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節回聲(1)
三毛是對我們那代人影響較深的一個女人。
那陣子三毛的書在大學里幾乎是人手一本,我還記得我們大學畢業那年扔掉的是教課書,帶走的是幾本薄薄的三毛。
三毛的影響力直到現在還依稀可見。有不少女人自覺不自覺地仍在模仿她,比如說三毛抽煙,三毛喜歡旅行,三毛不生小孩。最近我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不知是真是假),那個作者說三毛的丈夫荷西其實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物,是三毛虛構出來的。這使我想起了在大學里流傳著有關荷西隱肖像的事。那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三毛的作品,友誼出版公司出的那本暗紅色的《撒哈拉的故事》,封面是那樣美麗而簡單,白色的方方正正幾個大字「撒哈拉的故事」,左上角是簡簡單單的「三毛」兩字,別的什麼也沒有了。裡面有一幀三毛的照片,是梳雙辮坐在地上的一張像,背後有一些水粉畫。開始覺得她並不好看,但看完這本書我覺得三毛就該是這個樣子了。
關於三毛的這張照片,有一個神秘的傳說,那就是三毛這張照片後面有一幅暗藏著的荷西隱肖像。我們都信以為真,拿著三毛的照片對著太陽光一次次地張望,那個若隱若現的荷西、那個大鬍子的荷西就出現在我們面前。在三毛去世幾年後的今天,我們又聽到荷西是個虛構人物的傳說,那個可愛的荷西,就永遠成了照片中的隱形人。
不管三毛的故事是真是假,三毛畢竟影響了許多人。昨天我收到浙江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的黃信鴻朋友來信。他在信中談起三毛,也談起我的書。他說:「今生第一次寫信給陌生人,而且是文人。只因一篇文章而令我如此)中動的,今生唯你趙凝一個。我想,或許我是感嘆無法在三毛生前結識她,而今日我卻想結識你的吧。」我理解他的心,因為我也愛三毛。
三毛死後,我曾經在地鐵車站裡多次看到過一本有關三毛的書,那是一本很厚的書,書名叫作《三毛最後的戀》。每回看到這本書,我的心都不由得要痛一下。書封面上的三毛已經蒼老,她坐在地上,穿著三毛式的凌亂服裝,頭已變得稀薄,肢體語已變得異常疲憊,可神依舊是那樣倔強那樣地傲!
在來來往往的地鐵車站,三毛靜靜地躺在一個角落裡。每回有車開過來或者開過去,三毛都被翻動一下。地鐵站的燈光蒼白中略帶一點幽藍。地鐵站里的人群時兒擁擠時兒冷清。三毛的死是一種姿態,一個手勢,是她和世界最後一次對話,一個優美的完結。
生命中最響亮的回聲,是**和死亡相撞。
三毛的英文筆名,就叫「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