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三十章.農耕與游牧,地理的另一面(2)

7.第三十章.農耕與游牧,地理的另一面(2)

孛兒只斤·忽必烈,蒙古族,元朝的創建者。***是監國托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的北弟。蒙古尊號「薛禪汗」。蒙古黃金家族的代表人物。

如同蒙古草原上的帳篷經常性的遷移時那樣,忽必烈的車隊緊跟著一個在前面引路的騎手,他手中舉著忽必烈的「戰旗」。但這面「精神之旗」卻將忽必烈引入了娛樂活動的怪圈之中,這些娛樂活動毫無意義,又永無休止。蒙古帝國將延續到下一個世紀,建立后剛經過三代人,帝國就已經迷失了方向。

1276年,蒙古大軍終於攻佔了南宋都臨安(杭州)。忽必烈汗成功地完成了成吉思汗單憑武力所無法完成的使命。為提高自己作為中國道德化身的形象,忽必烈准許大多數宋皇室成員居住在豪華的宮殿中,那裡擺放著他們慣用的各種奢侈品。為了防止宋朝廢帝將來成為反叛的中心人物,忽必烈送小皇帝去西藏學習,1296年,他在那裡出家為僧。

早在1260年,在與阿里不哥爭奪最高權力時,忽必烈採用了傳統中國年號,它是相應蒙古語的漢譯,但是1264年他又改年號為「至元」,意為「全部的開始」,稍後在1271年,在劉秉忠的建議下,他以此年號為基礎,建王朝的國號為「大元」,在《易經》中,「元」指的是「宇宙之始」或「原始力」。這樣,這個蒙古王朝就名正順地納入了中國的歷史。這個國號不僅對漢地百姓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而且對蒙古臣民來說也標誌著一個新的開端,忽必烈已不再是成吉思汗。

日本學者岡田英弘曾提到,「蒙古帝國留給中國的最大遺產恰恰是中華民族本身」。美國蒙古學家、歷史學家傑克·威澤弗德為了研究蒙古學曾考察了13世紀蒙古人西到歐洲、南到東南亞、東到日本的戰爭路線。傑克·威澤弗德認為,蒙古人不僅統一了所有說不同漢語方的地區,而且他們還將毗連的西藏、滿洲、畏兀兒及許多小王國、部落民族與漢地合為一體。這個在蒙古人治下的新國家,其面積約是所有說漢語地區的五倍。已形成的中國主流文化當然不單是蒙古的,也不全是漢族的。忽必烈製造了一個融合物,這種文化將產生世界性的影響,其廣度和深度使人難以預料。

元朝不僅是一個統一的中華國家;同時他們對周邊的小國也施加了同樣的影響。早些時候,元明使經常爭鬥的朝鮮半島各國形成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同樣,在元朝直接管理之外的東南亞,蒙古軍隊製造了許多新的民族,他們為越南和泰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元朝之前,在今天的泰國、寮國、越南和柬埔寨地區,文化完全是印度化的,遵循的是印度式的建築風格和宗教信仰,流傳的是印度教的神話故事,蒙古軍隊與大量的中國移民在這裡創造了一種新的混合文化,即後來的「印度支那人」。傑克·威澤弗德認為,忽必烈的智慧源於他對時局的認識,憑武力是無法征服全中國的。他善於經營與管理自己的領地,事實證明,忽必烈取得了他成吉思汗通過戰爭所無法取得的成就——征服並統一了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忽必烈認為軍事威力雖然重要,但民心同樣重要。他建造了一座漢式的都城,為自己取了漢名,創立一個傳統式的中原王朝,建立了一個漢式的政府。所以他成功地控制了傳統中國。忽必烈汗意識到他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經營管理好國家,與成吉思汗最初統一草原部落時遇到的況一樣,即如何把大量不同類別的人組合成一個有凝聚力的單一政治實體。成吉思汗面對的是一大群部落,而忽必烈汗面對的是人數眾多的地區。就像成吉思汗一樣,忽必烈汗必須圍繞核心種族文化特徵去建設國家,對他而,他必須要贏得漢地的民心,重建或另創各種制度,將不同類別的人統一到一起。

作為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即要被蒙古人認可,又努力使自己的形象即被漢地人認可。1263年,忽必烈下令為自己的家族修建宗廟。他委託大臣負責主持崇敬祖先時的傳統中國禮儀,而蒙古人一貫忌諱接觸與死有關的事物,因此,忽必烈並沒有參加這些儀式。接下來他又為自己的祖先樹立傳統中國式的碑銘。1277年,在宣告新蒙古王朝建立后,他又以中國式名號追封其祖先,建造了一座有八個房間的大廟:一間給家族的創始人——也速該·把阿禿兒和訶額侖,一間給成吉思汗,四間分別給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兩間分別給貴由汗和蒙哥汗。在家族歷史的新的正式版本中,完全承認朮赤是正統的家族成員。就像蒙哥提升他死去的父親拖雷為大汗一樣,忽必烈又授予拖雷為中國皇帝。他命令以漢人形象來描摹這些人物的肖像,以至於這些人看上去更像漢地的聖賢,而不像蒙古的騎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三十章.農耕與游牧,地理的另一面(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