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 盟好人選1
寇準饒有興緻地瞥了一眼高瓊,此言確是擊中他的要害,古今以來多少俊傑之士沒有在意氣風發之時落敗,卻最終被身後的流言蜚語所擊倒,若是硬逼著皇帝打上這一仗,縱然有收復燕雲之功,恐日後自己也會落下罷官奪職的結局,他沉思半響后忽然長嘆一聲,無奈地道:「奸佞小人何時滅絕?我寇準若不為國家計,何苦力主親征!」
高瓊見寇準臉色萎靡、精神頭不爽,知道寇準心中已經藏有的心事逐漸影響到斷事,其態度已經軟化下來,當下趁熱打鐵道:「瓊一介武夫,只曉得用兵打仗,自跟隨陛下親征以來,也本想出些力氣在有生之年再建功勛,但眼下、眼下卻、卻有力不得使,眼睜睜看著契丹人驕橫無理,卻沒有絲毫辦法。(.10112.Se)前方將士浴血奮戰出生入死,各路將帥為國盡忠、快意沙場,瓊身為殿帥卻要參議和,真是想也沒有想過。奈何陛下矢志難移,再有一幫小人從旁攛弄,單憑你我外朝將帥又能有何作為?總之相公已儘力、瓊亦是無愧於心,天人共知、神人可鑒,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何妨。」
寇準苦澀地一笑,長長地一嘆,無可奈何地道:「我寇準自生來不曾學過昧心忍辱,幾個齷齪小人又豈能阻擋我為國謀策之心!」
楊億深深一嘆,寇準的為人他是非常了解的,不曾低頭的確是真的,算是朝廷中少有的異類風骨。.10112.Se。但此一時彼一時,今時今日已經不是太宗皇帝時期了,當今天子繼位后國策明顯趨於保守,守成的國策逐漸形成,寇準若是在大策上和天子相左,恐怕會有不測之禍。他和寇準交好,卻不能坐視寇準一味逆著皇帝獨行,時下這位天子可不是太宗皇帝了,正色道:「寇相公良苦用心,在下又豈能不明白,但在下以為今日非當年形勢,既然陛下要息兵罷戰、安穩藝祖太宗的江山社稷,相公卻也不好過於固執了!而今契丹人退路已經被河朔諸公斷了,和議料也不難達成,或許代價並不一定大,誰知若果真修好成盟便不是一種曠世功業呢?陛下終究是守成的天子,說句大不敬的話就是既無漢武唐宗之志,亦無歷代開國之君孔武,相公縱然是操碎了心、盡完了力,怕是到頭來盡忠不成反獲罪,儘力之後無力自保。相公――人生能有幾個四十三呢!還望相公三思而後行,切莫意氣用事。(HAO123-中文網.aao.Se)」
寇準對楊億的良苦用心心存感激,這番話並不是任誰能夠說出來的,往深里說的確是有些不僅不敬的味道。他溫和地對楊億苦笑一聲,沮喪地道:「此時議和,是為天下之恥、陛下之恥、寇準之恥!遺禍後世不淺,恐怕你我和高太尉千古罵名難逃!」
「相公,身為臣子怎能計較身後事,還是多為陛下分憂才是!」高瓊的臉色有些尷尬,但他還是非常堅定地站到了維護皇帝決斷的角度上,從他的職責範圍內說了句話。
寇準聽了之後,用異樣的目光環視高瓊、楊億二人良久,從他們二人的臉上已經看不出十幾日前的那份豪情、那股子興奮,有的不過是深深地寂落和淡淡的無奈,他不再也不想再說什麼了,連和自己並肩主戰的人也淪落到附會皇帝主和的地步,自己再固執下去還有何意思,到如今才發現自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再難有任何所為。想想趙恆此時主張確定,行在文武已經各自心中有數,在上下一片和契丹彈冠相賀之際,自己便是刎頸報國,也分毫不能挽回半分上意,沒意思、沒意思、實在是沒意思。
「那就去覲見陛下,若陛下果不忍勞師殃民,那我就悉聽聖裁罷了。。。。。」說完這短短一句話的時候,寇準彷彿一下子老了許多,銳氣似乎也消磨了大半,整個人沉浸在武宣的悲風哀雲之中。
在行宮正殿內,趙恆聽到寇準無力、無奈的回奏,當即是又驚又喜,暗暗拍手道好,當即隆重召見韓杞,說明朝廷願和契丹結下百年盟約,並派得力大臣前往契丹營寨進行和談。王邵站在一旁冷眼看著一臉無奈的寇準,還有韓杞壓抑不住興奮的臉面,他的嘴角始終掛著一抹諷刺意味的譏笑。
在韓杞得意地退下后,趙恆意外地宣詔曹利用陛見,當曹利用剛剛禮畢之後,就急不可耐地道:「愛卿還須以副使前往契丹寨中,朕意猶如前議,只要不割讓疆土,金銀珠寶不妨多給他一些罷了,雖百萬亦不足惜!」
曹利用偷眼看了看寇準,見他雙目微合,面色鐵青、神情間氣色不予,不由地渾身一凜。但皇帝有旨,他何敢不從,只好諾諾應承。
馮拯在一旁眉頭一動,嘴唇顫了一顫,似乎想起了什麼,朗聲道:「陛下――曹利用以武階出使擔當使副重任卻是恰如其分,但這個正使不知陛下欽命何人擔當?」
「正使。。。。。。」寇準心中一個激楞,雙目猛睜,閃出了些許企望的光芒。
在場人眾臉色都各存異色,無疑列外地猜想這個正使會是在場的哪個人物,但他們中沒有一個人願意充當這種出力不討好的角色,就是連陳堯叟也不願但當這種角色,曖昧於談和是一方面,直接擔任和談的盟約簽訂又是一回事,他可不願自己名譽遭到致命打擊,不過包括他在內的執政們已經聽出趙恆的言外之意,似乎皇帝早就有了確定的人選。
趙恆似乎很樂意賣這個關子,他繼續慢悠悠地道:「此次和談關乎南北百年安定,曹愛卿雖然能言善論、工於計謀,但仍須一名文官來主持和談盟約最後修訂,不然,就是契丹主和其王太后蕭氏亦不會全然放心。」
馮拯道:「陛下說的是,曹大人雖然才幹非凡,卻非正途出身,盟約之事不由文官主持確實不能令契丹信服。」
王邵冷眼看了看馮拯,暗道短短几日這個老馮變化可是真快由傾向於主和到斷然主戰,這時又由主戰轉變為支持議和,看來皇帝的態度在重大國策上有著不可逆轉的威懾力,而且還深深有感於文人對戰爭態度的矛盾,他真的有些服氣這些指點江山的士大夫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