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三十一章.馬上天下,搖擺不定的帝國(1)

9.第三十一章.馬上天下,搖擺不定的帝國(1)

草原的游牧民族和中亞周邊的定居民族之間,長期相互衝突。***游牧的生活方式很適合於戰爭,中亞草原的騎兵成為世界上軍事力量最為強大的勢力,但由於其內部不統一,其戰鬥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每過一段時期,由於強勢領袖的出現,或者其他況的變化,都會把各部落統一起來,並建立一個幾乎難以阻擋的強權。

明朝皇帝朱元璋曾在《北伐檄文》中曾提到「胡虜無百年之運」,這句話是指游牧族群建立的國家通常驟然崛起,又很快衰弱。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游牧民族之間,因爭奪耕地、牧場、財產、人口、牲畜而生戰爭,戰敗的游牧民族如果沒有被消亡或被勝利者兼并,那麼這一族群就必定要遷徙。如果這一個族群遷徙到一個已經有其他游牧民族居住的地區,新的戰爭又會爆。

在中國的皇朝史里,元朝是個異類,它把中國納入「全球化」中,與印度洋和西亞的聯繫加深,並與西歐度接觸。元時,天主教度在大都設主教區。

蒙古人在統治中原時之所以沒有被漢化,與其擴張順序有很大的關係。在中國歷史上,其他的游牧民族一般都是直接自北方的草原進入到中原地區。由於游牧民族自身的文明無法有效的管理這樣一個帝國,因此他們只能本土化,依靠漢族官員來治理這一帝國,在這一過程中,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在自覺或不自覺當中同化。

但蒙古人則不同,在蒙古人打敗金朝,入主中原之前,他們先橫掃中亞國家,之後掉過頭來,徹底擊敗了由女真人所建立的金朝。1215年成吉思汗率蒙古軍西征,到1258年旭烈兀攻陷捷克巴格達,蒙古軍先後征服了蔥嶺以西,黑海以東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及中亞各族,這些人統稱「色目人」,數量在百萬以上,《元史》記載,色目人共包括有三十餘種。色目人主要分為黃種人與白種人來源。常見於元史記載的色目人,有唐兀、乃蠻、汪古、回回、畏兀兒、康里、欽察、阿速、哈剌魯、吐蕃等等。在種類繁多、名目不一的色目人中,以回回人為最多,因而有時也用回回人代稱色目人。1235年元太宗窩闊台實施了「乙未籍戶」制度。回回人除了來自西域的穆斯林外,還有同來的非穆斯林成員,如「術忽回回」(猶太人)、「綠睛回回」(信仰基督教的阿速部人)、「羅哩回回」(吉普賽人)、拜火教(襖教)、摩尼教(也稱明教)徒、景教徒等,正式被當時的政府編入戶籍,名「回回戶」,自此,回回人為正式的中國國籍,與漢、蒙等民族女性結合組成家庭並留居,成為中國一個新的民族。

蒙古人由於人口極少,不足以控制中國,於是把他們先佔領土地上的外國人請來管理中國。這時,擅長理財的色目人已經得到了蒙古人的信任,因此在元朝時具體管理國家尤其是財政的基本上都是色目人(以阿拉伯人為主),正因為如此,天性不善處理財政的蒙古人不需要深入接觸漢族中上層也可以維持對王朝的統治。

元朝建國之初,這種現象最為明顯。而反過來,這些色目人又無法使得絕大部分蒙古人穆斯林化,僅穆斯林教義中不許喝酒這一條,就會讓蒙古人對之退避三舍!因此,元朝從始至終,尤其是住在帝國北方的蒙古人,並沒有完成本土化這一過程,即沒有將自己的文化融入和植根於當地文化中,使自己適應下來。

元朝在宋朝的基礎上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全國統一的紙幣制度,管理財政的阿合馬、桑哥雖然解決了中央的財務,卻引起政爭而被殺,因為他們用的那套是西亞的突厥軍事集團與城市裡大商人勾結的方法,在儒臣眼裡變成「聚斂之臣」。

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后,雖然也重用漢人,卻並不恢復科舉制度,至1313仁宗朝才恢復。元代居統治地位的仍是蒙古王公,而不是文臣。

蒙古統治者仿效金朝在用人方面先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漢兒的作法,分全國居民為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等。蒙古人為「國族」。色目人在當時是指唐兀人、畏兀兒人及其以西各族出身的人。漢人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域內的漢族、女真、契丹、渤海人,四川、雲南兩省人口,以及高麗人等。南人又稱蠻子,指江浙、江西、湖廣三省以及河南行省襄、郢、兩淮等地的原南宋臣民。這四等人劃分僅相當於戶籍身份,元朝並沒為四等人的劃分頒布過專門的法令。但它在政治、法律地位和其他權利等方面的體現出了不平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第三十一章.馬上天下,搖擺不定的帝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