食苦若飴,從中得到滋養;糊塗是一種大智,能容納天地,才能不為利急,不為名躁,左右逢源,進退有據;糊塗是一種大智,是一種能勘破世事,也能勘破自己的大智。給自己一個假面,又不怕丟失自己。

人際交往不可太認死理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推而廣之,人和也萬事興。人際交往中切不可太認死理,裝裝糊塗於己於人都有利。

孟子認為,君子之所以異於常人,便是在於其能時時自我反省。即使受到他人的不合理的對待,也必定先躬省自身,自問是否做到仁的境界?是否欠缺禮?否則別人為何如此對待自己呢?等到自我反省的結果合乎仁也合乎禮了,而對方強橫的態度卻仍然未改,那麼,君子又必須反問自己:我一定還有不夠真誠的地方,再反省的結果是自己沒有不夠真誠的地方,而對方強橫的態度依然故我,君子這時才感慨地說:「他不過是個荒誕的人罷了。這種人和禽獸又有何差別呢?對於禽獸根本不需要斤斤計較。」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有人的地方自然會有矛盾。有了分歧不知怎麼辦,很多人就喜歡爭吵,非論個是非曲直不可。其實這種做法很不明智,吵架又傷和氣又傷感情,不值。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事實上,按照一般常情,任何人都不會把過去的記憶像流水一般地拋掉。就某些方面來講,人們有時會有執念很深的事件,甚至會終生不忘,當然,這仍然屬於正常之舉。誰都知道,怨恨會隨時隨地有所回報,所以,為了避免招致別人的怨憤或者少得罪人,一個人行事需小心在意。《老子》中據此提出了「報怨以德」的思想,孔子也曾提出類似的話來教育弟子,其含義均是叫人處事時心胸要豁達,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態應付一切。

《莊子》中對如何不與別人發生衝突也作過闡述。有一次,有一個人去拜訪老子。到了老子家中,看到室內凌亂不堪,心中感到很吃驚,於是,他大聲咒罵了一通揚長而去。翌日,又回來向老子道歉。老子淡然地說:「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實對我來講,這是毫無意義的。所以,如果昨天你說我是馬的話我也會承認的。因為別人既然這麼認為,一定有他的根據,假如我頂撞回去,他一定會罵得更厲害。這就是我從來不去反駁別人的緣故。」從這則故事中可以得到如下啟示:在現實生活中,當雙方發生矛盾或衝突時,對於別人的批評,除了虛心接受之外,還要養成毫不在意的功夫。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達,有涵養,不要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別人。而且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歡論人短長,在背後說三道四,如果聽到有人這樣談論自己,完全不必理睬這種人。只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又何必在意別人說些什麼呢?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遊戲人生,但也不能太較真,認死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太認真了,就會對什麼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會隔絕開。鏡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巒;肉眼看很乾凈的東西,拿到顯微鏡下,滿目都是細菌。試想,如果我們「戴」著放大鏡、顯微鏡生活,恐怕連飯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毛病,恐怕許多人都會被看成罪不可恕、無可救藥的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互相諒解,經常以「難得糊塗」自勉,求大同存小異,能容人,你就會有許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諸事遂願;相反,過分挑剔,「明察秋毫」,眼裡不揉半粒沙子,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論個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會躲你遠遠的,最後,你只能關起門來當「孤家寡人」,成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異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團結大多數人。他們具有寬闊的胸懷,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鼠目寸光;從不斤斤計較,糾纏於非原則的瑣事,所以他們才能成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不平凡的人。

但是,如果要求一個人真正做到不較真、能容人,也不是簡單的事,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修養、善解人意的思維方法,並且需要經常從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和處理問題,多一些體諒和理解,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友誼。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屬出半點毛病,動輒橫眉立目,發怒斥責,屬下畏之如虎,時間久了,必積怨成仇。許多工作並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攬的,何必因一點點毛病便與人慪氣呢?可如若調換一下位置,站在挨訓人的立場,也許就會了解這種急躁情緒之弊端了。

有位同事總抱怨他們家附近小店賣醬油的售貨員態度不好,像誰欠了她巨款似的?後來同事的妻子打聽到了女售貨員的身世,她丈夫有外遇離了婚,老母癱瘓在床,上小學的女兒患哮喘病,每月只能開四五百元工資,一家人住在一間15平方米的平房。難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這位同事從此再不計較她的態度了,甚至還建議大家都幫她一把,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公共場所遇到不順心的事,實在不值得生氣。有時素不相識的人冒犯你,其中肯定是另有原因,不知哪些煩心事使他此時情緒惡劣,行為失控,正巧讓你趕上了,只要不是惡語傷人、侮辱人格,我們就應寬大為懷,不以為然,或以柔克剛,曉之以理。總之,沒有必要與這位原本與你無仇無怨的人瞪著眼睛較勁。假如較起真來,大動肝火,槍對槍、刀對刀地幹起來,再釀出個什麼嚴重後果來,那就太划不來了。與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較真,實在不是聰明人做的事。假如對方沒有文化,與其較真就等於把自己降低到對方的水平,很沒面子。另外,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方的觸犯是發泄和轉嫁他心中的痛苦,雖說我們沒有義務分攤他的痛苦,但確實可以你的寬容去幫助他,使你無形之中做了件善事。這樣一想,也就會容忍他了。

人生有許多事不能太認真,太較勁。特別涉及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盤根錯節。太認真,不是扯著胳臂,就是動了筋骨,越搞越複雜,越攪越亂乎。順其自然,裝一次糊塗,不喪失原則和人格;或為了公眾為了長遠,哪怕暫時忍一忍,受點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數(樹),就不是荒山。有時候,事情逼到那個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給他個「模糊數學」,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也是「糊塗」。評職、晉級時,某候選人向你面授機宜,討你個「民意」,你明知道他不夠格兒,可又不好當面掃他的興,這時候你怎麼辦?不哼不哈,或嘻嘻哈哈,划「○」時再較真,不失原則。人格,似乎也不失。當事人問到了,坦誠指出他不夠格兒的地方,不問就順其便。「糊塗」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糾紛,又能保持人格純凈的妙方。

「難得糊塗」原本就是緣由「不公平」而發的。世道不公,人事不公,待遇不公,要想剷除種種不公又不可能,或啟己無能,那就只好祭起這面「糊塗主義」的旗幟,為自己遮蓋起心中的不平。假如能像濟公那樣任人說他瘋,笑他癲,而他本人則毫不介意,照樣酒肉穿腸過,「哪裡有不平哪有我」,專揀達官顯貴「開涮」,專替窮苦人、弱者尋公道,我行我素,自得其樂。這種癲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為一種「糊塗」。

折中辦事最受歡迎

生活中往往有許多事情如果認真求全,往往不易辦成,而且還會在心裡產生挫敗感,倒是折中一下比較好。折中能促成完滿的人際氛圍,妥善地化解各種矛盾。辦事自然就永遠也不會不順利。

晚清名臣張之洞曾就任山西巡撫,即將啟程時,有一個山西籍富商,泰裕票號的孔上司表示要送一萬兩銀子給他。他對張之洞說,他深知張之洞為官清廉,手頭並不寬裕,出於對張之洞的敬慕,他送「一點兒薄禮」,是為張之洞解決些差旅費。

張之洞當時婉言謝絕了孔上司的好意。可是當他來到山西,考察了當地的情況之後,深為山西罌粟種植之多而感到震撼,他決心剷除山西的罌粟,讓百姓重新種植莊稼。而改種莊稼,就需要幫助百姓買耕牛、買糧種,但山西連年乾旱歉收,加上貪官污吏的中飽私囊,拿不出救濟款發放給老百姓。他深感世事多艱,有時太堅持原則會把人難死,他決定向商號募捐。這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孔上司。

他想,孔上司很有實力,他拿銀子賄賂自己,無非是為了日後得到關照。如果說服孔上司把銀子捐出來,為山西的百姓做善事,以銀子換美名,他或許會同意。

經過商談,孔上司終於表示願意拿出五萬兩銀子,但前提是要滿足他的兩個條件,一是請張之洞在他票號大門口的匾上題寫「天下第一誠信票號」八個字。第二個條件是要張之洞為他弄個候補道台的官銜。

剛開始張之洞覺得孔上司的這兩個條件都不能答應,因為自己連泰裕票號誠信不誠信都不知道,又怎麼能說它是天下第一誠信票號呢?第二,他向來討厭捐官,認為捐官擾亂吏治,怎麼能做這樣的事!但是張之洞轉念一想,如果不答應他,又到哪裡去弄五萬兩銀子呢?沒有這五萬兩銀子,就沒有五六千戶人家的種子和耕牛,他們地里長的罌粟就不能被剷除,禁煙也就成了空話。

五萬兩銀子畢竟不是個小數目,經過反覆思考,張之洞決定採用折中的手段,答應為孔上司的票號題寫「天下第一誠信」六個字,這跟孔上司所要求的那八個字相比,不僅僅是少了「票號」兩個字的問題,而是意思上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因為「天下第一誠信」這六個字意味著:天下第一等重要的是誠信二字,並不一定是說他們泰裕票號的誠信就是天下第一。至於第二個要求,張之洞反反覆復想了很久,最後給自己找了這樣一個台階:一來,捐官的風氣由來已久,不足為怪;二來,即使孔上司做了候補道台,他依舊要做他的票號生意,並不會等著去補缺,也就不會去搶別人的位置,所以對孔上司來說不過是得了個空名而已;再者,按朝廷規定,捐四萬兩銀子便可得候補道台,孔上司要捐五萬兩,已經超過了規定的數目,給他個候補道台的虛名,於情於理,都不為過。為了五萬兩救民解困的銀子,張之洞終於「說服」了自己,而孔上司最後也接受了張之洞的折中方案。

把事情辦得周全,讓各個方面都妥帖,這才叫高明。張之洞採取折中的方式,借孔上司的錢改善民生,而孔上司也得到了虛名。

人們常稱讚一舉兩得、兩全其美的舉措,是因為這些舉措排除了觸及各種人際關係后所產生的負面效果,直接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有人詢問一位辦事高手:「如何才能辦好每件事?」高手回答:「也沒有什麼,只是折中罷了。」這「折中」二字可使我們在生活中受益良多。

「糊塗」領導易受人擁護

領導如果在業務上精明,為人上寬容,非常容易獲得下屬的擁戴。

身為領導者,管理下屬自然糊塗不得。但在很多情況下,精明也許恰恰表現為「糊塗」。這種別出心裁、恰到好處、閃爍著智慧之光的「糊塗」,往往具有不可思議的魔力,能獲得超出想象的理想效果。與過分精明的領導者相比,一個「糊塗」的領導者,自有其獨特的魁力。他絕不會虛張聲勢、盛氣凌人,也不會自恃高人一等而頤指氣使、亂髮號施令。他總是溫良敦厚、親切隨和,給下屬以良好的心理影響,使其感到溫暖、友好,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進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創造的熱情和靈感,確保奮鬥目標的實現。

三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各個勢力長期混戰,力量此消彼長。曹操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唯一能和袁紹抗衡的力量。

不過在當初,袁紹的實力比曹操強大得多。曹操手下的不少謀士都與袁紹有書信上的秘密往來,因為他們害怕曹操被袁紹兼并以後自己沒有退路。

官渡之戰結束后,在清理戰利品時,曹軍從袁軍大營里繳獲了一大摞書信,都是曹操的部下寫給袁紹的密信,那些寫了信的人一個個膽戰心驚,不知如何是好。正當眾人緊張萬分之際,曹操卻當著眾人的面,把那些信全部燒掉了,並對他們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以前我們就像雞蛋,而袁軍就像石頭。我也在為自己的退路擔心,我的下屬這麼做,我完全能夠理解。」

那些提心弔膽的人見曹操如此寬容,又目睹那一大摞書信在烈火中化為灰燼,個個如釋重負,感到空前的輕鬆,幾乎都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那些給袁紹寫過信的人,從此成了曹操忠實的謀士,他們爭相為曹操出謀劃策,為曹操稱霸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在一個單位里,如果領導者處處精明,斤斤計較,那麼他的下屬們就很難對他說出真心話,他們做事的時候,在很多拿不準的地方也不會徵詢領導者的意見,因為他們怕領導會因為這種小事而大發雷霆。最糟的就是,即使他們遇到困難也不會,或者不願意告訴上司。某五金材料公司發生大筆貨款收不回來的情況,雖然業務負責人知道這件事,但因為怕被上司責備,所以一直沒有說出真相。不久,事情越來越嚴重,消息傳到上司耳中時,為時已晚。在催討貨款時,發現對方已經破產,並且已經把一些值錢的東西都抵押給先來討債的債權人了,只留下一大筆未還清的債。

這種例子屢見不鮮,為什麼平常很謹慎,做事一板一眼的上司,竟會遇到這種事情呢?通過對這類問題的分析發現:原來是業務負責人在賬簿上動了手腳。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個別的下屬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擇手段之外,多半是因為領導者太苛刻了,導致下屬在做不好事情的情況下,不是選擇及時告訴領導者來共同面對,而是試圖通過自己的小手腕來調整,結果往往會把事情越弄越糟,最後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般的上司會讓下屬有防備之心,所以上司有時候要放低姿態,表現出自己並不精明的一面,讓下屬覺得你和他們很相似,而不是監督機器,這樣下屬才能安心地暢所欲言。但是,不要真的什麼都不懂,無論如何,上司應該事先對工作有所了解。如果下屬不認為「上司還有一點兒真本事」,那麼真的就會被下屬看不起。

誠然,什麼事都交給下屬做、對工作進度一無所知是不行的。但是,經常一副戰戰兢兢、害怕被下屬背叛的樣子,也難保不會有問題發生。有時下班后和下屬一起去吃頓飯、唱唱歌也不錯,這樣既能讓下屬看看自己私底下親切的一面,也能促進與下屬間的和諧關係。

培養視而不見的功夫

有時候難免看見不該看見的事,這時候不如裝糊塗,假裝沒看見。

俗話說得好: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如果我們總是睜大雙眼,兩隻眼睛像顯微鏡似的觀察、計較別人的缺點和不足,那麼,我們永遠不會滿意對方,我們會嫌棄、厭惡別人,這就處理不好與同學、同事、朋友、親人、愛人的關係了,會破壞起碼的團結,會失去朋友,甚至失去親人和愛人。如果我們閉上一隻眼睛,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給別人一份信心,給自己一份輕鬆,生活就變得可愛多了。

有個孤兒被一個目瞽的算命先生收做徒弟。某日,一枚銀元掉落在地上,徒弟剛伸手,卻讓師傅搶先一步撿去。於是西洋鏡被拆穿,原來師傅的目瞽是假的!師傅說,偽裝是為了謀生計,為了這生計你又不得不偽裝。你看,那個女人手持藥方,步履匆匆、神色慌張,你就知道她家裡有人得了急病;那個男人大腹便便,講話打哈哈,你就猜出是個當官的。如此,替人算起命來就容易多了。徒承師業,這孤兒後來也裝成瞎子,戴上一副墨鏡周遊四方,號稱「瞎半仙」。在他的算命生涯里,找他算命的可謂三教九流都有,有由秘書陪同的官員,也有由小官陪同的大官,有身邊人替他付算命錢的,也有自己從「紅包」里抽出錢來的。反正人家都以為他是瞎子,只會閉眼替人算命,不能睜眼看這個現實世界。事實上某些人在他眼前一站,他就能認出是誰。對其中的某位,「瞎半仙」或許會在肚子里直笑:昨天我在電視上看你口沫橫飛地作掃除迷信的報告,今天你卻到這裡聽我做算命文章。

這種行為在生活中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糊塗」行為。在生活中,「糊塗」不等於馬虎,「糊塗」是一門學問,包含著物極必反的深奧道理,屬於清醒的最高級別,需要傾注大量的文化情愫進行長年累月的修鍊之後才能自然流露。而馬虎不需要做什麼,只不過是一種滿不在乎的陋習罷了。

將糊塗學活學活用到生活中,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叫做視而不見。對有些事情,你好像已經看見了,又好像沒有看見。工作中要多運用這種視而不見的功夫,少去注意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更不要肆意發揮你的好奇心,否則,你就是聰明過頭了。

該糊塗的時候要糊塗

一個人遇事總是過分計較,一味地追究到底,硬要討個「說法」,那麼煩惱和憂愁便會先於「說法」而來,不利於身心健康。

有這麼一件真實的事:某單位有兩個職工不到規定的年齡就提前辦了內退,一個是管理人員,大小是個幹部,在單位是有名的「不佔便宜就是吃了虧」的人;另一個是普通職工,當了一輩子工人也沒有佔過什麼便宜,退休后更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迹。退休一年後,那個中層幹部因為老覺得自己這次提前內退吃了虧,整日鬱悶,結果還沒拿到退休證就憂鬱成疾,很快就去世了。另一個職工上班時是車間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出大力掙小錢,沒佔過什麼便宜,內退後也只是靠賣點兒菜賺點兒小錢貼補生活,卻心態平和,一家人一直過得和和美美。

這件事使人想起了一句話——糊塗者長壽。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經常處於煩惱和憂鬱狀態的人,不僅會加速衰老,而且高血壓、精神病、心臟病等疾病也會不期而至。而心態「糊塗」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緊張的氣氛變得輕鬆、活潑,從而保持心理上的平衡,避免許多疾病的產生。當你處於困境時,「糊塗」一點兒能使你保持心胸坦蕩、精神愉快,減少對「大腦保衛系統」的不必要刺激,還可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憊。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就是「糊塗長壽」的倡導者和受益者。

馬季在繼承民族曲藝的同時,也吸收了傳統醫學的精髓,並作為他的保健良方,瀟洒地生活著。馬季在「文革」時期不知挨過多少批,受過多少訓,他對此總是「糊塗」以待,絲毫也不申辯。他說:「我要是小心眼兒,這世界上早就沒有馬季了!」當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馬季忙於「傳幫帶」,推出年輕相聲演員,可有人勸他:「幹嗎不露露臉,大家都快把你忘了。」他滿不在乎地說:「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幹嗎老讓大家惦記著。要那名幹什麼?誰不知你身上有幾兩肉?」

「糊塗」使他有清醒的頭腦、輕鬆的精神狀態。

有一陣,馬季好久沒有「出場」了。一次,在公共汽車上,兩個小夥子談論:「我聽說馬季出事被抓了!」

「不會吧,昨天電視台還在播他的相聲呢?」

「那是早錄好的!」

巧的是,馬季當時正好坐在車上。可他又「糊塗」起來,把頭往衣領里一縮,不吭一聲,到站就下車了。

顯然,馬季的「糊塗」是一種平常心。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他都能保持一種寧靜、淡泊的心態,而這正是養生的高境界。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想「糊塗」卻難「糊塗」,遇到不順心的事,要麼「借酒消愁」,要麼「以牙還牙」,更有甚者,因想不開而輕生厭世,這都是錯誤的做法。

那麼,怎樣才能在該「糊塗」的時候做到「糊塗」呢?

首先,要學會理智處事,沉不住氣時反覆提醒自己要以理智的心態來控制自己的感情。其次,要學會苦中求樂,善於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多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把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讓自己活得有滋有味。

第三,要學會廣交朋友,遇到挫折、失敗之事,不妨找知心朋友談談心。

第四,要學會巧妙地應對各種複雜多變的環境,以保持心理平衡,維護身心健康。會隨遇而安的人眼光遠大、胸懷寬廣,把世間的一切變化都看得很平常,這樣的人心理必然平衡,平時笑口常開,自然也就健康長壽,生活得愉快幸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智勝未來書系(套裝四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智勝未來書系(套裝四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生存本領》(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