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節 長腿龍舟
皇帝秘密吩咐馬尾八十名能工巧匠秘密趕造的船總算造好了,趕著在八月中秋前向皇上和太后獻禮。
工匠們的確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比如那龍形的雄武船頭,就是漢口來的樊姓工匠的絕密祖傳技藝,龍頭用整木雕琢而成,沒有任何一處接駁。
船頭也並不只是雄武,裡面裝著馬尾至今從外國訂貨而實際收到貨的唯一一台德國造動機。這也是皇帝讓郭嵩燾問他要去的,說到底,要造和洋人比拼的兵船怎麼能不用上洋人造的動機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縱使大清朝沒有洋工匠,皇帝凡聽到說各地買來洋機器洋零件,都吩咐裝上了船。
此外,這船還保有古龍舟的特點,船身輕巧狹長,又有這麼一台大功率的動機,所以開動起來,就好比大人的長腿裝在小孩子的身體上,自然輕捷便利如出鞘之劍。如果去賽龍舟,無疑會拔得頭籌。
更獨具匠心的是,船上有兩層船艙,艙壁上設一個個小小的射擊孔,用的是從李鴻章處征來的洋膛槍;妙的是在兩層之間,還有一個屋中屋供大將軍駐紮用。敵人的大炮打來,也只能打到船頂,大將軍「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還是穩如泰山,這乃是一位川籍「木牛流馬」的傳人的奇妙構想。
遺憾的是敵人有大炮,這船雖然開得飛快,還是難免會被擊中,雖然決不會直接打中屋中屋,叫大將軍頭一個送死,但也許船艙會被打散。但也無須懼怕,因為這船乃是用桐油漆過的輕便木頭造成,到時最惡劣的情況出現,被大炮擊中,這船就會散成片片浮木,每位水兵人手一塊,留大塊的給大將軍,大家一齊奮力游泳逃生就是了。
所以,工匠們一造好,就急忙給皇帝報喜。有誰還曾有過這天大的榮幸,讓皇帝親自吩咐來造一艘船呢?雖然之前跟隨左帥,也是為朝廷造船,到底不如皇帝親口吩咐。
郭嵩燾在東書房裡見到年輕天子眉飛色舞地向母后報告兵船已經造好,差點懷疑這幾個月來自己太也多慮,接近杞人憂天。
太后也很愉悅,讓皇帝吩咐儘快把船運到天津,和外國兵艦比試比試,分個高低,到時娘倆一同去檢閱。皇帝一口答應了,他至今還沒有出過京城呢。
這把他之前沒有隨同母後去訪恭王府的不快衝淡了好些,洋房算什麼?皇帝連兵船都造出來了,並且馬上就要去檢閱它。
只等這次贏了外艦,大清朝百姓就要人人仰望這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如何治國了。就好象皇帝與太后之間曾有某種默契,如果兵船造得好,皇帝立即就親政。
左宗棠接到郭嵩燾的秘函,親自帶著隨從悄悄去馬尾灣看看這艘「皇帝的船」。從外形來看,它顯然很漂亮,並且艙內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速度也快。更難得它的「屋中屋」,把大將軍保護得密不透風;只可惜大將軍坐在這裡,沒有辦法觀察艙外的戰況。考慮到這是給皇帝造的龍船,倒也無可厚非。
觀察一下,船艙外壁也還厚。只是因為大清朝還不會用生鐵造船板,用的是桐油板,這個皇帝也知道。
所以回信給郭嵩燾將船的情形描摩了一番,說,「也算難為這些匠人了。」
一聽船艙用了木版,郭嵩燾就覺得不對,但木已成舟,也無法可想。退一步說,皇帝要三個月內造出來的船,也只能如此。難道朝廷現在有懂得冶鐵造船的人才么?就算到時比試贏不了,那也只能是事實。
宣布天津兵船比試的諭旨剛一布,京城裡就似炸開了鍋。太后不久前才到過恭王府;現在竟然要到天津去了,並且和皇帝一起;照這樣,她過兩個月不就得象乾隆爺那樣巡江南去了嗎?
聽說要比兵船,人人都想知道皇帝造的兵船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有親戚朋友在福州馬尾一帶的,大家都寫信讓親友們幫忙先睹為快。
更重要的,這場比試怎麼個比法,會是什麼結果?難道洋人的軍艦會被打敗?或難道皇帝的船竟然會輸?皇帝和太后要去洋人云集的天津?如果被洋人劫持,可怎麼好?
立刻就有不少大員上書,指出了太后和皇帝將會有的危險處境。
人們開始打聽這造船的有關故事,這一來,郭嵩燾就遭殃了,因為大家聽說是因為他在太後面前講外國皇帝的事情,才使得皇帝攤上造船的差使,都齊聲罵他混蛋。
皇帝是該造船的么?大清朝的皇帝比外國的皇帝該尊貴多少倍?洋人軍艦又如此厲害,到時如果皇帝輸了,豈不是連大清國的臉面都丟光?
所以大員們上書給太后,力陳厲害,主張取消比試的摺子越來越多。
朝廷又了道諭旨說:皇帝金口玉言,自己要求造的船,造出來也還不錯,怎麼能輕易取消這場比試?那不是同時在低估皇上和害怕洋人嗎?我們在自己的大清國和洋人比試,幾百萬兵勇,怎麼會連兩個人也保護不了?那今後怎麼和各國平起平坐?
滿朝官員,誰好意思承認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大清國,皇帝和太后其實只有窩在皇宮內殿,才能得保無虞?誰敢反駁說自己擔心皇帝贏不了?誰願意承認自己害怕洋人,並且害怕得要死?
那就只有硬著頭皮籌辦這比試了。李鴻章的淮軍還在京畿一帶,立刻就被命令駐防在北京到天津沿線,保護太后和皇帝出行不受騷擾。
左宗棠的福建水軍連兵船都還沒有,為了這場比試,只好臨時租用三條洋船,護送著新造好的皇帝兵船北上。到時候比試開始,能在海里為太后和皇帝隔擋洋人的,也就是這幾條裝載著福建水兵的洋船了。所以同時傳知洋人,比試之日,除一條比試用船外,務必將各艦移往青島等指定地點停靠,且各國其餘船隻在比試日前後五天不得靠近天津。
沿著海岸的很多漁民鄉民備好香火,等在海邊看皇帝的船經過,準備到時對著它朝拜,因為這畢竟是大清朝的第一條、並且是皇上督造的兵船啊。