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長手記(一)(8)

8.成長手記(一)(8)

一方面,是喜歡思想意識上的不安分和自由感;另一方面,又傾向於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上相對的秩序化和規範化。***我想,現在回憶起來,早年達利那幅畫帶給我的內心衝突大致源於此吧。

其實,秩序和規則從來不是自由的對立面。所有的自由都是仰仗一定的制約而得以實現的。也可以說,沒有制約,根本就沒有自由!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叫斯科特·派克,他曾說,\"紀律是解決人生難題的最主要的工具,它有四點:不逞一時之強,承擔責任,忠於真相,保持平衡。\"青春年少之時,不懂得節制的我們也許會對此嗤之以鼻;時過境遷,當我們擁有了足夠的歲月積澱之後,當鉛錠一般沉甸甸的思緒堆在心頭時,我們便恍然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力量。

10、走過

那一年的一個夜晚,我悄悄脫離了媽媽溫暖的母體來到人間,帶著對世界的恐懼和不安全感。出生時的光線是淡藍色的,柔和又深,這使我一生都不喜歡強烈的光芒。父親是個性孤僻的學者,終日埋頭書海,著書立說,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頑強精神。母親與父親趣味性上差距很大,她溫良優雅,是個作家。她還酷愛音樂、繪畫等藝術。我整個童年時代,那個小鳥戀枝的年齡,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為著各自的愛好獨立追求、緊張忙碌的家庭里,格外孤單。我瘦弱且愛哭。父親的慈愛表現為嚴厲,我有些懼怕他。小時候最幸福的事就是跟著媽媽走街串巷,只要離開家,我就活蹦亂跳瘋起來。我在母親的萬般珍愛、嬌慣縱容與藝術的熏染下長大。

上小學時,我膽小、溫順卻極富個性,很要強,學習成績極好,被選為紅小兵大隊長。當時中國正值\"文革\"後期,學習沒有出路。母親為我找了老師開始學習音樂,學作曲和手風琴。從10歲開始我便追求成功。十來歲的小孩很容易崇拜誰,記得當時在我窄小的天地里我崇拜盛中國先生,我的音樂老師告訴我盛中國小時候一天練琴10小時。我曾多次默默在台下觀看盛先生的獨奏表演,他那時清秀瀟洒,頭一甩一甩的。那甩頭的姿勢真讓十二三歲的我瘋。我對媽媽說,我長大要成為音樂家。

從我還未出生的1957年\"反右\"開始,家裡就屢遭衝擊,家庭氣氛沉悶、壓抑、冷清。父母關係的緊張使我深感自卑和憂鬱。見到小夥伴的一家人圍坐著呼嚕呼嚕喝稀粥,收音機里熱熱鬧鬧轟轟烈烈,里院與外院的鄰居大嫂扯著嗓門隔著房屋聊(喊)大天,我真是羨慕極了。最令我神往不已的是在熱明朗的夏天裡,小夥伴們可以在院子里跳整整一個夏天的皮筋,玩砍包、跳房子,而我卻躲在陰暗冷清的房間里練琴,只能隔著竹帘子向外邊望幾眼。長大后我時常為此感到深深的遺憾。

整個中學時代我都是在這種孤獨的自我追求中度過。我辭掉了莫名其妙被選上的各種\"長\",為了有更多的時間練琴。小時候的生命里只有兩樣:音樂和媽媽的愛。我的音樂老師都喜愛我,認為我\"感覺出色\",\"有天賦\"。我在那一群想當音樂家的夥伴中遙遙領先。我愛那色彩紛呈、起伏多變的旋律,每天每天都在腦子裡勾畫世界。我眼裡的世界是童話,有被太陽染熱的溫、濕濕的綠樹陰、光禿禿的荒原和藍蒼蒼的海浪;有立著耳朵的忠誠的大狼狗、白矮星與小綠人的愛;有折斷的黃草、金屬的月亮和失群的怪鳥;有魔鬼、死亡和烏黑的女式手槍。我渴望著不能令我滿足的世界,越來越沉浸在遠離現實的夢幻之中,在音樂里尋找著安慰。漸漸我離開了兒時夥伴們的群體歡樂。

我高考之前,父母的婚姻生活結束,我和媽媽離開了家,也離開了我的童年我的音樂我的說不清的孤寂與惆悵。那時候小小心靈里擁滿莫名其妙的強烈自卑。這時,我的生活生了一個很大的轉折。忽一下,社會上捲起讀書熱潮,文憑熱。我放棄了視之為生命的音樂,捧起了書本。由於近10年的音樂生涯,功課落下很多。儘管我拼儘力量彌補,高考還是以3分之差落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流水不回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流水不回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成長手記(一)(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