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四十章.邊界,華夏文明版圖(5)

20.第四十章.邊界,華夏文明版圖(5)

在中國的歷史中,人們歷來把中國歷史解釋成是一再重複的王朝循環史,總是在一盛一衰、一進一退中循環往複。***事實上,這種傳統的說法掩蔽了在循環表象背後的東西。比王朝循環更根本的是經濟管理的循環。這種循環是從每個王朝剛建立時所共有的安寧和繁榮開始的。中國的每個王朝基本上都是建立戰爭和飢荒之後的廢墟上的,連年的飢荒和戰爭,消耗大量的人口,同時留下了大量的荒地。新王朝建立后,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大家族對土地的控制,推行均田制,由於長期的戰亂和飢荒降低了人口,使得王朝建立初期能使大多數農民得到土地,因而社會安定。社會安定的恢復導致人口的增加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從而相應地收入增多、國家繁榮昌盛。之後,邊疆威脅、個人野心、家族影響和制度的壓力這些因素使國家去承擔過多的義務。他們將人力和財力分散到公路、運河、防禦工事、宮殿、宮廷鋪張和邊疆戰爭上,帝國開支開始日益龐大,為彌補虧空,政府開始增稅,賦稅大部分都壓在社會底層的身上。與此同時,人口越來越多,而能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少,人口增長大於土地供給,農民不再能分得小塊土地。而隨著賦稅的增加,農民的小塊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大地主手中,自己則淪為佃農。這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賦稅增加,歲入下降,自耕農減少,這一減少又意味著軍隊和徭役方面的人力資源相應減小。最後是飢荒、盜匪活動和全面的農民起義。在這同時,游牧部落越境前來劫掠。種內亂和外侵的結合,使搖搖欲墜的王朝潰滅,新的王朝開始。

相對於中國文明的連續性,中東的歷史有著明顯不同: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傳播了新興的希臘化文化;穆斯林的征服引起了種族、語、文化以及宗教方面的根本變化。印度地約前1500年左右,遭到雅利安人入侵,1000年後,遭到穆斯林入侵。這些入侵都使印度生了徹底的變化。中國歷史的展從沒被這種地震般的劇變動搖過。儘管整個國家曾多次遭到入侵,並為外來王朝所統治,但這些入侵只是擾亂而非改變中國。中國有史以來經歷到的,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王朝的興亡,而不是大規模的碎裂和新的開始。

與中國相比,在歷史上,歐洲文明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引人關注,這即是政治上的分裂。它並不是像中國在一個帝國崩潰之後與其後繼王朝將其重新相對統一起來。歐洲在政治上總是四分五裂,羅馬帝國雖然做過最大的努力,但他們的征服也未能超過萊茵河和多瑙河以北多遠;在羅馬陷落後的千年中,雖然查理曼大帝時期或基輔羅斯公國時期出現過政權的偶然集中,但只是暫時的事,隨時會因統治者的更換、國內起義或外部入侵而結束。

歐洲政治上的這種多樣性主要是它的地理狀況造成的。這裡沒有騎兵帝國可以把它的快速動力強加其上的大平原,也沒有像恆河、尼羅河、底格里斯河和幼拉底河、黃河和長江周圍那樣廣闊而肥沃的流域,可以為勤勞而易於征服的農民人口提供糧食。歐洲的地形非常支離破碎,眾多的山脈和大森林把分散在各地的人口中心隔離開來;歐洲的氣候從北到南和從西到東有很大變化,這導致重要後果。先,它使統一控制變得很困難,甚至強有力的帝王也難以做到。這種多樣化的地形促進了分散政權的展和繼續存在,地區王國、邊境貴族領地、高地氏族和低地城鎮聯盟構成了歐洲的政治版圖,羅馬陷落後任何時期繪製的地圖,看起來都像一塊用雜布拼綴起來的床單,這塊床單的圖案每個世紀都可能不同,但從來沒有一種單一的顏色可以用來標明一個統一的帝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0.第四十章.邊界,華夏文明版圖(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